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

圓滿完成和談任務後,葉開做爲頭號功臣,自然受到了朝廷的熱烈嘉獎,除了口頭上的大加讚賞外,一系列的物質獎勵也列在其中,包括賞賜東珠,紫綬貂衣,以及紫禁城騎馬的榮譽。

朝廷的動作還算迅速,第二天,和談的消息就被原封不動的披露在了《大清官報》上,諸如資政院何時召開,赦免康梁這樣的重大事件都在其中,作爲清朝的官方報紙,這樣的公開議政實屬罕見,所以,報紙一經發行,不僅京城各大報刊紛紛轉載,就連普通民衆也加入了搶購的行列,而作爲代表朝廷和談的準一品大員,葉開自然萬衆矚目。

輿論的風口越刮越烈,各種傳言也紛紛冒了出來,什麼“良弼雖出身行伍,卻又文臣之姿,上下相談甚歡”,“和談之所以成,全賴良公斡旋”等等,同時葉開護理天津的舊事又開始在京城盛行,在公衆媒體面前,一個有能力,思想開明,性格果斷,又同情百姓的標籤徹徹底底貼在了葉開的腦門上。

隨着名氣的爆炸式增長,葉開的府門也開始陸續有人拜訪,不少人投書自薦,希望能在他那兒得着個一官半職,不過,他們得到的回覆一概是婉拒,在政治格局即將洗牌的關鍵時刻,葉開完全沒有功夫理會他們。

既平息了一場失控的政治上訪,又在公衆面前贏得了一個好名聲,葉開無疑是這次請願運動最大的獲益人,但平心而論,他的內心多少有些酸澀,整個帝國都處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而高層與底層孩還在互相猜疑的狀態中,深陷於內耗的泥沼,相比於同一時期的日本,君民衆志成城,團結一心,簡直有天壤之別,難道中國人真的有內鬥劣根性?失了瘋的野馬固然需要套上一個繮繩,但時間確實所剩無幾了。

不管怎麼說,他終於爲沸騰的社會贏得了短暫的喘息期,離資政院正式開院還有一個月,這段時間內,鬧騰了幾個月的京城終於平靜了下來,藉着這次難得喘息之機,葉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專心好處理手頭的麻煩。

和談結束之後,葉開回到了憲政編修館,將談判的結果第一時間告訴給了楊度,很明顯,他這麼做就是給楊度提個醒:我已經辦到了,你答應的事也該兌現了吧,後者領會了他這層意思,並沒有讓他等太久,幾天好,楊度拿着這份擬好的《遊行集會法草案》找到了葉開。

“好好好,皙子不愧是法學大家,這擬定法律條文真是信手拈來。”

葉開捏着下巴誇讚道,這份草案上的內容很合他的心意,甚至有一些內容還是葉開之前不曾想到的,語言潤色也恰到好處,總之有了葉開提出的那三條原則,核心內容怎麼也不會跑出這個圈子。

“過獎了,良公言而有信,在下也要投桃報李呀。”楊度謙虛的說道,看來葉開的和談之舉倒很能爲他加分。

葉開笑了笑,把這份草案收好,問了一個不太正式的問題。

“皙子,朝廷既然要赦免康梁,那把梁啓超招到憲政編修館來,你覺得怎麼樣?”

葉開輕飄飄的問話,卻讓落入耳中的楊度瞬間愣住了,微瞪着眼,似不敢相信。

“良公...你是說要把樑卓如...招到咱們憲政編修館來?”

葉開很肯定的點頭,“樑卓如有經天緯地之才,這樣的人不能爲國所用,那真是滄海遺珠,暴殄天物,本官就敬佩這樣的人,像勞乃宣迂這樣腐守舊之人,本官倒看不上眼。”

對於梁啓超這樣的人葉開還是很佩服,要文才有文才,有恆心有恆心,並且思想也不落伍,葉開倒有心結識,至於他那個老師,康跑跑,人品太差,就算了。

“不過...”葉開猶豫了一下,望了望還在發愣的楊度,“聽聞樑卓如素來有氣節,和他那個老師截然不同,本官恐怕他不肯入朝爲官啊。”

“大人不用擔心,在下和卓如兄交往深厚,定能說服他歸國。”

“哦?當真?”葉開當然知道楊度和梁啓超的私人關係,依然作出一臉驚訝的樣子,“如此,甚好甚好,這樣以來,我朝又得一賢才,咱們憲政編修館人才濟濟,這立憲政體如何不成。”

“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皙子,勞煩你跑一趟了,咱們要行憲不能沒有這樣的人。”

葉開拍板,再次叮囑,楊度當然拍着胸脯答應了下來,如果真的能把梁啓超招入麾下,憲政編修館這塊牌子的含金量無疑更足了。

處理完這件事,葉開沒有鬆下一口氣,馬不停蹄的跑進宮,等着面見載灃。

“這是臣草擬的《遊行集會法》,臣奏請攝政極速頒佈,以消弭民間隨意請願之亂。”

這份草案的奏摺已經在載灃手裡了,他翻看了兩眼,之後放在了一邊,說實話這份奏摺裡的內容他看不太懂,不過,對“請願應有序”“遊行不得擾民”這些字眼倒大感興趣。

而這,正是他開給載灃對的一副應急藥。

“這就你說的依法治國吧?”載灃最近對這個詞可念念不忘。

葉開心中微微一笑,轉而鄭重道:“回攝政王話,正是此理,這是依法治國的第一步,往後還有更多的法律要擬出,法律不但要頒佈,更要執行下去,這樣才能在萬民中有信服力。”

載灃點了點頭,深以爲然,“本王知道了,你放開手做,但凡是能救國於危亡中的,本王都支持。”

眼前這個人給與了他最高信任。

葉開低頭謝恩,在他的矚目中,載灃揮動筆桿,用硃筆在上面寫了兩個醒目的大字,“即辦”,

“良弼,和談的事你辦的好,本王都記的。“

不知從哪冒了一句,載灃說完,揮了揮手,“下去吧”

“是”

葉開一路躬身退後,走出崇德殿大門才挺直了腰桿,接下來,他要去做一件擱置許久的事,或許這件事並不太好辦,甚至帶有一定的風險性,不過有了手裡面的這部《遊行集會法》,風險已經降到了最低。

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六十一章 絕密情報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榮耀屬於中國(大結局+大事記)第二十八章 金錢談判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風漫卷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機大臣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二百一十九章 南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雛形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泡沫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六十九章 持續發酵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二百六十四章 臨陣革職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攬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東設想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訂!)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九十一章 榮譽加身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一百四十章 載灃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量對策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巴掌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凱抵京!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兩江第二百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八十六章 突發情況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殺第二百八十九章 革命風潮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七十七章 視察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談話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