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蓋房子理論

大堂裡擠滿了登門拜訪的請願團成員,個個正襟危坐,臉上依稀掛着抹淡淡的急迫和若有若無的亢奮。

葉開此前已經吩咐,所有來的人都要好茶招待着,下人們自然照辦,對待這些人一向客客氣氣,不過,半天的時間,他們桌子上的茶水分毫未動,就專心等着這位朝廷大員現身。

“讓諸位久等了,良某感愧至深啊。”

葉開從偏門走了進來,一上來就衝大堂的人做了個揖,姿態倒是做得夠周到。

落座的請願團成員一見葉開來了,全都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相互對視之後,齊聲呼應:“良公此言真是折煞了,我等唐突到訪纔是感愧至深。”

“哪裡哪裡,諸位坐,坐,不用客氣。”

葉開哈哈一笑,對這些人的第一印象倒是不錯,畢竟都是些愛國人士,以讀書人和士紳居多,於是趕忙伸手示意,請他們座下。

“有什麼事坐下慢慢談,諸位今日到良府來,想必定有所急,若在良弼能力範圍之內,必定竭力相助。”

望了望大堂裡的一干人等,葉開先聲奪人,嘴上雖然這麼講,但他們此行有什麼目的,葉開不用想都知道,不過,也不道破。

聽到葉開這番說辭,那些人才放鬆了些,臉上原本還緊張急迫的神色緩緩消失了,對他們來說,他們要拜訪的是朝廷高官,而他們等多算得上民間領袖,無品無級,見與不見,聽與不聽,可不是由着他們。

既然氣氛都已經鋪墊好了,請願團裡的一人首先發話,這種安排似乎也是事先商量好的。

“良公親民大義,毫無官僚戾色,果然於半年前所見,別無二致,在下佩服佩服。”

對方拱手作揖,葉開卻聽得稀裡糊塗,本年前?聽他的話好像半年前就認識自己,但他一時想不起來。

“閣下是?”葉開問。

“在下直隸省諮議員孫洪伊,良公護理天津之時,曾有一面之緣,當年良公以總督高位出席諮議局質詢會,開全國之先河,如此高風亮節,開明大義,時至今日,津人每每論起,無不爲良公歎服。”

“過獎過獎,原來是孫議員。”

聽這話,葉開纔有了點依稀的印象,雖然印象很模糊,但此人的名頭,葉開到聽說過,孫洪伊不僅是本次請願團的主要負責人,還是一位鐵桿立憲派,後來擔任了民國衆議員,還官任教育總長,內務總長等職,世稱“小孫”。

“恕在下直言,這次登門拜訪是想要大人代爲上奏。”說着就掏出了一份請願書,遞給了葉開。

葉開倒沒有拒絕,他接過了請願書,仔細端詳了一會兒,問孫洪伊:“良某身爲朝廷命官,百姓的父母官,代爲上奏責無旁貸,這請願書我就收下了,不過敢問各位代表,這份請願書所奏何事?”

瞧見葉開點頭同意,座下的一幫人都面露喜色,前一陣的他們碰了不少壁,特別是載澤善耆溥倫等些皇族親貴更是閉門不見,拒之門外,弄得請願團無比尷尬,所以聽見葉開詢問,他們趕忙解釋道:“良公,如今各省代表雲集京城,各地紛紛呼應,所做之事就是爲了一個目的,請求朝廷速開國會,立行憲政,以救國難!”

孫洪伊的一句“依舊國難”,現場的情緒明顯激憤起來,不少人開始紛紛發言。

“良大人,如今國家貧弱,列強又環伺周圍,視我大清如板上魚肉,日削月割,今日割臺灣,明日割遼東,等到後天,還不知要割掉哪兒,唯有國會才能救中國,晚一天則國,將不國矣!”

“良公,唯有今年開設國會,才能挽救國家於水火!”

“政府以****爲鼎池,烹煮萬民,供列強以啖,良公!速開國會,方可解萬民於倒懸!”

“......!”

大堂裡響聲雷動,震得空氣嗡嗡作響,就連四周伺候的下人也被這陣勢弄得一驚一乍。

聽着請願團慷慨激昂的論調,葉開卻不知不覺地蹙起了眉頭,如果換做他,生於清末,長於民族危亡之際,他也極有可能也成爲這請願團的一份子,可是正因爲他有着後世腦袋,現實,讓他看到更遠。

時光如果能跳轉到三年之後,或許能改變這些狂熱的腦袋,那時國會是開了,內閣是有了,總統制也建立起來了,可卻沒有一點點憲政的影子,只有一個孱弱的政府,專橫的元首,和億萬百姓依舊乾癟的肚皮。

從****到憲政民主,英國人的虛君之路走了四百年,法國從爆發大革命到第三共和國成立,歷經拿破崙稱帝,波旁王朝復辟,七月王朝,第二帝國復辟,整整走了快一百年,民主觀念才硬塞進了人心,西方的契約文明都尚且如此,更不要說一個深受兩千年****荼毒以血緣宗法爲根基的超級帝國了,國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文盲比例佔了總數的八成,立憲派卻妄想一朝改變,事實證明,這隻能是一顆吹的老大的肥皂泡。

在葉開看來預備立憲五十年都不夠,更別提短短九年了,但就是這區區九年,他們居然也忍不了,西方那套東西,中國人到底還只看了個表面熱鬧啊。

葉開的態度很堅決,先解決生存問題,再手把手教會民主,而這段過渡期裡,他們還需要學到最重要一課,那就是依法治國。

有了憲法,沒人搭理,有什麼用?有了國會,只懂拉鋸扯皮,有什麼用?有了一大堆規則,當官的不去遵守,爲民者不去奉行,陰謀者以自由之名行罪惡之事,那這些規則有什麼用?國會開的再早,立憲立的在及時,也是紙糊的,一戳就破。

嬰兒長成大人尚且需要學習十幾年,慢慢頓悟,你以爲西方那一套,拿來就用,用了就懂?

舉國狂熱之下,沒有人會冷靜思考,這一切註定只能葉開一個人去拼了命的實現,他壓了壓手,微笑着制止了滿堂的喧鬧,儘可能心平氣和的說:“原來是這樣,各位的拳拳愛國之心,良弼深感佩服,不過有些事良某就多少有些不明白了,朝廷此前已經發布上諭,下旨九年立憲,逐年增進,等到宣統九年(1916)時,憲法當立,國會自開,爲何非要現在喋喋不休?”

葉開的疑問,這些狂熱立憲派們自然有一套說辭。

“良公啊,中國爲魚肉,列強執刀叉,國會晚一天開,不知有多少土地被割讓,不知道有多少財富被訛去,我人民將永不得翻身。”

“國會既然要開,那不如早一天開,這樣國家也可早一天拜託貧弱之列,民族幸焉,百姓幸焉。”

“......”

葉開保持着微笑,沒有回答,他耐心的聽完,心中卻有點微微的痛心,愛國心很對,可有的時候卻起到反作用,好心幹壞事,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那既然這樣,明日良弼就代爲陳奏,諸位敬請等候,至於聖上是否採納,良弼也不知曉,但願這是一件吉事。”

談過來談過去也沒什麼意思,葉開索性答應了下來,這也相當於軟性的告訴他們,你們可以走了。

“多謝良公!”

衆人起身拜謝,葉開也站起身來,“諸君不用客氣。”

請願團的人滿臉欣喜,今天又說動了一位大臣站在他們這一邊,這等於給他們的意願增加了不少成功的籌碼,剛要滿意的轉身離去,面前忽然輕飄飄的傳來了一個聲音。

“良弼聽說西方大樓的營造方法與我國不同,不是磚木斗拱,也亦非榫卯鐵釘,而是用鋼筋砂石混煉而成,聽說美利堅國的雲霄大樓能達百米之高,可這鋼筋砂石重量極大,怎能越蓋越高,也沒有一朝垮塌,這是什麼道理?不知哪位留樣的代表能爲良某解惑一二。”

衆人聽聞,停住了腳步,不少人都面面相覷,他們學的西方政治制度,誰知道這大樓是怎麼造的?

“這....”

沒有人能答的上話,他們也不知道葉開問這話是什麼意思,蓋大樓和開不開國會有什麼關係?

葉開擺了擺手,面露失望之色,轉身離去前,留下了一句話,“若是有誰知道,請再來拜訪良某,不過,良某也是好奇,這學自西方樣式的屋子,連如何營造都不知道,尚未建好,就要住人,那不是要弄出人命嗎?”

葉開說完,徑身離去,留下請願團的那一幫人,不知所故。

第一百六十三章 屠戶本色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攬子計劃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三百章 就是要動你的奶酪第二章 皇家禁衛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第一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二十二章 改組軍諮處第五十章 爭論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雛形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三十七章 黑屋密談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訂!)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對話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二十二章 改組軍諮處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動工第二百三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鋸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攬子計劃第九十章 授勳大會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一百八十一章 逼宮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一百九十六章 竊國第三百一十章 從禁衛軍下手第三百一十章 從禁衛軍下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第一百九十六章 竊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壓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兩江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