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關陝26

經略關陝(26)

趙桓一直牽着他手,將他引到自己座前。

他自己先行坐下,然後看向李綱諸人,笑道:“都坐下說話吧。”

說話間,薛強等人已經搬着椅子進來,一一擺放停當。

李綱等人謝過,一個個坐定。李綱雖然年過七十,精力眼神仍是很好,在燭火下打量了趙桓幾眼,便道:“陛下清減了許多,雖然國事操勞,也需保重身體。“

其實趙桓雖較以前偏瘦,最近大半年來,每天堅持鍛鍊,身體比之以前已經好過太多,只是這老臣勸諫,趙桓知他好意,含笑答道:“李卿所言極是,朕知道了。”

說罷,卻又問了幾句李綱的生活起居,勸他好生注意身體。

見李綱對答從容,不以皇帝現在的態度爲特別的榮寵,而在言談間提起當年靖康事時,也並不露出不滿的表情。提到當前的局勢時,雖然寥寥數語,往往切中其際,極陳利害,鞭辟入裡。

趙桓心中暗自讚歎,後世高官大員他也見過不少,只有當着這李綱,才真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古大臣之風!

稍談一會,他便向李綱道:“李卿爲海內人望,當日若聽卿言,斷然沒有北狩的事。朕每常想起,很是後悔。”

李綱眉頭微皺,欠身答道:“陛下蒙塵,是臣等無能。如今陛下既然回駕,臣以爲,往事不提也罷。”

他提起這個話頭,原是向他公開致歉,李綱將話頭輕輕一卸,也是表示自己不想計較。

趙桓微微一笑,心中很是讚賞對方這樣的態度。因又道:“朕此時已知前事之非,欲令李卿爲平章軍國事,抗金大事,盡託於卿。”

李綱急忙起身,拱手道:“陛下,臣絕不敢當此重任。”

趙桓皺眉道:“卿擔當不得,這天下還有誰能擔當?”

李綱從容道:“依臣愚見,陛下欲與金人相抗,不過省冗費,實權責,練精兵九字便可。我大宋國力遠在女真之上,只要陛下宵衣旰食,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據川陝望河東河北,徐徐圖之便可。臣,不過尋常老臣,怎敢平章軍國大事。若陛下一意如此,臣只好請辭還鄉,絕不敢在朝中逗留半日。”

他如此堅決,卻也在趙桓料中。當下笑道:“李卿不必推辭,朕意已決。當此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以李卿人望,以示朕決意抗戰之決心。自李卿後,不再除授大臣爲平章軍國事,詔命言明朕意,後人不得效法,也便是了。”

李綱還要再說,趙桓含笑問道:“李卿可認爲朕是庸懦之主麼?”

他如此一說,不但李綱坐不住,張浚等人亦都站起,齊聲道:“臣等不敢。”

趙桓又道:“朕非闇弱之主,李卿縱是平章軍國事,朕亦不怕,只要申明朕意,後世不得再設,衆卿又何懼之有?”

話說到這裡,衆人都是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做答是好。

李綱不想成爲類似權臣的存在,而趙桓衡量當前的大局和人心的向背,卻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推到前臺,成爲靶子。

皇帝決心一定,李綱也沒有話說,他一面爲皇帝如此決心抗戰而欣喜,一面卻也隱隱不安,覺得這其中還有深意,只是一時想它不到。

當下卻只得低頭俯首,跪伏於地,向趙桓叩謝道:“臣惶恐,只恐有負聖心。”

看着他滿頭白髮,顫巍巍跪伏於自己身前,趙桓竟是生出一絲不忍,他站起身來,親手將李綱扶起,笑道:“朕絕不疑李卿,李卿也不必自疑。”

這樣皇帝與臣子交心的話,極是難得。李綱站起身來,眼光卻正好與趙桓的雙眼相對,只覺波光晶瑩,溫暖和熙,與自己映象中那一雙充滿了惶恐,冷漠、驚疑,自大,陰狠的眼神,絕然不同。

他心中感動,一時說不出話來,只覺得喉頭哽梗,幾欲落淚。

看着他的神情,趙桓微覺得意。這個宦海老臣,城府深沉崖岸高峻,自己卻終於打開他的心防,此後使此人全心效力,當不是難事。

他笑吟吟回到座中,一時心情大好,正高興間,卻見趙鼎上前幾句,拱手道:“陛下。”

“趙卿何事?”

“臣蒙陛下任重,委以樞密重任,陛下返回長安,三衙親軍如何駐防,統兵將軍既不來臣處備報,也不招呼,甚至臣聽人說,日後三衙親軍不歸樞官統管。臣以爲,陛下此事處置失當。”

以文臣樞密統管軍隊,這是當年太祖定下的規矩,趙鼎與張浚慪氣,語氣極爲不敬,若是皇帝反駁,他便立刻以祖制來說話,若是皇帝仍然不依,便決意辭職。

他這邊心情緊張,場中的氣氛一時也極爲凝重,趙桓卻是微微一笑,答道:“朕道何事。趙卿身爲樞密,禁軍也好,三衙親軍也好,自然全是趙卿統管。先前不和趙卿知會,不過是朕要隱瞞行蹤,不想過早被人知道,方纔如此。”

趙鼎面露得意,稍稍回頭斜視一眼張浚,卻見對方氣的面色鐵青,心中更加高興。

當下又向趙桓道:“既然如此,臣自然不負陛下所託。”

趙桓笑道:“這是自然,趙卿爲朕之股肱,朕信而不疑。”

見趙鼎就要退下,趙桓反倒將他叫住,拿起適才放在几案上的紙稿,向他笑道:“卿等來前,朕卻正在看趙卿的新詞,朕很喜歡。”

說罷,又拿眼去看了那詞稿幾眼,臉上笑容卻是慢慢收了,輕聲吟道:“香冷金爐,夢迴鴛帳餘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

趙鼎面色微窘,這首小詞格調不高,原是傷懷感時之作,士大夫之間傳誦吟哦就罷了,居然還有好事者遞到皇帝眼前,着實讓他覺得有失大臣體統。

卻見趙桓臉色凝重,嘆息道:“朕知道,這詞作於揚州事變之後,當是趙卿傷感國事,激憤之作。”

“啊?”

趙鼎的眼睜的老大,心中詫異莫名,不知道皇帝怎麼把一首春花雪月,傷時感懷的婉約詞,理解的如此偏差。

他正自驚異,趙桓也不理他,只又道:“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只此兩句,揚州之變悽慘情形彷彿歷歷在目,朕心也覺側然。”

除了趙鼎之外,旁人哪裡知道他做詞時的心境。

他自己不便解釋,旁人自然對皇帝的分析大加贊同。各人議論紛紛,提起揚州變化時,金兵萬餘人在長江邊上大殺特殺,屍體橫列整個江岸,江水爲之血紅一片。

而積累的大量物資,甚至留存下來的宮室儀仗,典籍物品,糧食甲仗,也是損失一空。

各人不便公然指責趙構,話裡話外,仍然是將矛頭指向於他。

趙鼎心中覺得冤枉,只是眼前話頭說開,他此時縱是有天大膽子,也是不敢否認了,看着唾沫橫飛的同僚,心中只是哭笑不得。

張浚適才失了面子,哪肯跟着皇帝讚賞趙鼎的詩詞,只一直拿眼去看趙鼎,見他神色有異,他也是聰明絕頂人物,一瞬間已知趙鼎被皇帝陰了一道,心中暢快之極,忍不住面露微笑。

趙桓知道此事已經定局,當下概然道:“朕意已決,除了趙卿的詞,當派翰林四處搜尋,凡有提及諷刺時事的,不論寫的如何,一律刊印成冊,四處頒發。”

說罷,將几案上的一個小冊子拿起,命人遞給諸人觀閱,笑道:“這是最近朕身邊近侍蒐羅來的,朕看,雖然格調平仄未必多好,只要有益於民心大局,便可多多刊印發行。”

李綱接過一看,翻了幾頁,只見開頭的幾十首詞,全是讚頌富平之戰大捷,皇帝親征威武,不乏過度溢美之詞,而且顯然不是精心雕鑿,很多都是平平之作。

只是他與趙桓心思相同,覺得只要能鼓勵人心,就算是意境稍差,卻也不必強求。

皇帝與李綱都贊同此事,其餘各人雖覺得不妥,卻是一時想不出來哪裡不妥,也只得罷了。

見各人都無意見,趙桓很是興頭,當下又道:“除了詩詞,朕也有明文詔書,一同刊印,還需多編話本小說,甚至以白話配畫,於坊間田頭,四處發行。總之朕要天下人都知道,朕決心已下,絕不允許胡塵南下,辱我華夏!”

由李綱帶頭,房中各人心思各異,帶着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一起躬身行禮,用整齊劃一的聲音向皇帝道:“陛下聖明。”

第97章 爭執第81章 驛站經略關陝9第十六章第136章 勝捷軍第146章 精忠岳飛第170章 苦鬥引子第二十八章第85章 長安道第92章 夜襲第73章 戰場搏奕第52章 潼關大戰(21)第20章 殿前會議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150章 陣斬萬戶第97章 爭執身返故國6經略關陝18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144章 戰勝第十四章第89章 中伏經略關陝9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四十九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9經略關陝24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一 卷蒙塵北國5身返故國2第68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51章 唯死戰耳經略關陝20第72章 破敵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十九章經略關陝24第60章 雪夜夜話身返故國4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89章 中伏第130章 血雨腥風第50章 潼關大戰(1)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81章 驛站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73章 塵埃落定第86章 峰火太原第7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19章 罷相經略關陝17第169章 困獸第114章 風雪還京路第169章 困獸經略關陝20第141章 血色戰場第7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34章 點將第一 卷蒙塵北國2第3章 南人北人第21章 重用餘平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第124章 初見端倪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63章 赦封降將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五章身返故國8第81章 驛站第80章 往事可追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十四章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1章 血色戰場第127章 託孤第一 卷蒙塵北國6第51章 潼關大戰(17)第52章 潼關大戰(20)第三十章第51章 潼關大戰(22)經略關陝24第154章 再見鐵浮身返故國6第55章 李顯忠身返故國4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117章 論劍第135章 進擊第一 卷蒙塵北國9第139章 前夜第66章 解衣衣之第三十五章第11章 苗劉兵變(3)第128章 內亂將起第5章 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