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二

西雅圖(二)

在一樓門口處,長卷發的女子脫掉淺棕色的大衣,掃掉落在肩發上的碎雪,扭頭與正在下樓梯的喬烈兒對上眼,額發下細長的鳳眸,化着淡妝在紅毛衣的映襯下顯得流動溢彩、明豔動人,如果說趙媽媽是白玉蘭般的高知分子,那麼趙姐姐是火玫瑰般的女強人。

趙捷妤略高傲的眼神透出她的精明能幹,把卷發捋到耳後,還沒等弟弟介紹已經給了喬烈兒一個熱情的大擁抱,“歡迎!”

她退後一步端祥了他一番,喬烈兒被看得怪不好意思,趙捷妤回頭把剛進門牽着6歲小女孩的高大白人男子介紹給他,“MY husband and daughter.”

“WELCOME!”白人男子上前跟喬烈兒握過手,女孩兒怯怯地躲父親身後不願意出來。

“妞妞,長大了反而害羞了。”趙捷飛拿出準備好的禮物給小女孩,“這是舅舅和叔叔送給你的禮物。”

“Thank you!”女孩兒羞羞地接過禮物滿懷期待地拆包裝紙,當看到裡頭飄亮的芭比娃娃時一掃剛纔的矜持樂得滿屋子尖叫。

水晶吊燈,楓木長桌鋪上潔白的桌布,青花陶瓷碟、頂上鑲着金箔的象牙筷子、薄得透過的骨瓷杯、銀質的刀叉、精緻的水晶高腳酒杯整齊地排列着。

巨型的大火雞被烤得金黃,雞肉混合着黑胡椒、大蒜、迷迭香、洋蔥的香味,話說在美國呆上一段時間對這肉騰騰的烤物真的沒多少食慾。

桌子上熱騰騰的肉包子和蒸餃更吸引他,喬烈兒是南方人,一直以白米飯作爲主糧,本來對包子、餃子沒多大興趣,來了美國半年每天都肉扒漢堡包,即使去唐人街找吃,那些香蕉人做的中國菜都是改良版,大多把國菜的精粹不是丟了就是忘了。

傳統的肉包子和蒸餃已經讓他食指大動,一股熟悉的香辣味兒飄來,當他看到趙媽媽手裡的菜碟時差點感動得落下淚。

怎麼也沒想在這裡能吃到G省的傳統菜式煎釀三寶,魚肉剁成肉蓉用鹽糖、胡椒、料酒、食粉調味拌均勻後嵌進切開縷空的茄子、尖椒、圓椒中,再用高火煎熟,香氣四溢。

“這是你們的家鄉菜吧?我在網上查了做法,也不知道正不正宗。”趙媽媽特意多夾了幾塊尖椒釀肉給喬烈兒,他們按西式採用分餐的模式,“小飛說你喜歡吃辣。”

“謝謝!”喬烈兒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彙去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雖然味道不如他媽媽做的好吃,但那份心意卻濃得化不安。

“別不好意思!”趙捷妤爽朗地笑道,“一家人,喜歡就多吃點。”

兩個小朋友已經一手一個包子啃起來,肉汁順着嘴角滴落。

香噴噴的焦溜肉段配上青瓜和紅蘿蔔,賣相已經相當吸引,還有炸得金黃的罾蹦鯉魚,當滾燙滷汁澆在魚身上發出“滋啦”聲後,熱氣蒸騰,香味四溢,讓人從視覺到聽覺再到味覺瞬間被調動起來,除了肉食外還有一碟清炒生菜,要知道在美國生菜除了生吃還是生吃,伴着蒜蓉熱騰騰的炒青菜久違了。

除了豐盛的主菜外,還有飯後甜品冰糖葫蘆,不過這是改良版,美國常見的草莓取代了傳統的山楂,心型飽滿的草莓用竹籤串起裹上熱糖漿,酸酸甜甜勾起了他們姐弟對兒時的回憶,冬日裡頭能蹭上一串冰糖葫蘆分着吃是件幸福的事。

趙父也來到飯桌邊,病入膏肓的他已經無法與兒孫同食,仍希望在這僅存爲數不多的日子裡感受一下家的溫馨氣氛,雖然他說不了多少話也看不見,嘴角卻一直微微向上揚起,儘管不捨卻更懂珍惜。

調皮的Kelly抓起火雞腿要塞給姥爺吃,趙父伸出手摸着外孫的頭,艱難地吐出一個字:“乖。”

晚餐後他們照了一張全家福,包括喬烈兒在內一家八口對着鏡頭“茄子”,閃光燈一閃而過把幸福停格了下來。

他的生命結束在聖誕後一個月,很遺憾未能等到傳統的春節再次團圓,趙媽媽說他臨去前唯一要求就是那張全家福拿給他,雖然看不到仍緊緊地拽在手裡,最後帶着微笑平靜地離去。

平安夜的夜晚,外面絮絮地下着雪,窗臺上積上厚厚的一層。

趙捷妤兩個孩子睡了,剛纔還很熱鬧的家安靜下來,喬烈兒打橫躺在牀上仰頭隔着玻璃看窗外的風雪,像極了小時候水晶球裡的泡沫雪。

“咯咯~”有人敲了敲門,他以爲是趙捷飛洗完澡回來,正想奚落他裝模作樣進來還敲門,誰知道打開門看到的是趙媽媽。

“老師。”棉布睡衣外面只套了件圓領毛衣,趿着布拖鞋的喬烈兒有點不好意思,感覺在端莊的趙母前自己穿得太隨意。

“叫阿姨吧!”趙媽媽轉身往樓下走去,“陪我聊聊。”

“哦!”喬烈兒忐忑不安地跟着,心裡頭罵着趙捷飛洗澡咋洗這麼久,他琢磨不透趙媽媽要跟他說什麼。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