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帝的新衣

新書《重鑄第三帝國之新海權時代》已經上傳,書號:1001483,請大家把推薦票都投給新書,老書將保持每天解禁一章的速度!!萬分感謝!

新書地址:http://www.qidian.com/book/1001483.aspx

正文:

當整個世界從睡夢中甦醒之時,覆蓋在歐洲大陸上的白雪依舊,天卻悄悄變了顏色。

最沉重的王冠!

最隆重的葬禮!

整座城市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生氣,天空中那些巨大的漂浮物,白色的是大自然的雲朵,灰色的是人類科技的壯舉。

雲朵隨風飄動,齊柏林飛艇下彩帶飛揚。

隆隆的鋼鐵洪流,鏗鏘的整齊步伐。

暗色裝甲,雪亮刺刀。

新皇加冕典禮與舊皇葬禮之後,柏林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

吉安魯吉.威廉,德意志帝國的新主人,與他的妻子麗莎皇后、女兒莎莎公主以及未來極有可能成爲皇儲的安德雷斯.威廉王子一同坐在了觀禮臺的正中央,除了身處英倫和意大利的將領之外,帝國要人均出席這個意義非凡的閱兵式,之前參加了新德皇加冕典禮以及威廉二世葬禮的各國元首和使臣也一個不拉的出現在貴賓席上。

辰天今天顯得格外精神,軍人出身的他自然是一身戎裝,表情堅毅而冷漠,金色的帽盔上赫然立着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一字胡稍稍修飾之後讓整個人顯得成熟而不太過張揚。軍服的樣式與他最喜歡的陸軍元帥服相似,衣褲的顏色亦爲深灰色。大紅的領章配上金色的花紋彰顯霸氣,胸前佩戴着那枚憑戰功而得到的大十字勳章,長長的綬帶從左肩橫跨至右腰,雙手駐佩劍於前方。

帝國的軍威已經無需作誇張的修飾,辰天要讓整個世界明白,沒有人可以藉着政權更替的間隙從德國身上佔到任何便宜,即便是依靠流血政變登上皇位,帝國的元氣非但沒有受到損傷,軍隊反而更加團結了。

坐在辰天夫婦左手邊坐着各國政要,首先是同盟各國的代表,從右往左依次是奧匈帝國的新皇儲卡爾(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弟路德維希大公的後人,歷史上在費迪南夫婦遇刺後由其繼任皇儲並於1916年登上皇位,成爲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及其夫人、俄國沙皇阿格列尼及皇后、土耳其總統凱末爾及夫人、保加利亞國王費迪南德及皇后。

在即將結束的那場戰爭中,奧匈帝國、沙俄帝國、土耳其共和國以及保加利亞王國先後與德國結成聯盟,且都曾在對共同敵人的作戰中派兵參戰。這其中和德國的戰略關係最爲久遠和親密的要屬奧匈帝國,隨着年齡的增大,奧皇約瑟夫一世已經開始將政事轉交給自己的新皇儲,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位總是面帶微笑的年輕人(29歲)將繼承那個毗鄰德國、民族衆多、軍隊龐大的帝國,德奧兩國關係是否穩固關係到整個歐洲的格局,新德皇與新奧匈皇儲交談時的親切表情與舉動讓人們對此大爲放心。

俄國加入同盟國的時間雖不及奧匈帝國和土耳其,但這個國家遼闊的幅員以及橫跨歐亞大陸的地理位置使得任何它的政治傾向足以影響世界的局勢。此時主宰這個以人口和土地著稱的帝國,是個與新德皇同樣只有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不過兩人之間有着許多不爲外人知的淵源、早在1901年,兩人第一次在維也納相遇,那對於辰天來說是個不願過多提及的記憶,他的初戀情人、奧匈帝國的琳達公主,嫁給了當時身爲俄國近衛軍將軍的阿格列尼,並在一場刺殺事件中爲阿格列尼檔了一槍。在1914年德俄交戰中,辰天再度與已經成爲俄國近衛軍統帥的阿格列尼遭遇,作爲戰場上的對手,辰天先輸後贏的戰勝了阿格列尼,然而正是由於琳達的關係,辰天出人意料的放走了阿格列尼。不久之後,後者抓住了國內革命的機遇登上了沙俄帝國的皇位,接着也出人意料的加入了以德國爲首的同盟國陣線。

辰天與阿格列尼的故事顯然不會就此結束,在威廉二世的靈牀前,阿格列尼將祭奠的花圈放在靈柩上,隨即同辰天一道跪下默默祈禱,接着他站起身來,緊緊抓住這位新德皇的手,有力地、深表同情地握着。這個姿態,得到廣泛的報道,也博得了很好的評價。在外人看來,這兩位皇帝之間的血緣關係雖然比威廉二世與尼姑拉二世遠一些,但德俄兩國的關係似乎更加親密了。

至於這兩個人、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真實關係以及未來的道路,歷史自會證明。

辰天、卡爾、阿格列尼,還有凱末爾,看着這四位身份顯赫的人物,人們不得不驚歎他們的年齡:33歲的辰天,29歲的卡爾,37歲的阿格列尼,34歲的凱末爾,他們所統治或即將統治的無一不是舉足輕重的大國,對於這種元首年輕化的現象,政治家們稱之爲:“活力年代”。

在德國軍事經濟大力支援下,凱末爾的土耳其民主共和國已經逐漸擺脫歐亞病夫的形象,大戰爆發後德土聯軍先後與俄國、英國及其殖民地軍隊交戰,決定性的戰役中無一敗績,這其中自然有德國遠征軍的功勞,但土耳其士兵吃苦耐勞和堅毅的品格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們的足跡遍佈歐亞非三大洲。

щшш.tt kan.¢ ○

凱末爾與辰天也是老相識了,正是1907年凱末爾的冒然訪問大大改變了土耳其的歷史,德國的勢力不僅由此通過小亞細亞半島伸向亞洲,而且得到了非常重要而穩定的石油資源,可以說德意志戰車在戰場上的馳騁離不開土耳其人的石油(那時伊拉克、伊朗大部在土耳其的控制之下)。

與鐵心跟着德國戰車的土耳其相比,保加利亞的參戰則多少有些“審時度勢”了,對於德國來說,在巴爾幹多一個可以牽制其他勢力的盟友也不是壞事,加上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的戰事進展令人失望,用保加利亞的“刀”撬塞爾維亞的“殼”,巴爾幹的戰火迅速熄滅,奧匈帝國也得以集中全力修理意大利人。至於費迪南德此人,不僅自稱沙皇,並且在箱子裡藏着從戲裝商人那裡弄來的拜占庭大帝的全副王權標幟,以備有朝一日把拜占庭的版圖重集在他御杖之下的時候穿戴。這也使得阿格列尼這位真沙皇對此頗爲不滿,一大一小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顯得非常微妙。

從費迪南德夫婦左邊開始是坐着的是另外一些中立或友好國家的元首,例如與德國皇室有着血緣關係的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希臘國王喬治、挪威國王哈康,以及在戰爭中恪守中立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

當戰爭臨近結束之時,這些歐洲王室大都是懷着恭敬的姿態來到柏林,英法既已喪失與德國對抗的資格,這些不大不小的國家自然不會傻到像與德國掰掰手腕。

在這些國王中,會感到不安的大概只有希臘國王了,他的國家曾在戰爭初期傾向於支持協約國,並有協助英法艦隊威脅達達尼爾、替俄國打通海上運輸線的不良企圖,如果德、土算起這筆舊帳來,一個小小的希臘及其艦隊自然不是對手。

還有一位國王臉上的表情也不太自然,他就是現年55歲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看來幾天前那場虛驚留在周圍國王心裡的陰影仍未散去,只是沒人知道這位國王此刻是耿耿於懷還是感到後怕。古斯塔夫五世治下的瑞典是一個寧靜而平和的北歐國家,那裡遠離戰火已經整整一百年了。這個國家與戰爭的策源地、歐洲大陸最強的國家——德國僅一海之隔,但在大戰中始終嚴格恪守中立,當大半個歐洲戰火紛飛的時候,這裡是爲數不多的淨土之一。持久的和平穩定帶來國內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19世紀末完成工業化之後,瑞典成爲歐洲最發達和富裕的國家之一。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個通常不封凍的港口城市,風和日麗的天氣裡總有大量的漁民駕着漁船出海捕魚,負責港口防衛的海岸守備部隊和海軍艦隊算是歐洲最輕閒的一羣軍人。然而就在德國柏林發生政變後兩天,瑞典海軍的巡邏艦隊在斯德哥爾摩以南的海面上發現大片煙雲,稍後出現在瑞典人望遠鏡中的是一支飄揚着黑兀鷲十字海軍旗的艦隊。

“上帝啊!那是戰列艦!”

瑞典海軍巡邏隊的指揮官吃驚的幾乎失足摔倒在地板上,1艘無畏戰列艦、2艘裝甲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對於美日等海軍大國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對於瑞典海軍可憐巴巴的幾艘戰艦來說簡直就是一支龐大到令他們感到恐懼的艦隊。

那支來自波羅的海彼岸的是德國波羅的海艦隊主力,爲首的“海神”號戰列艦正是3個多月前從俄國海軍手裡俘獲的甘古特號,在進行修理和改裝之後,這艘強悍的戰艦成爲德國波羅的海艦隊的第一戰艦和旗艦。隨同“海神”一同到來的,還有2艘布倫瑞克級裝甲戰列艦,以及1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

古斯塔夫五世和他的將軍們聽聞這個消息之後也是大吃一驚,倍感絕望之際,德國駐瑞典大使轉來國內的文件,原來那支德國艦隊並不是前來與弱小的瑞典海軍作戰的,他們在瑞典外海徘徊的目的,只是前來迎接他們尊貴的皇后和王子公主。古斯塔夫大大的送了一口氣,隨即以盛大的儀式恭送辰天的家眷登上德國戰艦,大半個瑞典海軍前來護航,然而這些瑞典戰艦在德國艦隊面前顯得如此寒磣。

在自己的北歐鄰居面前,辰天的海軍小小的炫耀了一把。

在國王們左側的貴賓區裡還坐着來自於各國的王室貴族,身份顯赫者包括日本天皇的兄弟伏見親王、荷蘭女皇的丈夫亨利親王,其餘的則是一些歐洲小國的親王和大公。與這些具有王室血統者區分開來的,是另外一羣身份不俗的使臣,這其中最爲引人注目的是美國總統特使戴維斯、日本外交大臣加藤高明、法國外交部長米勒蘭。

由於日美艦隊於幾天之前在東太平洋區域發生對峙,各國對於兩國關係的猜測頗多,這兩個在太平洋區域舉重輕重的國家之間的對話決定了這一地區局勢的發展。政治家們紛紛揣測着戰火在歐洲平息之後,美日之間是否會爆發另一場戰爭。法國外交部長米勒蘭則是法國戰敗後首次出現在國際場合的法國官員,法國新內閣和政府將以何種姿態立足歐洲,這也是政治家們關心的話題。

位於辰天右手邊的是帝國的大臣和將領們,位於首位的是帝國海軍之父、辰天的忠實支持者提爾皮茲,這位海軍大元帥今天一身戎裝,胸前佩戴着象徵最高榮譽的大十字勳章,在新內閣裡他依舊擔任海軍大臣一職。位於提爾皮茲右側的是魯普雷西特王儲,這位巴伐利亞王儲擁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大戰爆發之前就是陸軍中少數經歷過實戰的高級將領之一,加上對於皇室的忠誠,他無可非議的成爲了新任陸軍大臣並暫時兼任陸軍總參謀長。

位於提爾皮茲和魯普雷西特之後的是新內閣首相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在1月2日政變結束之後,前首相伯恩哈特.馮.比洛隨即和其他內閣大臣一道辭職,之後與法爾肯海因等人一道被禁衛軍秘密逮捕。國會投票通過辰天的皇位繼承權議案之後,隨後推選出以貝特曼爲首新的內閣,支持擴張政策的自由黨議員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出任外交大臣。

在觀禮臺右側就坐的是陸海軍的將軍們(空軍的軍官暫時還沒有準將以上軍銜者),經歷過那場流血衝突的將領要麼得到晉升要麼被解職,馬修、奧利、鮑姆、格拉夫一同晉升中將。將領們的座位根據軍銜分陸軍和海軍而坐,雖然位置是分開的,但人們有理由相信,在新皇帝的治下,德國陸海軍會有不同於以往的融洽關係。

第9章 各懷鬼胎第37章 重現輝煌第17章 寶庫第16章 章 又一個牛人第9章 戰場第31章 兩線作戰第36章 皇帝之死第21章 以帝國皇儲之名第47章 U213第41章 偵察小兵第43章 各自前進第28章 我有沙鍋大的拳頭第1章 我難過第34章 第一記耳光第103章 轟炸第34章 進軍薩洛尼卡第5章 戰爭休止符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26章 英國人的反擊第146章 濃縮就是精華(上)第1章 法國人的微笑第79章 雙喜臨門第38章 聯合艦隊第48章 叛亂者第5章 最長的一天(5)第75章 失落的大洋第24章 存在艦隊第38章 漂亮的初戰第49章 落魄皇帝第126章 一路向北(中)第35章 惡變第149章 萬花叢中(上)第19章 追獵邱吉爾(上)第41章 風雨欲來第28章 夢斷“施利芬”第40章 塞翁失馬第31章 蘇格蘭傭兵公司第70章 鉅艦大炮第12章 法國投降了第26章 蓄勢第29章 我的艦隊第148章 濃縮就是精華(下)第22章 葬禮第39章 橙色計劃第44章 槍騎兵的告別賽第120章 化學武器的威力第32章 忠義之師第99章 飛行第26章 英國人的反擊第4章 中路殺手第29章 帝俄崩潰第13章 直擊要害第39章 東線逗號第31章 康復治療第37章 重現輝煌第34章 隆美爾的新任務第97章 東西.抉擇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55章 “元首”出場第34章 兄弟第68章 怪異的戰術第2章 逼宮第10章 空之主宰者(3)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82章 見風駛舵的參戰國第25章 狼與狽第30章 磨刀第3章 血戰皇宮第32章 命運行動第40章 塞翁失馬第9章 艦隊大甩賣第42章 最後的騎兵第32章 命運行動第32章 新秀第59章 陸上戰事第43章 螳螂捕蟬第44章 故人來訪第106章 語不驚人第14章 勝利的信心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46章 毒氣第4章 中路殺手第76章 契子第86章 皇家賭場第31章 波羅海狼第38章 海盜第34章 結束在山花爛漫時第49章 反擊第19章 喧鬧的夜第15章 使壞第32章 命運行動第41章 死亡反撲第49章 專家的寶貴意見第74章 王牌第36章 戰爭落幕第51章 淡路第22章 最可愛的人第46章 先行者第7章 英倫寒冬第22章 蝙蝠與刺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