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精妙佈局

天元宮前。

無數士兵齊刷刷地站立着,濃雲密佈地一片,卻沒有絲毫聲音。

當黎明第一線陽光,斜斜投下之時,那兩扇莊嚴而肅穆的宮門,終於咿呀而開。

出來的,是一個手執拂塵的老太監。

見到眼前情形,他竟然毫無懼色,擡眸淡淡一掃,尖着副公鴨嗓子道:“大清早的,這都誰呀?”

士兵們向兩旁退去,內裡走出一名面白無鬚,甚是斯文的男子,踏前數步立定:“微臣許忠銘,乞見皇上陛下。”

“哦,”那太監瞄他一眼,微微笑道,“原來是大司馬大人啊……要見皇上是麼?遞個摺子不就行了?何必如此勞師動衆?讓外人瞧見了,還以爲——”

不待他把話說完,許忠銘面色一正,厲聲吒道:“皇上多年不理朝事,不見外臣,臣等此舉,實屬無奈,還望賈公公行個方便!”

賈道也驀然收笑,眸中寒光一閃:“許忠銘,皇上是什麼性子,你我一清二楚,自古以來,君爲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只是不見外臣?你身爲大司馬,官居要位,不爲皇上分憂,反倒攪擾滋事,咱家倒是要問問你,這,可是人臣之道?”

許忠銘冷笑:“區區賤奴,也敢在本臺面前吆三喝四!最後敬告你一次,要麼速速通傳,要麼後退讓道,若再遲了……”

隨着他話音一落,無數士兵拔刀出鞘,刀鋒直指賈道的胸膛。

臉色白了白,賈道額上涔出幾許冷汗,心知此間事大,不敢再耽擱,急急退了回去,單留下數十名禁軍,牢牢把守着正宮門。

許忠銘倒也不急,負手而立,雙眸在天空與宮門間來來回回地旋掃着。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在黎國朝廷中舉重若輕的人物——

許忠銘,男,現年四十八歲,官居大司馬,執掌黎國所有軍政要務。

黎帝少時,曾在宗麓書院求學,兩人由是結識,許忠銘生來聰慧,足智多謀,且見識宏闊,爲黎帝得登大寶,及後來穩固江山,出盡奇謀,劃盡良策。

黎帝年輕時,也算是個勤政愛民的皇帝,與許忠銘一君一臣,一決策一執行,相得益彰,把偌大個黎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事情壞,應該壞在二十多年前,那一場由黎帝親自挑起的戰爭。

至於那場戰爭爲什麼會發生,其實到現在,也沒人弄清。

總之,黎帝派大將魏滸晁毅等人,率領百萬大軍強攻燕國,那時,燕國還是燕煜翔的父親,成宗燕彰文執政,因爲連年鬧饑荒,國力羸弱,眼見家國不保,還只是一名都尉的北宮弦上殿請旨,自呈願率五萬人馬,破黎國大軍。

當時,滿廷譁笑,即使是皇帝燕彰文,也覺得這只是個笑話。

唯一沒有笑的,反而是太子燕煜翔。

退朝之後,燕煜翔向父親反覆呈述,言說北宮弦此人可用,燕彰文一是無奈,二是決定相信兒子一次,終於準北宮弦出征。

兩個月後,黎國傳回消息,北宮弦千里迢迢,單槍匹馬潛入觴城,夜探天元宮,獨挑千名禁衛,一身鮮血,闖進黎長均的寢殿。

那一年,北宮弦二十二歲。

年輕,很年輕。

猛人,狂人,牛人,超人。

那一年,黎長均二十五歲,登基五年。

那一夜,他們到底談了些什麼,無人知曉。

只是第二天,守在轉龍殿外的禁軍得到皇帝御旨,撤去伏擊,讓北宮弦自行離去。

自那以後,有敏銳的朝臣發現,皇帝變了。

成日家神思恍惚,政令頻頻出錯,與臣子獨對,前言不搭後語,且越來越疏懶。

那時,許忠銘並不像今日這般顯隆,他只是個郎中令,雖然皇帝很多政務交待下來,皆由他完成,卻並沒有給他太多實權。

再說,黎長均只是疏懶,倒也沒犯啥錯誤,輪不到他去數落。

如此一天天過去,朝堂之上,越來越難見到皇帝的身影,臣子們有什麼事,都是呈遞摺子,由太監送入後宮,黎帝批覆之後再送出。

有一天,黎長均忽然把許忠銘給召進了寢宮,問了他許多古怪的問題,許忠銘小心謹慎着一一回答,離開的那一刻,他看到了皇帝脣邊那抹微漾的笑。

他的熱血,一下子涌上心頭。

因爲他知道,自己就要飛黃騰達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皇帝便下旨,攫升他爲中書令。

這在當時,已是文官中僅次於三公的高等官職,許忠銘自己也覺得很滿意,一頭扎進成堆的政務中,忙得跟匹騾子似的。

他這麼一忙,倒是讓黎長均清閒了。

大概一年之後,黎長均在大殿上露面的次數,由每月兩三次,變成了半年一兩次,但凡不要緊的國事,都統統扔給了許忠銘。

皇帝悠遊自在,許忠銘樂在其中。

君臣和諧,很好很好。

直到——儲君之議。

眼見着幾位皇子慢慢長成,禮部尚書季和出於一片忠心,上折請立皇太子。本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是摺子遞上的第二天,所有文武大臣走進承極大殿,看到端坐在龍椅上,滿臉陰騖的皇帝時,許忠銘第一個清楚地意識到——壞事兒了。

未等他們站好,皇帝便發作了,將季和的摺子扔下龍案,大聲斥罵,隨後令人搬開刑具,對季和當殿杖責。

一百二十八杖。

季和渾身血肉模糊,死不瞑目。

估計他到嚥氣那一刻,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哪兒錯了。

許忠銘也不明白。

直到他從一個太監口中,得知其中的隱秘。

長生。

原來黎長均這些年來呆在深宮之中,求的,竟然是這個。

不知道他是如何開解了那個流傳於諸國皇室的秘密,不知道他是如何知悉,在乾熙大陸之外,還有一個“天國”存在。

總而言之,他知道了。

他瘋魔了。

長生啊。

歷史上每一個皇帝,都想過。

長生的魔力太強大。

所以安清奕,寧願殺了自己最愛的女人,寧願用千千萬萬的少女,替他養育可以用以長生的血蓮之子,寧願炮製出一個強大的幽靈帝國,來鞏固自己無上的威勢。

長生。

權勢。

或許,這是每個男人,尤其是每個封建君王,都想得到的吧。

你說,他既然能得長生,何必再立太子?自己當着皇帝,搞出個太子來,豈不是說,他長命不了?

——人性的自私。

虎毒,尚不食其子。

然而在人類之中,比虎更毒的人,似乎還真不少。

昔年篡西漢皇帝位,自己稱制的王莽,曾親手逼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且不論他的動機如何,是對是錯,但看到這些血淋淋的事實,足令人心驚膽寒。

黎長均膝下,皇子六人,公主兩人。

大皇子黎慕清,十歲夭亡。

三皇子黎慕德,十四歲夭亡。

四皇子黎慕光,十六歲夭亡……

……

後宮,秘辛重重,這些皇子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相難明,總之,除黎慕雲之外,沒有一個,活到二十歲上……

即使是兩位公主,也只有黎鳳妍得以倖存,另一位公主倒是活到了十七歲,十六歲出嫁,次年便一命嗚呼。(也不知道是不是黎長均缺德事幹多了……)

一個皇子死,大家談論談論也就罷了,兩個皇子死,大家開始疑惑,第三個皇子再死……衆人炸鍋了。

所以,季和纔會上那份奏摺,請立二皇子黎慕云爲皇太子,以正儲君之位,但是這一次,皇帝炸窩了。

後果很嚴重。

導致了一起血腥而暴力的事件。

從那以後,再沒人提立太子的事。

看樣子,只要老皇帝活着一天,這黎國,就會永遠操控在他的手掌之中。

真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自古外朝與皇帝,就像拔河賽中兩端執繩的人,誰強大,誰勝出。

要麼皇帝被外朝的大臣隱形幹掉——換皇帝,甚至是篡位,要麼皇帝幹掉大臣——這個太多了,不細數。

很顯然,黎長均是個非常強大的人物,即使坐在皇宮之中,外界消息於他,仍然靈通異常。

可是,漸漸做大的許忠銘,卻有些情緒了。

人,一旦沾上權利,都容易迷失本性。

有了小權利,想要大權利,有了大權利,想要更大的權利。

許忠銘倒也不是完全屬於這類型,他想得更長遠些——皇帝這種搞法,黎國遲早完蛋,不是內訌,便是被他國取代——能看到這一點,說明他還是有些遠見。

但是他遠見之後思慮的結果,不是向皇帝進忠言,也不是扶植太子,而是——取而代之。

他取而代之,是爲了天下,真是爲了天下,沒有多少爲個人。

在許忠銘看來,天下者,有能者居之。

曾經,他傾力輔助黎長均,是因爲黎長均的確能做個好皇帝。

現在,他謀反黎長均,是因爲,黎長均已經不是個好皇帝。

尤其是出了花無顏,以及尋找“聖女”之事後,他已經忍無可忍。

當然了,他忍無可忍的另一個緣由,是黎長均的一道密詔。

從他手中收回軍權的密詔。

沒有這道密詔,許忠銘或許還不會動手,因爲他很清楚,自己現在羽翼未豐,絕不是黎長均的對手。

但是,他不動,黎長均動了。

已經存了心要幹大事的許忠銘,如何忍得眼睜睜被奪去權利?

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他一拍桌子,反了。

他拍桌子那一晚,燕煌曦剛好“飄”過他的窗外。

當然,燕煌曦也不是毫無意圖去“飄”的,而是經過仔細分析後,覺得許忠銘此人會反,所以纔去造訪他的。

而且,他還給許忠銘留下了一份禮物——一份關於花無顏的調查報告。

在報告的末尾,某燕很聰明地說:想成事,請聯繫花無顏。

嗯。

果然,玩政治的人,都是很高段的。

現在咱們來看看這一盤異常複雜的棋——燕煌曦想幹掉黎國,所以在他們內部尋找突破口,再借機挑撥離間,所以他選擇了許忠銘。

許忠銘想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又逼於現實的無奈,不得不提前動手,所以選擇了花無顏。

花無顏一方面不滿黎長均,另一方面受命於段鴻遙,所以要行動。

而黎慕雲,對這一切一無所知,所以,掉進了陷阱。

看起來,似乎是這樣,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咱們接着往下看。

這一章比較複雜啊,大家請有點耐心。

第333章:人心第331章:流言第385章:公門裡的手段第173章:恍然隔世第8章:森森羅獄第312章:權威第163章:回去吧第355章:襟懷第192章:難以想象第75章:一戰功成第222章:糾結第276章:大丈夫第408章:一代女皇第56章:禁忌第289章:代攝朝政第387章:尋求援助第212章:羣蛇亂舞第375章:分離第140章:宿命第195章:萬載不渝第238章:躁動不安第41章:滅頂之災第216章:我們回來了第150章:伴君如伴虎第271章:巾幗何須讓鬚眉第355章:襟懷第90章:可怕的女人第277章:情到烈時第357章:天生王者第50章:近君情怯怯第323章:君子不器第308章:東歸第400章:心結第57章:我們是愛人第214章:逆乾轉坤第248章:往事歷歷第39章:愛到深處,九死不悔第272章:倉頡王子第129章:慘烈第64章:情難捉摸第191章:抉擇第414章:用心良苦第321章:變天第227章:輔政第181章:親愛的,我在這裡第147章:渾水摸魚第63章:兩對新人第86章:兩情若是長久時第115章:觸目驚心第363章:煩惱第301章:有口難言第23章:我只是想你留下……第302章:天意第394章:艱難的抉擇第215章:希望第303章:請你原諒我第109章:守護第108章:驚變第48章:贈卿蘭花香第252章:情之一字第348章:僞詔第208章:王者之愛第124章:和解第326章:要努力第271章:巾幗何須讓鬚眉第315章:鳳音第307章:請君入甕第343章:我在明,敵在暗第151章:殉情第333章:人心第242章:要愛嗎?第153章:光明之心第308章:東歸第365章:胸襟第373章:壯舉第391章:母子相見第152章:雷霆驚變第166章:格殺毋論!第149章:精妙佈局第384章:奇聞第19章:受挫第410章: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第72章:義無反顧第70章:最後一場戲第42章:新生第125章:錯第82章:辰王燕煌曄第371章:屏障第382章:東海郡大案第9章:前路茫茫第313章:離去第309章:從速決斷!第256章:險招第329章:陰翳第249章:急報第416章:故事在繼續第22章:情之所起第336章:黑手第104章:陌路第189章:生死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