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姨婆

子晴在屋裡找衣服,聽見田氏嘆氣道:“這沒兒子發愁,那有兒子的也發愁,大姐家倒有幾個兒子,孫子還有七八個呢,誰管她?每天靠着東家湊點,西家借點,也不是個事,那幾個兒子太不是東西。”

“二姐,我們幾個還就你命好,爹孃給你的名字裡取了一個福字,還真沒白取,兩個兒子都孝順,玉梅這更沒話說,這一兩年條件好了,時常還接濟我和大姐呢,哪次來都沒空過手,二姐,你就知足吧。”小田氏說道。

子晴這纔想起來,好像這個姨娘婆婆丈夫早沒了,只有個女兒,早嫁出去了,日子過的一般,很少回來看她,這個姨婆手裡據說還有些銀兩,只是不敢輕易拿出來,族裡當年在她丈夫沒的時候給過繼一個兒子,是她夫家的侄子,當時已經很大了,已經成親了,只是這會找來能是什麼事呢?

子晴從他們斷斷續續的談話中,拼湊出來一個故事,原來這養子知道養母手裡有些銀錢,惦記上了,老太太一個人生活,老太太的田地他種着,也時常過去問候問候,訴訴苦什麼的,日子長了,見還是沒別的什麼甜頭,就翻了臉,時常剋扣些米糧,如今他兒子要成親,家裡沒住的地方,小田氏的房子言明瞭是百年後給他的,就打起了這個主意,把兒子送了過來,說是陪着老太太歲數大了,爲了照顧她,一塊過日子,小田氏聽了也沒覺得不妥,還當他真是好心呢。

只是這兒子也是個不曉事的,媳婦又是個又懶又饞的,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反倒要老太太一天天來養着他們,饒是如此。還三天兩頭地吵架。老太太忍了一年多,現在忍無可忍,一狀告到了族長那,這家務事本就繁瑣。加上小田氏沒兒子,女兒和孃家都不得力。說話自然不向着她了。

這回是來找曾瑞祥的,曾瑞祥畢竟是個秀才,想讓他出面去找族長。好好說道說道。小田氏的意思是想換一個養子來過繼。這個處了十來年實在是傷透了心。

曾瑞祥也不耽擱,陪着她們就急急忙忙地走了,沈氏留飯也沒留住,說是要趕晌午前過去。

子晴想了想還是問沈氏:“娘,姨娘婆婆家的女兒怎麼不管她?”

“你姨娘婆婆以前嫁過一戶人家,家裡比較窮。丈夫病沒了後,你姨娘婆婆守了三年。那時她還不到三十歲,帶着個女兒過日子,很是艱難。後來你阿婆和大姨娘婆婆她們勸她改嫁,託了媒婆說找一家稍微富裕的人家,嫁進了現在這戶人家,家裡略有幾畝水田,一開始還以爲是苦盡甘來,事後才知道上了媒婆的當,哪知這人是不能生養的,她女兒恨她,跟着那邊阿公阿婆長大的,哪裡能有多少母女的情分?”沈氏唏噓道。

“那爲什麼阿婆的弟弟們不去爲她姐姐撐腰呢?”

“那是同父異母的弟弟,這些事跟你個孩子也說不清,我跟你磨這牙幹嘛?痛快的,你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小孩子家家的總愛打聽這些不該你管的事,也不嫌害臊。。。”沈氏說道,

子晴聽了一溜煙地跑了,沈氏要是念叨起來可是沒完沒了的。

曾瑞祥是晚飯前纔回來的,看起來事情很不順利,子晴聽他跟沈氏說道:“狗崽哩咬死了當年可是經過族裡人簽字畫押承認的,如今只憑姨娘一人的說辭,難以取信與人,況且姨娘本就是後去的,又沒有後人,村子裡哪裡有人肯替她說話而去得罪狗崽哩,狗崽哩家裡本就人多勢衆的。”

子晴這才知道小姨婆的養子居然叫狗崽哩,子晴捂着嘴忍着跑出了屋子,哈哈大笑,子福看着她問道:“晴兒,你一人在這裡笑什麼?”

子晴笑了半天,才說道:“大哥,我才知道姨娘婆婆家的養子叫狗崽哩,太好笑了,我聽說有人叫狗剩的,還沒聽人說直接叫狗崽哩。”

“這有什麼,害我還以爲是什麼好事,你大娘家的弟弟不就是叫狗崽哩?還有,村子裡還有好幾個叫貓崽叫老鼠的呢。”子福說道。

曾瑞祥之後又陸陸續續去了好幾次,表示了他決不放棄的態度,最後曾瑞祥寫了一紙狀書,說是再不同意小田氏的意見就到縣衙去告狀,橫豎他們也知道曾瑞祥是個秀才,曾瑞慶好歹還在安州衙門口當值呢。

搬出了這些,族長才同意去除她養子的名分,收回田地,令他兒子搬出小田氏的家,另從族裡重新挑了一個老實厚道的,租種老太太的田地,講明瞭一年給老太太多少大米,多少銀錢、菜蔬,百年後房子田地都歸他。

這事總算有了個較圓滿的結果,曾瑞祥也終於鬆了口氣,畢竟他也不想捅到衙門口的,讓小田氏在村子裡不好做人。沈氏笑着說:“再不好,你腿都該跑斷了,這一夏天你也沒幹別的。”

臨走前,曾瑞祥帶了大兒子去把租子收了回來,今年的年景好,水稻豐收,佃戶們都很歡喜,因爲子晴家只要一石半,剩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所以交租子都很痛快。

家裡沒有這麼大的穀倉,曾瑞祥也不想留這麼多的糧食,就把多餘的穀子給賣了,一共才賣了十五兩銀子。子晴想水稻的收入還真不高,難怪農民一年辛苦到頭,日子卻不見多有起色,可是又不能不種糧食。

送走曾瑞祥和子福,子祿也跟着去縣城唸書了,家裡只剩沈氏一個大孕婦帶着子晴和兩個小的,好在有何氏一直幫着做飯看小孩,不然子晴根本騰不出時間管理後山的果樹。

沒幾天,秋玉過來說,春玉的孩子快生了,該送肚子禮去,子晴本來還想着今年三家都懷孕了,日子都差不多,誰也別送誰,大家省事。沈氏笑着說,這種事可不能省的。

因爲周氏和沈氏都去不了,田氏決定讓老爺子趕着牛車帶着秋玉、子萍和子晴三人去,順便給春玉家拿了一袋子糯米,兩筐青菜。

子晴家的禮物仍是一個豬肚,一籃雞蛋,一塊細白棉布,要不是因爲非去不可,子晴實在不想再走進大姑的家門。

好在這一次有老爺子在,子晴又一步不離秋玉的身邊,吃完中飯就張羅走,總算沒出什麼岔子回來了。

沈氏這一段時間忙着請人收洋薯,拔瓜藤,種洋薯和黃豆,忙了十來天,就聽到春玉生了五毛的消息。子晴只好跟着阿婆他們又去了一趟,這次大姑爹倒沒有再說一頓酒席三次禮。

第341章 田氏的養老(一)第101章 孕事(一)第351章 小客人第74章 爭吵第496章 嫣然拜年第110章 合作一百六十九章 老爺子做壽一第139章 田氏求情第76章 艾草米粑第437章 小文的來信第268章 婦人寶鳳第471章 大師的勸告第158章 晴園落成第370章 看望田氏第445章 探討第392章 知府夫人(一)第三百三十九 殤二第139章 田氏求情第四百二十五 上家譜第255章 秋玉提親第130章 子晴受辱第315章 脫粒機第346章 報應第144章 康平vs老爺子第444章 林家短工十六嫣然的觸動第302章 求子第391章 京城來信第292章 問責第287章 傅大人有請第393章 知府夫人(二)第206章 康平受傷第429章 林耀祖的遺言八李翊的難題第29章 子福生日第291章 大鬧學堂第301章 上門的乞討者三三年之期第282章 夏家送年禮十一李瀚提親第471章 大師的勸告第279章 處置第204章 探病五李翎遠嫁第326章 買礦山第214章 第一個春節第56章 元宵(一)第377章 秋玉出頭第343章 判決下來了第84章 半隻雞(二)第126章 子祿落第二小孩子大煩惱第106章 中了秀才第11章 找到財路第218章 子晴教弟一第454章 中秋夜第435章 文家姨娘第249章 番薯插扦第405章 秦家的賀禮第231章 周氏辦酒(二)第450章 荷會第259章 裝第454章 中秋夜第440章 曾瑞祥的來信第32章 喜事第392章 知府夫人(一)十九李翊娶小第124章 接濟夏玉第300章 再次中風第400章 蹊蹺第44章 上樑第290章 意外之財第285章 子福求教第6章 冬至來臨一百六十六章 兄弟團聚第295章 子喜的親事第360章 喜訊第248章 香皂第125章 子荷之殤第46章 製作傢俱(一)第12章 一筆小財(一)第475章 何氏走了第322章 子雨出嫁第354章 夏家心思第211章 送禮第424章 子福的告誡第95章 巧退二毛第102章 孕事(二)第136章 子晴受傷第316章 故人第351章 小客人第172章 蛋糕風波第420章 放下第83章 半隻雞(一)第三百三十九 殤二第327章 姐妹同喜第354章 夏家心思第129章 子福雙喜第9章 墟市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