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 殤二

“大外甥,你孃的事,你可得說清楚了,當初,可是立了契的,你娘可就你一個兒子了,你可不能做那豬狗不如的東西,連自己的親孃也不要。”田氏的大弟弟先說道,兩位姨娘婆婆在一旁只知抹淚。

“二位舅舅,二位姨娘,你們放心吧。只是,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姨娘和舅舅年紀也大了,不如先回去休息,有什麼事我們再告知各位長輩。還有,今天的事,還望各位長輩存在心裡,畢竟不是什麼體面的事情。”

“這個自然。我們曉得輕重的。”幾位長輩點頭答應,畢竟田氏也是欠了一條人命,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說畢,他們四個又去看了看田氏,囑咐田氏幾句。

原本曾瑞慶讓康平安排車子送人,可他們都拒絕了,離得也不遠,說就不添亂了,小田氏也不回家,估計老爺子也撐不過今晚,索性跟着大田氏回去住一晚。

老姑婆原本想留下來,曾瑞慶還是讓她先回去了,擔心她受不了這場面,說道:“大姑,該見的面也見了,該說不該說的也都說了,你老人家年紀也大了,身子又不好,萬一有個什麼好歹,我們可如何擔待得起?”經得她女兒的同意,強行要送她回去了。

曾氏坐在牀前,拉着老爺子的手,哭着說道:“連你也要先離了我,我這輩子也沒什麼盼頭了,橫豎大家不久就會見面的,我也就不留下來送你一程了,你放心。你這兒子孫子都是出息的,見了爹孃也有話說,不像我,這一輩子。什麼也沒留下。”

又是一行清淚從老爺子的眼角流了出來,“大姐,不要這麼說。要沒有你,我也不能有瑞祥,曾家也沒有這份榮耀,我見了爹孃,告訴爹孃,大姐替我謀劃了一個好兒子。”

“你要真這樣想,這是大姐這輩子唯一做對的一件事情。可惜,我對不起小慧,你見到了她,替我賠個不是,說用不了多久。我就會親自去找她認錯。”曾氏哭着說道,拉着老爺子的手不忍離去。

還是老爺子閉上了眼睛,不再看她,曾氏才一步三回頭就走了。

這時,春玉兩口子哭着上前,老爺子歇了好一會,看了他們一眼,說道:“二毛要是能留一條命,就讓他好生改了吧。以後,我走了,你不許再煩你二哥一家,自家日子自家過,你也該學着靠你自己,否則。誰也救不了你。”

春玉聽了嗚嗚大哭,被曾瑞慶黑着臉給提溜出去了,夏玉和秋玉兩家近前了,老爺子看着他們說道:“你們兩家爹是不愁的了,爹知道你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是沾了你二哥的光。以後,不論你二哥怎麼做,你們都不要有恨。還有,秋玉,你離你娘近一些,以後,你娘那,只怕你要多盡點心了。”

這也是老爺子能爲田氏最後考慮的事情了,他也知道田氏跟着曾瑞慶未必有好日子,可是,他要不把曾瑞祥的身世說出來,他走了之後,田氏肯定會沒完沒了地找曾瑞祥的麻煩,到時一頂大孝的帽子壓下來,曾瑞祥想拒絕都沒法拒絕。還不如這樣說出來,大家彼此認清身份,他也能沒有牽掛地離去。

夏玉和秋玉也都跪着答應了,老爺子又單拉着木木和小文囑咐了幾句,要好好唸書,要上進。

曾瑞慶低聲問秋玉衣服備好了沒有,秋玉點點頭,哭着說道:“秋天那會見爹不好,我就預備了出來,偷偷放在學堂那邊,原本想沖沖的,還是沒過去,嗚嗚。。。”

子晴這才知道,這裝裹的衣服是由女兒預備的。

曾瑞慶聽了打發秋玉兩口子親自去取。

子晴見曾瑞慶有條不紊地安排一切,曾瑞祥只顧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自己確實幫不上忙,也有點累了,便帶了子雨先回家。兩人經過了這一下午的衝擊,也沒有談話的慾望,各自安歇了。

可是,子晴躺在牀上也是輾轉反側,想着那個可憐的小慧,她是招誰惹誰了,無端被人強暴了,還不能聲張,只爲了對方是恩人表嫂的親弟弟,可誰料對方是一個如此沒有擔當的人。本來已經躲開了這一切,上天眷顧了她一個孩子,還沒來得及欣喜,卻一切又回到了最初。本以爲自己找到了依靠,蕭老爺子也是一片好心,卻沒料到福禍自來相依,縱有千般不捨萬般掛念剛出世的兒子,終究還是香消玉殞,撒手人寰,徒留一片唏噓。

子時初,林康平回家來換衣服,說是老爺子不好了,連水都喂不進去了,只怕就在今晚就過不去。

子晴聽了只得爬起來,喊了子雨,跟着林康平一塊過去。

一進院門,只見人影憧憧,廳堂裡也站滿了人,曾家的第四代基本也都來了,除了子喜家和子壽家兩個奶娃留在家裡由丫鬟照看。

剩下的還有子萍一家,大毛一家,桂英一家,都是晚上剛通知到才趕來的。

子晴有好幾年沒見桂英了,典型的農婦裝扮,看着出濃濃的歲月痕跡,想必日子很是清苦。子晴看見自己進門時,桂英咬着牙看了林康平和自己一眼,有哀怨,有痛恨,也有嫉妒,總之很複雜。不過,此時,子晴也懶得計較了。

曾瑞慶和曾瑞祥以及子福仍在屋裡陪着老爺子,春玉幾個則守着田氏。不一會兒,只聽見裡面大喊:“爹,爹”以及子福幾個的哭喊“阿公”。

不一會兒,只見周氏和沈氏紅着眼睛出來,忙着在堂屋用凳子和木板搭了個簡易牀,鋪上稻草,幾人把老爺子移到堂屋。

這時,只見春玉跪着爬出來哭喊道:“爹,爹,我是你的大女兒春玉呀,你睜眼看看我,你要走了還有誰管我?可憐我一年到頭吃不飽穿不暖的,也沒有孝敬過你,你要走了,我孝敬誰去?”

“行了,都這會了,你還好意思說這些,早幹什麼了?要不是你,咱爹還能多活幾年。這會哭給誰聽?你要有這心,爹能這樣嗎?千交代萬交代,爹孃都不能受刺激了,你聽了?成天就拿你家的那點破事來煩爹和娘,現在好了,想煩也煩不上了。”秋玉對春玉嚷道。

“行了,爹都這樣了,你們少說幾句。”夏玉也哭着出來了。

老爺子似乎聽見了春玉幾個的呼喊,擡了擡眼皮子,嘴脣動了動,已經說不出話來,衆人忙喊了起來,曾瑞慶看了看,帶頭跪了下去,這時,曾家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媳以及第四代全都跪了下去,邊哭邊燒送行的紙錢。

木木和宛晴幾個外孫外孫女陪着田氏在屋子裡呆着,田氏也不說話,也不流淚了,只是睜眼呆着。

春玉、夏玉、秋玉三人則和子萍、子晴和子雨進了竈房,說出嫁的女兒和孫女不能看着孃家人閉眼,說什麼“女送終,一生空。”

林康平給子晴她們弄了個火盆,幾人默默流淚坐着乾等着,聽着堂屋裡不時傳來一陣“爹”和“阿公”的喊叫,子雨抓着子晴的手,兩人互相依靠着,也不知過了多久,窗外漸漸有了一絲光亮,忽然堂屋裡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這就是老人去了。

三位姑姑在竈房開始哭喪,曾瑞慶拎了個桶出來,帶着子全去河裡打水,回來給老人擦洗換衣,然後換到一個破舊的門板上。

天亮後,曾瑞慶派人往各處送信,對曾瑞祥說道:“二弟,這風水先生只怕還得你親自去請。”

風水先生是外村的,因和曾瑞祥一向交厚,他家的孩子還放在了曾瑞祥的學堂唸書。這會,也只得曾瑞祥強撐着身子親自出面了。

風水先生一來就說子晴和子雨不能參加喪禮,好在子晴和子雨一直在竈房呆着,還沒進堂屋,如此一說,便先回晴園休息了,畢竟兩人的肚子月份不小了,熬了一夜,實在有些吃不消了,留下林康平和夏甘永弔喪。

入棺的時間定在了下午申時,因着年關已近,出殯的日子就定在三日後,臘月二十九,家祭定在臘月二十七,客祭定在臘月二十八,日子有些趕,可也是沒辦法,總不能拖到明年去。

弔喪的人漸漸來了,可家裡幫忙做事的人沒有,曾瑞祥不主事,加上雙重打擊,哀慟過度,身子像大病了一場,沈氏只好時刻不離地陪在他左右。春玉是個不頂事的,夏玉的身子本來就不好,哀傷之下,也病倒了。秋玉要照顧田氏,田氏如今也心如死灰,跟個活死人沒多大區別。別的,秋玉也顧不上了。只得讓周雲江幫着打理內務,預備弔喪來客要用的東西。

像以往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本家先主動來幫忙,負責接待弔喪和後廚客飯,還要請村子裡的負責白事的八仙來主事,這八仙主要負責擡着老爺子進祠堂入棺,封棺,以及出殯擡着上山等。

可是,一則是年根了,誰家不忙着預備過年?二則都知道是曾瑞慶是長子,他主事,平日裡曾瑞慶總端着架子,這會,誰能主動上前?

第36章 脫貧第18章 二毛玩火第204章 探病第159章 再見,文三十二嫣然定親第41章 夏玉說親一百六十七贍養問題一第249章 番薯插扦三十一書鈺選妻第455章 和花嬤嬤的談話第307章 鴨子和魚第110章 合作第1章 最後的璀璨第335章 雪上加霜十三李翊的變通二十九萬裡追妻第125章 子荷之殤第403章 夏太太的被拒第3章 重見天日第235章 兩個小廣東第233章 分菜的尷尬第434章 摺子一百二十三章 夏玉病重第442章 喜事連連第435章 文家姨娘第381章 特殊的禮物第445章 探討一百七十一章 陳氏開店第458章 賭注第164章 兄妹談心第233章 分菜的尷尬一百七十一章 陳氏開店第313章 子喜的提議第87章 滿月第483章 潑婦子晴第297章 泥腿知縣第165章 救命恩人or引狼入室第83章 半隻雞(一)第279章 處置第42章 中秋第39章 一席三禮(二)第368章 年禮一百六十九章 老爺子做壽一第398章 相看第65章 改造第149章 老爺子求情第296章 傅家第54章 除夕(二)第三百三十九 殤二第259章 裝第465章 有所求二十九萬裡追妻第48章 搬入新居第489章 受封第287章 傅大人有請第374章 親家聚會第232章 廩生子喜第129章 子福雙喜第455章 和花嬤嬤的談話第137章 大毛規勸第451章 偶遇李瀚第449章 出洋第104章 省城之行第280章 找茬第398章 相看第34章 賣瓜(一)五李翎遠嫁第39章 一席三禮(二)第48章 搬入新居第203章 借錢第287章 傅大人有請第78章 收養第4章 初識家人第61章 周氏受傷一百七十章 老爺子做壽二十三李翊的變通第二百三十七二 人世界二十九萬裡追妻第429章 林耀祖的遺言第172章 蛋糕風波第392章 知府夫人(一)第71章 賣燈籠第461章 攤上事了第29章 子福生日第393章 知府夫人(二)第320章 新的產業第386章 看望夏玉十四書睿娶親第464章 李瀚上門第76章 艾草米粑第175章 鳳冠霞帔第429章 林耀祖的遺言第5章 私議分家第312章 勤和興家第194章 毛衣問世一百六十九章 老爺子做壽一第143章 秋玉被拒第360章 喜訊第89章 辭館第173章 接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