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青春永駐

金三想也沒想就道:“可以。”

“那就可以強化人體結構了?”

“你不是看到那棵如意神樹了?那就是爲了使人類進化研究出來的產物。”

“你應該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那是那個意思?難道你是說力量基因藥劑?敏捷基因藥劑?還是智慧基因藥劑?我也想到了這些,可這太過複雜了,不說智慧基因藥劑,只是簡單地一個力量藥劑,就涉及到了太多的基因鏈。

人體太過複雜,這種東西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研究出來的,就算有所成果,也肯定是偶然,不可能完全揭秘人體基因。”

“讓人類進化,強化人體,這些都不是很容易,不過你的所作所爲,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基因藥物的作用。”

“袁教授想到了什麼?我還真是猜不出來。”

“你是通過刺激基因鏈,來達到改變植物機體的目的,難道你不想刺激一下一些特殊的基因片段?”

“比如?”

“比如螞蟻的力量基因,比如跳騷的彈跳基因,比如蚯蚓的不死基因,比如電鰻的放電基因,比如變色龍的變色基因。”

此時金三是真吃驚了,這老頭,是不是科幻電影看的多了,他還真是什麼都敢想。

剛開始金三有點好笑,不過他很快就收起了笑容,開始認真思索。

袁教授說的這些,他居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到。

單純研究怎麼才能強化人體的力量,金三不知道要從那一段基因鏈下手,他也不知道到底要刺激人體多少基因鏈,激活多少基因結構,才能強化人體的力量。

但是說到螞蟻的力量基因,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只要研究一下螞蟻,爲什麼具有超出他本身那麼多倍的力量原由,找出來是那些基因鏈在起作用,只要在人體之中找到這些基因鏈,激活這些基因鏈,讓這些基因鏈的活躍程度,達到螞蟻的活躍程度既可。

通過研究魚類基因鏈,金三發現,魚類和人類有很大一部分基因鏈結構是相同的。

當然,這隻限於金三熟悉的基因鏈。

他不熟悉的,他也沒有特意去記,所以他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基因鏈相同,但有很多相同是肯定的。

由於各自的生存環境不同,很多動物的進化方向產生了差異。

不管動物,或是人類,爲了更好的適應環境,一些不需要的器官,慢慢的在退化,甚至是消失。

但影響這些器官生長的基因鏈,只能是從活躍狀態,轉爲了惰性狀態,在身體裡面沉寂了下來。

如果有一天,外界環境出現了變化,也許這段基因鏈會被重新激活,再次讓人類獲得一些已經消失了的能力。

說的最簡單的例子,人類原來是有尾巴的,但由於尾巴失去了作用,所以尾巴慢慢的退化,一直到現在消失不見。

要是人類的生活環境再次出現變化,又需要尾巴了,也許人類還能進化出一條尾巴,人類生長尾巴的基因鏈並沒有消失,只要條件合適,再次長出尾巴了也不難。

而海洋當中的大部分哺乳動物,像海象、海豹、海獅、甚至鯨魚,都是從陸地普通動物,進化成現在這種樣子的,原來他們的魚鰭是腿腳,不過爲了適應海洋的生活,進化成爲了現在的魚鰭,形成了新的魚鰭基因鏈,而原來生長腿腳的基因鏈則沉寂。

如果有一天滄海變桑田,海水退卻,把這些哺乳動物重新仍在大陸上,也許它們還能重新進化出腿腳,激活生長腿腳的基因鏈,從而把形成魚鰭的基因鏈隱藏。

一瞬間,金三想到了太多,但很多東西,又不是他能夠做到的,不管是人、獸,還是螞蟻,它們的基因鏈都不是那麼容易研究的。

組成人體的基因結構太過複雜,就算以他之能,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點成果,而且,人類,畢竟不是植物,也不是貓狗,金三並不能隨意拿人類來做實驗。

人類的基因決定了人的生老病死,它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即DNA分子。

DNA分子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由兩條相互盤繞的鏈組成,每一條鏈都是由單一成分首尾相接縱向排列而成,這種單一成分被稱爲鹼基,因爲這些化合物溶於水中能形成鹼性溶液。

人類大約有3萬個基因,比科研人員原本預料的少了許多。鹼基就有4種,分別簡寫爲A、T、G、C。它們排列組合構成了基因。

基因圖譜的完成,就好像編撰了一本大字典,以供科學家研究基因時參考,但這本大字典要想讀懂將需要科學家們更長時間的研究。

所謂讀懂,一是哪一段A、T、G、C的排列組合表示一個基因,有些排列不表示任何基因,二是這個基因決定了人類的什麼行爲。

理論上人體細胞共約有40萬--60萬億個,每個細胞大約20000到25000個基因。多個基因鏈接,形成了基因鏈,現在金三最多也就能夠影響到基因鏈,他要想進一步研究,就要再次細分,對基因,組成基因的鹼基進行影響、刺激、激活,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要做到這個,不過研究了,只是一個人類基因圖譜,就不是那麼容易得到。

“我做不到,就算我想研究,你以爲,憑我這裡的條件,能夠研究出什麼來?”

“你的研究,已經十分接近基因強化,這方面的課題了,不做實在是太可惜了。”

“您老是這方面的權威,你應該知道,要想研究這個有多難,我可沒有這種本事。”這就是個泥潭,金三要是真的研究這方面的內容,以後他的好日子就結束了。

就算讓人知道他有研究這方面的能力,他也落不到個好。

現在金三研究出來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沒什麼大用。

好吃的,治病的,都不是太過逆天的東西,沒有他這些東西,還有其他東西能夠做到相同的結果。

但他如果真的能夠強化人體基因,那他的麻煩就來了。

只是一個簡單的身體素質提升,就能形成一支強軍,這樣的成果,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放過。

金三要是真有了這方面的成果,就算國家不對他進行干涉,都不行了。

國內不管他,也只能是便宜了國外。

袁教授好像很失望:“是啊,研究那個太難了,不過我還是從你這裡看到了希望,就算不能強化人體素質,那要是讓人類的新陳代謝延長,那又會怎麼樣?”

“人類的新陳代謝?”

“對,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生物,都會經歷,出生、生長、成年,壯年,老年,死亡,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新陳代謝影響到每一階段的人生。

人爲什麼要衰老?就是因爲到了一定年限,人類體內的新陳代謝減緩,最終完全停下來,這樣一來,新的細胞結構不能再生。

而原來的衰亡,所以纔有了人類的衰老死亡。

如果這種新陳代謝並不停止呢?

會不會始終把人類的身體機能,維持在最巔峰的狀態?讓人類始終都是壯年人?”

金三苦笑:“原則上是可以,這樣一來,人就算有生死,也沒有了變老了可能,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就算不能長生,一個青春永駐也能讓人瘋狂,這兩方面都不是那麼簡單可以做到的。

您老人家應該知道,要做到這點有多難,我研究的植物,只能對植物體內的幾條基因鏈進行刺激。

強化人體結構,這可就是要刺激很多的基因了,而要做到影響人體新陳代謝,那可就是刺激人體全部基因結構了。

那要涉及多少基因鏈?多少基因?多少鹼基?我們只是弄明白一個基因圖譜用了多少年?”

金三實在是怕了這個袁教授了,雖然他說的的這些,都是金三想的。

可金三不能說出來,這就是個坑,只要金三說了,就等於他自己自願跳進這個坑裡了。

“我希望我們能夠合作,不要急着拒絕,我們知道,我們沒有你那麼高的技術,但我們有人力有物力,更有你們沒有的各種自然資源和條件。

我們的合作可以是廣泛的,比如你安排一下研究的課題或是方向,而我們給你補充過程,或是收尾,或是觀察,或是跟蹤,這樣你能夠節省下大量時間,而我們也能從中得到些好處。”

時間?金三好像最不需要的就是時間。

不過金三還是被袁教授震撼到了,此時袁教授擺弄了一下電腦,電腦裡面調出一個監控攝像頭,通過攝像頭,金三看到了一個實驗室內部的場景。

只見攝像頭的畫面中,是一盆盆韭菜,只是簡單計算一下,就足有上萬盆,每一盆上面都有編號,而且每一個編號下面,還有很多人在進行分支研究,形成更多盆韭菜。

第200章 遙控飛機第221章 野炊第658章 再次結果第671章 意外迴歸第641章 本命牌第24章 吃虧就是佔便宜第135章 三口五嘆息第215章 嗜血神木第77章 小匪隊第450章 變異體第209章 生物技術巔峰之作第686章 勝利第324章 魔鬼城第419章 穿山甲強化藥劑第95章 太空蘿蔔第457章 借雞生蛋第219章 蛇蛙之戰第110章 無恥沒下限第24章 吃虧就是佔便宜第105章 鑑定第373章 槍擊第376章 狂啃第497章 物資第641章 本命牌第533章 邴可人第292章 植物的智慧第176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330章 石油期貨第414章 改造人第531章 花滿樓第345章 遠古巨犀第223章 李林借道第537章 楊自然第324章 魔鬼城第303章 大蜘蛛第530章 奴學第376章 狂啃第117章 土豹子第340章 劍丸第298章 殺人樹第158章 賤皮子第172章 獨眼石人六百三十四章 改造獸人第568章 智慧種族魚人第24章 吃虧就是佔便宜第48章 如意神丹第521章 買人第623章 合成戰士第94章 燒烤街第525章 開拓新世界第154章 水龍頭第539章 贖身五百章 臨第274章 靈芝之王第414章 改造人第360章 輔助智腦第281章 鐵托第349章 肌肉發動機第289章 控制芯片第514章 小獵龍第247章 財富傳奇第612章 傷亡第571章 九階水母第290章 人機思感交換技術第241章 藍釉梅瓶第349章 肌肉發動機第380章 熊之力量強化第613章 清理第558章 激戰第651章 神格第360章 輔助智腦第402章 女兒國第129章 金絲血鱔第511章 巨人公國第93章 大地主第626章 鏖戰第240章 藍釉人物小瓶第599章 中級戰鬥型智能記憶武裝第349章 肌肉發動機第416章 基因誘變第511章 巨人公國第562章 青木結界第8章 傳統技藝大鍋全羊第351章 野蒜第442章 妖精第384章 逛潘家園第68章 中國製造made in chi第494章 藥王疫苗第572章 三方混戰第660章 意外收穫第271章 流拍第463章 生命女神第353章 金蒜銀蔥第148章 柴油樹第294章 血玉花香第315章 金蜈燉黑龍第7章 私闖民宅?第303章 大蜘蛛第686章 勝利第101章 共和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