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王治之先生沒有理會傅山老先生的“倚老賣老”, 他一邊遠望無逸齋周圍因爲種滿了菜園、桃林、稻子,顯出的一派田園村舍風光,一邊放聲吼着他的秦腔。

“忽然間一個突然, 鳥兒啁啾, 鴨子撒歡打滾還治通舟;突然間一個忽然,沃野平疇,湖泊星羅棋佈一望灩灩···”

歡快高亢的吼聲,就好像這長春園的瀑布一樣激昂雄壯, 聽得傅先生也坐不住,乾脆取過一個板胡, 一邊拉,一邊吼起來當前大清國最爲流行的《秦王破陣樂》, “四海皇風被, 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尖細清脆的板胡聲極具穿透力, 讓胤礽在前來無逸齋的路上就大致的聽到。因爲大家的歡樂心裡也泛起一絲絲愉悅的太子殿下,想到四弟今兒早上懂事體貼的道歉,還有眉宇間的堅定之色,就更爲舒暢痛快。再想到太子妃在背後的功勞, 心情就好像這東方天空的朝陽一樣, 鮮亮瑰麗。

等他來到無逸齋,發現距離講學時間,還有十五分鐘,提前到來的衆人不是在拿着揚琴、羯鼓、笛、琵琶等樂器伴奏助興, 就是一起像模像樣的走着隊形,跟着吼《秦王破陣樂》。

一個個文人大臣們做着披甲持戟的樣子,在同僚們的伴奏下,一會兒擺成一個圓形,一會兒擺成一個方形,他們還興致勃勃的分成三隊,一隊模仿大唐戰車的模樣,兩隊站兩邊,像個簸箕伸出兩翼、作成打仗的態勢,交錯屈伸,首尾呼應,好不樂乎!

被衆人的激情感染,心癢難耐的太子殿下顧忌着他變聲期的嗓子,實在是不敢大聲吼出來,只得拿起一個小鑼隨着節拍敲打起來。

聞聲而來的阿哥們,以及越來越多的文武朝臣們,自覺的按照樂舞圖的隊形站好,一時間無逸齋的吼聲直震屋瓦。

遙想當年,秦王李世民大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新建的大唐政權,大唐士庶歌舞載道,軍民一起爲他們英勇過人的秦王大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玄武門外的國宴上,一百二十名樂人在宮廷樂隊的伴奏下,舞的氣吞山河。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外國的使者聽了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可是如今的大清人吼《秦王破陣樂》,不光是喜歡它的婉轉動聽,高昂激越,更是一種失而復得的喜悅。

去年春節的時候,胤礽陪同他的老師們觀看民間藝人表演的秦腔《杜子美遊春圖》,聽到傅山先生他們都因爲《秦王破陣樂》曲譜的失傳連連嘆氣,就讓嘟嘟搜索了一下這個樂曲的歷史。

當他知道,倭國使節在大唐女皇時期,曾經把《秦王破陣樂》的全套曲譜帶回國,還保存完好後,就讓阿嘞尼大人想辦法從倭國使節手裡給挖了出來。

前朝時期花蕾出綻的梆子調,在這個百花齊放的盛世,隨着大唐最輝煌的樂章《秦王破陣樂》的迴歸,在“慷慨悲壯、喉囀音聲、有陽剛之美、有陰柔之情”的前朝“康王腔”的演繹下,一時間風靡整個大清國。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百姓齊吼秦腔。

蒼涼悲壯的“秦風”,撕心裂肺的訴說着,古華夏人兩千年來篳路藍縷的血淚奮鬥史,歷代英雄壯士憑着他們驍勇剽悍的血性,在金戈鐵馬的殺伐之世,縱橫馳騁,給老百姓打下一個個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的家國天下。

聲勢浩大,氣勢不凡的吼聲從無逸齋裡頭傳出來,據此不遠處,一牆之隔的西花園裡面,正領着衆位才女在這裡乘船遊玩的太子妃自然是聽得清晰。她想到太子殿下的小嗓子每次都讓他只有伴奏的份,嘴角輕挑,微微笑了出來。

建築疏朗、環境幽深、具有自然情調的水景園西花園,和它的主園、淮北第一水園暢春園一樣,也是以水勢勝出。以橋廊穿插,小橋迴護,水光花色,交相輝映,通過一水貫通的水路將全園各景點貫穿在一起。

衆人一邊欣賞着西花園的美景,一邊聽着這些大臣們的吼聲和樂器演奏聲,一個個都是眉眼舒展、含笑不語。太子妃稍一琢磨,對於今兒的詩作主題也就有了主意。

“前兩天《藤蘿日報》按照新式白話題材寫了一篇小詩歌,民間的反應非常好。今兒我們就圍繞大清國的這股《秦王破陣樂》風潮,也寫一首白話小詩歌。不限制格式,也不要求押韻對稱等等,大家盡情發揮。”

大家夥兒聞言,當然是連連說好。這個新式詩歌的通俗易懂、自由發揮模式,不光是民間老百姓喜歡,年輕的學子們喜歡,對於心思活泛的人,或者說對於初學漢家文化滿人來說,更是不要太妙。

只要文采好,就可以隨意發揮,沒有以前那些平平仄仄的要求,讀起來還朗朗上口,回味無窮。

給舊式詩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說,更是一下子打開了舊式詩歌的框架,打開了天下文人的思想束縛。

當然,也有人反對,認爲這是不遵循祖制。結果引發好多年輕學子寫詩歌詰問,什麼是祖制?《詩經》是不是祖制?各民族的民歌是不是祖制?難道華夏幾千年的歷史,就唐詩宋詞是祖制?

養成天天看《藤蘿日報》習慣的大清國老百姓更是不服。太子妃寫給我們這些聽不懂之乎者也的人看的,你們這些酸夫子不喜歡也不要叨叨吆。

於是那些保守派文人的反對聲浪,就被掩蓋在年輕人和老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呼聲中。

於是大清國的白話詩歌,就以這麼一個喜聞樂見的開頭,開始了它的大發展。

只聽年輕的宗室福晉董鄂氏接口道:“這感情好。新式詩歌寫起來就是舒坦。說起來,《藤蘿日報》那首讚美河豚救人的白話詞,是真的好,家裡不認識漢字的老人一聽就懂,都特別的感動。太子妃,我們今兒寫的好的話,能-有機會登上《藤蘿日報》嗎?”

太子妃聽完董鄂氏噼裡啪啦的一番話,看着她熱切期盼的眼神,又瞅着衆人紛紛心動的模樣,笑着答應,“應該有。抄寫房會收集所有合適《藤蘿日報》風格的文章,只要符合某一天的主題,一般都會被採用。”

這下衆人的興致更是高昂。即使她們不能像男子一樣用自己的真實姓名投稿,筆名無人知,能上《藤蘿日報》也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滿足。更何況,《藤蘿日報》的稿酬可是天下出名的高。柴靜儀先生和朱柔則先生對視一眼,眼裡是同樣的躍躍欲試。

等到九點半一到,太子殿下開始他的講學,太子妃她們開始寫詩,暢春園的衆人都是激情四射、神思涌動。紫禁城裡頭,當然也是和樂融融。這不,皇貴妃娘娘就接待了難得登門的惠妃娘娘。

兩位脾氣相投的娘娘東拉西扯的寒暄一番,終於說到了主題。

“皇貴妃娘娘,這次真是多虧了你出手,否則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妹妹不怕別的,就怕影響了六阿哥的前程。”

皇貴妃娘娘小口品着毓慶宮送來的奶-子茶,輕笑搖頭。

她身上擔着管理六宮的職責,一直都有關注德嬪的一舉一動,德嬪剛剛開始動作的時候,她就收到了消息,只是礙着兩位小阿哥的情緒,一直沒有動作。昨晚上四阿哥來到景仁宮,娘倆都是交心的徹談一番,皇貴妃娘娘今兒一大早就雷厲風行的出手。

“惠妃妹妹,你這個謝意我只能領一半兒。”

惠妃娘娘含笑說道:“這裡頭還有什麼道道?還請皇貴妃娘娘明示。”

她自己有兒子,就算沒有兒子,她也不會做出搶別人兒子的事兒。她也從沒阻攔過六阿哥和德嬪親近,更沒瞞着六阿哥什麼。可是德嬪這次實在是太過心急了些。

祖宗規矩,易子而養,孩子養在其他人那裡的妃嬪多得是,就她德嬪可憐?

就算是沒有內務府那檔子事兒,以她的出身,這次南巡也不會有她。太子殿下的小姨母平妃、孝昭皇后的妹妹熹妃、太皇太后的孃家人宣妃都自覺的沒有跟去南巡,更何況是其他人?

眼瞅着六阿哥這些日子的煩悶不安,惠妃娘娘心疼的同時又氣的慌,天底下有德嬪這麼做親額孃的嗎?一點兒都不顧忌兒子的前途,想着法兒的利用他們的心軟孝順。

可是不管她怎麼氣憤,皇貴妃娘娘一直沒有表態,她也不敢逾越,只好一直忍着。今兒一收到消息,皇貴妃娘娘乾脆利索的處理了德嬪手底下得用的一些宮人,還發話讓德嬪老實的抄寫佛經,她就安耐不住的來到了景仁宮道謝。

雖然皇貴妃娘娘是爲了自己的職責和四阿哥,可是她也是受益人之一,當然要表示一下,哪知道這裡面還有她不知道的事兒。還有哪位主子伸手相助了不成?

“昨晚上四阿哥到我這裡之前,去了毓慶宮。”

惠妃娘娘聞言,立馬一臉歡喜的笑了出來,“是妹妹愚笨了。”

這個宮裡頭能給四阿哥和六阿哥操這個心,還能讓他們聽話的人,還真的不多。

太皇太后這些年越發的老邁了,沒有天大的事兒發生,大家夥兒誰也不敢打擾她老人家靜養。皇太后天天顧着玩樂場那邊的小阿哥們,忙得很。皇上嘛,他應該還沒有主意到這些小事,如果是他知道了,肯定不能輕饒了德嬪。

剩下的人裡面,也就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了。

“皇貴妃娘娘你可能不知道,我家那個大兒媳婦,我都快對她失望了,居然還能被太子妃給調-教出來。你看她現在那個自信的小模樣,將來他們出宮開府,我真是放一百個心。”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爲人,真的是讓人心服口服。既然這次還有他們的幫助,那我們就去毓慶宮叨擾一番如何?妹妹聽說,太子妃在西花園領着人作詩,十一點就回來。現在正好十點半,我們慢慢走走逛逛?”

皇貴妃被她引起了興致。她們以前礙着身份,都不踏步毓慶宮。可是現在孩子們都大了,她們也都慢慢的老了,這些規矩就不用再怎麼顧忌。就算是被皇帝表哥知道了,也頂多是□□她們一番,他還能拿她們這些老人怎麼着?

“說起來,我也想去看看毓慶宮的魚兒和水藻好久了,四阿哥經常跟我念叨。擇日不如撞日,那我們就去?”

“去。我們都這把年紀了,讓自己活得舒坦點兒纔是正理。正好去見識一番毓慶宮大名鼎鼎的魚兒們。”

想到宮裡頭有人說,太子殿下養他的那些魚兒們、水藻們,就好像其他男子養他們的寵妾一樣,老姐妹倆就忍不住的相視一笑。

大阿哥今年就到圓房的年齡,四阿哥也要開始選福晉,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再過兩年也到了圓房的年紀。她們現在是婆婆,很快就是祖母。循規蹈矩了一輩子,現在才明白過來,那些虛頭八腦的規矩禮儀壓根兒就不要在意,只要大面兒上不錯就行了。

再說了,皇上也就是對着她們耍威風,對着格格們,尤其是太子妃這個兒媳婦,那簡直就是慈父。只要她們對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尊敬愛戴,他就算知道這個事兒,也一準兒無話可說,最多鬱悶的瞪兩眼。

於是皇貴妃娘娘就和惠妃娘娘一起,慢慢的逛到了毓慶宮。恰巧那時候太子妃剛剛從西花園回來。

太子妃笑吟吟的把她們領進來後殿,心裡頭對於她們的來意已經有了大致的猜測。畢竟,今早上皇貴妃娘娘的動作根本就沒有避着任何人,滿宮裡頭,該知道的主子都知道了。

“貿然來叨擾太子妃,萬望勿怪。早就聽說了毓慶宮的魚和海藻。今兒興致起來,就和惠妃娘娘一起過來見識一番。”

“可不是這麼說嘛?太子殿下喜歡養海魚、海藻,太子妃天天在《藤蘿日報》上宣傳愛護大自然,愛護大海,愛護珍惜魚類。六阿哥還經常唸叨毓慶宮的魚,臣妾一直都在好奇,這海魚都長什麼樣兒,這麼吸引人?”

“皇貴妃娘娘、惠妃娘娘,聽說這次南巡會去港口,我們正好有機會開開眼界。”

本以爲她們就是來發表一番感謝詞的太子妃,拿出哄太皇太后的那張燦爛笑臉和她們高興的寒暄着,心裡頭卻是驚訝。

這些娘娘們都是怎麼了?怎麼都越活越年輕,越孩子氣?貿貿然的就來到毓慶宮不說,難道真的就是來看魚和海藻?--好吧,你們高興就好。

把兩位娘娘引到小花園裡頭,眼見春蘭姑姑正領着宮人送上來點心奶-子茶,太子妃就盡職盡責的給她們介紹,這兩年她被太子殿下科普過的魚類和藻類。

“皇貴妃娘娘,因爲這裡的水源是淡水,所以很多都是淡水藻類,或者是極易存活的海藻。你們看那個藍藍的線粒體,它叫藍藻,毓慶宮的空氣這般清新,基本上是它的功勞。唯一的缺點就是繁殖太快,一不注意池塘裡面就是鋪天蓋地的藍。”

皇貴妃娘娘聽到這裡,一臉享受的做了個深呼吸,語氣感慨,“確實是比其他地兒好,沒想到小小的藍藻還有這般功用。”

太子妃笑了笑,“我也是慢慢的接觸到大自然的神奇。”又指着另一叢形態美麗,葉型舒展的紅色水草接着解說,“它叫雪花圓葉,也叫宮廷草,生長迅速,特別容易成活,頂端還會開花,白色的小花兒,像穗子一樣。”

惠妃娘娘來了興趣,“太子妃,這個容易存活?”

她的儲秀宮裡頭正好有個小池塘。

“嗯。惠妃娘娘若是想要,晚上讓宮人把苗兒送過去。皇貴妃娘娘如果有興趣,可以在書房裡頭弄個盆,養養藍藻或宮廷草,經常換水即可。”太子妃善解人意的開口。

皇貴妃娘娘滿臉驚喜,“太子妃,還可以放到房間養?”

“可以。把盆子簡單設計一下就好。”

惠妃娘娘也是一臉發光,“太子妃,那這些魚兒那?也可以嗎?”

太子妃點頭,“有些魚兒可以放在小盆裡養。”

皇貴妃娘娘和惠妃娘娘對視一眼,都一臉期盼的看着她。太子妃察覺到她們眼裡的濃濃興致,驀然發覺到,華夏人的魚類盆養時期,好像要被她提前二百年弄出來--

因爲想到大清國要引領這個世界的水族養殖藝術,心情特別好的太子妃,當下就語氣輕快的繼續給她們介紹,這個是可以吃的石花菜,那個是海中的清潔工兼職肥料狐尾藻···兩位娘娘聽得津津有味,驚歎連連。一直到快到太子妃的午休時間,約好了下次再來,才結伴離開。

理所當然的,等到太子殿下講學完畢,回到毓慶宮午休後醒來的時候,就被自家太子妃分派了一個任務,把魚缸給設計出來。

胤礽微微一愣,隨即就點頭答應下來。大清國電力設施已經基本上成熟了,魚缸所需要的人工照明、通風、過濾、水溫加熱等等設施,應該都沒有問題。

“太子妃怎麼突然想起來要弄魚缸?”

太子妃一邊手腳迅速的給他繫好辮子上的小麒麟玉墜兒,一邊神情興奮、語速極快的解釋了今兒皇貴妃娘娘和惠妃娘娘的到來。

“《藤蘿日報》經常宣傳要保護大海的乾淨,愛護各種魚類,合理捕殺。老百姓看的多了,就都對這些魚類很感興趣。可是並不是每家都有一個池塘或者靠近河邊湖邊的。所以我感覺,魚缸會得到老百姓的熱情追捧。”

太子殿下微笑,“太子妃這些年來堅持不懈的引導大衆輿論,保護和愛護環境,實在是功勞甚高。如今有此結果,當是可喜可賀。”太子妃聽了這話,驕傲的揚起小下巴,你知道就好。她這般辛苦,都是爲了誰吆?

嘟嘟使勁的甩着魚尾巴,“主人,主人,快和太子妃說謝謝。”

太子殿下一心二用,一邊教育嘟嘟非禮勿視,一邊配合着太子妃的動作伸胳膊伸腿。

“哪裡有非禮?沒看到?太子妃爲了主人這般盡心盡力,主人快說謝謝吆,快說謝謝吆--”

胤礽正要教育它,奈何他又想到嘟嘟越來越有靈性了,不能像以前那樣粗暴地關小黑屋,就輕輕的皺起了小眉頭。太子妃發現他對着鏡子小眉頭微蹙,有點兒納悶,就伸手輕輕的戳了戳他的臉頰。

腦袋裡是嘟嘟哈哈哈大笑的魔音,眼前是太子妃疑惑不解的眼神,太子殿下驀然發現,他好像不知道怎麼解釋。

眨巴一下眼睛,太子殿下頗爲無辜的說道:“太子妃,孤剛剛在想着,怎麼感謝你纔好。”

太子妃忍禁不住的笑了出來。這個呆子,她要他什麼感謝。不過,如果他非-要感謝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大眼睛裡光華閃動,兩頰泛起紅暈,她想到了自己大婚前的那個小小的願望。他們現在已經滿十四歲了,應該可以親親額頭以下的部位了吧?

奈何太子殿下因爲她臉色羞紅,又想到去年那個事兒,瞬間收斂神色,語氣及其嚴肅的說道:“這個暫時不行。太子妃乖乖的,換一個其他的要求。”

還沒想好怎麼表達出來,就突然被嚴詞拒絕的太子妃兩眼發呆,回過神來後,顧不上羞澀,伸手對着他那張俊臉就是一通蹂-躪。

親親眼睛都不行。可惡的呆子嗷!太可惡了。

可是不管她怎麼憤憤不平,怎麼折騰,呆子太子殿下只是乖乖的任由她出氣,就是不鬆口。

小兩口這麼一通鬧騰,就耽誤了幾分鐘時間。還好太子殿下雖然呆了一些,卻是從不缺少理智,倆人卡着晚膳的時間點到了乾清宮。

一家人安安靜靜的用過晚膳後,得到消息的康熙皇帝也忍不住問起了關於養魚盆子的事兒。

胤礽沒想到皇阿瑪守着這麼多池塘湖泊,也會對魚缸有興致,就細細的解釋道:“皇阿瑪,養魚的盆子,一般是用透明玻璃缸,簡稱魚缸。在魚缸裡頭飼養金魚或者其他好養活的魚兒,擺放在室內,以起到觀賞的作用。”

“它不僅是可愛的魚兒們的小家,更是一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比如一家人一起餵養小魚兒,近距離觀看它們的成長等等。尤其是對小孩子而言,他們可以通過飼養小魚兒,學到很多知識。”

旁聽的小阿哥們,自覺還屬於小孩子的他們,眼睛刷的亮起來閃閃的發着光,滿臉的興致勃勃。他們可是惦記着太子二哥滿池塘的魚兒,惦記好久了吼。如果可以在屋子裡養一條自己最喜歡的小金魚,想想就覺得興奮吼。

“在魚缸里根據自己的愛好,佈置山水景色,可以說是把靈動的水文化引入室內。而一款與居室整體格調水乳相溶的魚缸,對於家裡沒有大院子,或者院子裡沒有水池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喜好水文化的康熙皇帝聽到這裡,當然也是興趣濃厚。

“正好趁着我們南巡期間,讓工部,欽天監等各部官員好好規劃規劃,看看要怎麼在室內放置魚缸,南巡迴來就開始佈置。”

“皇阿瑪,南三所。”阿哥們紛紛對着康熙皇帝露出熱切的眼神,不要把南三所忘了。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嘿,不知道有關魚兒事兒的親們,可以看看前幾天修改後的159節。 因爲根據讀者的提醒小修了一番,所以今兒又有了靈感。魚缸吼,親親的小魚兒吼。雖然本人養啥死啥,可是還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