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府上旁的沒有,唯膳食比旁的地界兒精細幾分,正好內務府昨兒送來了好些二尺長的黃河大鯉魚,乾煸、清蒸、燉燴,置辦一頓全魚宴,可得叫你嚐個痛快。”
四爺笑着招呼了十四爺一句,昨兒夜裡兄弟倆難得坐在一塊兒吃酒暢談,雖沒說什麼要緊的,只是閒談些個,然這關係也着實親近了不少,今兒十四爺就要回去了,午膳務必好好招呼着。
一聽是吃魚,十四爺有些恍惚,這東西他可有年頭沒吃過了,內務府的年年給送,可這魚他是一口都沒能吃到嘴裡。
倒不是下頭奴才苛待他,只因爲他四五歲的時候曾被魚刺卡過一回,無論是喝醋還是噎點心皆是不成,一咳嗽還有些個血絲出來,可把額娘給嚇壞了的。
饒是後來那魚刺被咳出來了,額娘仍不許他再碰魚,他雖愛吃,可爲了孝道,爲了不讓額娘再難過,只得因噎廢食,漸漸的便都以爲他十四爺最不愛魚了。
對着四爺這話,十四爺心中說不動容是假,別看四爺平日裡話不多,可心裡凡裝着誰,那細節小事可都記得清清楚楚,是個外冷內熱的,如此瞧着,倒還真應了先前妙菱說的那句好。
“難得四哥還記得,我自個兒都快忘了的。”
四爺笑笑,親自給弟弟續了茶:“這算什麼難得,咱們可是親兄弟,你喜歡什麼不喜歡四哥還能不知嗎?”
十四爺看着四哥那雙略染溫情的眼神頓了頓,且纔跟人緩和了一日的關係罷了,心裡竟開始替人抱不平了。
“四哥,我先前那樣跟你不對付,你難道就不惱我嗎?還有額娘,咱們兄弟倆,額娘還是疼我多些。”
一聽這話,四爺面上笑容稍減,不至於生氣,只是多少有些無可奈何的,嘆了又嘆,這才道了兩句真心話去。
“四哥之前怎能不惱你?你那倔脾氣一上來便什麼也聽不進去了,不過四哥時而說話也不中聽,細細想來,咱們兄弟二人不對付倒也不盡是因爲性情,也因政見、因同老八的親疏。”
“有些話雖你不愛聽,可四哥這會子還是得多勸你一句,你莫要摻和老八老九的胡鬧,太子爺在這位子上坐了三十年了,他打一出生學的便是爲君之道,絕非皇阿瑪一二句訓斥便一蹶不振的。”
“至於額娘,也合該多疼你些,畢竟四哥少叫她那麼多年的額娘呢。”
四爺諄諄告誡,琢磨着措辭,生怕弟弟聽不進去呢,若這會子再嗆起來,他可真不會再勸十四爺一次了,非得這人什麼時候跟着老八老九吃了虧,想來才記得他的好。
他倒也不是真的非要做個好兄長去,只是見不得親弟弟往火坑跳,更是明白皇阿瑪特地安排十四爺在他府上小住的心意,是斷不願意看着他們兄弟漸行漸遠呢。
原還以爲十四爺多多少少會不高興,誰道十四爺的反應卻出乎四爺的預料,這會子竟坦然應下,還道了句請四哥放心的話。
“四哥這話我記得了,前些日子弟弟病着,日日拘着屋子裡不摻和外頭的事兒,便也看清了許多,弟弟也沒什麼太大的心,之前總跟着八哥也不過是求得安穩罷了,你也知眼下直郡王和太子爺鬥法,惹得兄弟們都不安生呢。”
四爺忍着激動,不住的點頭:“你能想通了就好,倒不必爲眼下的局面憂心,四哥敢斷言,至多五六年直郡王和太子爺鬥法定然能見分曉。”
十四爺意外極了,算算時日,約莫就是五六年之後太子爺接連廢立,次年,直郡王再出昏招兒,用了巫蠱之術,害得自己落得一輩子拘禁。
若非他經歷過一遭,哪兒能想到以後的鉅變,偏他四哥這會子就敢斷言,真真是奇了。
見十四爺不信,四爺笑笑,難得在弟弟跟前兒得臉,便也不賣關子了,緊忙道了出來。
“我這也是猜測,只覺得那二位都不大是能坐得住的性子,一位是我大清受人尊重的巴圖魯,一位又是年至而立的儲君,這一山不容二虎啊、、、、、、”
越是同四爺說得多,十四爺便越發覺得他四哥能做皇帝絕不是偶然之事,光是這份前瞻,便不知比別人強多說,他自是不能比的,更不要說八哥,眼下八哥還糾結着如何對太子爺落井下石呢,如此一比較,八爺氣度也落了下乘了。
以往總覺八哥千好萬好,他日日追着攆着要跟八哥好,眼下再經歷一遭,卻是比以前看得清楚多了。
兄弟二人說得正酣,忽得一陣叩門聲驚擾了二人,四爺稍有不悅,還當是後院兒裡又不清淨,叫人進來回話,誰倒是王端奉上了一簪子來,那眼睛左看看右瞧瞧,這是有私話不好明說了。
“四哥稍坐,我去去就來。”十四爺告罪一聲兒,隨着王端出了門 ,尋了廊下一處僻靜,這才細問。
“這是妙菱的簪子吧,她怎得了?”
十四爺攥着那簪子,莫名緊張着,生怕小丫頭有什麼不好,只見王端搖頭,叫人帶上來妙菱的弟弟阿楚琿見主子。
阿楚琿頭回見這樣尊貴的人,哪兒敢擡頭,趕忙跪着回話,嘴皮子倒還算利索的,三言兩語將家裡的事兒倒緊,替姐姐再告兩日的假。
“你姐姐糊塗!這樣大的事兒怎麼不早些告訴爺?你們現在下榻何處?王端給爺備馬,咱這就要去!”
問清楚地方,十四爺又緊忙去尋了四爺告罪一聲兒:“今兒怕是得叫四哥白操勞一場了,妙菱家裡出了些事兒,弟弟得瞧瞧去。”
十四爺也沒瞞着四爺,也想着向四爺借兩個得用的人,他還不是出宮建府的年紀,一來對宮外不算得熟悉,二來此次出宮他沒帶什麼人,唯請四哥幫襯些。
四爺沒有不應的,直接叫蘇培盛跟去,想想又覺得不合適,便喚了幾個面生的侍衛跟着去。
“蘇培盛在京中可是熟面孔,叫他跟着你身邊兒只怕要叫人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