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青蛙教書蟻排陣

在古代,一個人在死之前,就提前選擇自己的陵墓所在,那是常態,但是一個人在死之前,就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就比較厲害了,毫無疑問,武侯就是這麼一個拉風的人物。

按照二叔祖所說,在他死之前,三兄弟雖然都公務繁忙,但還都時不時的小聚一番,加(保)深(持)友(基)誼(情),有一次,玄德公忽然道:“軍師近日說了一句話,讓大哥實在想不通,他說自己死後必葬在五丈之內,雖說人終不免一死,但是軍師正值壯年,怎會想到此事,就算真有那一天,以他蜀漢丞相之職,必風光大葬,圈山立地,萬人守陵,怎會僅葬在五丈之內。”

這是二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聽到關於這個話題,然後他就被派去守麥城,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李道士只知道,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在五丈原點燈續命,延續漢祚,奈何天不從人願,被魏延這個反骨仔給坑了。

但按照道家同行的說法,武侯做爲上界大能轉世,出世以來,基本上按着癡漢曹的腦袋揍,但是魏國大勢已成,龍脈收攏大半,就連他也不能逆人道而行,三家分漢已是極限,再想着滅掉魏國,定鼎天下,已是出格之事,所以最終被人道洪流反噬,功虧一簣。

而按照二叔祖的說法,這事諸葛亮早已料到,連墓穴都準備好,也就是真正的武侯墓所在。

五丈原位於秦嶺山麓,東西北三面均是懸崖峭壁,按照兵書中記載,高平廣遠,乃行軍者必爭之地,當初魏蜀就在此地隔着渭河對峙,直到武侯掛掉。

老實說,對於這武侯是哪位上界大能轉世,修行界一直有很多爭議,因爲這位好像是兵、道、釋、墨、陰陽、儒、八卦無一不通,無一不精,比起道士這種業內精英來說,似乎是全方位制霸,這就更難猜了,但是以目前來看,很有可能是道家三老爺手下的一位。

衆所周知,道家有三位大佬,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道士只跟大老爺比較熟,與其他兩位的關係就僅限於你熟悉他,他不認識你的階段。不過三位大老爺各有風格,二老爺聽說比較重視人族正統,喜歡搞種族歧視,所以雖然道士根正苗紅,十足的人類,但對此不甚感冒,而三老爺聽說比較好鬥,屬於我大道門內的鷹派,似乎還跟前兩位鬧僵過,這道士就更無喜了,道爺可是標標準的和平主義者好吧,動不動的就砍人多不好。

所以思來想去,他覺的自己還是比較適合跟大老爺混,主要是跟領導的工作風格比較合拍,都是那麼的老奸巨猾,不對,老謀深算,習慣於背後陰人,呸!是制敵於千里之外。

一道狂風一卷,風光中似乎還夾雜着熱騰騰的火氣,一個馬臉真人從中走出,身材瘦長,滿臉正氣,居然是死了的三扇子,不過這個‘三扇子’卻是滿臉彆扭,抖來抖去,自言自語,“果然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道爺那副青春活力、帥氣逼人的身軀雖然受了重傷,但還是用的舒服,哪像是現在,老胳膊老腿,連小丁丁都不足半寸,太傷人自尊了也。”

這份口氣,自是非李道士莫屬,而這具身軀,卻是從司馬手中拿來的三扇子肉身,至於自己的那一具,則被帶到陰間,現在差不多正在自發吞吐無窮陰氣在修補傷勢了。

而之所以能這麼做,主要是他吸收了秦巨伯體內的羅睺血脈,通過太陰之氣演化出的道士小鬼,用小鬼來附體,並乘機探一探這武侯墓。

要知道普通的附體咒只能以三魂七魄附凡人軀體,修道中人、星宿轉世,還是朝廷命官、戰場猛將,統統附體不了,不然這附體咒就不會只是一道中乘法術,而是三界第一厲害法咒。

而能夠附體的,除了妖魔,便是鬼怪,這是它們種族的優勢,也是修道人士最深惡痛絕的一點,誰也不想自家千辛萬苦修成的道軀被人當作充氣娃娃,不過隨着這些年妖魔道勢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道家同行被附體的新聞了。

“話又說回來,道爺叮囑我那兒子做的事,也不知他做的怎麼樣了,這可是道爺能不能反懟癡漢曹的關鍵,”三扇子,也就是李道士喃喃道。

五丈原地勢險要,周圍有數座大山,險壑高峰,冷泉飛瀑,道士繞了好幾圈,都沒發現有半點陵墓洞穴的痕跡;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李道士這才發現自己那具上古人軀的好處。

按照司馬的說法,這三扇子是陰神遁出後被錘爆的,也就是說,雖然沒了陰神,但是修爲還是三魂七魄大圓滿的層次,尤其是這傢伙修煉的是混煉真氣,也就是風火雲三氣,法力要比普通道士強上一截,但是沒飛過幾座山,身軀就有些不支了,怪不得道家修煉到高級階段,都是陰神出殼,李道士這才知道,帶挈着肉身飛行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而道士的原裝進口,法力卻至少是這具身軀的十倍,而且筋骨皮的強健程度、法力的恢復速度、包括腹肌的寬度,小丁丁的長度,那都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而現在,道士只感到汗流浹背,直喘粗氣,天色已黑,不得不降在附近的棋盤山上休息。

“哎,道爺又開始還懷念起了原來的那個版本,那時只要用天眼一照,基本上該看到的就都看到了,還可以召來瞳人漫山遍野的找,哪像是現在,這麼沒有效率,道爺這老胳膊老腿啊!”

不過這具三扇子的身軀也不知全都沒有好處,比如這般:“飛天欻火,腋首呼風。太虛鼓盪,威雄遍中。摧廟倒風,飛石騰空。真王誥命,速出巽宮。急急如律令!”

頓時火風在周身滾蕩,化作一道道火圈,在周身環繞,尋常的小鬼根本無法進入,而在火圈中的道士全感受到一陣陣的暖意,“大冬天的沒有空調,來個風火神咒取取暖也挺不錯的。”

白天都找不着,更別提黑夜了,正當道士被火烤的昏昏欲睡時,忽然感到臉上一癢,睜眼一看,只見幾隻螞蟻爬到了下巴上,幸好只是螞蟻,要是什麼毒蟲怪蛇的,豈不是躺着也中槍了。

不過不對啊,螞蟻怎麼能鑽入火圈中來,不是早被烤焦了麼,連忙低頭望去,只見十幾個拇指大的蟻球正在火光內移動着,外層的螞蟻被燒焦,只有蟻球最深處的幾隻能夠爬出來,但也漸漸的匯聚在一起,呈弓形,又呈蛇狀,或是翅膀狀,有的還呈現更復雜的圖案。

李道士越看越熟悉,忽然脫口道:“這不是偃月陣、一字長蛇陣,鶴翼陣麼,還有這個——八卦陣!”

螞蟻身上並沒有一絲半點的妖氣,也不像是有人在暗中指揮,道士連忙驅散了火光,尾隨了上去。

沒過多久,這羣螞蟻就鑽入了一個草叢之中,撥開一看,居然有一大三小四隻青蛙,大青蛙呱呱直叫,那三個小青蛙則不斷的點着頭,表示沒有開小差,而在大青蛙的腳下,似乎還放着一卷竹簡,其中有一行寫着‘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全旅爲上,破旅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全伍爲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是兵書?

青蛙教書蟻排陣,有趣了,道士似乎摸出了點線索來。

第五十五章 親生子第八十七章 火丹飛劍第八十二章 百裂谷第九十四章 出城(轉圈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古琴第十五章 崑崙第七章 羽衣人第六十七章 劍神合一第四十八章 龍虎會第一章 失蹤第十六章 六劍破三陽第六十章 大願第十九章 那一劍(三更)第三十五章 妖怪屋(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同行第五十二章 南疆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牆(三更)第二十一章 陣變第三十二章 鬥法第十五章 崑崙第四十四章 針孔第二十二章 丹藥第十四章 尖笑第三十四章 戰前第七十五章 洞真殿第八章 人面獸第八十一章 首尾第五十八章 柳神第四十四章 針孔第五十七章 開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療傷第十二章 公主病第一百三十二章 劍冢(撒嬌求訂閱)第四章 仙女姐姐第十四章 蔡家場第八章 人面獸第十三章 夜叉島(三更)第八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六十一章 武侯墓第十四章 烈裔第七十二章 勝天一子(完)第四十四章 行路難第八章 人面獸第七十七章 紅線第二十六章 邀請第二十六章 邀請第六十七章 三昧第八十四章 城門(撲街求訂閱)第六十八章 天雷第一百二十六章 陣戰(賣萌求訂閱)第八十二章 篇章第二十九章 敗履妖第六十七章 劍神合一第四章 仙女姐姐第二十六章 鳥蛇第七十九章 真氣虹化第五十二章 蠻獸第六十章 打折第八十五章 鬥場第二章 刺殺第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四十一章 阪泉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內應第一百二十七章 元金大門第一章 仙骨第四十章 千年王朝第四十四章 火丹第三十三章 變女第二十章 道心種魔第十三章 佛寶第四十六章 圓月第一百二十章 蒙雙氏第五章 小紅第十六章 酒蟲第六十二章 血影第八十三章 吞月第335章 騰空第三十章 書生劍第六十章 客人第三十七章 欲界大戰二第三十六章 混世四王第二十二章 劍第四十一章 一擊道人第二章 惡客第四十三章 阪泉之戰(五)第五十六章 練氣宗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地心淺層第四十章 賭運第八十七章 光頭終歸光頭(中)第四十八章 龍虎會第二十章 鬼馬車第六十五章 新法術第三十五章 踏青第六十章 芝丹第二十七章 葫蘆娃第七十一章 三道合一 大威黑龍第三十八章 欲界大戰三第一百零八章 重傷第四十章 舊事第七十章 巫祭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