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強大背後的脆弱(二)

ps:歡迎喜歡我作品的讀者們加我的w信,賤宗首席弟子(jzsxdz)。

大周景治五年九月初,大周的國都冀京,爆發了一場繼三王之亂後最爲聲勢浩大的的內亂,動輒近二十萬的軍隊再次相互廝殺。

這場仗足足打了有月餘光景,期間朝廷勢力與北疆勢力皆動用了騎兵、步兵、弓兵,衛戎部隊、甚至是刺客組織,雙方几乎動員了所有能夠動員的勢力。

而正如劉晴所猜測的,長孫湘雨早已預料到了北疆軍偏師主帥楊凌的盤算,因此,當老將楊凌率領近六萬北疆生力軍抵達冀京附近時,他第一時間便被冀州軍第一偏師主帥費國給糾纏上了。

一位是戎馬一生、經驗豐富的老邁名將,而另一位則是正值壯年、文武兼備的南征名將,頗叫人大跌眼鏡的,此前明明將東軍都死死壓制的老將楊凌,此番對上了費國這位冀州軍的第一猛將,竟硬是討不到半點的便宜。

無論楊凌是用兵以正、以奇,費國都穩穩當當地擋了下來,憑他那兩萬冀州軍第一偏師,以及相加近三萬的南軍與北軍,共計五萬大軍,硬生生將楊凌六萬兵馬抗了下來,替圍攻冀京的友軍取得了寶貴的時間。

倒不是說楊凌在謀略上遜色費國,這位老將吃虧在如今年事已高,不復當年的勇武,因此,當遇到像費國這樣智勇雙全且細心謹慎的名將時,他的無力不亞於此前在他手中苦苦支持的東軍兵將。

而更關鍵的一點是,因爲楊凌軍本來是李茂並不打算帶來冀京的勁旅,因此,儘管這位老將麾下的士卒依然稱得上是精銳,但卻匱乏能夠抵擋費國武力的猛將。以至於費國往往只要在平分秋色的情況下親自帶人那麼一衝,便能穩穩當當地將一場勝仗收歸囊中,這愁得老將楊凌發須愈加雪白,只要厚着老臉向冀京借調將領。

畢竟那些英勇善戰且年輕氣色的猛將。大多都在燕王李茂的主力軍當中。

在收到了求援的書信後。燕王李茂當然看得出這是朝廷兵馬圍點打援的戰術,對他冀京圍而不攻。卻率先狙擊前來支援的楊凌軍,因此,他當即便叫佑鬥、樂續二將當夜離城,前往楊凌軍。

遺憾的是。曹達與樂續二將趁夜出城還行不到十里,便撞到了馬聃這頭正在城外覓食的惡狼,這頭兇猛不遜費國的惡狼在城外潛伏了數日,就等着此時,趁機殺出,一口就咬死了樂續,當即叫北疆五虎減員。

本來馬聃是打算連着佑鬥一塊剷除的。但有些遺憾,佑斗的武力直逼費國,卻不是馬聃能夠對付的,因此。在佔到便宜後,馬聃便迅速退卻了,畢竟時隔多日,冀京城內那些拉到腳軟的漁陽鐵騎們也早已恢復過來,馬聃可不想被其咬上。

果不其然,在注意到了城外的廝殺後,曹達當即率領八千漁陽鐵騎離京,追趕馬聃。

且不說馬聃與曹達這兩支即將遠離戰場,將展開一段騎兵獵殺戰的騎兵部隊,且說佑鬥順利來到楊凌軍中,接替楊凌成爲了偏師的主帥。

不可否認,佑鬥儘管當年狂妄自大,但如今卻是燕王李茂帳下最強的帥級將領,以至於當他接替楊凌之後,費國果然是陷入了一番苦戰。

一位是北疆五虎中被稱之爲下山虎的猛將佑鬥,一位是連樑丘舞都默認的樑國之虎費國,這兩位當世虎將,在冀京北側距離京師六十里左右的地方,展開了整整二十餘次交鋒。

而最終,費國依然還是拼着付出沉重的代價,正面擊潰了佑鬥楊凌軍,且親自上陣,奮勇地將佑鬥斬殺,叫北疆五虎再減一員。

得知麾下大將佑鬥戰死,燕王李茂果然是勃然大怒,親自提兵來戰朝廷兵馬,但很可惜,如今的朝廷軍,已不必再畏懼這位燕王殿下,因爲朝廷軍一方最強大的戰力,炎虎姬樑丘舞,早已率領着殘存的東軍騎兵,抵達了冀京附近。

此前有人說,東軍的強大,其實有一半是建立在樑丘舞武力的基礎上,而如今的北疆軍又何嘗不是如此?當燕王李茂被炎虎姬樑丘舞所牽制的同時,北疆軍又何來能夠抵擋廖立這等猛將的將領?

大周景治五年九月三日,燕王李茂親自提兵出城應戰,大敗,非但自己被樑丘舞擊傷了右臂,就連麾下大將張齊亦被廖立所斬,致使北疆五虎再減一員。

而此後不久,北疆五虎中最爲年輕的將領肖火,亦被東軍猛將項青所殺,與此同時,遠方亦送來了馬聃擊潰曹達,設計將後者引入陷阱射殺的捷訊。

誰能想到,縱橫草原無有敵手的北疆五虎,竟會在這場內亂之戰中盡皆喪生戰死?

在擊潰了楊凌軍這支援兵軍,朝廷軍正式對冀京展開了猛攻,明以士卒攻城,暗叫東嶺衆、金陵衆趁夜混入城內騷擾,致使北疆軍日夜不得安生。

儘管誤入歧途、被燕王李茂霸主魅力所折服的安邑豪俠,布衣劍神楚由率領上百安邑豪俠抵擋,但終究不敵東嶺衆與金陵衆,就連楚由本人,亦被漠飛詐敗引誘至城內的竹林,用金鈴兒所傳的秘招,獵殺。

當事情進展到這一步,無論是誰,都已認爲李茂必輸無疑,然而就當李壽顧念着兄弟情誼,派使節入城勸降李茂時,卻沒想到那位使節在見到李茂後還未來得及開口,就被李茂提劍給殺了。

北疆的霸主,不需要來自敵方的憐憫!

從九月六日起到九月十一日,燕王李茂開始突圍了,面對着十餘萬朝廷大軍,很難想象這位北方的霸主帶着一幫屢戰屢敗的士卒,竟然還敢日復一日地強行突圍。

而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面對着樑丘舞、費國、廖立、馬聃等許許多多的朝廷方猛將,李茂竟真的殺出了重圍,硬生生從朝廷的大軍中殺出一條血路。逃回了北疆。

儘管當時李茂身邊已不足十騎,但他依舊還是順利地突圍而出了,依靠着他麾下那些至死都對他忠心耿耿的北疆兵將們。

來時十餘萬大軍,甚至於。倘若加上那七萬左右的遼東遠征軍。燕王李茂此番揮軍南下的軍隊,有將近二十萬。但是當他敗退回北疆的時候,身旁竟然只剩下寥寥不到十騎,數以十餘萬計的北疆兵將戰死在這場戰事中,甚至於。即便在明知己方註定失敗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北疆兵將依舊爲了自己的主公能夠突圍回到北疆而貢獻着自己寶貴的性命。

這使得當戰後冀州軍清點俘虜的時候,他們發現俘虜僅僅只有數千人……

何其悲壯!何其悲哀!

三王之亂、燕王之亂,這場長達兩年的內亂,終於在今日得以告終,但大周卻也因此而元氣大損。據戰後清點損失,在這兩年犧牲的兵卒人員。竟高達百萬,是當年大周南下滅唐時雙方損失兵馬的整整五倍,甚至還要多。

動盪的亂世,致使大周國力嚴重衰減。物價高漲,國庫空虛,這使得朝廷暫時作罷了北伐的打算,也使得李茂暫時得以喘口氣。

大周景治五年十月,因爲冀京的軍民在早前已盡數遷至朝歌,天子李壽不欲城中軍民再長途奔走搬回冀京,遂昭告天下,正式將大周的王都定爲朝歌,至於舊日的王都冀京,則改稱冀州府,由冀州軍入駐,成爲防禦北疆以及草原勢力的北方軍事重城。

十月六日,大周天子李壽向北疆的李茂發出了一份書信,不問罪亦不赦免,只說一年之後的當日,朝廷當首伐北疆。

當時衆人皆不知李壽的意思,唯獨李茂在北疆閱過這份書信後默然不語。

而同時,朝廷正式犒賞冊封近年有戰功的重臣。

首當其衝,謝安被正式冊封爲安樂王,不得不說這有些出乎衆冀州軍將領的意料,畢竟憑藉着謝安這些年來的戰功,封個帶“武”字的王號實在是綽綽有餘。

不過話說回來,恐怕也只有知情的絕少數,才清楚安樂王這個封號所代表的意義,那可是李壽在與謝安相識時的封號。

而更出於衆冀州軍將領意料的是,謝安與長孫湘雨所生的長子末末,這個還未週歲的小傢伙,卻被李壽冊封爲武安王,這使得衆人不禁私下猜測,是不是天子弄錯了,把其實應該給老子的封號給了其兒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封的時候,天子李壽親手將四爪的蟒袍授予了謝安,換句話說,從今日開始,謝安再身穿那些紋有四爪黑蟒的衣袍,纔算是名正言順。

而繼謝安之後,受封的本該是李賢、樑丘舞、文欽等人,不過因爲這些人的官職已升到頂點的關係,此番李壽並非加封,只是親自執筆寫了一幅書有炎虎姬三字的字畫贈給了樑丘舞,另外送了文欽一柄寶劍,賜予了李賢可在皇宮內行車、劍履上殿、入朝不拜的殊榮。

至於長孫湘雨以及劉晴,因爲是此戰出謀劃策的功臣,李壽亦不吝賞賜,不過遺憾的是,前者根本不在意這種對她而言可有可無的賞賜,而後者,那位年級十八歲的優秀軍師,顯然心中的芥蒂還未消除,因此,並不接受李壽這位滅了把南唐給滅了的大周國的天子的冊封,這使得李壽稍稍有些尷尬。

於是乎,李壽只好加大對金鈴兒、秦可兒等另外幾位謝安的紅顏知己的賞賜,最後就連謝安認的乾妹妹王馨也撈到了一個公主的尊稱,儘管後者根本沒有對這場大捷做出任何貢獻。

然後就是冀州軍的大將們了。

其中,費國被正式任命爲大將軍;廖立接掌冀州軍,成爲冀州軍主帥;馬聃調到北地擔任雁門總將,替大周守衛幷州的西北。

這三位冀州軍的當世猛將,無一不是重名累身,受到國家重用。

而至於其餘的將領,亦相繼收到冊封賞賜,包括遠在荊州的大梁軍主帥樑乘,亦被提爲荊州府的州府,甚至於。就連早前被太平軍所殺的徐州州府梁書以及廣陵郡郡守張琦,李壽亦追封諡號,並叫他們的子嗣繼承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之後整整一年。大週休養生息。逐步恢復着因連年征戰而導致的重大損失,但是在次年的十月。天子李壽果然按照前言,組織大軍對北疆展開了首次的討伐,目標正是被剝除了王位的燕王李茂無疑。

而爲了這次的討伐,李壽將大周朝廷所有的精銳以及猛將都調了過來。就連遠在雁門擔任主帥的馬聃亦臨時召來,這足以證明,李壽對北疆勢在必得。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茂那位孤傲的原燕王殿下,此番竟然並未出城應戰,在得知朝廷討伐的兵馬將至的那日,他將新娶的幾位妻妾以及其各自所生的子女召到了身邊。若無其事地與她們一同用飯。

然而在當夜,李茂便飲毒酒自盡了。

因爲他很清楚,無論是一年前還是一年後,幾乎損失了所有精銳的北疆。那是根本擋不住朝廷的兵馬的,如果必要,李壽其實早在戰後便可以叫樑丘舞追擊李茂,將北疆整個攻打下來。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年的時間,是李壽刻意留給李茂的,爲的就是讓李茂能留下子嗣,不至於像前太子李煒、秦王李慎、安陵王李承那樣,死後連個繼承人都沒有。

而正是感受到了李壽這份源自於兄弟情誼的善意,李茂當時纔會默然不語,不至於像前一次那樣,將勸降的使節斬殺。

不過,孤傲的李茂是不會容許自己向任何人低頭的,哪怕事關自己的生死,因此,爲了迴應李壽那份善意,李茂在手中尚有數萬兵力的情況下,飲毒酒自盡了。

堂堂一代北方豪傑,縱橫草原的王者,曾幾何時北方大周居民心中的英雄,就此隕落。

在得知此事後,李壽昭告天下,赦免了李茂犯上作亂的大罪,追諡這位四皇兄爲周殤王。這個平諡,既是李壽對李茂寬容,亦是對後者的惋惜吧。

至於李茂的那些子女,李壽則收養入宮,請皇后王氏代爲細心教導。

當然了,這些只是後話,且將時間再回溯到景治五年的十月,因爲這個時候謝安還有一件重大的刑事要處理,那就是對韓宏、韓裎父子二人逆助燕王李茂背叛朝廷而做出判決。

當時,東軍在抓到韓裎之後,亦抓到了西國公韓宏,這老頭見大勢不妙似乎要逃,結果卻被羅超帶人截獲,如今,這對父子皆落入了謝安手中,跪在刑部轄下大獄寺一堂之上,接受判決。

因爲韓家父子身份特殊,老子是國公,兒子是侯爵,地位斐然,因此,這次除了已升任大獄寺卿的苟貢出面審訊之外,必須有謝安這位刑部尚書在場,除此之外還有刑部侍郎、衛尉寺卿荀正以及光祿寺卿、北池侯文欽,因爲這兩位再加上如今的苟貢纔算是三尉聯審,若是再算上旁聽並且記錄的御史臺御史大夫孟讓,以及吏部侍郎、翰林院編修文士王旦,整個大周朝廷的刑事有關府衙纔算是盡數到場。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北鎮撫司司都尉漠飛、南鎮撫司司都尉丁邱,這兩位也算是半個刑事有關衙門的負責人亦到場旁聽,可而想知這場刑審的規模。

也難怪,畢竟韓家父子的身份的確特殊,要將這樣兩位大人物問罪,就必須嚴格地按照規章辦事,免得落下口實。若是叫不知情的人誤認爲這是朝廷迫害大周曾經的功臣,那就不妙了。

不得不說,望着堂下所跪的韓家父子,謝安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遙想當年,謝安因爲某些事從南公府憤然離開,走投無路之際,當時的西鄉侯韓裎可稱得上是意氣風發,可如今,他謝安當年乞丐般的小人物高居於堂上尊位,任刑部尚書這等顯赫職位,而當年隨手丟給他五兩銀子的西鄉侯韓裎,卻成了階下囚,這讓人不得不感慨造化弄人。

不過,謝安認得韓裎,可不代表韓裎認得謝安,畢竟人靠衣裝,即便韓裎此前也見過謝安許多面,可他怎麼會想到,如今天子身旁最紅的權臣。竟會是當年在臘月年末在他西公府門前討要壽事果腹的乞丐般小人物呢?

謝安在那邊恍恍惚惚、神遊天外,苟貢這位新任的大獄寺卿已針對韓家父子的叛逆之舉做出論處,無外乎斬首、抄家罷了。

看得出來,苟貢有些亢奮。也難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這位新上任的大獄寺卿一出場便要處斬一位國公、一位侯爵。可想而知心中的激動。

“諸位大人意下如何?”苟貢開口詢問着謝安、荀正、文欽等人,至於其他人。比如說御史大夫孟讓以及南北鎮撫司的漠飛與丁邱,因爲只有旁聽權限,則不在苟貢詢問範圍之內。

最終,在謝安、荀正和文欽的點頭示意下。苟貢驚堂木一拍,判下了韓家父子的死刑,日期便在三日後。

隨後,苟貢便親自帶人將韓家父子關押到了重牢,並對擔任牢頭的狄布細說了幾句。

“老頭兒,聽說再過兩月是你壽誕?但是你自作孽,是等不到那日了!不過嘛。謝大人既然吩咐了,我也只好照辦,就叫你提前在牢內慶賀一下也罷!”在苟貢離去之後不多時,狄布命人上街準備了一些酒菜以及壽食。送到了韓家父子面前,弄得這對父子面面相覷。

“謝大人?謝大人爲何知曉老夫誕日?”韓宏驚詫莫名地問道。

“對了!”似乎是想起了什麼,正要離開的狄布轉過神來,從懷中摸出五兩銀子,丟在韓裎懷中,淡淡說道,“這是謝大人叫我還你的!大人說,雖說並非本意,但你父子二人總算是也在大人落魄時相助過一二,大人恩怨分明……要不然,這等叛國大罪,可不只是單單你你父子問刑就能了結的!”

韓家父子本來就有些納悶苟貢判下的是斬首而非凌遲或者腰斬,再者,雖然查抄了家財,但是卻並非連坐到他們的親人身上,聞言不禁愣了。

要知道,這種叛國大罪按理來說可絕對就是誅六族的事。

“謝……大……人?”眼瞅着懷中那五兩銀子,韓裎不禁瞪大了眼睛,通過這五兩銀子,他乍然想起了一些往事。

他哪裡會不清楚,狄布口中的謝大人,指的便是方纔大獄寺堂上那位坐在尊位旁聽的刑部尚書大人,但是……這位大周如今最具權勢的重臣,竟是當年自己刁難、施捨過的乞丐?

不由地,揣着手中這五兩銀子,韓裎長長吐了口氣,縱然他此前不以爲意,但是此時此刻,他不得不承認,謝安正如傳言所說的那樣,恩怨分明,一飯之恩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而與此同時,咱們這位謝安謝大人呢,卻出乎意料地並非返回家府,竟獨自一人在城內新開的酒樓買醉。

或許,是因爲在見過了韓裎後,謝安不由得勾起了心中某些談不上陳舊的回憶……

ps:咳咳,本書將完結,兩三章的事吧。可不要說我偷懶哦,實在是因爲樑丘舞脫困後,與北疆的戰事就沒有絲毫的懸念了。大家也知道,我是最不喜歡對一些明擺着的事多加贅敘騙諸位看資滴,黑魔如此,東漢末如此,這本妻乃亦如此。

至於最大的原因嘛,還是因爲這本書寫了一年半,實在有些厭了,果然純歷史還是不適合我,我還是喜歡寫一些帶有玄幻色彩的歷史。

順便透露下,下本書我正在構思一個世界構架極爲宏大的半歷史半玄幻小說,這次的目標是希望能漫畫化,嘿嘿。

經過羊城晚報這樁事,我覺得人若是不出名吶,那就是人微言輕的下場。對此,諸位也要多加註意吶。

至於下本小說何時出來,咳咳,說實話我最近事真的非常多……除了羊城晚報那樁破事,還要學車,另外,剛領證還未辦酒水的媳婦還懷孕了,唉……

在糾結是否要孩子……因爲現在不正是拼搏、賺錢的歲數嘛。

最後,祝大家事事順心,因爲我近來確實是許多事不順……又不犯太歲,奇怪了。

對了對了,過幾天我生日,麻煩大家有時間幫我到某點點一下生日祝福吧,多點好看些,拜託了。

第42章 看得見吃不着是一種折磨第26章 金陵硝煙第17章 暗助(二)第72章 迫近的另一支騎兵第46章 不眠之夜!(五)第83章 猛虎出籠第8章 封禪登基第1章 大軍開拔第46章 致命破綻?!第27章 博弈第13章 宿醉第136章 至猛之將的末路第1章 大軍凱旋第85章 兄弟!第43章 半個時辰第69章 江陵攻略(三)第31章 詭道(三)第47章 昏迷中的噩夢第93章 南嶺戰役之始第49章 暗藏兇機的殿試(一)第28章 盛宴,劍拔弩張(二)第37章 會試(三)第60章 弈棋與閒聊第8章 封禪登基第35章 我就是站着看……真的第93章 南嶺戰役之始第54章 賢王殺人?這不可能!(二)第15章 與廣陵刺客的糾纏第15章 初掌兵:兵不血刃?第33章 幾番出人意料的事態(三)第54章 日久生情?(四)第22章 初掌兵:未雨綢繆第75章 二姬之謀亂北疆第88章 兄弟!(三)第11章 婚禮(二)第55章 樑丘對長孫:世間妖孽何其多第68章 線索?第34章 莫名其妙的念頭第11章 婚禮(二)第52章 迷茫的第三日(八)第18章 尤物第84章 將星隕落第2章 大軍凱旋(二)第69章 線索?(二)第141章 同室操戈(二)第35章 我就是站着看……真的第26章 轉機?(二)第92章 軍師更替(二)第23章 羊與虎的莫逆第67章 籠罩京師的腥風血雨(二)第3章 大周女將第109章 計中計,局中局(二)第13章 初掌兵:思計第122章 追殲之戰第13章 箭書第51章 進退兩難第6章 此人不除,必成後患!第127章 籌碼第21章 要命了……第38章 會試(四)第12章 南軍求援(二)第37章 會試(三)第55章 賢王殺人?這不可能!(三)第26章 金陵硝煙第7章 妻弟、姐夫(三)第34章 端倪第20章 局勢變故第44章 泄密的書信第19章 招攬人手第35章 世態炎涼第31章 不爲人知的兩三事第30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二)第124章 見識的差距:自遭惡果第43章 長孫家不爲人知的事(一)第54章 南公府一行第8章 妻弟、姐夫(四)第85章 兄弟!第55章 進擊的大梁軍第49章 避戰?逼戰!第27章 博弈第76章 回憶時間軸(五)第66章 李壽的戰鬥(三)第23章 後續的風波第45章 刺客第44章 萬夫莫敵第26章 轉機?(二)第79章 決戰之日第7章 鴆羽之厲,勝似猛毒(六)第27章 金陵硝煙(二)第29章 兩個人的世界(四)第34章 會試前夕第21章 逆鱗(二)第130章 李承的狠,天下一等!(二)第75章 回憶時間軸(四)第24章 兩軍並進:偏師第71章 非過之失第24章 偶遇(二)第49章 遺失的羈絆第53章 任職第73章 回憶時間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