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三八 換俘

作戰處。

裴成義再次抵達這裡的時候,李君度早已等着了,看着英王不似前些時日那般狂熱,裴成義心中不禁咯噔一下,當日在御前會議上提出的五路北伐計劃大部分是李君度的手筆,而裴成義提出的冬季進攻都沒有融入進去,原本英王是志得意滿的,但不曾想御前軍機會議上,計劃並未通過,冬季進攻的理念再次被提及。

“殿下。”裴成義主動打了招呼。

“將軍無需多禮。”李君度微笑說道:“我本以爲五路北伐計劃會被通過,但不曾想皇上對避免滿蒙部落西逃如此掛心,看來先前是我小視了您的提議。”

裴成義道:“只是僥倖而已。”

李君度沒有客套,說道:“這兩日我親自問了幾個蒙古勳臣,按照他們的說法,冬季的草原冰雪無定,有些年份會形成雪災,連月大雪,足可齊膝,而有些年月,則經年無雪。但天公是否作美,非人力所爲,我擔心,若冬季進軍,碰上暴雪天氣而車載馬馱不便,若碰上無雪天氣,則不可隨意取水。而北伐在即,總不能今年天氣不適,便等明年吧。”

裴成義點點頭,他這兩日也一直在籌劃此事,心中早已有所計較,說道:“草原寬廣,東西綿延千里,各方天氣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末將以爲,還是選擇重點突破纔是。五路北伐,西路軍職責最重意義最大,是否能利用冬季天氣,只看西路軍即可,倘若照顧五路,實在難成。”

李君度聽了這話,眼中滿是讚賞:“我也是這個意思,來,裴將軍請坐,咱們好好商議一下。”

裴成義坐下後,說道:“雖說皇上有意冬季進軍,可冬季進軍也並非那麼簡單,是雪前進軍還是雪後進軍,殿下可有定策?”

李君度把想定的意見說出來:“我的意思是雪後,也就是帝國六年的十二月中下旬或者帝國七年的正月,可以根據積雪厚度調整西路軍規模,若是雪太厚,便可派遣先遣軍團進發,若無雪或少雪,可西路軍直接開拔,而且定在這個時間,也有利於其他幾路配合,雖說西路軍先進軍,有利於阻斷清廷退路,可若是其餘四路,特別是中路軍滯後太多的話,容易造成西路軍孤軍深入的局面,若清軍圍攻,恐生大變。”

裴成義細細思索,深覺有理,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這樣向皇上稟告,由皇上定奪。”

李君度點點頭,他擺了擺手,示意旁邊的參謀和侍從都遠離一些,說道:“將軍久在草原,對各部實情、地理環境瞭解很深,北伐之時,有將軍在皇上身邊,我這個做兒子的也就放心了。”

裴成義看着李君度的做派,知道他言不由衷,定藏着什麼機鋒,也就不敢搭話,只是不住的贊英王孝心,李君度見他不鬆口,索性明言:“裴將軍,五路北伐,西路軍職責最重,我來領西路軍,將軍以爲如何?”

裴成義聽了這話,立刻明白了李君度的意思,雖說西路軍要從雲中綏靖區出發,但誰都知道,最適合領這支兵馬的,就屬他裴成義了,方纔李君度奉承,就是想讓他隨王伴駕,把西路軍主帥的位置空出來,這個位置空出來,李君度的機會就大了。

“殿下說笑了,北伐國戰,豈是我一個小小的將軍膽敢置喙的,特別是選將用人,那是得皇上欽點纔是,我以爲好,皇上未必以爲好,不是嗎?”裴成義說的是滴水不漏。

“若將軍願在皇上面前爲我諫言,我必有厚報。”李君度索性把話挑明瞭。

裴成義擺擺手:“不敢,不敢,末將不敢擔此重任,而末將以爲,殿下與皇上是父子同心,殿下這些年鎮兵經武,威名赫赫,此次國戰,皇上自當重用,何須末將去說呢,末將人微言輕,怕是讓殿下錯愛了。”

李君度見裴成義無論如何都不答應,劍眉豎起,冷哼道:“此戰事關帝國百年基業,西路軍之重,將軍不是不知,你不助我,也莫要有誤國之舉,七萬大軍交給黃口小兒,這是拿國運去賭!”

裴成義這才明白了,英王是認定自己是太子一黨,怕把向皇帝進言,把西路軍交由太子率領。裴成義自然不會這麼做,卻也不想一辯,徑直起身:“殿下小瞧裴某了,裴某蒙天子擢拔,纔有今時今日,又如何有誤國誤民之舉,告辭!”

裴成義扔下這話,轉身就離開了,李君度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喃喃說道:“果然是個鐵骨錚錚的好漢子,黨與不黨的,看來不能聽別人胡言亂語。”

御書房。

李明勳在炕上與李定國相對而坐,說道:“這冬天的京城就是寒冷,好些年沒在南方越冬,倒是想念的很,定國這幾年在南京,冬季是愜意的很呀。”

李定國笑了笑,端起酒壺給二人滿上,說道:“冬天的南京雖說比北方暖和些,但在這個月份也是冷的很,而且是溼冷,也是不好過,聽說申京好一些,但也是夠嗆,若說冬季氣候爽利的地方,我覺得還是昆明好些,四季如春,可惜皇上是沒法享受春城的愜意咯,倒是我,等卸了肩上這擔子,還是想去昆明頤養天年,到時候皇上可別拘着我不放,昆明那秦王府我可沒賣,君度在西南主政的時候,都是住在那裡,聽說沒少給我添磚加瓦了。”

“你倒是好想法,只是你肩上這擔子是那麼容易卸的麼?”李明勳笑着把溫好的酒下肚,繼續說道:“你就這麼想要交卸差事,不爲子孫後代想想?”

李定國搖搖頭,神情有些落寞:“不想了,我那幾個兒子你都知道,不想了。”

李明勳頓時感覺後悔,不該提及此事。李定國兒女倒是不少,但真正成器的沒有一個,原本這也不算什麼,畢竟到了他這個地步,子孫太有能耐未必也有施展的機會,但李定國終究是個特殊的,帝國建立之後大規模的清算,在清算末期,曾經掀起過一陣算舊賬的風波,畢竟京城算是不戰而降,清廷高層投降的很多,許多當年與李定國對陣的人多成爲了階下囚,這些人提供了很多當年的訊息,特別是西南三藩與清廷暗地勾結陽奉陰違的事情,其中就包括李定國的兩個兒子,有與清廷暗通款曲的行跡,書信等實證都有,李定國英雄一世,誓死抗清,不曾想自己的兒子有如此惡行,這不僅讓他臉上無光,心中也是芥蒂難消,一直與兒子們疏遠。

(原本的歷史中,定國死後,李嗣興等兒子投順滿清,還官拜都統,任職寧夏總兵等職)

不光是李定國,李明勳也對此介懷,這些年也從未重用定國的兒子們,也只是不追究責任,將來承襲榮王一脈的爵位也就是了,但此事提了出來,李明勳索性把另一件事也說了出來:“定國,安全局送來了一個關於你幼子的消息,嗣業或許還活着,如今被囚於漠北。”

“真的?”李定國的眼中閃過了一道光。

李定國的小兒子李嗣業是在濟爾哈朗征討雲南時候被俘的,但清廷卻宣傳是其主動歸降,清廷放棄京城遁逃漠北的時,李嗣業不知所蹤,原以爲是死了,但最近得到消息是被帶到了漠北。

“他是真的被俘的,而非投降。”李明勳知道李定國的顧慮,直言說道。

“那又如何,人在滿清手裡,不過當成一張要挾你我的牌,怕........。”李定國說着,眼睛裡閃過淚花。

“我的意思是,把他想法子弄回來。”李明勳說道。

“怎麼弄回來?”李定國問。

李明勳道:“換俘!我也阿海商議了一下,北伐之事非同小可,要做足準備纔是,所以政治上的交涉必不可少,或許可藉助換俘、談判等事讓其放鬆警惕。既然作戰處那邊已經定下冬季進軍的方案,這個夏秋我們可以做做其他文章,我準備派遣一支使團前往漠北,換俘也可以作爲其中一個條件。”

“皇上,就怕韃虜獅子大開口!”李定國說道:“他們若提出要拿順治去換,怎麼辦?”

“自然不能換福臨,不過他們若敢拿這事來說,我就把李嗣業的性命和福臨綁在一起,他們敢殺李嗣業,我就殺了福臨。”李明勳臉上露出狠辣的神色,鐵了心要保住李定國的血脈。

“如此........若能真讓李嗣業回來,我........。”李定國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有些不知所措。

李明勳擺擺手:“你我兄弟不說這個,我是真有一個問題要問問你的意思。”

李定國道:“皇上請問,我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五十多了,戎馬一生,到了這個年紀宗室感覺做什麼都有些力不從心,有時候腦海裡總是浮現出二十年前的畫面,但是早飯吃了什麼就死活記不起來了,我真是老了啊........。”李明勳感慨道。

李定國立刻明白了皇帝的問題,是選定繼承人的事。

“不是已經選定君華了嗎?”李定國問道,他記得皇帝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很堅定的。

李明勳把作戰處剛剛上交的作戰計劃遞給李定國,說道:“看看君度這孩子的傑作,想想他的過往,總覺得讓他做個閒散親王可惜了。他實在太像我了,像的到了我看他就好像看鏡子的地步,我總是忍不住去想,如果我是君度,我能忍受碌碌無爲的後半生嗎?”

“確實有些可惜,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國不能有二主。君度功勳蓋世不假,可國會和內閣未必會支持,實際上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除了元老院,不會有人支持的,議院那邊一直很擔心這件事,君度做事太獨斷專行了,很多人擔心,他當了皇帝,就是真正的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了.......。”李定國說道。

李明勳哪裡不知道這些,帝國確實有皇帝,但並未施行帝制,而英王若即位,怕是最終還會變成帝制,這也是李明勳一直擔心的事情。

李定國道:“我覺得皇上可以和君度好好談一談,以他在軍中和勳貴中的威望,等幾年接我的班執掌元老院。至少他還有事可做,可以施展抱負.......。”

李明勳擺擺手,顯然不考慮這個選項,他問道:“這次北伐,君度是參與好還是不參與的好?”

“他不是已經參與了嗎,這個計劃就是他主導制定的。”李定國詫異。

李明勳道:“我說的是領兵。”

李定國深吸一口氣,直言不諱:“太子和英王最好只有一個人隨您北伐,而這個人也該是您的繼承人。”

李明勳點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其實南京那邊不喜歡君度,對嗎?”

李定國想了想,給出了一個更出乎李明勳預料的回答:“不是不喜歡,而是害怕,君度比皇上更讓人覺得恐懼。”

“屠龍的英雄變成了惡龍,真是可憐的孩子。”李明勳感慨說道。

李定國看着神情落寞的皇帝,二人此刻是惺惺相惜的,都是爲孩子而憂慮,但相對於自己不成器的孩子,皇帝的憂慮在於孩子太過於優秀了,他沒有說出無力的安慰語言,而是說道:“皇上,你纔是屠龍的英雄,幸運的是,你沒有變成惡龍,這也是帝國臣民的幸運。”

“或許吧。”李明勳滿飲一杯,靠在了柔軟的墊子上,心中卻是思緒萬千,此刻的他是真的後悔了,不該當初引導長子走上將軍的道路,統帥的道路,或許應該像培養阿海一樣培養他,但此刻後悔也已經是來不及了,那個時候,他可沒有想到會在短短二十年裡就奪得天下,那時候他最擔心的是自己突然的死亡會讓自己的基業旁落他人,也擔心無法在一代人時間裡完成驅逐韃甪恢復中華的偉業,那個時候,是真的把君度當繼承人培養,可當他成長起來,需要他繼承的事業卻轉型了。

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一八八 選擇章一二二 談判章四六六 一朵奇葩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一二二 談判章四七八 囑託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二八 東南事了章五三 洲際貿易船隊 馬六甲章一四零 安排章七二 清繳章五九 最佳局面章三八八 無限制海盜戰章九 進攻章一四八 老父親的愛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一零二 各懷鬼胎的協議章二七四 先小人後君子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一零九 爲敵人培養敵人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三八五 突襲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六 緣由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七十 誘導章一七二 頭皮早晚都要割章八一 裝甲巡洋艦章九二 爭議的建國綱領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一百零一 各玩各的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二六 擊賊章四六六 一朵奇葩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四四二 圖鬆章四二 大勢章四零七 結束章一五八 帝王心術 上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二一六 戰勝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三二一 紡織品份額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四十 隆武聯姻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章一二三 四面楚歌章五一 分析章四零二 選擇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二五 鏖戰章一一三 伯克制度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一零八 孩子們章一四二 奉旨貪污章八六 招商引資章四零四 會費章一四五 進步章一三零 兄弟章三九二 伍星聯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一九九 西班牙的王位章二五七 局勢複雜起來章四零二 選擇章二六五 過於複雜不好評說章四 炮製章二四九 法國只能失敗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九 美洲行省章一六三 原地爆炸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七二 教子章七 優劣對比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三九二 十姓奴部章三一 線列步兵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一八七 各方章七 暗潮章四一零 熱情洋溢的信章八八 那一千多萬的用處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二二 較射章三三 不得不戰的理由章八二 把丁魁楚安排的明明白白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二六 頂風作戰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一一九 順利接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