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總部應該選在哪裡,這個問題的好壞是對於旁人而言的,對於李昭譽來說,真的是一個頭疼萬分的問題。唯一慶幸的是,當他開始調查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和他一樣頭疼的人很多,每一個成立國際聯盟的人都頭疼這個問題。
建立國聯的倡議起源於英國第一次光榮革命,距今已經有二十年曆史了,主要是帝國在全球的快速擴張,尤其是李君威從帝國二十年起主持的海陸兩個方向的擴張,讓動盪分裂的歐洲應接不暇。
英國人一開始倡議歐洲各國結盟對抗帝國,但因爲內部矛盾實在是太多,不能成行。因此就選了第二個辦法,那就是建立一個協調機制,一旦發生衝突,就進行協調,而非直接進入戰爭狀態。
也就是說,英國佬一開始也把國聯當成一個吵架的平臺。而在大北方戰爭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兩場戰爭幾乎同時爆發,整個歐洲陷入戰爭,帝國利用這個機會在全球予取予求,佔盡了便宜,讓這種呼聲越來越高,最終形成了一股思潮——強國協調。
一開始帝國對此嗤之以鼻,但隨着擴張到了極限,認爲加入類似的協調機制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在帝國鬆口之後,英國佬直接順杆爬,倡議建立世界聯邦。等到了帝國四十二年六月,世界聯邦正式進入討論,時年烏克蘭聯邦成立,因此世界聯邦改爲國聯,即全世界國家的聯盟,簡稱國聯。
英法荷三國成爲了國聯的主要推動者,爲了帝國也能加入,給予了帝國儘可能多的尊重。
雖然兩年半的時間裡,國聯一直沒有進入創立日程,但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倡導國與國之間平等、五個創始國擔任常任理事國,這些原則基本上確立,或者說得到了大國的認可。
可以說,國聯的事一直在拖延,帝國完成了東方同盟之後,才正式願意討論這件事。
那麼國聯的總部應該在哪裡,兩年半來,各國代表爭吵不斷。一開始,歐洲各國的辦法是倡議設立在本國城市,在創辦國聯這件事穿一條褲子的西歐三國,也因爲國聯總部選址而吵鬧不休。
英國人主張在倫敦,法國人主張在巴黎,荷蘭更復雜,其聯邦性質,導致本國內部也難以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間做出選擇。但這些歐洲國家有一個共同的意願,那就是國聯總部絕對不能在帝國境內。
理由很具有說服力,國聯主要成員國是歐洲國家,以現在的交通條件,跑到中國去開會,一來一回半年過去了,考慮到這個時代的醫療技術,結果就是,每次開會,歐洲外交官就要死一波,哪有那麼多的外交官進行消耗啊。
更重要的是,因爲帝國的技術封鎖,很多國家沒有電報,這導致如果國聯總部設立在東方,那信息來往就更緩慢了,甚至於,歐洲很多的國家權力階層對電報這種新生事物完全不能理解,在他們看來,如果使用電報通訊,那就是向帝國單項透明。
帝國方面也很清楚這一點,想把國聯總部設立在申京、檳城這類地方實在是太困難了,索性直接提議,國聯總部不應該設在任何常任理事國境內,直接把英法等國一併否了。
當然,帝國外交部可不會承認這個提議是因爲‘你們不讓我好,那大家都別好’,而是很偉光正的提出,如果國聯總部設立在常任理事國,那麼一旦發生與該國有關的衝突,解決起來會失去公平性。
一段時間裡,帝國希望把國聯總部設立在格但斯克,也就是旦澤。因爲這座城市是一座自由市,位於波羅的海沿岸,而且在友好國家普魯士的控制之下。
但最終,這個提議沒有成行,原因就是帝國的那個提議上,設立在旦澤或者阿姆斯特丹,當普魯士、荷蘭與其他國家產生衝突的時候,處理起來,也影響國聯組織的公平性。
這幾乎宣佈了所有成員國的死刑,當然,現在沒有國聯,也就談不上什麼成員國,但無論哪個國家想要國聯總部設在本國,都不能加入國聯,那顯然不會有國家會這麼選了。
由此,國聯總部就只能設立在中立國了,而歐洲確實有不少的中立國或者自由城市,而考慮到地位、位置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選擇的就不多了,其中呼聲最高的一度是瑞士。
中立國的概念是十七世紀普遍爲全世界所接受的,國際法的奠基人格勞修斯在1625年出版的《戰爭與和平法》一書之中,就把中立地位的國家和平民稱之爲戰爭中的中間者,而瑞士更是在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苦難之後,正式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國會宣佈自己成爲中立國,不再參與戰爭,距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但瑞士顯然不合適,因爲國聯總部選址,還有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交通必須方便,所謂的交通方便,說白了就是航運方便。歐洲不僅電報沒有普及,鐵路一樣沒有普及,瑞士位於歐洲內陸,又不是沿海的國家,導致前往瑞士,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去會極爲的不方便,路途比較近的就是南面的意大利方向。
可問題在於,意大利地區是現在西班牙和奧地利帝國爭奪的地方,低烈度的戰爭還在進行,沿途到處都是土匪山賊,總不能各國代表團打仗去吧,以這個時候的交通情況,前往瑞士那就是相當於武裝登山旅行,那外交官個個都成了山地步兵。
而其餘的國家,無論經濟能力,還是政治架構都不適合。
李昭譽經過全面調查之後纔是明白,原來國聯總部選址這個問題,並不僅僅是父親考驗自己的一個小題目,而是已經成爲所有國聯有關國家共同的難題,也就是世界性難題,而如果解決這個難題,一切就好解決的多。
“永忠,你說這世間有多少仁人志士爲此苦惱,我有什麼能超過他們的潛質嗎,爲什麼父親要把這個難題拋給我呢?”在李永忠參與調查回來之後,李昭譽與他借酒澆愁,抱怨說道。
李永忠笑了笑:“或許在裕王千歲眼裡,您比那些歐羅巴人要聰明的多。”
李昭譽用力搖頭:“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我可不是種族主義者,我不認爲我們的智商超過歐羅巴人,這很愚蠢。而且,我們現在進行的外交,其實更多的向歐洲傳統外交貼合,而不是對方向我們靠攏。”
李昭譽說的這一點,是帝國境內一些比較極端的民族主義者詬病帝國政府的原因之一。
在這些人看來,帝國是世界最強國,歐洲那些都是小國,應該一切都由那些小國遷就帝國,怎麼就成了帝國遷就他們,尤其是外交層面上,許多外交的禮儀、規則,以歐洲方面爲主,那些外交層面的法律也是如此。
但李昭譽並不在乎這一點,畢竟帝國兩千多年的外交以朝貢爲主,顯然,這種外交關係是不適合全球外交的。
“因爲這一點,歐洲人比我們經驗還要豐富,我們搞這一套也不過幾十年,對方也是玩了上千年了。”李昭譽喝了一杯。
“但是您與那些歐洲的外交官還有不同。”李永忠想了想,勸解說道。
“哪裡不同,我是多一雙眼睛,還是腦袋大些?”李昭譽攤開手臂。
李永忠呵呵一笑:“外交官只是一個國家的喉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其本身的能力和智慧固然重要,但更多的還是仰仗母國的實力。就比如這次國聯總部選址,雖然瑞士被取消了資格,但里斯本這一選項在歐洲接受度也是比較高的,而這主要是帝國在背後推動。”
李昭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在瑞士之後,國聯總部的選址中,里斯本的競爭力是最強的,呼聲也是最高的。
原因很簡單,葡萄牙方面,尤其是那位葡萄牙國王,在帝國境內直接表示,如果里斯本被選定爲國聯總部所在地,那麼葡萄牙可以立刻成爲中立國,並且不加入國聯,當然,國聯仍然要保護其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葡萄牙處於‘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的狀態。
葡萄牙只是一個二百多萬人的小國,雖然這些年靠巴西金礦開發發財,去王室成爲了歐洲最富有的王室,但問題在於,葡萄牙依舊是一個小國,尤其是在民族主義崛起的這個時代,國民人口多寡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實力。
比如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前任國王佩德羅二世信心滿滿的組織了一支以僱傭軍爲主的軍隊,背刺西班牙,這支軍隊在殖民地作戰勇敢,戰績非凡,裝備了與帝國陸軍同等水準的裝備,但在西班牙境內,面對法國與西班牙的聯軍,未嘗一勝,不僅沒有在西班牙佔到便宜,反而被打到了里斯本。
這件事後,葡萄牙上上下下進行了反思,尤其是新國王登基之後,認爲葡萄牙應該進入戰略收縮階段。
也就是葡萄牙認爲自己的擴張已經到頂了,如果能保住兩個世紀留下來的勢力範圍,就已經很難得了。這纔有了葡萄牙王國變成兩面派,主動在歐洲與帝國之間尋求平衡的政策改變。
而在國聯選址上,葡萄牙這位年輕的國王認爲,對於葡萄牙來說,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既然葡萄牙不擴張了,那成爲中立國也沒有什麼,總部設立在里斯本,相當於世界承認葡萄牙的領土和殖民地,那葡萄牙不就不費一點力氣就保住了祖宗基業了嗎?
當然,里斯本這個選項也很難通過,因爲歐洲各國不同意,當然,主要挑頭反對的是西班牙,其餘保持了沉默,但有西班牙就足夠了,因爲西班牙是默認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西班牙不承認是因爲在美洲,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與西班牙的利馬總督區接壤,但實際上,雙方對處於內陸的安第斯山脈和亞馬遜雨林深處都沒有實際掌控,而葡萄牙把安第斯山脈以東區域全都劃入了自己殖民地,西班牙人怎麼能承認呢?
但帝國是支持葡萄牙的里斯本成爲國聯總部的,只不過,在這個問題上,至少要五大常任理事國全都同意,才能真正的確定下來。
“國家的實力?永忠,國聯是平等的,至少在常任理事國之間是如此,國家的實力顯然並不能直接體現。”李昭譽說。
李永忠搖搖頭:“當然,當然,規則是用來遵守的,這一點是平等,可規則卻是由大國來制定的。”
李昭譽微微點頭,想了一會,笑着說道:“永忠,你有好的建議,對嗎?”
“或許我們可以選擇一箇中立地區,而非國家,然後去說服其他國家同意。”李永忠提議說道。
李昭譽說:“馬耳他和直布羅陀肯定是不行的。”
“那是自然。”
國聯總部選址是一項外交戰爭,各國都各顯神通,英法兩國耍過了一個手段,表示總部可以設立在帝國控制範圍內,但不能是本土,而且必須在歐洲,這其實就是打直布羅陀和馬耳他的主意。
但問題在於,馬耳他已經被帝國視爲領土,屬於西津行省,而直布羅陀若是成爲了國聯總部,就會被要求非軍事化,那直布羅陀這個控制歐洲咽喉的地方相當於自廢武功了。
“科西嘉島,您認爲如何?”
“熱那亞共和國,不行!熱那亞在海外有殖民地,必然會加入國聯的。”
“不,我的意思是說,把科西嘉島獨立出來,變成了一個獨立地區。”李永忠說。
李昭譽眼睛一亮,陷入了沉思之中,因爲他覺得這個提議很有搞頭。
帝國臣民大部分都不知道科西嘉島在什麼鬼地方,畢竟在1707年的這個時候,距離這個島上名人拿破崙的畜生還有六十二年,但也有對國際政治感興趣的人還記得這個島嶼,因爲在一段時間,這個島嶼曾經頻繁的在帝國報紙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