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九八 瓜分波蘭

面對奧爾良公爵伸來的橄欖枝,李素當然要接受,與法國的皇室展開了非常深入的合作,儘可能的讓法國人覺得帝國並未有干涉其內政的打算。但實際上,這也只是營造一種假象。

在《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後,李君威專門向負責歐洲情報事務的軍事情報局下達了命令,讓其密切注意法國國內的一舉一動,其目的就是調查,是否有挑起法國內戰的空間,比如讓法國新興資產階級與法國封建貴族之間來一仗。

但實際情況是讓帝國高層所失望的,法國內部雖然存在各種爭論,貴族和平民經常在三級議會吵架,動手扔鞋也是常見的‘運動’,但矛盾並未激化到需要內戰的地步。

爲了處理三級會議之中經常出現的打架行爲,路易十五國王還頒佈旨意,議員們打架法院無權管理,如果沒有打傷則不需要任何懲罰,而打傷了,雙方互相負責對方的醫藥費即可,當然在實際操作裡,雙方都不會理會對方,各自負責自己的醫藥費。

唯一的懲罰來自三級會議的議長,其有權視暴力行爲的烈度,對打架的議員進行處罰,限制其三到十五天不許進入議會,亦或者取消其兩次到四次的表決權,要進行更嚴重的懲罰,比如開除、取消其被選舉權,需要全體議員進行投票。

可以說,法國內部平民與貴族的勢力也儘可能的彌合矛盾,這是因爲當初倡導法國大革命的資產階級力量中的激進派,如孟德斯鳩已經被趕出了權力中心,現在三級會議裡的第三等級代表,絕大部分是建制派。

而且法國也沒有進行內戰的經濟基礎,法國已經結束了所有的戰爭,因爲戰爭、賠款造成的那二十五億利弗爾的鉅額財政欠賬也已經因爲出售法國教會的財產還了大部分,而且,因爲三級會議中第三等級的崛起,平民們把財政大權收到了三級會議,以往法國王室那種高消費的奢靡行爲被極大的限制。

可以說,現在法國的財政相當良好,而因爲教會的地產被出售,法國的土地兼併問題也得以緩解。

在帝國四十二年初的時候,法國有一件可能進入內戰的事件,那就是農奴解放問題,第三等級要求解放農奴,而貴族們則視農奴爲私有財產,但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通過了《贖買法案》,法國農奴可以通過自我贖買的方式解除農奴身份。

既然法國暫時沒有進行內戰的可能,那帝國也不會主動推動,法國大革命是法國的一次新生,這個政權重新煥發了活力。

因此,帝國方面對法國皇室是很友好的,因爲支持皇室就是支持法國的貴族,支持法國的貴族就是支持法國的‘反動勢力’,就能讓法國的發展受到阻礙。

奧爾良公爵把秘議的內容和盤托出,他最後交代道:“殿下,這是全部的內容,但希望您可以謹慎使用,我們不想讓法國的朋友懷疑他們遭遇了背叛。”

李素直接把這個要求答應了下來,讓奧爾良公爵有些懷疑他是否是真心的,再次幾番交代,李素最後送走了奧爾良公爵。

接下來兩天,李素接受俄國使者所說的一切都是誤會的理由,和談繼續,而李素在談判桌上的表面讓奧爾良公爵發現,這位中國親王真的是有誠意的。

比如在至關重要的波蘭割地問題上,普魯士和瑞典一開始獅子大開口,要求割讓所有現在已經佔領的波蘭土地,那幾乎相當於波蘭土地的五分之三,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李素立刻在談判中斥責了這種漫天要價的行爲,直言兩國沒有誠意。

這一切都是作秀給與會代表們看的,更是給波蘭人看的。作爲調停者,帝國要表現出公平的態度來。

在帝國瞭解了雙方的底線之後,操作這場談判就變的簡單了許多,談判只用了二十五就達成了基本協議,但執行卻用了半年時間,主要是監督俄國、普魯士兩國從佔領土地上撤軍延誤了時間。

就此,大北方戰爭以一紙《西津條約》宣佈結束,條約所有簽署國、調停國和監督國全都承認了烏克蘭聯邦的建立,只不過不承認其所佔領的領土就是其疆域。

俄國從瑞典國內撤軍,但得到了英格利亞地區,獲得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但同時失去了南部的一些地區,整體上疆域損失了四萬多平方公里,但新吞併的土地也有人口,戰爭期間大量波蘭人逃亡俄國得到安置,人口一加一減的情況下,倒是沒有多少損失。

瑞典方面損失丟掉了英格利亞,但卻獲得了波蘭的庫爾蘭半島和立陶宛地區的部分土地,疆域面積和人口反而增加了不少。

烏克蘭是這場戰爭中收益最大的,雖然其領土並未得到所有國家的承認,但已經完全吃到嘴裡了,新生的烏克蘭聯邦擁有三十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比經過吞併波蘭的普魯士還要強大,只是因爲只有二百四十萬人口,只能算是成爲歐洲的中等國家。

而普魯士則是另外一個受益者,戰前的普魯士領土面積不到十二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二百三十萬左右,在這場戰爭中吞併了西普魯士、大波蘭地區、馬舍佐夫等地,就連華沙都進入其疆域,只不過按照條約,華沙以自由城市的形勢存在,經過這場吞併,普魯士領土面積達到了二十五萬平方公里,直接翻了一番,人口也堪堪達到了四百萬,這還是大量波蘭人口逃亡的因素。

波蘭則是唯一受傷的國家,其丟掉了百分之三十五的領土和百分之四十的人口。

如此,大北方戰爭以波蘭被瓜分的方式結束,俄國和普魯士都藉此登上了歐洲強國的舞臺,而在帝國方面看來,歐洲的格局因爲大北方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基本定型。

政治制度雖然是影響國力的因素,但本質上,國家的實力與人口和疆域直接掛鉤。

歐洲有一個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法國,一千一百萬人口的英國(不列顛和愛爾蘭),一千六百萬人口的奧地利帝國、一千兩百萬人口的俄國,而這些國家都註定會成爲帝國在未來的競爭對手,幸運的是,即便這些國家聯合起來,也不是帝國的對手,在帝國四十二年的時候,帝國已經是一個擁有兩億四千萬人口的超級人口大國。

幸運的是,李君威一直倡導的歐洲均勢初見了效果,普魯士在中歐崛起,烏克蘭在東歐新生,北歐強國瑞典也投向了帝國,實際上當一整個歐洲無法聯合的時候,帝國已經就處於不敗之地了,更何況,帝國還擁有奧斯曼帝國這麼一個擁有兩千萬人口,實力強勁,與歐洲衝突不斷的重要盟友。

咣噹一聲。

李素關上了酒店的窗戶,高舉起酒杯,對前來參加宴會的代表說道:“諸位,《西津條約》的簽訂,是世界政治協作的典範,我們把戰爭變成了和平,拯救了無數的生命,這是世界的勝利,人類的勝利,歷史會銘記這一刻,而這也是大家所願的。”

“乾杯!”普魯士國王老威廉哈哈大笑說道。

衆人一塊舉杯慶祝,但這真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嗎?顯然不是的,李素爲什麼關上酒店的窗戶,就是因爲在酒店的外面,聚集了數百個抗議的人羣,這些都是波蘭人、立陶宛人,他們的中堅力量是那些被取消投票的瑟姆議會的成員,其餘是在帝國境內留學的學生、經商的商人,他們知道今日在這座酒店會爲條約簽訂舉辦宴會,因此前來抗議,但沒有人理會。

就連那位波蘭瑟姆議會的議長,也僅僅是不列席宴會,當初簽字的時候可沒有一點的猶豫。

這就是一個沒有穩定政治國家的悲哀,當一個國家內部處於分裂的時候,到處都是可趁之機。

“昭承,這裡.......。”李昭承正在人羣中閃過,他不太喜歡這樣的場合,正想着是尿遁還是偷偷離開的時候,小威廉向他招手。

“威廉,你救了我一條狗命。”兩個人找個角落坐下來,李昭承開玩笑說道。

他實在不喜歡這樣的場合,但又不得不參加,小威廉卻已經遊刃有餘,他說:“你不喜歡,可以不參加呀。”

“現在我歸榮王兄管,他要求我參加,我就必須出現。好羨慕爹爹呀,誰也管不了他。”李昭承無奈說道。

“原本我想跟你打聽點消息,看起來你沒有興致,算了,我們喝酒吧。”小威廉說。

李昭承搖搖頭:“我不是不想談正事,而是不喜歡這種場合,聽到剛纔榮王兄說的話了沒,什麼人類的勝利之類的,冠冕堂皇,什麼協作的典範。不就是政治分贓嘛。我最討厭標榜自己的偉光正了,沒意思.......。

唉,你想打聽什麼消息?”

小威廉問:“國聯的事,你們究竟是參加還是不參加,皇帝陛下定下來沒有?”

“你不是前段時間收到了伯父的信件嗎,他沒跟你說?”

小威廉說:“在皇帝陛下的眼裡,我只是一個孩子。他只是關心我的生活和病情。”

李昭承輕輕點頭說道:“國聯是肯定要參加的,現在的局勢確實需要一個專門吵架的地方,不是嗎?只不過,具體操作上還需要談判。”

“談什麼,有什麼是無法確定的嗎?”小威廉問,最近普魯士也在籌劃加入國聯,但是西歐國家不願意給國聯創始國的地位,也就是不想讓普魯士成爲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

但除了這一點限制,英法荷三國對於邀請普魯士加入還是很熱情的,各種條件也比較寬鬆。

李昭承說:“一開始是他們請我們加入,滿足我們各種條件,現在隨着正式進行談判的時候,反而出現問題了,舉個例子,暹羅、廣南這些國家能不能加入國聯呢?西歐國家就不願意同意。”

小威廉聽了這個問題,呵呵一笑,說道:“原來是這樣。”

小威廉在帝國留學幾年,對東方的政治還是比較熟悉的,帝國在與西方國家交流的時候,還是秉承着現代的外交體系,但與東方國家交流的時候,就沒那麼現代了,南洋那幾個國家,都是帝國的封貢體系的一員,所謂封貢,就是朝貢與冊封,這些年的發展,朝貢已經基本沒有意義了,因爲帝國通過各種手段讓其開國,經濟來往非常密切。

但冊封卻是實實在在的,每一次王權的更迭都是由帝國冊封的。

這種封貢體制比普通的同盟關係還要堅硬,但本質上還是不平等的國家關係,只不過,這種不平等不是建立在武力征服之上的。

但是,封貢體制對外有一種特質就是對外一致原則,也就是與外國,尤其是和歐洲國家的關係上,這些封貢體制的國家與帝國高度一致,別的不說,東南亞這些個國家,到現在也沒個駐歐的大使,其卻有不少人在歐洲做生意,出了問題直接找帝國駐各國大使解決。

而歐洲國家與其貿易,找這些國家也沒多大意義,因爲其無論提出任何要求,這些國家都會對比歐洲國家與帝國的關係,假設帝國滿足了這種要求,他們也會酌情滿足,假設帝國沒有滿足,他們根本不予以考慮。

這已經是相當寬鬆的政策了,要知道,在以前,當歐洲國家找上門的時候,各國國王連處理這種對外關係的意願都沒有,竟然直接找帝國駐當地的大使,讓大使來決定該國與歐洲的關係。

可以說,這種高度對外一致是歐洲國家不願意接受的,因爲這些國家沒有自由投票意願,帝國投什麼,他們就投什麼,相當於帝國方面擁有好幾票,那怎麼能行?

可如果不讓他們加入,又怎麼能叫國際聯盟呢?

第一九八 英雄的落寞章一五九 山東快板章一七一 成長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一五八 帝王心術 上章四六 談判章四五 應對之策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四二二 最後的歲月 中章四一九 不同的理解章二 達成章八七 長崎事變章一六四 死亡之路章四二八 接頭章四四八 白教章三零一 轉變章三四零 原委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一二零 兩難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十八 分化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四四 馬尼拉大帆船章三 寧古塔章二一九 三皇之戰 右翼章四零五 目標章二零六 罐頭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一九六 意外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四六四 會面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二十 鄭森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三六 甩手掌櫃章三二九 在日本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十二 滿清亡命章八 堤壩章二二三 三皇之戰 勝利章四二 移陛滇京章三六二 故人來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四零三 去處章二五 安排章八七 政策章四零二 選擇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一零七 應付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三三零 上鉤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章四五九 江川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四二五 新一代的麻煩章四二六 主動上鉤章一九八 潛流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三五二 惡劣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五六 羣英薈萃章七 優劣對比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四一六 奔馬的夢想章三六五 一種陰險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二二七 逆賊再現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五八 仙霞關章三七二 革新派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四八五 藏地新變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一二四 小小伎倆章十六 必然的鴻門宴章八三 主力戰艦章四四 加勒比海盜章三三六 印第安全能選手 奔馬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一三九 青州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一六三 救出章三 造船章五零五 不想殖民的東印度公司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八六 穩固章一二九 一場虛驚章四四零 說服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三零二 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