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招安

皇太極從座位上直挺挺地站了起來,人已經吃驚得說不出話來了。他拼命地睜大了眼,想看明白自己是不是搞錯了,但來人高高的身材是不會搞錯的。

此時來客已經把頭盔摘了下來抱在懷中,衝着皇太極笑道:“四貝勒,您不打算請我坐下嗎?”

皇太極又打量了明軍使者兩眼,很快剋制了震驚之色,臉上恢復了一貫的從容。

“請坐。”皇太極有力的向着一把椅子伸出了手臂,跟着又神完氣足地高聲吩咐:“上茶。”

等來人坐下後,皇太極也緩緩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長嘆了一聲:“黃帥真是好膽量啊,今日黃帥大駕光臨遼陽,不知有何指教?”

“最近這些日子來,四貝勒爲在下找到了髮妻和大哥,還照顧好了在下的聘妻和一對姬妾,在下此次前來遼陽,是專程來向四貝勒道謝的。”

皇太極聽得哈哈笑了幾聲,揮手把周圍的人都趕了出去。衆人退出營帳的時候,黃石的目光也向門口看去,他的餘光注意到皇太極似乎飛快地瞄了一眼自己的佩劍。不過也就僅僅是一眼而已,等黃石轉回目光時,皇太極也恢復了往常那種寵辱不驚的神態,雙手悠閒地擺在桌面上。

看到黃石的注意力轉了回來,皇太極雙手輕輕一抱拳,做了個抱歉的動作:“日前地事情我確實是不得已。不過大丈夫鬥智不鬥力,黃帥想必一定能理解我的苦衷。”

“四貝勒,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既然隨從們都已經撤下了,黃石就作出一幅沒有顧忌的樣子:“上次四貝勒讓使者帶話給在下,說建州衛願意接受招安。往來傳遞消息實在費時太久,我擔心只讓使者傳話會造成誤會,所以這次就親身前來,欲與四貝勒詳談。”

“嗯,黃帥所言不錯,長久以來。建州一直願意懇求朝廷招安,不過……”皇太極把尾音拖得好長,語氣裡也微微加上點嚴厲的腔調:“不過我聽說黃帥把我的使者綁去北京了,不知可有此事?”

“當時在下不知道建州衛佐領和諸位貝勒是不是有接受招安的誠意,所以就把使者送去京師問話了。”黃石悠哉遊哉地喝了一口茶,彷彿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當時做的有什麼不妥:“在下已經相信四貝勒的誠意了。所以就匹馬前來,和四貝勒面議招安的問題。四貝勒難道還不滿意麼?”

皇太極盯着黃石看了又看,五年多的時間一晃而過,但眼前這個人卻讓他越來越看不懂了。皇太極記得這個黃石明明是一個毫無氣節地人,爲了自己的性命出賣別人的時候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但一轉眼就又拋下到手的富貴回到大明那邊去了。

皇太極也曾從另一個角度猜想過黃石的心理,比如黃石可能並不看好後金的潛力。認爲還是出賣後金、投靠大明比較長遠,但這又無法解釋黃石爲什麼要去找毛文龍,無論怎麼看也是在遼西混比較有前途,黃石只要到了山海關就能拿軍功換取到大把地銀子和地位。

從遼西千里遠征去旅順,還有黃石此後的所作所爲,皇太極怎麼看都像是英雄所爲。一個沒有什麼軍事經驗和天分地將領,去遼東掙扎根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皇太極可不知道黃石所依靠的軍事歷史知識,他雖然承認黃石的軍隊很厲害,但他還是覺得黃石當年的行爲,實在是勇敢到了近似天真的地步。

但話說回來。這麼一個勇敢地“忠臣”,他的身世卻都是僞造的。皇太極清清楚楚地知道黃石絕不是遼東人。他已經是大明的太子少保了,祖上除非是謀逆大罪,否則怎麼也都抹平了,但黃石卻要在這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撒謊,這就更說明他的身世可疑了。最可惡地是,皇太極發現自己居然還沒有辦法揭穿這個謊言,作爲開原的屠殺者一方,他們就是說真話也絕不會有人信的。

在皇太極盯着自己看的時候,黃石仍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作爲一個徹底地現實主義者,黃石最擅長的就是拋開感情看問題。一個急於打破戰略包圍態勢地弱勢政權,是怎麼也不敢殺談判使者的,黃石確信皇太極也是一個不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所以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安全並不是大問題。

此外,黃石還記得復州之戰和連山追擊戰的區別,在復州之戰時,皇太極不惜損失數千人馬,也要竭力阻止長生軍回城,更似乎有拼死夜戰的準備;而在連山和黃石對峙的時候,皇太極似乎捨不得冒險衝鋒。

結合以往同皇太極的相處經歷來看,黃石確信對手並不太看重自己的一條命,但卻深深畏懼自己身後的長生軍。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皇太極看的也沒有什麼錯,黃石的全部力量都來源於長生軍,他個人的軍事能力實在沒有太足以稱道的地方。

毀滅了黃石對皇太極來說最多是出了一口惡氣,但只要長生軍還在,那就算把黃石千刀萬剮也解除不了遼南的威脅。就黃石在復州之戰中的表現來看,皇太極認爲長生軍如果掌握在毛文龍、陳繼盛或者其他東江將領手中,恐怕會變得更可怕。

黃石喝完了茶水後又直截了當地要求添水,說自己一路來遼陽實在很辛苦,現在口渴得很。皇太極鎮靜地叫人給黃石端來了一壺茶,還擺上了一盤子瓜果,黃石也老實不客氣地抓起了一個梨子就開始吃。

“黃帥,我不想和你兜圈子了。”皇太極終於自認他完全看不懂黃石到底在琢磨些什麼。他帶着認輸地苦笑說道:“黃帥一直是堅決的主戰派,不把我們建州趕盡殺絕誓不罷休,現在如果黃帥要我信你的話,黃帥最好告訴我你打的是什麼樣的算盤。”

黃石把梨核放回到了盤子裡,拾起盤子邊的毛巾擦了擦嘴:“四貝勒,你的謠言很有用,我已經快被調走了,這次我的聘妻的事情再一發,我就肯定要去京師賦閒了。”

“黃帥過獎了。”

“以我推算,四貝勒和遼東巡撫一唱一和搞得這麼默契。無非不就是想把我這個主戰派轟走,然後你們二人開始議和。這樣可有不小的好處,四貝勒從此可以過上不用擔驚受怕地生活,而遼東巡撫獨攬收復全遼的大功,嘖嘖,國家耗資千萬兩、費時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談笑間就做到了,真是了不起啊。”

見皇太極只是微笑卻不說話。黃石就咳嗽了一聲,大聲說道:“四貝勒,你與其把這份功勞讓給遼東巡撫,那還不如給我,我們好歹也是多年的老熟人了。而且我可以拍着胸脯說:我說的話,在大明朝中絕對比遼東巡撫有分量。如果是我建議招安,就是皇上也會仔細思量再三,四貝勒,你信也不信?”

皇太極沉思了一會兒,黃石這段話試圖告訴自己:他這個人無論主戰還是主和,目的都是爲了自己地富貴前程。以前黃石自認爲有把握把後金趕盡殺絕。所以他堅決主戰,因爲這些都是難得的軍功;但現在黃石眼看自己要被邊緣化了,所以就搶着要來主和,絕不肯被袁崇煥白白佔走了便宜。

這個思路倒和皇太極對黃石地判斷有暗合之處。他非常確信黃石並非遼東人,和後金並無什麼血海深仇。那黃石完全是自己找上門來打架的,他說自己是爲了富貴也不是完全說不通。皇太極裝作相信地點了點頭:“黃帥自然是一言九鼎。這個我沒有什麼不信的。”

“好,那我就開始說了。”黃石笑着拍了拍手。這個時代還沒有民族國家,更沒到民族主義興起的年代,忠良的精神支柱全是“忠君愛國”,而這種情緒黃石身上並沒有多少,這個黃石自己清楚,他也明白對面的皇太極心裡也很清楚。

“遼東地戰事,我認爲貴軍已經被打敗了,所剩的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也就是覆滅的早晚問題罷了,不知道四貝勒同意不同意?”說完這放肆的話以後,黃石就緊緊盯住了皇太極的眼睛。

皇太極臉色沒有什麼大變化,只是嘴上嘿嘿乾笑了兩聲:“黃帥真是好膽略,孤身來此遼陽,言語間竟然如此無禮。”

黃石亦笑道:“兵爲將膽,在下有長生島五千精兵,自然膽子也就大了那麼一點點。”

五千這個數字和皇太極掌握的還有不小地差距。覺華之戰後皇太極很快就發現選鋒營的戰鬥力也不弱於救火營了,最近他得到的數字是黃石剛把手下的部隊擴編到了萬人左右。不過這個時候沒有必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皇太極冷冷地說道:“明國杜鬆等人,也各個都有數千精兵,但最後還不是被我大金掃蕩得乾乾淨淨,黃帥如此驕傲自得,恐有失閣下的大將風範。”

“既是勝負未知,那四貝勒大可把在下推出去斬首,如此貴軍則上下皆知再無退路,必能士氣大漲,還能用在下地心肝祭奠貴軍千萬陣亡將士,一舉兩得,四貝勒又何樂不爲呢?”

眼下議和的希望雖然渺茫,但大明地遼東巡撫一直在積極行動着,而且大明每年遼東軍費高達數百萬兩,長期糾纏下去,也總會有人心意動搖,就是大明天子也未必不願意花錢買太平。可是正如黃石所說,一旦皇太極把他斬了,那大明朝廷必然震怒不已,所有的議和希望都會就此斷絕。

殺了黃石就是替大明封住所有人的嘴,讓所有心裡存了議和心思的人再也無法把這話說出口。己方的士氣倒確實可能因爲徹底沒有退路而高漲,但漢軍就未必了,而那些首鼠兩端地蒙古人也就更不會前來投靠了。

此外皇太極還知道黃石非常得長生軍心。無論是歷次與長生軍交戰,還是是長生島那邊傳來的情報,都說明遼南

的十幾萬軍民都視黃石爲再生父母。這種人死在自己手裡的話,皇太極不用多想也知道會面對怎麼樣的怒火了。正如擒獲趙家姐妹時莽古爾泰說的那樣,除非在戰場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否則爲人處世最好還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

“兵兇戰危,世上本也沒有必勝之戰,我們確實一時落了下風,不過黃帥也絕對稱不上穩操勝券,不然黃帥又何必冒險來遼陽,非要招安於我?”皇太極苦思了半天。最後還是打算把這個問題含糊過去,不再討論戰略大勢了。

不想黃石仍然是不依不饒,他聞言就哈哈大笑起來,聽得皇太極心裡要多不痛快就有多不痛快,只是他不會露出憤慨的神色讓對方快意,也不會自己去湊趣說一句:“黃帥爲何發笑?”

其實黃石此時也不完全是笑話皇太極打腫臉充胖子。他主要還是因爲聽到了皇太極說“兵兇戰危”這四個字,從這個人嘴裡說出這種話來。實在讓黃石感到非常可笑。笑了一會兒黃石自己也就停下來了,他又對皇太極說道:

“四貝勒,以我的本意,是不太願意招安的,雖然怎麼也還要打上個五、六年,但反正打仗花地是大明的軍餉。死的多半也不是我這條命,我黃石沒有什麼等不起的。但眼下既然朝中已經有人要招安了,那我自然不肯爲別人做嫁衣,所謂富貴險中求,我想四貝勒和我相識一場,也算是老交情了。總不會翻臉不認人吧。”

黃石說的話和皇太極所想的暗合,除了這個理由以外,皇太極實在也想不出黃石來遼陽還能爲啥了。先是逼死了孫家小姐、後來又在戰場上拋棄了趙家姐妹,要說黃石會爲了一個女人冒生命危險,那皇太極第一個不信。

眼下黃石地麻煩無非就是要被調離遼東。皇太極覺得此人爲了自己的前途來遼陽倒是有可能地。他知道黃石這個人一向膽大包天,當年在遼陽做細作的事情不提。這五年來幾次三番地拔刀打頭陣,就是本來沒有膽子的人也練出膽來了。

“黃帥打算給我們什麼招安的條件呢?”

黃石從懷裡掏出了一份事先寫好的文書,捧着走過去把他遞給了皇太極,後者也站起身來雙手接了過去。黃石踱回座位坐下開始吃棗,這種棗又大又甜、肥美多汁,黃石的嘴裡塞滿了棗子。那皇太極已經打開了文書看了起來。

“去辮留髮、易服改姓、遣子爲質、退出邊牆、釋放漢民、上繳武器……”皇太極看了幾眼就嘆息了一聲,擡起頭來地同時已經把文書緩緩合上了:“黃帥,這些條款不是招安,是要我們投降。”

“就要用這些條款啊,不然你們打了十年,搶掠了這麼多金銀子女,如果大明還給你們一個優厚的條款,豈不是鼓勵蒙古各部來攻我大明嗎?”黃石給皇太極解釋道:“再說朝中有識之人衆多,如果我給你們定一個寬厚的條款,肯定剛拿出來就會被人罵,也絕不會得到通過的。”

皇太極沉默不語,低頭把合起來的文書重新翻開,又一次仔細看了起來,後面還有大批的條款細目,限定了明確履行時間。過了很久以後,皇太極終於再次擡起頭來:“黃帥,這份條款實在太苛刻了。”

“能戰方能和,四貝勒你說是不是啊?”

黃石地話一出口,就聽見對面傳來了一聲冷笑。皇太極重重的向椅子背上一靠,雙手把桌面上的條款往前猛地一推:“現在我只要一聲令下,就能立刻把黃帥您砍成肉醬,明國說不定會派一個無能之輩來遼南,我就能把長生軍打得全軍覆滅。”

“是有這種可能性,我承認。”黃石含含糊糊地應承道,同時還點點頭表示了贊同,等他把嘴裡的棗核都吐出來,並把棗肉都嚥下去以後,他才清清嗓子朗聲說道:“可是四貝勒,大明也可能派來一箇中規中矩的將軍,毛帥也可能把這支軍隊收爲親領,我覺得五年之內,貴軍多半就會化作齏粉了。”

皇太極又冷笑了一聲:“就算如此,那我也比黃帥要晚死上五年。”

“四貝勒明鑑,如果遼事一年可定,那誰還肯來招安貴軍呢?正是因爲遼事可能還要拖上個五、六年,而每年都要三百萬遼餉,貴軍也纔有被招安地餘地啊。”

皇太極伸手抓過那張條款,把它舉起來又掃了一眼:“那黃帥要做什麼呢?這上面寫的都是關於我們地條款,黃帥你那邊的則隻字未提。”

“我只能盡力約束部下,希望他們不會找四貝勒尋仇,不過四貝勒放心好了,在下是世襲遼東都指揮使,四貝勒和我的子孫還要做很久的鄰居呢,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我一定不會首先挑起事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