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

隨着大漢帝國主力兵團的陸續南下,臨近省份的不斷被佔領,臺灣軍終於無法堅持下去,儘管鄭經依舊對那座龍蟠虎踞的古城戀戀不捨,但時不我與,在戰爭形勢如此明朗的情況下,還與林風進行南京會戰的話,那也未免太過愚蠢了一些。

其實,如果就軍事佈置而言,在南京戰場臺灣軍未必沒有一拼之力,漢軍總參謀部在一塊的佈置顯得相當輕蔑,漢軍南下的幾個主力兵團沿着長江一字排開,呈梯隊態勢渡江,正面非常寬廣,兵力非常分散,信心極度高漲,似乎在漢軍面前,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重視的對手了。

就算在南京城下,與臺灣軍主力作戰的部隊也僅僅不過只有兩個軍,總兵力不過三萬多人而已,就兵力而言,雙方几乎數量相當,甚至臺灣軍還略佔優勢。

不過還沒等猶豫萬分的鄭經下定決心,沿着京杭大運河迅速南下的馬英兵團就徹底打消了臺灣軍的最後一絲幻想。

緊跟着皇帝南下的腳步,公元一六年三月初,漢中原兵團都督馬英集結了五個軍近七萬大軍,于徐州誓師出征,沿着京杭大運河,以騎兵第六軍、騎兵暫編第十四軍爲主力中軍,以步兵第十一軍爲左翼、步兵暫編第十六軍、暫編第十七軍爲右翼,水陸並進,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瞬間佔領了蘇北全境,至三月中旬時,最前鋒的騎兵部隊,甚至已經開始竄擾到鎮江府城,對駐紮在南京前線的臺灣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了嚴重威脅。

在這種近乎半包圍的狀態之下,戰鬥已經徹底失去了意義,即使臺灣軍能夠擊敗當面的瑞克兵團,那也不能挽回局勢了,於是,在馬英的中原兵團還沒有趕到戰場位置之前,鄭經果斷下令全軍撤退。

一六年四月初,臺灣延平郡王所屬四萬大軍沿着長江徐徐東撤,分別於鎮江、蘇州、通州登船,經上海縣走海路撤出大陸,分兩路返回臺灣、福建。

訊息傳出,整個江南一片沸騰,父老百姓奔走相告,千萬人懸在胸腔的心臟落下地來,臺灣鄭經軍的撤退,這就已經標誌着江浙的和平,至少,長江中下游是再也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了。

被世人遺忘在角落裡的南京守軍尷尬異常,隨着近一年的戰火歲月,南京城已經憔悴了很多,在戰爭之前,這裡還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但是現在,全城百姓加上守城的軍隊,卻連五十萬人也不到了。

負責守衛南京的僞清部隊大體上可以劃分爲三個部分,一部分是正兒八經的八旗部隊,包括原本就守備江南的八旗駐軍很自北方開來跟隨簡親王喇布進攻吳三桂的京城旗兵,總兵力約莫一萬六千人左右;另外一部分就是漢人僞軍部隊,這一部分軍隊人數不少,約莫三萬四千人左右;最後剩下的一部分身份最爲模糊,其中有漢人也有其他民族,正式的名稱叫做“包衣”,是依附於八旗兵存在的奴隸部隊,這一批僞軍就感情上講,比漢人僞軍跟親近八旗部隊,而且地位也較之爲高,其總兵力約莫三千多人。

這支總兵力約莫五萬人的軍隊,就是清政權在中國南方地區唯一僅存的武裝的力量了。和其他地方沒有任何不同,在滿清王朝分崩離析的最後關頭,這支部隊的戰鬥和戰鬥意志也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

從去年八月臺灣軍發動大陸攻勢開始,當鄭經統率大軍進抵南京城下時,城內的僞清大軍就立即開始了動搖和分化,其中隸屬於簡親王喇布直接指揮的那一直八旗子弟兵主張堅決抵抗,提出“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以全大清之疆域、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這個主意在僞綠營漢軍看來簡直就是發瘋:大清的疆域在哪裡?!出了這道城門,外面還有大清的疆域麼?至於什麼“列祖列宗”大夥倒是非常熟悉,走出軍營拐個彎,隨便找個“專賣古玩字畫”的鋪面就能買到,從努爾哈赤開始直到康熙,一個不少,而且個個生動活潑,所以對他們要說“仰慕之心”那倒也不是沒有,但要是爲他們去和別人拼命,那就大可免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分裂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倒也沒有什麼人想起去火拼,一個是因爲雙方彼此都擁有相當的實力,綠營僞軍人數衆多,八旗兵佔據內城地形有力,若打起來說不準誰能佔便宜;二個是漢軍綠營僞軍也不覺得簡親王的人頭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因爲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和滿清不共戴天恨得骨頭髮癢的是漢帝國的部隊,臺灣軍雖然扛的旗號是“反清復明”,但也不見對清軍有多大的惡感。

不過權力的分割是在所難免了,從去年八月中旬開始,雙方就心照不宣的在南京城內劃分了地盤,外城由綠營僞軍把手,而內層以東城門的防禦,由八旗兵防守;雙方涇渭分明,而剩餘的那支三千多人的包衣奴才軍,就各自抱了條大腿充當牆頭草的角色。

困守內城的簡親王喇布雖然名義上還是這支軍隊的最高統率,但實際上,他的命令,就連許多八旗兵也不太愛聽了。

清帝國走到這一步,晚景空前淒涼。

但是,更令人憐憫的一幕就要到來了——如果在這場爭奪長江中下游的戰爭中,臺灣軍能夠獲取勝利,那這支部隊或許還能以僞軍的身份繼續存在下去,但現在圍困南京的軍隊卻是那支以屠殺八旗而著名的漢軍。

據城內謠傳,大漢帝國皇帝林風御駕已經到了城外,而且已經頒發了聖旨,此次大軍攻城之後立即屠城,南京城不留一人一犬。

現在城內的漢軍綠營兵是從全國各地抽調而來的部隊,各自不相統屬,原來在簡親王麾下時,倒也沒出什麼問題,但現在分裂之後,彼此的矛盾就立即爆發了,統率軍隊的將領品級大體上都差不多,所節制的軍隊也實力相當,所以在這個需要找出一個領頭人來一同進退的時候,出現了不少麻煩。

經過一番激烈的明爭暗鬥,衆人推選江寧將軍張延鍾爲頭領,之所以推舉這個人站出來,也是經過了一番周折的,起初,大夥都覺得現在投誠是一件好事,因爲就前面各地投降同僚的經驗來看,投降就意味着官帽子,所以一旦投誠成功,那領頭的人自然會分得一塊大蛋糕;不過到了後來,等漢帝國皇帝御駕親征的消息傳到之後,大夥又忽然發現投降也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以漢軍現在的實力,根本不屑於收編什麼僞軍了,而且現在還正是“御駕親征”,誰知道對面的皇帝會不會借幾個腦袋給江南人立威呢?!

大體上做叛徒之前的人都會心情矛盾,考慮來盤算去,最後決定公推本地地主,也就是江寧將軍出頭,到底這裡是南京,按道理算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外人,而且他手下的部隊也全是本地人,如果一旦出了什麼麻煩,最先倒黴也是他。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張延鍾朝對面的漢軍大營派出了第一波使者。

非常倒黴,第一個使者騎的是戰馬,或許是因爲心情過於緊張的關係,負責操辦此事的人沒注意,使者出發時還是穿着盔甲,腰上掛了一把腰刀,所以當衝出城門的時候,一下就把對面的漢軍哨兵嚇了一大跳,使者大聲喊:“勿要打槍射箭的咯,阿拉戲使者的拉……”

滿口的江蘇土話,來自北方的漢軍士兵沒一個人能聽明白他的意思,於是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第一個使者在離漢軍工事八十多米外,連人帶馬被火槍打成了篩子。

不過到了這個時刻,投降已經是沒有辦法放棄的事情了,於是張延鐘不得不硬着頭皮選派第二個使者,但這時目睹了前面兄弟的慘劇之後,他手下的軍官沒有一個敢充當這個談判的角色,不論是張延鍾發脾氣也好、用官位來欺壓來好,總之就是沒有人買帳,逼急了,甚至有人還敢對着上官拍桌子發脾氣,意思大概就是:都到了這個時候了,你他媽還擺什麼將軍架子?惹火了老子,連你一塊剁了。

於是張延鐘不得不親自出動,帶了兩名親信走出城門。

爲了怕引起對面的誤會,張延鐘沒有騎馬,和兩名手下徒步前進,提着一杆用紅纓槍改裝而成的白色旗幟,一邊朝漢軍大營靠攏,一邊不停揮舞,口中大喊:“對面的漢軍兄弟們——不要誤會,兄弟是江寧將軍張延鍾……咱們沒帶兵器……咱們是過來談判的!!”

到底是大官出身,官話講得比小兵順溜多了,這一次,漢軍的警戒哨沒有開槍,三個人順順利利的走進了漢軍大營,層層通報之後,出來的軍官宣佈,兵團大都督瑞克將軍決定接見他們。

張延鍾心中緊張之至,瑞克是什麼人?天下名將啊,在外面的市面上,說書的先生們把現在的將領都排了一遍,這位大漢羽林將軍的位置就僅次於馬英和趙廣元,排名天下第三,據揚州麗春院傳出來的消息描敘:這位爺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手持一把混金點鋼長劍,擅長霹靂金光雷電掌,一傢伙下去,方圓幾裡內不分螞蟻跳蚤老鼠蟑螂,總之人畜全滅,想當初康熙皇上不信邪,硬是要頂着幹,結果被馬上就被轟得連渣滓也不剩了,端的是厲害得不得了。

以前張延鍾對這些奇奇怪怪的留言嗤之以鼻,說到底那也是個領軍的將領,若要信這個那仗也就乾脆別打了,不過到了現在這個時刻,眼見即將見到那位傳說中的人物,只覺得胸腔中一個心砰砰砰跳得厲害,額頭上冷汗一把一把地抹,連背後都快要溼透了,腦子裡胡思亂想,一時間只覺得自己混混噩噩,猶如行屍走肉。

在一名年輕軍官的帶領下,他頭也不敢擡,徑自穿過一叢叢帳篷,身邊不停的有士兵遠遠的說笑張望,他甚至還聽到有人說:“那個半禿頭傻瓜就是清軍大將?!咋看上去象個被閹了的太監……”

他有些自卑的縮了縮腦袋,朝軍官陪笑道,“兄弟是南京將軍張延鍾,敢問上官的名諱是……”

“近衛第一軍中校參謀年羹堯!!!”年輕軍官英氣勃勃,頭也不擡,甚至連看都懶得看他一眼。

“哦,原來是年大人,真是幸會啊幸會,我看大人尚在少年,卻已經是位列軍中大員,下官委實欽佩之至,也不知道祖宗是在哪裡積了陰德,下官今日有幸能一睹風采,實在是三生……”

“少羅唆!!!”年羹堯停住腳步,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一指前方那座大房子,“都督就在那裡,你自己進去參拜吧!”

張延鍾唯唯諾諾,弓着腰桿朝前走,剛剛提腳準備進門,卻不料被門檻絆了一跤,惹得衛兵一陣鬨笑,他狼狽不堪地爬起身來,訕着臉左右拱手,一疊聲陪笑道,“見笑、見笑了!……”

一名參謀軍官臉色一板,大喝道,“大漢朝西線兵團大都督、陸軍中將、羽林將軍瑞克在此,爾是何人,還不快跪下參拜,報上姓名職位?!”

“是、是、是!!”張延鐘沒有半分抗拒地意思,急忙一個馬趴,仆倒在地,腦袋在青石磚地板上磕得砰砰直響,畏畏縮縮地道:“卑職……僞朝江寧將軍張延鍾,拜見天朝大都督、陸軍中將、羽林將軍瑞克大人!”

“起來吧!”一個溫和的聲音傳來,字正腔圓,好一口正宗的北京官話。

張延鍾哆哆嗦嗦站起身來,習慣性的弓着腰桿,將手本遞給旁邊的漢軍軍官,當軍官接過時,他忍不住朝上偷偷瞥了一眼,卻不料正好和瑞克的眼神撞個正着,他嚇得渾身一震,急忙低下頭來,心中卻想:果然是個色目人,和紅毛夷長得好生相像。

“張將軍,請坐!”瑞克接過他的手本,朝桌上隨手一扔。

“是、是!!”張延鍾拱拱手,“謝大人賜座!”側着身體,戰戰兢兢坐下。

“我聽他們講,張將軍這次過來,是聯繫投誠事宜的,是不是啊?!”

張延鍾如同彈簧一般跳了起來,急忙躬身拱手,“回稟大都督,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大人名見萬里,下官……”

“很好!”瑞恩點點頭,毫不留情地截斷了他的話,慢吞吞的道,“不知道張將軍有什麼條件沒有?!”

張延鍾怯怯地看了對方一眼,小聲道,“‘條件’一語,委實不敢擔當,不過張某受城內諸同僚之託,倒有幾件下情上稟,還望……”

“呵呵,張將軍不必拘束,坐下、坐下!!”瑞克指了指椅子,擺擺手,“你說、你說!”

“是、是!謝都督!”張延鍾再次坐下,拱手道,“兄弟們的意思,是打算要投降天朝王師的,只要都督點頭,咱們現在即可打開城門,迎接王師進城!……”

“你們的條件是什麼?!”瑞克言簡意賅。

“咱們……咱們希望天兵能擔保咱們的家產眷屬,不殺投降士卒!……”

“還有呢?!”

“還有……”張延鍾額上冒汗,自進來開始,瑞克的態度一直都是非常溫和的,甚至,他臉上那副和藹溫暖的笑容都沒有變動,但不知如何,他總是感覺對方有着一種說不出的威嚴,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還有……還有同僚們一向仰慕天朝威儀,人人皆有效力之心,奈何身在賊營,不得與便,今日得此良機,故……”

“要官位是麼?!”瑞克微笑着看着他,一語道破。

張延鍾擡起衣袖,抹了抹臉上的汗水,勉強擠出幾分笑容,尷尬地點了點頭。

“這些都不成問題,我全部都可以答應你們!”

“啊!那下官拜謝……”張延鍾霍得一聲站了起來,習慣性的甩了甩馬蹄袖,正準備跪下磕頭。

“不過!——”瑞克突然拖長了聲調,“我們也是有條件的!”

“條件?!!”張延鍾茫茫然擡起頭,愕然望去。

“你們要拿南京內城來換!”瑞克的笑容依然如故,但聲音卻冷冰冰的不帶一絲感情,“如果你們確有誠意,我就派大隊炮兵進城配合,你們把簡親王喇布的腦袋給我帶回來!!”

“這……”

“這是陛下的意思!”瑞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無奈的道,“南京城內的八旗兵,不準有一個活下來!!”

#################################(呵呵,大家方便的話,砸點花,投個貴賓票啥的鼓勵下。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