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爲了表示自己對每一個晚輩都是一樣的,常常會說一句讓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那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然而,在我看來,這句話本來就是錯誤的。你展開自己的巴掌看一看,你覺得是手心上的肉多,還是手背上的呢?
顯而易見,是手心上的。
摸摸手背吧,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九就是一層皮而已。
所以,這個比喻本來就是不恰當的。
說說我叔公家的事吧。
叔公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特別孝順和忠厚,他爲那個家犧牲了很多很多。
二兒子和小兒子特別唯利是圖、自私自利、處心積慮、詭計多端,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叔公明顯偏向兩個小的。
叔公今年八十五了,退休前是市稀土礦的職工,那是一個國營企業。
叔公和兩個小兒子早早的就住到大城市裡了。只有,老實巴交的老大因爲貧窮依然住在那破敗不堪、蚊蟲紛飛且異常潮溼的農村的泥瓦房裡。
後來,二兒子和小兒子都分別在市裡各買了一套商品房,叔公夫妻倆住在單位的家屬樓裡。
十年後,單位建了集資房,是一套一百來平米的三居室。價格要比外面的商品房便宜很多,當時,才十三萬元。
老頭子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而且相當難得。
於是,便建議大兒子買。
大兒子放下電話後,也很高興。和妻子再三商量和思量後,決定即便借錢也要買。
因此,三天後,請村長去銀行擔保借了十三萬元。
從銀行出來,大兒子提着飼料編織袋裝的現金,就坐車直奔市裡,找到了父親,把房子給買了。
可是,因爲是單位集資房,所以,戶主只能是叔公,而不可以是單位以外的人。於是,房產證上理所當然的就寫了叔公的名。
老實的大兒子想就是一個名字,一個符號而已。寫誰的不都一樣,更何況那人是自己的父親呢?
就這樣房產證上的名字一直是父親的。
於是,大兒子一家也成爲了城裡人。
然而,多年後的今天,這個忠厚善良的大兒子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名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後來,特別能吃苦耐勞的老大夫妻倆推着三輪車去工業區門口賣早餐,因爲分量足,價廉又好吃,再加上熱情的服務,所以,夫妻倆的生意相當紅火。
漸漸的,夫妻倆臉上開始綻放滿足而幸福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長,後來,城市整頓,不準擺攤設點。於是,他們休息了幾天。
可是,他們夫妻倆不甘心。幾天不賺錢,心裡癢癢的,所以又偷偷的去擺攤,終於,有一天,被城管把所有的傢伙什都沒收了。
雖然心疼和不甘,但是,也沒法子。
於是,大兒子就去批發城幫人搬運貨物,兒媳掃馬路。
真是老天都會眷顧善良的人!
三年後,家裡的老房子拆遷,大兒子在城裡分了四套房子。
因爲老父親留下的房子早就坍塌了,現在的房子是大兒子在八十年代末建的。那幾年,大兒子去福建挖煤賺了不少錢。
所以,審批土地時,也寫着大兒子的名。
這樣一來,兩個弟弟便分外眼紅,輪番向父親說:“要收回老大現在住的房子。”
一開始,老頭子覺得難爲情,因爲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相關協議,可買房誰拿出的錢父子倆心知肚明。
當然,就算誣陷老大,也許也無人知曉,然而,人在做,天在看。
可禁不住那兩個小的天天的挑撥和唆使。於是,叔公勒令大兒子一家即刻搬離。
老大認爲自己住在自己花錢買的房子裡,正正當當,憑什麼要搬?
這樣,叔公把大兒子告上法庭。
可法院只看房產證,法官們認定房產證上寫着誰的名就是誰的房子。
雖然錢的確是老大出的,可是,他沒有提供證據。
可是,一個淳樸的農民,誰會如此處心積慮地保存那些憑證呢?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就扔掉了。
當然,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就要多一個心眼了。老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最後,叔公贏了。
其實,不是人家不肯搬走,而是沒法搬。
可是,叔公申請了強制執行。
當法院的人到大兒子家瞭解相關情況後,也於心不忍。
於是,想辦法來緩和大兒子一家和叔公的關係。思來想去,決定打一次親情牌。
想到大兒子的十五歲的女兒以前和爺爺的關係不錯,便錄下了孫女發自肺腑的跟爺爺奶奶說的一段話,然後,由法院的同志帶給叔公看。
孫女說:“爺爺,知道嗎?打官司之前,我一直以您爲榮。讀小學時,我每天都與同學們炫耀‘我有一個吃皇糧領工資的爺爺,更重要的是他特別特別愛我,他是全世界最好的爺爺。’
“可是,爺爺,現在,我都不敢去見你和奶奶了,因爲,我覺得很尷尬。而且你這樣做也太狠毒,太傷我爸媽的心了!
“爺爺奶奶,多年前,我做夢都沒料到我們會形同陌路。
“爺爺,我愛你!難道你們就一點都不愛我和我爸媽嗎?你爲什麼要那麼狠心?你們爲什麼要那麼不辨是非地聽信叔叔嬸嬸們呢?爺爺,難道我爸就不是你的兒子嗎?
“爺爺,我爸媽都說了,如果不是你們如此咄咄逼人,大家可以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商量。畢竟是一家人嘛!可是,你們的所作所爲卻分明要把我們一家往外推呀!看着我爸爸這段日子不停地抽菸,看着媽媽唉聲嘆氣或流淚,我也不好受啊!爺爺!”
當叔公看到孫女聲淚俱下說的心裡話後,他忽然嚎啕大哭。
於是,叔公答應坐下來調解。
就這樣,老大一家在法院的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叔公家。
於是,叔公答應不收回大兒子住的房子,但是,條件是要拿一套房子交換。
大兒子欣然地滿口答應,他說:“隨便你挑,你想要哪一套都行。”
原以爲事情就此圓滿解決了,沒有想到再生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