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私調

作爲韓世忠看重,張俊認可的將領吳玠,確實有相當的能力。歐陽還沒轉達張俊的話,吳玠已經佈置了第一波的進攻。他的說法和張俊類似,他認爲如果敵人不撤退,那一定在醞釀大規模反攻。與其等敵人進攻,不如自己進攻打亂敵人部署。

軍事行動是要監軍同意批准的,監軍則不能反對有可能謀逆的兵力部署。到了趙玉這裡,監軍還一個任務,就是擔負監督將領是否違背戰略進程。所以所有的作戰計劃必須通過或者說通知歐陽。

歐陽還是很滿意作戰計劃,計劃很簡單,採取前防後攻的辦法,用堆積在城牆上重炮和水車攻擊城南和城北,驅趕敵人到東城或者是驅趕出黃龍府。

但大家都誤會女真人,女真人並非是不打算撤退,而是因爲宗翰也受傷了。衝在第一線,沒有那麼多僥倖。即使再英勇,但對付遠程攻擊手段辦法也不多。三國演義中趙子龍七進七出大戰長阪坡,即使是小說,一個先提條件是曹操命令不許放箭,要抓活的。

還未轟炸,斥候報告,南北東三城火起。再派人探查,女真軍隊在完顏宗弼帶領下,連夜從北門撤離。撤離很隱蔽,再加上宋軍主將受傷,一心佈置防禦,所以根本沒有發現。至於火,是女真人點燃帶不走的糧食、草料等軍事物資的緣故。

張俊一名副將請纓道:“吳將軍,敵衆傷病頗多,必然行走不遠。懇請一部進行追擊。”

“不準”吳玠道:“如此隱秘的撤離,竟然能逃脫我等耳目,女真主將定然非一般人。”

副將不客氣道:“吳將軍,將軍教導爲將者當需進取,不趁敵疲而擊,就是放虎歸山。”

吳玠和他官品相同,雖然有點惱火,但更多是無奈,這幾個時辰來,由於他是西北軍道的嫡系將領,所以對河北軍路張俊的直屬下屬下達命令都不是很好用。歐陽知道這個情況笑道:“這位將軍,張將軍讓吳將軍暫代主將而不是你,就說明他比較信任吳將軍。那當然是以吳將軍作主。”

“歐大人,你少行伍不懂兵家常理……”

“小子,我現在在給你面子,別逼我翻臉。”歐陽小聲說一句後道:“本監軍參加過攏縣之戰、玉州之戰……雖然還不會打仗,但是最少會看人,所以就這麼定了,凡事以吳將軍號令爲準。”

下面幾個張俊嫡系互相看看後俯首:“是”他們知道歐陽比張俊還難惹。

歐陽見此鬆了口氣,同時也有些無奈,吳玠雖然有才能,但是戰功還不足讓將領們服氣。張俊受傷需要時間恢復,看來自己暫時是無法卸任監軍一職。同時也看得出張俊有意識的淡化嫡系影響。經過圈地案之後,張俊對處理一些事情變得謹慎很多。

由此向北,女真再無有力抵抗之地,但版圖還頗大,有比西夏還大的面積,清理需要不少時間,但大家都認爲,北女真除了幾條河流之外,城不高,山不險,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經過一些鍛鍊,趙玉新招募的禁軍已經形成了戰鬥力量,宋朝現在的兵力已經非常強大,沒有任何國家敢於正面對抗。

今年年節只能是在黃龍府度過,不過比陽平年節別有一番味道。韓世忠和永興軍路主將劉錡不僅親自來了,而且還帶來大量上等的好酒和食物來河北軍路一起過年。大元帥來,吳玠和歐陽自然要迎接。韓世忠先客氣幾句,而後登城俯瞰讚道:“好一處兵家必爭之地。”

歐陽笑問:“韓將軍是不是吟詩一首?”他叫習慣了,一直沒有改口,韓世忠也不計較。

“吟詩就算了。”韓世忠道:“遼金覆滅,指日可待。”

劉錡提醒道:“大元帥,應當先去看望張將軍。”這是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

韓世忠點頭一笑:“黃龍府千古名城,號稱最爲堅固的城池,而今在張將軍指揮下落在我禁軍之手,心癢難忍。走,下城”

這句話已經是對張俊非常的嘉獎,韓世忠在陪同之下,看望了還在牀上的張俊。張俊傷口基本已經癒合,精神狀態不錯,不過見了韓世忠只能是坐在牀上抱拳行禮:“大元帥,劉將軍。”

“張將軍不用客氣,小心別裂了傷口。”韓世忠道:“拿酒來。”

張俊一名親兵道:“回大元帥的話,將軍不能喝酒。”

歐陽呵呵一笑:“是我說的。”

張俊道:“那就拿碗冷開水……不怕大家笑話,我已經喝了大半個月的冷開水,嘴都淡出鳥來。”

韓世忠讚歎:“歐大人不僅是狀元,還通曉軍事,但韓某真沒想到大人還通曉岐黃之術。我應該先敬大人一碗酒,謝謝大人救我宋禁軍大將。”

韓世忠這話說得有水平,明敬歐陽,實敬張俊。接下來韓世忠很殘忍讓人在帳篷擺了一桌酒菜,張俊靠在牀上只能吞口水。他面前是一成不變的雞蛋雞肉青菜還有白粥。

酒過三巡,韓世忠用手擦嘴,盡顯軍中本色道:“黃龍府一打通,三軍路就聯合在了一起。但遼人和女真人所佔據的版圖還是很大。遼人和女真都不想和我禁軍正面對抗,還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不過遼國那邊卻有個好消息。”

“什麼消息?”歐陽問。

“收到消息,天祚帝回來了。耶律淳要交出帝位,但是其妻德妃不允。於是降天祚帝爲陰山王。天祚帝手無兵權非常無奈,遼朝廷官員現在是亂了套。雖然遷徙到了東京,但是這麼久下來一直在處理這事,既沒有恢復地方,也沒有清整軍務,亂糟糟的一團,軍中士兵也無戰心,我來之前已經有一些宮帳軍悄悄來投降。”

劉錡道:“別小看遼國,主要也是他們內部不和。遼國有專門的火炮軍詳穩司,再加不是火藥跟不上,我禁軍恐怕很難如此順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歐陽道:“幾位將軍各有自己行事手段和作風,但卻和睦,說明大家都是君子。遼國本是大國,就因爲內部不和,導致內耗,被女真人痛打,纔有如今國立衰微之態。”無論是王爺造反,邊疆起事,或者是農民起義,都稱爲內鬥。而內鬥是最大程度破壞國家實力的一個原因。

“有理”劉錡道:“我們三人都是同科進士,雖然和但不同。就算是當初在西北軍道時候,我和大元帥和有很多指揮上的不認同,不過只要是爲勝敵,同不同反倒是小事。”

“三軍路到齊,可惜少一海路岳飛。”張俊笑道:“而今三軍會師,杭州艦隊也能歇一歇了。”

韓世忠搖頭:“恐怕不行,嶽將軍已經接令,將從海上進攻率賓府,佔領興凱湖,將女真人一切爲二。”

張俊一驚:“嶽將軍本部似乎不太擅長打陸戰。”

“是永興軍路。”劉錡道:“大元帥考慮到女真戰力,認爲是兩戰場最爲艱難,所以永興軍路一部將海運率賓府,一部將由黃龍府出兵橫切到率賓府。永興軍路本部將重點對付東海女真。而河北軍路將重點對付五國部女真。”

“我不同意”歐陽突然道。

三人驚訝,歐陽很少在這樣問題上說不同意的,而且這是韓世忠和軍機處研究出來最快解決戰爭的辦法。韓世忠不禁問道:“大人,此話怎講?”

“韓將軍,你應對不僅是東京遼人,在東京西面位置還有蒙古,還有西遼等多達百多部羣。”歐陽道:“雖然陛下沒有下令,但我個人希望你們能挑起戰火,趁本次大軍深入北面,徹底解決掉他們。”

三將面面相覷,韓世忠小心問:“大人,這是不是皇上有所想?”

歐陽搖頭:“皇上似乎除了遼金之外,不願再大動干戈。”

韓世忠抱拳道:“大人,如此恐怕大爲不妥。”

“我的意思是,永興軍路不參與剿滅女真。而對西北面造成摩擦,你們就疑爲遼人軍隊,進行剿滅就可以了。”那些部族少的幾百人,多的數千人,而且各自爲盟,互相分散,這永興軍路二十幾萬正規軍開過去,絕對是勢如破竹。

韓世忠考慮了一會道:“大人,我可以和軍機處商量不調動永興軍路到女真,由河北軍路圍剿雖然花費些時間,但也足夠了。大人可以面奏皇上,東京版圖大,對付遼人還需最少一年時間。到時候不班師回朝,轉而向西也不是不可。”

“恐怕我說服不了。”歐陽苦笑:“不僅是陛下,就連大臣,甚至是商業協會都不會支持我,所以我想請你們支持我。”

韓世忠搖頭:“大人算起來是我三人恩師,沒有大人也沒有我們今天。而且大人功勞我三人都知曉,大人有其他事務要辦的話,我們自然盡力。但韓某是朝廷委派領兵之人,只能聽從朝廷號令。”

劉錡道:“大人恩義,劉錡不敢忘。但兵不是劉錡的,而是朝廷的。大人也常對我們說,我們是領兵之人,但不是用兵之人。用不用兵,對誰用兵,我們說的都不算。”

“當年全朝只有我一人全力反對聯金對遼,而支持聯遼對金。你們都是打過仗的,你們應該知道,女真人要比契丹人難對付的多。事實證明我並沒有看錯。”歐陽道:“而今我覺着蒙古、西遼將來會對宋朝再構成威脅,爲什麼就沒人相信呢?滅蒙古和西遼,我歐陽有什麼好處?”

三將不再說話,各自低頭沉思。歐陽嘆了口氣道:“算了,當我沒說。今天畢竟是個好日子,大家一起舉杯。”蒙古任其發展,始終是個禍害,更禍害的恐怕是沒有人重視這地區的安全。也許自己只是杞人憂天,因爲宋現在的國力根本就不怕了什麼遊牧民族。但是身爲穿越人,歐陽可不會放任有侵略**的民族生存。

劉錡舉杯許久沒喝,終於道:“我來幹吧”

“劉將軍?”韓世忠大驚。

劉錡道:“洞庭湖時候,我想丟棄中毒者追擊鐘相,大人問我,能不能再信他一次。於是我相信了。結果比我想像要好。我和大人合作打仗應該是最多次的,大人不僅從未給自己謀私利,還拿出錢財來貼補戰事。大家看,對西夏戰,是大人竭力主張促成的,一勞永逸結束了近百年的西夏的擴張。邊疆和睦,還開通了絲綢之路。無論什麼事,大人都沒有拿到實質的好處。也許大家會說商業協會有好處,但大家可知道,商業協會根本就不是大人的。如果沒有商業發展,我們能配備火器?河北軍路能全部換裝在冬季作戰?我覺着,沒有理由不相信,大人說滅,總有大人的道理。”

韓世忠搖頭:“我不贊成。將使兵,官發兵,這是太祖定下的死規。”

劉錡道:“遼金戰後,宋軍多一大將少一大將,已經無關緊要。末將懇請大元帥將說服軍機處將永興軍路調到西面。”

張俊道:“劉將軍,那可能會英名盡毀。”

“大人敢這麼提議而不惜身,末將名聲不算什麼。”劉錡道:“如果掃蕩完蒙古和西遼,我大宋版圖將大大擴大。攻城拔寨,奪城掠地,擴張邊疆一直是我從小棄文習武的主要原因。即使將來判我死罪,但幾百年後,大家都會說一聲,那地方是當年劉錡打下來的。”

韓世忠道:“皇上英明,你開疆平地,可能不會找你麻煩。不過大人恐怕就麻煩了。”韓世忠畢竟懂些政治,即使一切順利,劉錡不會被處罰,但會被棄用。而歐陽無法無天,一心挑動邊亂,就要爲此事負責。挑動握兵大將擅自出擊,尋釁邊疆,行同謀逆大罪。性質是很惡劣的。

歐陽道:“我不在乎。”沒電、沒啤酒、沒辣椒、沒汽車、沒電話的時代自己也呆膩了。恩……事實不是這樣。事實是,歐陽知道鐵木真那個魔王和他子孫殺了無數人,對中原幾乎進行了本質的破壞,讓中原停步不前不說,而且統治期間導致經濟、文化大面積的倒退,漢人被列三等人。當然,從現代角度看,蒙古也是中國人,但從宋朝角度看,蒙古就是侵略者。當年抗日如果失敗,大和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五十七個民族呢?我們子孫後代是不是還要和諧團結呢?侵略者就是侵略者,即使歷史學家的粉飾。比如歐陽從來就承認是自己挑動大宋向外侵略擴張。

韓世忠道:“此事不再討論,我等也不再提起了,大家舉杯,今天應該是祝賀張俊張將軍順利拿下黃龍府的時刻。”

“好”幾人舉杯一飲而盡,張俊喝的仍舊是冷開水。

……

拿下黃龍府是一個標誌,標誌着宋軍強盛到無可比擬。皇家報詳細記錄了黃龍夫激烈的攻防戰的經過,並且採訪了重傷的張俊、監軍歐陽、代主將吳玠、功臣王彥、後勤官陳規等等。那時候人老實,不會瞎吹,因爲是光榮的勝利,歐陽也沒打算瞎吹,一篇接近事實的報道浮現水面。

而後還有精彩評論,特約評論員是前將軍種師中,种師中認爲能取得如此勝利,不僅因爲前方將士的英勇、將領的指揮得當。更因爲後勤保障。种師中說,在他們那個年代,冬天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而宋朝完全克服了這點,保暖到牙齒的衣服,還有消耗的巨量的陶瓷水彈都是隻有當今生產力可以造出來。重炮等火器的出現,還有陳規的巧運重炮的辦法都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趙玉也下旨,在東京皇家大學成立雜科研究部,鼓勵如同陳規這樣的有才能的人進入。鑽研學術,教導於民。

三月,歐陽回到了東京,原本以爲可以卸任,但沒想到又有事情奔波。趙玉宣歐陽後,見歐陽旅途頗爲疲憊,也是有點過意不去。特意讓御廚弄了些點心,但歐陽對人妖有天然的抗拒,並沒有覺御廚手藝好在哪。

趙玉道:“天祚帝派人聯繫了童貫,想投降宋國。”

“據微臣所知,天祚帝現在就是一個王族,皇位已經是他他耶律淳手上。而且兵權在擁護耶律淳的耶律大石之手,他投降似乎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

“耶律淳也送來臣表,表示願意臣服宋國。”

歐陽問:“當藩國?”

“是這個意思。”趙玉道:“他們每年進貢,以東京爲界。”

“東京被女真人搜刮一次,已經沒有多少價值。當藩國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有幾個條件。”

“什麼條件?”

歐陽道:“第一,必須放棄軍隊,東京內和外必須都是朝廷的軍隊,遼軍全部解甲歸田,我們派出農業專家幫助他們落戶耕種,但不可以再遊牧生活,必要朝廷還可以進行一定的補貼。”

“還有呢?”

“第二,允許契丹人遷徙漢地,允許漢人遷徙契丹地。東京使用大宋律法,保護商人。”

“你意思是同化他們?”趙玉道:“慢慢融合?”

“是啊,其實掌權的知道目前他們的處境,他們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所以我們可以給掌權的一定好處。比如世襲王,享受朝廷每年的貼補,讓他們仍舊可以享受奢華的生活。”

第180章 佈局第27章 自己人第245章 奇襲第144章 攏縣和約第17章 交鋒第24章 小青?第143章 七敗第39章 無間道第143章 七敗第291章 相逢第174章 教授第202章 和談第256章 改革第140章 戰略會議第193章 大難前夕第250章 訴訟第21章 蛛絲馬跡第29章 陽平趣事第85章 大事第6章 寶劍初吟第215章 囂張的蔡京第128章 壽宴血戰(上)第10章 麻煩第97章 新城規劃第197章 先手第257章 千里尋妻第151章 小鞋第61章 翻臉第271章 陳規第136章 大破鐵鷂子第238章 莫得罪小人第63章 內務篇第289章 刺殺?第106章 護步答岡之戰第245章 奇襲第266章 尋夢第144章 攏縣和約第201章 西夏爲使第136章 大破鐵鷂子第15章 禍根第114章 第一次金融風暴序幕第68章 規劃第236章 巡鶴壁第9章 賭第90章 內務第262章 最安全的地方第76章 繁忙第12章 生死一線第59章 搜刮第137章 突圍第32章 軟禁第57章 羣賊第278章 馬不停蹄第66章 商業篇(下)第40章 論篡位第23章 目的第226章 商會第254章 兵民比例第228章 大陰謀?第256章 改革第234章 以金治金第169章 細作第68章 規劃第10章 麻煩第74章 奧林匹克第132章 洽談會第264章 女奸第181章 密謀第270章 民攻黃龍第139章 差距第279章 借首級一用第243章 紕漏第26章 採花者歐陽第21章 蛛絲馬跡第86章 上船第290章 常勝軍第202章 和談序幕第10章 麻煩第47章 三元第127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138章 剮來使第211章 神經過敏第38章 吃第31章 上谷緝盜(下)第58章 在下展銘第291章 相逢第94章 反挾持第287章 密謀第202章 和談第231章 騙第212章 東京逛妓院第251章 國家大事第132章 洽談會第243章 紕漏第11章 案件第251章 國家大事第150章 對外武器出口貿易第247章 菠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