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遊行示威

李綱見歐陽不說話誠懇道:“歐大人,我李綱長你十餘年,又有交情。稱呼大人一聲老弟不爲過。就請老弟幫我這忙,懲兇除惡,爲國除奸。”

歐陽沉思好久後道:“李大人,在下有一策,就是大人要擔待點。但是如果辦成,不僅能抄沒王黼家產,還有可能取了王黼級。不過……李大人,小弟沒有李大人這般魄力,也不想參與朝堂的事。我就不參加,還請李大人自己找人把戲給演足了。”

李綱大喜:“老弟請講。”

“在朝臣中真正支持李大人恐怕就陳東那羣太學生,可惜官不過八品,莫說上朝,連表章都遞不上去。”太學生相當現在國辦大學,包學費、包伙食、包分配。但別小看他們,東漢時期連皇帝都關注朝廷事件的議論,而這議論中心就在太學中,被稱爲清議。東漢太學清議也出現早的社會輿論影響政治的例。對太學的重視尊重和氣氛的開放,比較出名是東漢和宋兩個年代。東漢時期有劉陶千人上書,劍指權勢大的宦官集團,漢桓帝趨於壓力,只能處置。議郎皇甫規被宦官陷害,張鳳三百人起集會,朝廷只能將皇甫規免罪。還有數百的太學運動是連綿不絕,極大遏制宦官專權,延緩了東漢滅亡的腳步,可以說得上是熱血青年,和科舉不同,科舉出來有的二十不到,有的已經白蒼蒼,很難有什麼共同語言。

而宋朝太學是受到祖制的保護,就是老趙定下的規矩,連當朝皇帝都不敢輕易處置太學生。哲宗時期太學生就提出,外抗強權,必先內除奸賊。追着貪官窮追猛打,導致哲宗心疲不已,無奈將數名貪官問罪應付。在現代臺灣還出版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一書,表明太學生在宋的地位。明以前,國監太學生的門檻高,地位也是比較高。他們可以直接補官缺,有得甚至直接到達從五品,從而正式進入權利中心。這些人不懂政治,有得就有一股熱血。熱血青年當槍很好使的

但是……李綱聽歐陽說道苦笑:“大人也應該知道太學生可議政,但不參政。連基本的投票權都沒有。”

歐陽笑道:“他們只要不附逆,連皇上都不敢輕易將他們治罪,有些我們不敢幹的事,他們敢幹。我們會被治罪的事,他們不會。這樣也就足夠了。”

……

國監雖然只是學院性質,但是宋朝管理國監的官員品階頗大。比如祭酒從三品,先生也叫博士五品,專門教導三品以上官員的弟。而太學生也有分等級,主要是看父母的官階,也有專門庶民弟的,四門館、律學、書學都是教導庶民俊弟。

在投票開始前五天,國監七成以上的學生走上街頭,到處張貼字報,並且在東京各處設講臺,慷慨陳詞,歷數王黼的大小罪狀三十餘條,強烈要求朝廷將王黼斬示衆,以平民憤。

趙玉收到消息,陳東的千人請願書已經送到了宮門外。也不怕皇帝不接,帶了幾十個人一跪,把原本被小販佔地經營的宮門堵死。圍觀羣衆上千人,還有太學生大聲念讀請願書,解釋其中內容給羣衆們聽,羣衆們聽說王黼的滅絕人性的貪污搜刮,皆憤恨不已。

趙玉吩咐:“來人,把請願書上呈。讓一干人在偏殿等候”

“是”一名內衛應聲而出。

趙玉道:“朕從來沒想到李相還有如此手段。現在莫說抄沒,王黼腦袋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九公公回答:“聽說李大人還去陽平遊玩了一趟。”

“朕也猜到了。歐陽任西北監軍時候,張邦昌就被他利用太學生擺了一道。唉……自東漢來,除了攜器欲圖宦官,被宦官抓了口實冠之造反,下獄千人。哪朝哪代敢動他們,必然被冠暴君之名。”趙玉苦笑道:“如果就這樣算了,歐陽陰壞,不出點就罷,一出點必然是要置王黼於死地。”

九公公道:“太學還是有大功,一心只爲社稷着想。宋開國來,太學遞交獻策、節操、撫盜、清議、驅逐京尹趙師彝諸人、招撫羣盜、楮幣及公田等等都是大利大宋之法。”

趙玉搖頭:“難道朕真要殺王黼?王黼畢竟是兩朝重臣。”

九公公道:“陛下,不是您要殺不殺,而是百官說殺還是不殺。陛下不是吩咐投票了嗎?”

趙玉倒來興趣:“你意思是歐陽有辦法讓百官投死?”

“這個咱家真不清楚。”九公公道:“不過如果歐大人不拿出讓李大人滿意的辦法,李大人哪有那麼容易就離開陽平。而今全東京人都知王黼之罪,還有什麼後續手段,咱家真猜不出來。”

……

接見了陳東一干太學生後,趙玉就知道接下來要生什麼事。陳東道:“陛下順百官之意來裁決此事,學生自然沒有意見。但學生會帶領大家挨家挨戶拜訪投票官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都是大宋的棟樑,必然不會眼看奸人得逞而不理會。”

挨家拜訪,這是絕戶計。趙玉嘆口氣,突然想到如果是李綱這忠義之人和歐陽利益之人搭配的話,朝廷上下將永無寧日,官員們必然是如履薄冰。趙玉和太學生們說,既然此事已經交給百官裁決,她也不再過問。但是提醒太學生不要擾民過甚。

一干太學生走後,趙玉道:“派人叱責歐陽,既然只當地方官,就本份當個地方官。再妄干涉朝政,朕絕不輕饒……這句改下,再妄干涉朝政,即刻調任京師。”前一句太沒說服力了,絕不輕饒,還能怎麼樣?罷官?歐陽現在就沒幹官事。誰都知道真正的陽平知縣是甘信來着。

九公公問:“是密派,還是……”這個有很大區別,密派雖然只有歐陽知道,但是就比較嚴重,如果是大內帶趙玉手諭公開申斥,那反倒不痛不癢。

“讓大內派人送去吧。”還是公開的好,這樣還能讓人知道自己的態度,不過大家就會把歐陽歸納到李綱一黨。

“這個……恐怕不太合適。”九公公一反常態道。

趙玉驚訝問:“爲何不合適?”

“陛下沒看今天的皇家報嗎?”九公公道:“歐大人接受採訪時候說,希望陛下看在王大人勞苦功高,網開一面。又說王大人是兩朝重臣什麼的。”

“哈合這做人是他,當鬼也是他。”趙玉道:“他倒落個逍遙自在。”

“咱家看,歐大人也是被李大人逼的,否則是不會喜歡在這種事上表意見。”九公公道:“再說,這個王大人也太膽大了點。如果這筆錢充入國庫,倒是件好事。”六千萬貫,雖然說不上大宋財富版第一,但也在前十名。

“恩,王黼確實過份,只可惜李綱,一上位就大動干戈,將來朝廷事端就多了。”趙玉道:“密傳歐陽,讓他不得再管朝堂之事。將來李綱還要找他幫忙,他也能拿這手諭當聖旨用,推搪過去。”

趙玉這邊議論歐陽,太學生們已經開始了串聯。但第一家就吃了個閉門羹,李邦彥的的李府家門緊閉。但歐陽顯然早考慮了這點,太學生們鑼鼓全拿了出來,一起高喊:“請李大人勿與奸人同污。”

這句話殺傷力是巨大的,如果李邦彥再不開門,老百姓都會認爲,李大人和王大人是一路貨色。但是一旦開門,太學生們講的是字字在理。如果這邊當面答應下來,又在朝廷投反對票,那傳出去就個小人。雖然是不計名投票,但趙玉和九公公是看得見的,九公公又和皇家報關係不錯。

李邦彥不是沒想過用武力驅逐,但是家丁們敢嗎?這邊雖然不是人人有官職,但人家是天門生。在這樣情況下有幕僚就出主意:“大人,如果還要周全王大人,恐怕不僅王大人周全不了,下個倒黴就是大人您了。”

“此話怎講?”

“大人有所不知。將王大人問罪雖然是樞密院張玄明的奏章,但小的聽說真實是皇上授意歐陽調查。也就是說,蔡京那事之後,皇上不僅丟人,而且民間議論頗多,王大人只不過是拿出來遮羞的特例。小的看,皇上未必想大動拳腳。再者,皇上那麼明白暗示李綱要接任相位,王大人偏偏挑頭將大人您推出去擋風檔雨。這不僅讓大人難做,是觸了皇上的怒頭。所以王大人已經不可保。大人如果不趁現在擺明態度,恐怕會有人將大人和王大人相提並論。大人也知道,真要抄沒,這大宋有幾個官員能清白的?您就說李綱,任節度使時候,也常動用每月公錢私下面恤下屬。他也是有良田百畝的人。小的看,這李綱就是官上任三把火,這把火要熄了,他只能點把大的火來挽回面。所以小的認爲,當今如此形勢,就只能是順着聖意,犧牲王大人。”

“恩,有道理”李邦彥點頭道:“來人,告訴門外的,本官衣後就接見他們,不得再鼓譟。”

第292章 改道第82章 他鄉再遇故知第141章 攻城器械第14章 和女賊混鬼屋(下)第83章 歐急跳牀第137章 突圍第144章 攏縣和約第27章 自己人第147章 瑣碎之事第28章 一元第136章 以本傷人第296章 軍權第227章 舊友第227章 舊友第130章 黨爭和制衡第49章 境況第22章 筆跡第30章 上谷緝盜(上)第138章 年節第239章 真相第170章 武舉前夕第85章 大事第5章 論英雄第249章 連環計第31章 上谷緝盜(下)第8章 潛龍出淵第65章 商業篇(上)第128章 壽宴血戰(上)第35章 關撲第137章 突圍第73章 馬賽前夕第83章 歐急跳牀第21章 蛛絲馬跡第282章 怪異第251章 國家大事第260章 論武第18章 色下留情第83章 歐急跳牀第69章 拜訪第192章 宋日和親第129章 壽宴血戰(下)第84章 挾持第11章 案件第85章 大事第143章 七敗第276章 黃龍混戰第113章 查帳第143章 七敗第21章 蛛絲馬跡第18章 色下留情第204章 和談陷阱第17章 交鋒第273章 遊牧者皆爲敵第262章 最安全的地方第56章 防暴裝備第183章 南北之爭第207章 屠刀第145章 問罪第112章 軍備競賽第60章 玉第154章 又是年節第10章 麻煩第98章 賞賜小插曲第150章 對外武器出口貿易第127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37章 夜長夢多第210章 朝爭第114章 第一次金融風暴第15章 禍根第251章 國家大事第85章 大事第211章 神經過敏第167章 論事第75章 我是穿越人第272章 利益VS仁義第195章 故人第281章 東窗事發第60章 玉第53章 初具規模第235章 金四第113章 查帳第26章 採花者歐陽第104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151章 小鞋第119章 陽平閒話第62章 打土豪分田地交朋友第171章 武舉驚變(一)第235章 金四第231章 騙第69章 拜訪第181章 密謀第198章 兩大疑點第95章 大宋第一報第193章 大難前夕第252章 公開招聘奸細第100章 武舉第21章 蛛絲馬跡第106章 護步答岡之戰第118章 陽平遊記第48章 出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