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功蓋漢武

“伯父你真是不出半步門。就知千里事。”歐陽贊一個。這事歐陽不知道,但是也能看出點名堂。火器雖然沒有取代冷兵器,但卻成了邊防軍必備武器。而各路都有派送,惟獨是童貫的河北西路,這本是優先配送的精銳,卻一直以各種理由搪塞。一會藉口秦鳳路戰備,一會說河北東路要和秦鳳路成犄角。一會又說陽平軍廠沒有工期。童貫幾次上表都被擱置。看得出趙玉還在給童貫機會,畢竟童貫也算是有數的軍事人,弄回來在樞密院任職,也有用武之地。

“其實從皇家報和你哥說的話,就能猜測出七八。”伯父道:“就看怎麼看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咱歐家先祖擔心孫們不懂事,惹了忌諱,特意留下祖訓。從祖訓可以看出,這朝廷內鬥的險惡。”

伯父爲什麼說這些,原因就是皇家報報道的明年五月專門爲杭州艦隊開武舉恩科,伯父希望歐陽不要再去當主考。6路而今有名頭的將領是你門生,水路也是你門生,你還讓不讓皇帝混了?其實這事惠蘭也和歐陽重點說了,歐陽在和趙玉說艦隊事時,也表示別讓自己累着,讓別人當主考吧。趙玉點頭,後決定來個以老中青三代將領爲考官的比試。

在老家住了一個月,衙役也幸運的尋找到了退休的太醫,太醫看過後表示,只要精心醫治,歐陽伯母還是可以起來行走,但是沒辦法再幹重活。歐陽大喜之下砸了萬貫,於是太醫也大喜,這爲皇帝看一輩病賺的還不如這一筆。其表示定然在半年之內讓歐陽伯母下地行走。

三月中旬,歐陽告辭伯父離家。這每年一界的足球賽要開始準備,這武舉也要開始了。西北的蘇千也差不多要回來商議事情,軍廠那邊也應該有點動靜。事情多,沒辦法。

到了城接王保福,歐陽見到了保福他爹,兩人實在沒什麼說的,他爹對歐陽帶走保福也沒什麼意見,兩邊沒話說,歐陽也就再免了一餐,客套請大家有空可以去陽平玩,而後就帶了保福上路。

保福很懂事,嘴也甜。換了一身漂亮衣裳後,長的又可愛。連一干衙役都很喜歡她。 到了杭州,再次拜會周安。周安也恰好安排好周屏前往陽平,左右一看,剛好帶上,於是船隊中就多了周屏帶的十來個人。要說周屏一個女孩也不容易,沒帶下人,帶的都是從周府內部選出來的人,一路上還給他們補習教導。而歐陽感覺周府這些人怕周屏勝過怕周安。

周屏加入,歐平糾結上了。在歐陽身邊呆的是抓耳惱腮。和他說什麼都是心不在焉。歐陽一看,這小還沒過勁,於是就把歐平打到周屏船上去,自己也樂得清閒。至於這對小男女會不會生一些不該生的故事,歐陽就不管了。大家都是斯文人,總不至於誰被逼的跳河吧。

……

一路坦蕩的回到陽平,身爲一個知縣曠工是很不正確的行爲。同行們都很羨慕歐陽這個知縣。有錢拿不說,不呆在縣裡一樣有錢拿,重要是即使呆在縣裡,縣裡的瑣事不處理也有錢拿。歐陽對某知縣笑談,其實我們這些讀書的沒屁用,既然這樣,不如就讓他們去管理好了。大家各司其職,工作效率一上去,歐陽想找事都找不着。

如歐陽回到衙門,展銘和甘信就問候了幾句,而後誇獎下王保福,也沒有半點彙報工作的意思。過了沒一會,歐陽知道,他們不彙報工作是因爲他們消息不夠靈通。

先找上歐陽是蘇老爺,這兩人加蘇千可以說是陽平商業協會的龍頭。蘇老爺一般不問事,歐陽也不做具體的事,歐陽原本以爲蘇老爺就是來走訪一下,沒想到卻帶來一個應該算是壞消息的消息。

歐平幫周屏去安頓,梁紅玉則帶了王保福去買些生活品,外帶報名學堂。歐陽把蘇老爺讓進文房。蘇老爺客套幾句後就進入正題:“大人,太學士陳東可認識?”

陳東?說不上認識。不過不久前在張邦昌一事中,自己借他的手用了一下。說熟嘛,朝廷內即使是李綱也說不上熟。此人剛正不阿,性格有點象宗澤,但比宗澤會識時務一些。但能力比宗澤相差頗多。歐陽點頭:“認識,不知蘇老突然問起,有什麼原因嗎?”

蘇老爺點頭:“剛收到消息,陳東在前日早朝上表,歷數了亦官亦商之十大垢病。請皇上禁止本地官員參與行商。”

“大臣和皇上什麼看法?”

“大人是知道的,這京裡的官哪個和商人沒有說得清道的明的關係。當場就被一干大臣們呵斥,請皇上將陳東降罪。但讓人奇怪的是,皇上卻覺兩邊都有道理,於是就這麼被擱置了。”

歐陽想想後道:“蘇老是懷疑這陳東是皇上指使的?而朝廷似乎想搞什麼?”

“恩,據消息說。宋紙幣即將行。”蘇老爺道:“大人也知道,這朝廷幣不是不行。但是朝廷準備多少實錢呢?”

恩,這是個準備金的問題。朝廷準備金越低,宋幣就越不值錢。這趙玉要是來個空手套白狼的話,商人的損失可不是一星半點,麻煩是錢莊的損失。原來你存一貫錢,但現在一貫錢只能買半貫的東西。老百姓自然是不幹。而擁有錢財多的商人資產也會大面積縮水。如果朝廷收一百貫錢,一百貫錢的紙幣,那根本沒有區別。如果收一百兩百,那問題就嚴重了。

歐陽給趙玉的進表是行債券。或者是收一百行一百二這樣比較溫和的辦法。或者是委託陽平錢莊行紙幣,收銅錢,後用黃金來作爲衡量標準。

蘇老爺道:“陳東表上重要一條就是,商人可能主導宋的經濟。而行紙幣則控制了這樣事情生。老朽也不是不同意朝廷放紙幣,但是這實錢多少一點都不知道,確實有點心虛。說不好,陽平錢莊就可能倒閉。”

歐陽皺眉頭,這國家行錢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多出來的錢是要老百姓消化的。經濟增長之下,可以適當增加。但歐陽卻不感覺趙玉想適當增加。否則這事她必然要和自己提起,畢竟自己是贊成的。歐陽提出以稅利爲標準,比如去年國庫收一百貫,今年收一百二十貫,那就可以相應行三十貫左右的紙幣。但你要行兩百,那就通貨膨脹了。雖然宋沒有這個通貨膨脹的概念,但是戶部的人不會不知道影響。

國庫沒多少錢,歐陽是知道的。西北打仗,買軍火,東南減免稅賦,安撫西北、杭州艦隊船隻、碼頭、軍營建設費用。還有……要這麼看來的話……歐陽道:“蘇老,皇上好象有點急功近利了。”

“恩,老朽也這麼覺着。”皇上要錢,自然是有用。打通絲綢之路,能讓她在歷史上記下重重一筆。但要打通這條路,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要將這路變成常備路,不知要花費多少銀錢。其次封禪泰山,要說趙玉也勉強也有資格,但是根據歐陽無聊時候計算。諸方蕃王跟隨,鋪設道路等等費用,少不低兩千萬貫,這還不算百姓們的損失。

再或者……歐陽大驚:“難道皇上要聯遼對金,或者是聯金對遼?”對金,艦隊連雛形都沒有,對遼是扯淡,兩敗俱傷,金人撿便宜。但只有這個解釋合理,也能解釋爲什麼趙玉突然有殺雞取卵的態度。歐陽忙喊:“來人,把惠蘭找來。”

……

惠蘭來了一說,歐陽知道麻煩大了。完顏阿骨打派兒上表東京,而且以藩王身份接受了趙玉的冊封,尊宋爲父國。並且說將年年入貢朝拜。

蘇老爺倒不覺有什麼問題,而是道:“大人,你剛也說了皇上急功近利。這偌大的一個金國成爲藩屬,等同將金國納入宋內,這是多大功績。”

“蘇老爺有所不知,這金國……”

惠蘭笑道:“大人,如果光是這事,惠蘭定然派人馬知會。只不過還有另外一件事。朝廷派戶部尚書爲欽差前往遼國臨潢府商議購買燕雲十六州的州、武州、應州、莫州之事。”

歐陽納悶問:“什麼意思?”

“是杭州艦隊。皇上大力組建杭州艦隊,並且五月公開武舉舉將。遼使團說願意和宋重修盟約,兩國一致對金。而金國收到消息則是大爲恐懼,一旦宋艦隊真和遼盟,宋人從海路包抄金人後路,金人基本就算是敗了。所以上書臣服。”

“哦”歐陽放下心來,這趙玉確實有點急功,急着想拿回燕雲十六州。不過在各種辦法中,選擇了一個很商人的辦法。

惠蘭道:“大人可能有所不知。這西北大勝後。皇上特意抽選了幾十人進行研究。皇上現在很明白,大宋現在不缺的就是錢。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不叫問題。”

似乎是自己和趙玉說,利用貨幣貶值辦法從遼人那搶劫財富的。恩……趙玉行紙幣也有道理。相信其會把大的損失計到遼人那邊。燕雲十六州一拿回來,那可是功比漢武。如果兵不血刃拿回來,那是功蓋漢武。

第262章 最安全的地方第285章 政治和利益第89章 官字兩張口第206章 偷龍轉鳳第65章 商業篇(上)第135章 空城戰(四)第128章 壽宴血戰(上)第147章 瑣碎之事第185章 樑子第266章 尋夢第264章 女奸第82章 他鄉再遇故知第220章 似真似假第89章 官字兩張口第198章 兩大疑點第201章 西夏爲使第59章 搜刮第77章 甩手掌櫃第35章 關撲第44章 二元第212章 東京逛妓院第143章 空城戰(三)第169章 細作第158章 回鄉瑣事(下)第290章 常勝軍第5章 論英雄第210章 朝爭第19章 木牌第127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48章 出京師第212章 東京逛妓院第160章 又上京第290章 常勝軍第187章 偷情和鬧劇第289章 刺殺?第292章 改道第43章 歐試序幕第289章 刺殺?第246章 官升二品第74章 奧林匹克第150章 對外武器出口貿易第151章 小鞋第151章 小鞋第116章 化悲憤爲商機第141章 攻城器械第142章 空城戰(二)第126章 回東京第247章 菠蘿遊記第101章 武舉之紙上談兵第206章 偷龍轉鳳第267章 解決第45章 踏青第98章 賞賜小插曲第241章 假道第129章 壽宴血戰(下)第265章 民族矛盾第119章 陽平閒話第269章 贖金第81章 他鄉遇故知第264章 女奸第76章 繁忙第1章 彗星第160章 又上京第6章 寶劍初吟第75章 我是穿越人第139章 西夏特約記者第274章 黃龍水戰第285章 政治和利益第282章 怪異第77章 甩手掌櫃第110章 後果第195章 故人第159章 功蓋漢武第115章 煩惱之事第209章 商業規則第9章 賭第95章 大宋第一報第9章 賭第268章 人質危機第101章 武舉之紙上談兵第17章 交鋒第63章 內務篇第227章 舊友第273章 遊牧者皆爲敵第36章 堅持理想第294章 不殺之恩第195章 故人第144章 攏縣和約第236章 巡鶴壁第281章 東窗事發第158章 回鄉瑣事(下)第225章 遊行示威第185章 樑子第64章 後路篇第146章 能者多勞第183章 南北之爭第174章 教授第12章 生死一線第88章 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