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原因

江北嶺之事峰迴路轉,委實令人目瞪口呆。

不過,修築書樓的確是利民盛事,想一想前一個修築書樓的皇帝獲得何等盛譽,再想一想前一個主持修築書樓的大儒獲得何等讚譽,不少人都覺……我靠!江北嶺果然不是吃素的啊!

當然,以上是不少人的內心活動。

譬如江北嶺的朋友、家人、學生、仰慕者當然是另一種看法,這些人都覺……普天之下,除了咱們江大師,還有誰配主持築書樓之事麼?

穆元帝命江北嶺修築書樓,江北嶺領命。

就這樣,江北嶺大儒留在帝都城。

李宣也得了官兒,收拾收拾去宮裡做侍衛了。

胡太后聽說外孫來宮裡做官兒了,她老人家但凡有空就召外孫來慈安宮吃飯,還時不時着人給外孫子送水果點心啥的,搞得李宣滿頭黑線。

李宣休沐時來謝家尋謝莫如說話,李宣來了,今日正巧是休沐日,謝尚書也在家,李宣是永安侯府的世子,便是謝尚書招待的他。李宣雖有身份,但謝尚書也是朝中重臣,李宣這一來就要見人家孫女,你就是侯府世子人家也得問一問原因啊。

李宣笑,“我今日得閒,來瞧瞧莫如妹妹。莫如妹妹先時問我打聽我家裡一套書,我給莫如妹妹帶來。”

謝尚書也不好說,書我轉交啥的,還是帶李宣進了松柏院。

謝太太正招待三老太太婆媳一大家子呢,謝莫如謝莫憂做陪。謝尚書先令丫環進去傳話,謝莫如帶李宣去了臨水亭。

李宣厚着臉皮來謝家,並不空手,還帶了禮物,兩匣珍珠兩匣寶石一套家中藏書。李宣道,“我家裡都是男人,沒人用這些,妹妹拿着玩兒吧。書的話,妹妹抄一套,再還我。”

謝莫如雙手接過,“聽文休法師說過你家裡有這套藏書,前朝戰亂,不想還有保存。”

李宣道,“曾祖父離開前朝時,身上只帶了紫玉青雲與這套藏書。這書不算稀罕,在大鳳朝時時常借人抄閱,因此書涉唐神仙,方沒有刊印。大鳳朝之後,前朝太\祖皇帝不喜神鬼之說,廟觀不知毀去多少,這書也沒人借了。誰曉得前朝末帝篤信神仙術,祈願長生,覬覦這兩件東西,家祖無奈,方離開前朝。”

“前朝末帝也算求仁得仁。”謝莫如笑笑,“自古帝王無神仙。”

李宣祖上與唐神仙相關,對神仙一向敬重,並不認同謝莫如的說法,道,“黃帝生而神靈。”

謝莫如道,“三皇五帝,皆與神靈相關,只是彼時尚未有文字記載,口口相傳而已,有何爲證?再或者,神靈的年代已經過去。也有可能,他們本身也只是凡人,離得遠了,咱們從幾千年後往前看,覺着都是神靈。”

李宣從未聽得此奇言,一時怔忡,“這怎麼可能?”

謝莫如眨眨眼,笑,“我一家之言。”

李宣忍不住笑,“你就說自己瞎編就是。”

“百家爭鳴時,各家自有論斷,何來胡編一說。”謝莫如還是與李宣商量,“文休大師指點我極多,你家這書,我就借文休大師看一看,無妨吧?”

李宣自然並不介懷。

李宣問謝莫如,“妹妹當初怎麼想到築書樓的法子的?”

謝莫如並不相瞞,笑道,“二叔以前偶爾會帶我去翰林院的藏書樓借書看,每次去,頗多異樣眼光。我就想,倘有個地方給平民借閱書籍,就方便多了。這樣的事,並不是多麼稀罕,大鳳王朝時武皇帝便做過,如今不過效仿。”

李宣神色誠懇,“這麼些人,也只有妹妹你想到這效仿的主意。”

廊下兩隻畫眉鳥叫聲悠長,伴着梧桐樹葉被風吹動的颯颯聲響,謝莫如面色淡淡,“世間無人不可動。”張嬤嬤送來煮好的涼茶,微褐的茶水帶着微微的花香與藥香,謝莫如與李宣一人一盞,謝莫如淺啜一口,繼續道,“許多人都覺着北嶺先生懷念前朝,我倒並不認爲如此。包括請北嶺先生來帝都的寧祭酒,其實都想錯了北嶺先生的爲人。”

“醉心名利的人,覺着天下人對名利都是有追逐的。清高的人,眼睛看誰都帶着一些清高氣。北嶺先生在先帝時不肯出仕,諸多人認爲他是眷戀前朝。但前朝有何可眷戀之處?土地兼併、末帝昏庸、民不聊生、兵戈四起,彼時,一斤鹽貴到八百錢。就是朝中,亦是奸佞當道。北嶺先生的師傅薛東籬便是抑鬱而死,這樣的前朝,有何可戀?”

李宣道,“那爲何先帝三番四次延請,北嶺先生猶不肯出仕。”

“世子,伯夷叔齊因何名傳千古?”謝莫如道,“這兩人,於史書上並未見功勳建樹,更不見安民撫民之舉,他們最出名的事就是有骨氣,不食周慄而死。文人愛名,一身侍兩朝,猶如一女侍二夫。自名聲論,北嶺先生不出仕,要比出仕的名聲更好。再有一樣,但凡國朝新立,新貴元勳尚安排不過來,何況降臣?那些追隨先帝打江山的功臣勳貴,哪個是易與之輩?要說到國朝動盪,除了末朝亡國就是新朝開國了。當年隨先帝的元勳功臣,現今何在?而當年婉拒先帝延請,不肯出仕的北嶺先生又如何?”

男人多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他們大多時候將女人視爲男人之外的次一級生物。男人眼中的紅顏知己當然要有才華,可一旦女人的才華超過男人,許多男人的心胸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寬廣。

好在,李宣並不是那大多數的男人。

李宣年紀較謝莫如長了四歲,可能是其母文康長公主素來強勢的原因,李宣很容易接受女人的強勢,這裡面就包括謝莫如不同凡俗的見識。

聽了謝莫如的話,李宣都不能信,不恥下問,“難不成北嶺先生那時就考慮到了這個?”這也忒有遠見了吧。說來他們永安侯府也是開國元勳之一,當然,永安侯府是從前朝投奔的先帝,可再往遠裡說,永安侯府在前朝的前朝大鳳王朝時就是赫赫有名的人家了,他家的歷史絕對是流水的王朝鐵打的李家。就這樣,東穆王朝開國不過三十幾載,永安侯府也逐漸失去軍中影響力。

謝莫如道,“北嶺先生經歷過一個王朝的覆滅猶全身而退,他當然想得到這些。世子,你肯定聽說過,當初先帝率大軍破城,前朝末帝自盡,前朝各官員惶惶不安。唯北嶺先生帶人將各部文簿集冊整理清楚,存放妥當,先帝率軍進城時如數上繳,當初漢高祖入咸陽城,蕭河所爲,亦不過如此。先帝要賞他,他卻上書懇請先帝允許他們爲末帝斂葬。北嶺先生一直目光清晰,心志堅定,他婉拒出仕,卻在江州傳道授業,故此方能與薛帝師成就南薛北江之名。這樣一個人,他這樣的年歲,俗世名利在三十年前就不能令他動容,何況如今?修前朝史,自有翰林院執筆,皇子師之職,更適合名利場中人去鑽營。北嶺先生願意做的事,必是大利於民的事。但有這樣的事,必能令他動容。”

李宣心悅誠服,舉起茶碗敬謝莫如一碗,謝莫如笑,“休要打趣我。”

“哪裡哪裡,妹妹說話,比我家裡的先生都明白。”李宣道,“我敬妹妹,是妹妹見識高遠,爲我解惑了。以往我只覺着北嶺先生是想着詩書傳家,不想裡頭還有這等利弊權衡。”

兩人喝着涼茶,李宣又與謝莫如說了不少外頭的事,末了,李宣道,“我大哥又回郊外住了。”

當初謝柏去西寧前,曾與李樵深談過一次,李樵要等秋闈下場,便未與謝柏去西寧州。不過,李樵與北嶺先生相熟,想來李宣說服北嶺先生留帝都之事,李樵沒少出力。兄弟二人必然關係不差,李宣方這般突兀的提起李樵來。

謝莫如道,“世子既惦記九江先生,有空多去看看他就是。”

李宣想着,反正謝莫如對他大哥的事也清楚,低聲道,“莫如妹妹,你說,有沒有法子讓我父親與大哥親近些個。”

“人跟人之間緣分不同,有些人,即使至親,也天生緣淺。既是緣淺,無需強求。你有你的機緣,令尊有令尊的機緣。”

李宣真心建議謝莫如,“莫如妹妹,廟裡你還是少去些啊。”現在就機緣來機緣去的,李宣真擔心謝莫如哪天看透紅塵,去廟裡修行啥的。

謝莫如笑,“我去廟裡又不燒香拜佛。”

……

李宣時常來謝家,此番便留在謝家用午飯。

謝尚書心下都覺着,李宣與謝莫如這交情也忒好了些。以往都是謝柏在家,李宣過來,謝柏會叫了謝莫如過去一道說話,如今謝柏都外放了,李宣乾脆直接上門,大大咧咧的來拜訪謝莫如,你倆啥時候有這麼深的交情啊!

午後李宣告辭,謝尚書悔的夠嗆。

他已通過老妻從貴妃女兒那裡知曉,李宣之所以能說服北嶺先生,完全就是謝莫如給李宣出的主意。說到這個,謝尚書就更悔了。

天地良心,寧祭酒的確是來他家裡發牢騷,抱怨江北嶺太難說話。至於爲什麼沒將江北嶺欲離帝都之事告知謝莫如,實在是先前覺着謝莫如對於江北嶺來帝都之事挺牴觸的。但陛下卻是希望江北嶺留在帝都,如今滿朝都在想法子留下江北嶺,謝尚書是擔心謝莫如給拆臺,纔沒告訴她的。誰曉得謝莫如轉頭想了這麼個絕妙法子,結果,給了李宣。

謝莫如不會多想了吧……唉,其實依謝莫如的腦袋,不多想也不可能啊。

這個,要怎麼跟莫如解釋解釋,別叫莫如誤會了纔好。

謝尚書都後悔,與老妻道,“真不該瞞着莫如。”白便宜了永安侯府。

謝太太道,“你不是跟我說莫如不喜歡北嶺先生留在帝都麼。”

“是啊。”謝尚書想了想,決定還是要跟謝莫如澄清一下,畢竟於今時於將來,都不易同謝莫如留下嫌隙。

於是,謝尚書尤其在晚飯後,把謝莫如叫到書房道,“哎,我還以爲你不喜江北嶺留在帝都呢,就沒同你說江北嶺這事兒。”

謝莫如其實真沒把謝家瞞她之事放在心上,謝家瞞她,是謝家的損失。謝莫如有些瞭然,“這個啊,沒關係。只要不是因爲寧祭酒就好。”要是江北嶺因寧祭酒留在帝都,她有何喜。如果江北嶺是因她的提議留帝都,自然另當別論。

謝莫如笑的意味深長,“要是祖父把個外人放到我之前,我纔要傷心。”

“哪裡的話。”謝尚書如實相告,“寧大人過來,不過是抱怨江北嶺難說話罷了。哎,他先時也是十足把握方請江北嶺來帝都。”

謝莫如真不知要如何評論這位寧祭酒了,謝莫如問,“修前朝史?修前朝陵?從江家子孫入手?”

謝尚書點頭,寧祭酒的手段雖不甚光彩,但也不算卑劣,就是手段而已。

謝莫如道,“這就是爲何他只是個小小祭酒,而北嶺先生能與薛帝師齊名的原因了。”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一面碼字一面看胡歌的訪談,實在分散我精力~~~

第二日第79章 原因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63章 帝心若何第170章 將行之三第55章 團圓酒第140章 嫉妒第217章 白哭~了呀~第235章 生辰禮~第313章 奪嫡之十六第245章 交鋒之七第21章 宋家,逸事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35章 神交第275章 交鋒之行雲之二第107章 重陽第139章 進宮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28章 暴雨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172章 就藩之一第115章 真相大白第272章 交鋒之寒噤第84章 出孝第343章 東宮之六第288章 交鋒之斷魂刀第361章 皇后之四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89章 見面第329章 奪嫡之三二第180章 商議第233章 心急第171章 將行之四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310章 奪嫡之十三第194章 女人與女人第109章 天生的權術家第344章 東宮之七第261章 交鋒之極少數的人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208章 槓上第245章 交鋒之七第329章 奪嫡之三二第1章 謝莫如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92章第124章 年代第283章 交鋒飛羽你怎麼看第286章 交鋒之戰事三第133章 流言之二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331章 奪嫡之三四第111章 崔氏第59章 萬全策之一第43章 反應,程離第54章 福菜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299章 奪嫡之二第291章 交鋒離職之半章第196章 了無牽掛第8章 三老太太第164章 延師之二第350章 東宮之十三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176章 深謀第141章 庸人自擾第244章 交鋒之六第167章 一件東西第138章 得子第176章 深謀第181章 恩威並施之二第327章 奪嫡之三十第159章 反插一刀第12章 相像第42章 揣度第120章 逼宮計二第45章 寶劍之論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159章 反插一刀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96章 命運之三第153章第261章 交鋒之極少數的人第354章 東宮之十七第351章 東宮之十四第144章 鬆口氣第51章 文康長公主第80章 變色第240章 交鋒之二第307章 奪嫡之十第54章 福菜第262章 交鋒之萬衆矚目第376章 皇后之十八第344章 東宮之七第120章 逼宮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