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戰局

大皇子雖然白哭了一場老丈人,也是寧可白哭一場啊!老丈人多重要啊,不論職位還是人脈還是與父皇的君臣感情,都不是大舅子能比的啊!

尤其,閩地大勝,老丈人詐死有功啊!

大皇子還非常體貼的勸了回妻子,道,“這個老五也是,把戰報寫得跟真的一樣,鬧得大家一場傷心,岳母也病了。家裡有好藥材,收拾些給岳母拿去補一補身子。”

親爹死而復生,大皇子妃是喜極而泣,拭了拭眼角淚痕道,“總算父親平安就好。我再去瞧瞧母親,也寬一寬她老人家的心。”

永定侯府一聞信兒就着緊的把陵堂拆了,永定侯夫人的病也好了,見閨女女婿又過來,永定侯夫人笑,“不必記掛我,我就是擔心你父親。如今知道你父親安然無恙,我放了心,病自然就好了。”說着又憂心忡忡道,“只是不知你兄弟們如何?”老頭子平安了,好幾個兒子還在戰場呢,除了兒子,親親遠遠的族侄兒們也有好幾個。

大皇子妃勸道,“母親只管寬心,閩地既是大勝,傷亡便不會太多。朝廷若有消息,殿下定能早早知曉的。”

大皇子亦道,“上封奏章遞得急,應是五弟怕父皇在帝都記掛,先着人把大勝的消息遞了來。戰事結束,便是論功行賞,這摺子會慢一些,畢竟閩地那裡也要統籌計算的。岳母放心吧,您老保重身子,不然,岳父回來,見您憔悴,心裡怕是不大好過。就是舅兄幾個的消息,我也會留意的。”

永定侯夫人連聲應了,又謝過大皇子,覺着近些年大皇子成熟穩重不少。

此時帝都上下一派歡騰,胡太后還懵着呢,與趙謝二位貴妃道,“前兒不是還說敗了麼,怎麼又勝了啊。到底是勝是敗啊?”懵了。。。

趙謝二人雖不瞭解到底怎麼回事,但既是穆元帝特意命人過來說的,都道,“前兒是小敗,這回是大勝,直接把海匪都打沒了,以後就太平了,娘娘只管安心。閩王閩王妃皇孫們都平安,趕明兒就能來給娘娘請安啦。”

兩人皆嘴巧,聽得胡太后露出喜色,胡太后又問,“阿宇可好?”孫子重孫子都平安,外孫子呢?尤其閨女就在旁邊兒,都惦記着呢。

胡太后好糊弄,文康長公主可不好糊弄,李宇如何,這倆人不知道啊,也沒敢隨便說,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還是文康長公主自己道,“母后放心吧,駙馬這會兒估計也到閩地了。我就說我前兒去廟裡卜的卦再不會錯的,果然是上上大吉吧。”

胡太后樂呵地,“是啊是啊,以後再遇着這沒主意的事兒,咱們就去卜一卜。”

文康長公主道,“蘇妃想必也記掛着呢,母后打發人去同蘇妃說一聲,也叫她放心。”

胡太后笑,“這話是。”打發身邊兒嬤嬤去了。

謝貴妃笑,“閩地大勝,閩王平安,蘇妃聽此喜迅,放了心,這病也就容易好了。”

趙貴妃亦笑,“是啊,閩王就藩這些年,娘娘與陛下無一刻不掛念,眼下就是藩王三年一次回帝都請安陛見的時候了,娘娘可得重賞閩王纔是。”

胡太后眼睛都要笑沒了,連聲道,“賞,賞。”

謝貴妃雖然與謝莫如關係一般,但這種國之大事,謝貴妃也不會希望閩地戰敗,何況,謝家一堆家族子弟都在閩地呢。趙貴妃對五皇子夫婦是沒半分好感的,奈何兒子岳家興衰皆繫於閩地,故而,亦是盼着閩地好的。其他人更不必說,除了寧榮大長公主,誰不盼着朝廷平安呢。

故而,一時間,慈恩宮笑聲不斷。

就是公侯之府,亦是無數的唸佛聲響起。

如戚國公、平國公這樣都是嫡系子弟在五皇子麾下,而且就在前線的,自戰事起就不知去廟裡佛堂燒了多少柱香。先時聽聞連永定侯都戰死了,兩家人心驚膽戰的做了好幾回平安道場,如今又聞閩地大勝,永定侯也活了,兩家人就是天天盼着自家子弟平安歸來。

只要活着,只要平安,封賞就少不了。哪怕沒封賞,可也別烈士了啊。

雖然當初去閩地都是押一場富貴,可到性命關頭,兩家反倒把富貴看淡了許多。連一向偏心眼兒著稱的平國公都與自己一休一迎的正妻王氏夫人道,“待扶風回來,就讓老大襲爵吧。”平國公一直不滿意嫡長子平庸,嫡長孫柳扶風又不良於行,故而於爵位上多有踟躕。如今隨着柳扶風戰功顯赫,平國公也下了讓爵的決心。

王氏淡淡,“聽國公的。”

望着白髮滿頭的正妻,平國公有些愣神,怎麼好像只是一剎那,我們就老邁至此了呢。這些年的恩恩怨怨,彷彿都隨着青絲變白髮最終只剩一絲悵然。

平國公想說什麼,終是沒說,嘆口氣,擡腳去了。

王氏冷聲一哂。

戚國公夫人在家問了丈夫一千兩百遭,“不知什麼時候有三郎的消息?你說,三郎不會有事吧?”

戚國公自己都擔心的要命,哪裡經得起老妻日□□問,頭髮是一把一把的掉,眼瞅就要成禿子了,還得安慰老妻,“現在是大好消息,你就甭天天叨叨了,能照顧肯定會照顧三郎。王妃的堂弟也在軍中呢。”

戚國公夫人直嘆氣,揉着心口,“我這心,沒一刻能放下的。”

戚國公建議老妻,“那你就去拜拜菩薩。”

戚國公夫人叫着丈夫,“咱倆一道拜,心虔。”

戚國公只得跟老妻去求神拜佛。

至於謝家,門檻更是險被人踏平。

謝家其實哪裡就比別人家有啥小道消息呢,但,大家就是愛到他家來,坐坐也好。其實,謝太太也擔心的了不得呢,謝家在閩地的人口也不少啊!

如今聽說勝了,謝太太總算能拿出些話來安慰大家。既是勝仗,死的人肯定不多,且安心且安心。

此刻,闔帝都都在盼着五皇子第二封細緻的戰事奏章到來。

五皇子自己也忙的恨不能生出三頭六臂,此次閩地大勝,那是指對“海匪”大部隊的殲滅,還有小股流竄的匪類需要追擊。五皇子也十分鼓勵鄉民繅匪,特別的小股的,落單的匪徒,論人頭算銀子。

除了追繅“海匪”,還有戰爭後千頭百緒的事要處理,連永安侯都被抓了壯丁,去前線幫着重新佈置沿海防線。

再有,更重要的事就是戰事總結,戰亡將軍的撫卹,還活着的有軍功的將士名單,各人什麼軍功,都要羅列清楚。還有在戰爭中犧牲的官員,怎麼着也得得個烈士的名分吧。這些名單就有一尺厚了。這些名單關係到以後的朝廷封賞,自然更得慎重。

謝莫如就是安撫戰亡官員的家人,這方面,她有不錯的臂膀,唐夫人就幫着安撫武官家屬,蘇夫人負責文官家眷。若是有女性長輩在的,安排可靠住處,若只剩下孩子的,就送到謝莫如這裡,謝莫如來安排。

江行雲這裡讓徐黃二人去安撫城中商賈,徐少東心有餘悸,道,“真是險中又險。”他跟着大部隊逃命時還以爲閩地真的完了呢。

江行雲道,“此次大勝,閩地總有數年安穩。”

黃悅同江行雲道,“吳地底蘊,可不止這些。”

“潰逃的海匪僥倖有登船的,據說都被段四海收入囊中。”江行雲一笑,“吳地,是不會看到任何一艘船回去的。”

聞此消息,徐黃二人不由暗暗心驚。

江行雲道,“對了,我們這裡也留下了十幾艘大船,你們認不認得懂得船舶建造的人。”

二人皆道,“倒是有懂的。”

“有多少?”

倆人商量後道,“老師傅不多,只有二三人。”

“讓老師傅們準備一下,一會兒我着人送他們去軍前,柳將軍有事。”

柳將軍,此時說柳將軍,除了全軍統帥柳大將軍,還能有誰?雖然這樣的老師傅對於哪個商家都是極爲珍貴的存在,二人還是立刻應了。他們以後想進行海貿,少不了與軍方打交道。

總之,閩地大勝,徐黃二人更是增強了跟着江行雲乾的信心。

但,此戰,也不是沒有遺憾。

江行雲就與謝莫如道,“我以爲段四海怎麼着也得跟着靖江王的人一併登岸撿個落呢。”

“是啊,他們要跟着一併登岸,此次也能一舉消減段四海的實力。”謝莫如笑,“十事九難全。倒是段四海打得一手好劫,收攏了不少靖江王的殘兵。”

江行雲道,“這個段四海,以後定是勁敵。”當初這誘敵之計,針對的不只是靖江王,還有段四海。誰曉得靖江王的人上了當,倒是段四海這傢伙,非但沒上當,還跟着撿了不少東西,除了收攏靖江王的殘兵,還有靖江王留在沿海的大船,段四海偷了不少回去,要不是柳扶風率人回去的快,得給偷沒了。

謝莫如笑,“天大地大,各有各的地盤兒。好在他一時還危脅不到我們。”

江行雲深以爲然。

倆人正說着話,五皇子過來了,江行雲起身道,“我先回了。”

謝莫如有些詫異江行雲這就要走,還是點點頭,道,“哦,那你就去吧。”

自從見五皇子哭那一路,江行雲見五皇子就有些不自在,江行雲這輩子,啥人都見過,平生唯獨最見不得一種人:哭包。雖然知道五皇子是裝出來的,但那一路,硬生生把江行雲給哭傷了,自此見不得五皇子。

五皇子見江行雲告辭,還道,“此次議功,斷不會委屈到江姑娘。”

“有勞王爺。”行一禮,江行雲就走了。

五皇子還道,“江姑娘怎麼怪怪的。”

謝莫如起身迎一迎五皇子,笑,“大約是見你不大好意思。”

“這是爲啥?”五皇子哈哈笑,“就是先時在路上,那也是商量好的。”

五皇子並不介意路上江行雲出言不遜,若非如此,戲怎能做得逼真。實際上,五皇子不知道當時江行雲看他哭一路是真正火大。當然,這也能從側面說明五皇子演技委實不錯。五皇子從來不肯委屈身邊人的,江行雲既與國有功,五皇子道,“我想稟明父皇,給江姑娘授官。”

“這也好。”謝莫如道,“凡與國有功,必要有其封賞,纔算公道。”

“還有件事要同你商量。”五皇子有些吞吞吐吐,不好開口,謝莫如最見不得他這樣,嗔道,“有話就說,看這磨唧樣。”

“是這樣,現下不是銀錢緊張麼,我想着,咱們的王府暫緩一緩。待安穩下來,再重建王府。”家裡虧得他媳婦會藏錢,損失不大,按理該先建王府的,可蘇巡撫見天的哭窮,五皇子一心軟,這銀錢就給蘇巡撫哭去不少,有些不湊手。不光銀錢,現下百姓正重整家園,怕是抽丁也不好抽。

“眼下正是收成的季節,建王府倒不急。要我說,建不建都無妨,殿下難道忘了,我們就藩三年,該回帝都陛見請安的。”謝莫如笑。

“這回閩地安穩了,陛見後,我想帶母妃過來,好一家子團聚。”

謝莫如曲指輕敲膝蓋,思量道,“咱們這一去,短時間內,怕是難回閩地。”

“這是爲何?”五皇子道,“我也捨不得父皇,可閩地只是剛一場大勝,靖江底蘊何其深厚,以後怕還有仗要打。”

“陛下平生大患,就是靖江了。”謝莫如道,“當初令永定侯練海軍,也是爲了遏制靖江局勢。可惜永定侯大敗,當時殿下剛主審過科弊案,得罪的人多,就給他們推到了閩地。如今殿下勝了,陛下下一步所想,必是蕩平靖江之事。”

五皇子心下微動,他也認同妻子的看法,道,“此事我也想過,咱們閩地,正挨着靖江王封地,父皇若有此志,正是用咱們的時候。”

看五皇子這滿腔的雄心壯志,謝莫如緩緩道,“整個吳中,其實都是靖江王的地盤,閩地可偶有一勝,但要蕩平靖江,一個閩地是不夠的。當時太\祖皇帝給靖江王定下靖江封地,其實有其用意所在。靖江雖富有鹽鐵,但戰略上不算突出,它北接魯地,西臨安徽、江西,南接閩地,而吳地,在四者包圍之中。如果想真正收回靖江之地,必要魯地、安徽、江西、閩地四下聯手,將靖江困於其中,方能慢慢消減靖江實力。”

“我也這樣想。”五皇子深覺遇到知音,越發有了談興,道,“咱們這裡,閩王一時半會兒總會消停。但這隻算局部小勝,真正想大敗靖江王,限制其王權,必得四地聯手,合圍靖江才行。我正想着回帝都同父皇說這事兒呢。”

“殿下這樣想是對的,只是此事有一樣天大難處。”

“難處多了去,我們與靖江此戰,備戰足有三年。想真正收回靖江之地,何止再一個三年。還有軍備支出,也是大數目啊。”五皇子感慨。

謝莫如笑,“能用銀錢解決的,就不算難事。”

“那還有什麼難的,只要勤於練兵,把兵練熟,給我六年,我有信心收服靖江。”先前五皇子也沒想過能大敗靖江王,如今勝了,五皇子信心大增。

“殿下論身份只是閩地藩王,可殿下提出的意見是四地聯合圍困靖江,殿下的權限在靖江,難不成殿下學能管了魯地、安徽、江西的事?”謝莫如這一問,真把五皇子問住了,五皇子道,“我並不是要攬權,可是依我所想,要成合圍之勢,必要四地聯手。而且,這打仗不比別個,必要有一人掌全局,總不能魯地設一位將軍,安徽設一位將軍,江西設一位將軍,閩地由我做主,那我得問問,到底聽誰的?若沒個做主的人,這事兒難成。”

“這就是合圍的難處所在。”

五皇子道,“這也只是暫時打仗時這樣,待靖江平了,咱們就不管別處的事兒了,還是回咱的封地去,還不成?”

“殿下願意,我也願意,這不只是出自私利,從大處想,皇子中,只有殿下有與靖江王交手的經驗,而且,殿下打了勝仗。只是,殿下再多想一步,此次閩地大勝,朝廷封賞必是厚賞。殿下身邊的屬官朝臣,必皆有所賞。而靖平靖江之事,較之此戰,重要百倍,所以,一旦收服靖江,將來的軍功封賞必非今日所比。正因如此,會有許多人不願意看到殿下主持此事。不然,將來以何酬殿下之功?”

其實,五皇子現在不能不說沒野心,他與太子不睦時,尤其太子給他下絆子時,五皇子惱怒時心中也升起過對太子的不滿。不過,五皇子道,“這仗都沒打呢,難道就有人這般忌諱我?”五皇子雖然有些小小野心,他依然認爲,先把靖江打下來,再說別的呀。

五皇子道,“難道我只管閩地的事都不成?誰願意做這四地的統籌大將軍誰做好了,閩地畢竟是我的封地。”封地的事,總不能不讓他管吧。

“殿下當然能管閩地的事,但殿下是皇子是藩王,若四地設統籌大將軍的話,朝中哪一位臣子的官爵能在殿下之上呢?他既官爵不比殿下,如何能越殿下而行權?若不能一攬四地之權,又如何能統籌圍攻靖江之事?”

五皇子咬咬牙道,“若是爲朝廷大事,我讓些步也是可以的。”如果朝廷正式對靖江出兵,五皇子怎麼也都想參加的,他總不能在帝都閒着。

“要怎麼讓?倘軍事認知上有所衝突,誰願意讓?讓一次可以,誰願意讓兩次,讓三次?難道殿下藩王之尊,要受別人管制吩咐?”

五皇子立刻閉嘴不言了,他平日間沒什麼架子,也平易近人,但閩地的事都是他說了算的。他要做什麼,也必能做成的。要換叫他聽別人的吩咐,除非發號施令的是他爹。

“朝中沒人比我更有經驗。就是臣子中,難道還有比扶風懂用兵的?”五皇子道,“除了我,你說說,還有誰比我更合適?”五皇子自己都想不出。

“臣子中沒有,皇子中有。”

“誰?”不可能啊,他哥他弟都沒出過帝都。

“東宮。”

五皇子大驚,險沒從榻上跳起來,失聲道,“絕不可能!東宮爲一國儲君,怎麼可能親掌兵事!朝中又不是沒可用之人。”

謝莫如篤定,“殿下不信,只管走着看。有一事,我希望殿下聽我的。”

“絕不可能,朝中文臣武將無數,東宮爲國之儲君,怎能親臨戰事!”他媳婦說話一向準,這次五皇子是不能信的。

“殿下,什麼是政治?”

五皇子一時不能言。

謝莫如自問自答,“政治就是交易與妥協。”

要是謝莫如早八年說這話,彼時年輕的五皇子定是要駁一駁的,但在朝中當差數年,就藩三載的成熟藩王,對此回答,竟一時駁不出。他爲了收攏唐總督,都要把小唐擱到藩王府爲官,蘇巡撫不可謂不忠心,他仍是擇蘇巡撫一孫爲兒子伴讀……如果說得難聽些,這裡面有交易也有妥協。

五皇子長嘆,“交易與妥協的前提應該是把朝廷建設好,而不是人人私心私利,只爲爭權奪利。”

謝莫如一手放在五皇子肩上,“殿下說的對。”

“對有什麼用?”五皇子一臉鬱悶,“你說的雖不好聽,對的時候卻比我多。”

五皇子道,“依你說,難道東宮真會……”

“殿下,你怎麼看東宮。”謝莫如淡淡道,“東宮包括太子,也包括所有依附於太子利益的官員。其實,太子現在不一定會有主掌江南戰局的意思,但太子系的官員會讓太子動此念想。”

“太子也不是木石泥偶。”怎麼說也是一道長大的兄弟,五皇子對太子還是瞭解的。

謝莫如道,“如果是我,我會對太子說,太子親征,一則不令閩王功高震主;二則太子爲陛下分憂,乃人子孝義所在;三則太子有了軍功,儲位安定,國家安定。”

五皇子聽這話就生氣,“這叫什麼話!劉邦都說,吾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東宮又不是要做將軍的,不至於此吧。”

“必至於此。”謝莫如道,“殿下不要以爲這是關係太子一人之事。殿下想想,多少人因殿下此戰升官封爵,跟隨殿下的人有了封賞,有了官職,有了地位。有殿下行事在前,那麼,其他人,會不會也想由此搏取富貴。當然,富貴一說難免顯得俗氣,文雅一點兒的說法兒是,生前身後名。何況,自公義來論,靖江也到了不收拾不行的地步。”

五皇子皺眉思量,“要說東宮想從中得利,我能理解,但再怎麼說,東宮親自督戰,也太冒險了。”

“東宮不督戰,督戰之事必落殿下身上。”

五皇子一噎,他與東宮的關係,委實不比從前了。如果由他督戰,必是他的人得利最多,哪怕五皇子有意照顧太子一系人馬,可從戰略上,五皇子肯定是要重用自己人的,除了私心,還有,自己人他用慣了,用的放心。的確,太子不會看他坐大。哪怕太子允許,太子一系的人也不能讓他擋了他們搏富貴的機會。

五皇子道,“如果東宮督戰,我在閩地做個副手也使得。”

謝莫如正色道,“這就是我要殿下應允我的事,如果此次回帝都,東宮督戰之意,殿下絕對不要再涉靖江戰局。”

作者有話要說:  PS:明天見~~~~~~~~~

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214章 打架~第139章 進宮第105章 和諧啦第190章 意在此處第92章第49章 值得第44章 公主與公主第178章 報償第64章 柳妃第35章 神交第231章 有小唐歡樂多第40章 李樵第239章 交鋒之一第181章 恩威並施之二第24章 人間記第209章 線第79章 原因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306章 奪嫡之九第228章 南安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166章 入彀之二第302章 奪嫡之五第240章 交鋒之二第362章 皇后之五第56章 百靈~第207章 契成第143章 大皇子的信仰第152章 各方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176章 深謀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125章 宮宴第109章 天生的權術家第49章 值得第12章 相像第264章 交鋒之帝心~第19章 致歉第43章 反應,程離第39章 生辰~第156章 價值第29章 誅心第209章 線第85章 自立門戶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372章 皇后之十五第304章 奪嫡之七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325章 奪嫡之二八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379章 太后之一第36章 賞賜第312章 奪嫡之十五第158章 分封第110章 大勢所趨與孤掌難鳴第382章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94章 一個餿主意第182章 大皇子的對策第86章 美人如花在眼前第98章 命運之五第26章 遮掩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第38章 中秋第246章 交鋒之八第330章 奪嫡之三三第163章 延師第379章 太后之一第311章 奪嫡之十四第216章 入冬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327章 奪嫡之三十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84章 出孝第44章 公主與公主第177章 恩威並施之一第78章 信第386章第261章 交鋒之極少數的人第87章 於氏第345章 東宮之八第257章 交鋒之十九第329章 奪嫡之三二第25章 看到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393章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305章 奪嫡之八第180章 商議第42章 揣度第27章 禍根已生第305章 奪嫡之八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15章 奪嫡之十八第225章 南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