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梁整編

這一場雍丘城外的遭遇戰雖然讓劉邦堵心,象紀信這般有一定能力,只需要稍加磨勵即可成長爲一名合格將領的人才對於現階段的劉邦來說,無疑是最寶貴的。

從古到今,打仗打的就是一個人字。

沒有人,就算強橫如共工,也只能不甘觸不周山而亡。不過,劉邦的壞心情在聽到曹參搶在楚軍猛將龍且之前割下李由頭顱之後便煙消雲散了。

頭功,還是咱老劉家的。

劉邦心情轉好,這城池雖然是項羽打下來的,可咱劉某人也是出了大力的,不信,你看看李由是誰殺的。

劉邦的好心情、好人緣帶來的是諸多小股勢力的擁戴,與除了江東子弟能打仗其它都是渣渣的項羽相比,劉邦要好打交道的多。

寧爲雞首,不爲牛後。小勢力怕的是什麼,怕的就是被大勢力吞併,與一團和氣沒有威脅的劉邦相比,項梁項羽叔侄可謂劣跡斑斑。

在波瀾壯闊的秦末楚漢爭霸戰中,雍丘這次戰役參與的兵力不算很多,秦軍方面三千人,聯軍方面五萬多人,僅從兵力數量上分析,這隻能算是一次中型的戰事。

而事實上,雍丘一戰對秦軍與反秦聯軍的影響遠遠不止戰役的本身,雍丘位於碭郡與三川郡的交界處,舊屬魏國,李由率部至此,本是爲了支援在定陶與楚軍主力作戰的章邯,卻不想陷入了楚軍的重圍之中。

李由之敗,可能說暴露出了秦軍內部不和的弱點,強大一時的秦王朝在失去了始皇帝這個支柱之後,根基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代表趙高勢力的少府章邯、代表世襲武將勢力的邊防軍王離、蘇角、澗間,再加上以李由、楊熊等爲首的地方郡兵,三大集團之間不僅在朝中爭權奪利,在軍中也是一樣。

四天時間,從定陶到雍丘,快馬的話不過一日的行程,章邯卻始終不發一兵,不僅如此,他還以項梁是楚軍的領袖爲藉口,阻止了原隸屬於李由的三川兵一部回援。章邯如此,位於黃河以北趙地的王離軍也沒有伸出援手。

王離軍團從九原南下已近一月,除了在成陽和槓裡與劉邦的部隊接觸外,幾乎未取得任何值得驕傲的戰績。

扶蘇被賜死、蒙恬自殺,這支顯赫一時的秦軍精銳在內耗中喪失了作戰的勇氣,將領毫無鬥志,士兵麻木漠然。

另外,雍丘失利讓三川郡門戶大開,軍勢大漲的反秦聯軍可以長驅直入,往南可下南陽、穎川,往西渡河直搗河東。

也正是因爲看到了這一層,不久之後,劉邦採納謀士張良之計,轉戰南陽、漢中,從南面扣關殺入關內;而在北方的鉅鹿,項羽面對章邯、王離的聯軍,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一舉將二十餘萬秦軍擊敗。

歷史的慣性不曾因爲李原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出現而發生多大的改變,在李原率餘部一路迂迴西撤途中,空虛之極的河南、平陰、新安、澠池、陽武等十二縣的地方官員已經開始逃亡,這倒讓李原忐忑不安的心情放鬆了下來。

穿越以來,他熟悉最多的是軍中事務,和地方官打交道的機會不多,也不太清楚秦朝的地方官員按照怎樣的標準來做事,尋思着別在什麼方面露了馬腳,幸好,侯喜這個掌書記在處理這些事務方面很是得手。

突圍的秦騎還有百餘騎,雖然不多,這些倖存下來的士卒卻是個個精銳,渾身上下殺氣騰騰,叫人瞧了羨慕不已。靠着李由的名頭,還有手頭這一支精兵,李原毫不客氣的搶在劉邦西征之前,一路收編指揮混亂的各縣郡兵,待到魏國舊都大梁近郊時,李原的部隊已經擴充到了將近一千人。

八月十七日。

李原在大梁附近的浚儀小城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以確定新隊伍中、下級軍官的人選,在選拔軍官的方式上,秦軍主要採用軍功制定爵位、定軍職的方式,李原對此並不想作多大的改動,他只是在唯軍功的基礎上,加入了對個人指揮能力、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測試,這些測試由他親自把關,逐一面試考覈。

軍功的優點不用再多說了,秦軍將卒在戰場上的勇猛已說明了它的價值所在,不過,若是單一將此作爲軍官晉升的方法,也有點以偏蓋全,一個優秀的軍官,也許在上陣殺敵方面個人不怎麼樣,但在指揮作戰、把握戰機方面卻很敏銳,這樣的人才在唯論軍功制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被埋沒掉,韓信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甲兵王老六,斬首十二級!”

“步卒周興,斬首七級!”

“掌書記侯喜,求薦爲輜重營司馬!”

“掌旗駱甲,請任親兵營騎將!”

由李原擔任主考官,經過兩天的層層評定和選拔,王老六等共十三人成爲了這一支劫後餘生秦軍的軍官。

對秦國朝廷的失望,對李斯下獄、李由慘死的同情,還有對李原能力的認可,讓大多數秦軍士兵認可了這種綜合性的軍官選拔方式,軍功是主要的,但其它方面有擅長的話也有機會,在不知不覺中,李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身邊的其它人。

隨後的軍事會議,參加的主要對象除了李原之外,還有:司馬侯喜、兩名什長周興、王老六,還有剛剛來投的浚儀縣胡壯、陽武縣何平兩位長者,其他五名選拔產生的伍長,與會總人數爲十二人,由侯喜擔任文書記錄。剛被任命爲騎將的駱甲擔任本次會議會場的警戒工作。

會議形成一致意見的有:同意將部隊人數擴充到一校千人的規模,由李原擔任軍中都尉,這就實際上認可了李原是這一支軍隊的新領導者。周興、王老六和一名叫甘厚伯的人分別擔任部曲長,侯喜任司馬兼職文書、書記。

在沒有得到朝廷任命和上級准許的情況下,李原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整編了麾下這支小部隊,這在律法嚴明的秦國來說,已是大逆之罪。只不過現在,咸陽那個由趙高把持的朝廷在侯喜等三川郡兵心裡,已沒了多少的份量。

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352章 三李成諸葛第184章 趙地烽煙起第366章 流星墜落第504章 東方的戰神第277章 項羽的謀算第269章 拋石車登場第484章 海盜艦隊第217章 河東司馬第210章 諜戰第513章 教訓將二代第438章 嶺南戰事歇第106章 鴻門宴第179章 虎牢關大戰(四)第309章 人質第451章 羅馬人,我們來了第351章 楚無道共誅之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3章 生死一線第57章 曹國後裔第215章 瘟疫第270章 曹信VS韓王信第63章 美男計第109章 新移民城市第429章 巴蜀奇兵第490章 一戰聞名天下知第284章 男人的承諾第305章 後路被斷第400章 河套大戰(五)第412章 越王后裔第289章 王子與公主第400章 河套大戰(五)第127章 韓信歸秦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262章 冷酷無情第126章 甕中之鱉第479章 紅顏知己第404章 天罰第268章 攻敵必救第132章 艱難決擇第416章 渡江戰役第27章 白馬之戰(三)第361章 悲壯輕騎第148章 宮鬥第322章 幸福的滋味第503章 大秦VS羅馬大海戰(二)第473章 埃及豔后第81章 雷霆戰車第439章 天下初定第75章 公主與騎士第521章 大秦,出征!第384章 小萌娃和女漢子第402章 中行說現身第212章 不得不降第5章 沛公驚惶第524章 海上爭雄第129章 鬼方作亂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500章 大秦的年輕一代第482章 淮南八駿第41章 疑團重重第61章 狂妄蘇角第467章 希臘文明的餘輝第1章 危城雍丘第328章 天火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197章 反擊號角第357章 陷阱重重第25章 白馬之戰(一)第121章 背水一戰(五)第357章 陷阱重重第370章 星辰大海第38章 謀士陳平第36章 共謀良策第518章 以身赴死第24章 大風歌第497章 海戰新武器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384章 小萌娃和女漢子第140章 封狼居胥第285章 生兒第71章 奸細第443章 罷黜李政第428章 大龍空來的深河桑第409章 人之本心第32章 權與謀第97章 陳倉之戰(一)第111章 豐收季第136章 老對手第394章 天雷第299章 凱旋第53章 風暴眼第85章 投名狀第50章 連環計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114章 斷尾求生第424章 呂臺作亂第407章 貪腐問題第94章 再遇故人第66章 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