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佔領印度

(注:5月6日開的闌尾切除手術,今天剛出院,還在靜養中,不能久坐,先更一節!讓大家久等了!)

戰象羣在劇烈的爆炸中失去了冷靜,它們開始忙亂的四處奔跑,試圖逃離這一片讓它們感到恐懼的地方。

坐在象背上的印度士兵不時的被震落下來,曾經引以爲豪可以居高臨下打擊敵人的所在,現在卻成了死亡之地。

印度巽伽軍隊前軍崩潰,國王普西亞米陀的戰象位於整個象羣的後方,按照正常的作戰秩序,他所在的地方應該很安全,不用擔心會遭到秦軍輕兵的襲擊,但象羣的驚恐就象傳染病一般,迅速的從第一線傳導到了後陣。

普西亞米陀的坐象是一頭八歲的公象,這頭最爲雄壯的戰象同樣沒有逃過動物本能的驅使,在見到夥伴們一個個四散之後,它還曾經長嚎了幾聲試圖喚回自己的部下,但隨即,當天雷軍的爆炸一陣大過一陣時,這頭公象突然陷入到了暴怒之中。

頭象瞪着血紅的眼睛,開始發瘋似的衝着秦軍一方衝了過來,完全不理會背上普西亞米陀等人的號令,它的這一勇猛行爲,如果是在動物世界,可以理解爲保護弱小的舉動,但在兩軍戰場上,頭象的衝鋒更象是一次自殺行動。

悲壯的孤獨前行。

沒有能喚起象羣一丁半點的鬥志,它們在這一場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殺戮中完全被嚇破了膽,在被五支榻弩、十餘枚天雷擊中之後。這頭不屈的雄象倒在了距離秦軍步陣僅有一百步的地方。

至於,普西亞米陀這位巽伽王國的創立者。在雄象倒下之前,就已經無限不甘的嚥了氣,他是被如蝗般射來的秦軍的制弩給射殺的,高高在上,確實可以佔據優勢,但同樣,也正因爲位置過高,反而讓普西亞米陀成了秦軍弩手的靶子。

達羅一戰。

隨着戰象部隊的崩潰也宣告終結。十萬巽伽聯軍,在相互踩踏和逃跑中,被人數少於自己,但裝備、士氣、戰力都要遠遠強過自己的秦軍殺得大敗,不過,真正在戰場上死亡的巽伽士兵倒是不多,只有約一萬餘人。印度軍隊的失敗。主要還是鬆散的紀律、民族的惰性,讓他們付出了代價。

在普西亞米陀戰死之後,位於印度河對岸的差友並沒有擔負起後續指揮的責任,擅長權謀而不擅軍事的他,不管不顧的帶着自己的親自率先南逃,而接下來。來自德干高原的各部族聯軍更是毫無鬥志,開始成批成批的脫離戰場。

李原揮師過河,命令各部繼續追殺逃亡之敵,四日後,達羅城被秦軍佔領。城內守軍約三千餘人在差友的帶領下投降,隨後的一個月時間裡。在韓信、馮唐、丘力金等秦軍各部將領的追擊下,橫掃了整個印度半島。

百乘、摩差、車底、摩揭陀等小國在秦軍的威勢面前,紛紛遣了使者請求歸附大秦,巽伽王國的例子就擺在面前,再加上對秦軍在戰場上使用的神秘武器的畏懼,他們要是再有絲毫抵抗之心,等待他們的就將是秦軍的雷霆之火。

印度半島之戰,持續了整整半年時間,最終以秦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在這一場南亞戰事中,一批年輕將領涌現而出,其中馮唐這名東路軍先遣將領最爲引人睹目,而與此同時,李原與韓信的這次會面,也解決了秦軍內部對未來新方向的分歧。

當炎熱的夏季過去,冬天的腳步到來時,韓信率領着北路軍開始北返,有了新目標的他,要抓緊時間深入到西伯利亞東部的荒蕪之地,去尋找李原說起的那一條可以通向新大陸的海峽。

從亞洲到美洲,白令海峽的通路其實一直存在,不過,在秦軍對它感興趣之前,這個地方主要來往的就是原始的土著居民,而現在,要想在結冰的大洋冰面上,穿行過一支軍隊,這難度可想而知。

烏桓人丘力金、秦軍將領楊玉分別被任命爲印度半島南部和北部一帶的行省郡守,安排這兩個背景全然不同的秦軍將領,李原用意很深。

丘力金在此次南征作戰中,功勞很大,不僅僅在於他的烏桓軍隊率先攻破了所羅門隘口,還在於在接下來的掃蕩中,烏桓人充分展示了匈奴別部的血腥手段,在他們前進的一路上,印度人的屍體幾乎將恆河填滿。

烏桓部落,是匈奴人的別部,也是鮮卑、柔然等草原部落的祖先,他們在北方的持續存在,對於志在開拓和穩定大草原的秦國來說,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相比不馴服的草原民族,李原更希望的是從河套、幽燕一帶遷移過去的秦國新移民,能夠逐漸的佔據豐美的北海、翰難河一帶,從而消除大秦的內患。

丘力金對於李原的這一安排,雖然有些不太情願,不過,在盤算了一陣之後,他最後還是欣然接受了。

與神武大帝的意志去抗衡,丘力金實在沒有那個勇氣,況且,雖然不得不離開世居之地,但印度半島這個地方也着實不錯。

物產豐饒的大陸,無數可供驅使的奴隸,還有來自地下的寶石、金銀、象牙等稀有之物,這些都讓丘力金感到滿意,在征戰了大半輩子之後,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養老,安享餘下的時光他也滿足了。

與駐守印度南部的丘力金不同,楊玉這個親兵營出身的親將的駐地在印度河流域,這裡更靠近絲綢之路的南線,生活在這一流域的人種也更爲複雜,李原遣楊玉守於此處,一方面是防範烏桓人、印度人,另一方面,則是牽制波斯、土羌等番外民族。

土羌,也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民族,這個高原民族在秦時還處於原始狀態,不過,他們的身影已經時不時的顯現在了絲綢之路的南端和蔥嶺一帶,並不時發起對來往商隊的襲擊行動,楊玉的任務就是保護這些商隊不受土羌的劫掠。

十月。

李原率領東征軍主力向新安城回師,在更爲遙遠的西方,與羅馬的最後決戰即將到來,對於秦國來說,這是決定興衰的最重要一戰。

第329章 呂澤的下場第456章 大馬士革的未來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369章 神武王第275章 項伯又來了第476章 偷情人妻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407章 貪腐問題第3章 生死一線第73章 風捲殘雲第436章 神武大帝第63章 美男計第507章 左勾拳第422章 同歸於盡第416章 渡江戰役第434章 美女安媚珠第162章 大叔很親切第218章 賭博第362章 項羽之死第192章 救援月氏第365章 彭越立威第384章 小萌娃和女漢子第370章 星辰大海第95章 再見劉邦第306章 聯楚救援第278章 俘卒生死第113章 陳棣通敵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107章 韓信獻計第450章 天池之戰(二)第295章 血戰蓋藏城第257章 李左車第279章 成皋會盟第240章 末日競賽第147章 黎明之前第510章 印度人的內耗第282章 人是無價的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100章 陳倉之戰(四)第282章 人是無價的第279章 成皋會盟第513章 教訓將二代第207章 橫掃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408章 相位之爭第101章 陳倉之戰(五)第194章 李仲翔第303章 雨中惡戰第368章 衣錦還鄉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233章 背叛第289章 王子與公主第424章 呂臺作亂第229章 商賈心向第49章 計中計第351章 楚無道共誅之第445章 雄心壯志第222章 合縱第43章 滎陽之變(三)第509章 韓信北地軍團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518章 以身赴死第120章 背水一戰(四)第343章 英雄的舞臺第210章 諜戰第144章 酈生之死第22章 復仇之戰第64章 一路向西第13章 初生牛犢第374章 白起子孫第333章 一龍雙鳳第83章 人質脅迫第108章 諸侯內訌第400章 河套大戰(五)第98章 陳倉之戰(二)第463章 斯巴達克斯第235章 層層阻截第243章 大決戰(三)第443章 罷黜李政第2章 項羽殺來第417章 勇者勝第85章 投名狀第370章 星辰大海第378章 痛失大將第456章 大馬士革的未來第99章 陳倉之戰(三)第204章 強攻城垣第355章 弩兵復仇第473章 埃及豔后第289章 王子與公主第270章 曹信VS韓王信第339章 贏氏被斬首第47章 滎陽保衛戰(四)第415章 唯我彭大將軍第260章 亡命北逃第42章 滎陽之變(一)第301章 開疆拓土第109章 新移民城市第349章 破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