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獨立的誘惑

未雨綢繆。

李原在佔領雒陽、打敗了楚軍之後,即開始向注意力轉移到相隔一條大河(黃河)的趙國故地。

佔領三川郡的西部地區,擁有雒陽周圍的平原,可以讓秦軍在關東有一塊用於喘息和休整的緩衝地。這第一步的謀略已經基本獲得了成功。

秦軍入趙。

這是李原設想的將觸角深入到關東腹地的第二步。

關東六國,真正在兵員素質、戰術素養上能和秦軍相抗衡的,除了趙國,沒有其它第二個選擇。

現在楚軍的強大,更多的是建立在項羽、劉邦、陳勝等幾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基礎上,一旦沒有了這些有名望的人物支撐,楚軍的真實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這一點從漢朝初立後,劉邦在白登之圍中的表現就可以得知。

樊噲、曹參、灌夫等將領號稱有萬人敵之勇,在內戰中所向無敵的大漢軍隊,在面對匈奴騎兵時,竟然被打得連戰連敗,最後不得不逃到山上苦求援兵,這實在丟盡了堂堂中原男兒的面子。

將秦國現有的版圖,從大河的西面向東面拓展,佔領曾經是同一祖先的趙國故土,沿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做法,讓秦軍擁有比歷史上更爲強大的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從而在不久將來與冒頓的大決戰中取得先機,這纔是李原真正的目的。

中牟。

位於大河與漳水之間的三水相連地帶,地方不大。但卻位置重要,處於關東的核心地帶。一旦佔據了這裡,也就扼住了諸國的咽喉。

從戰國後期七雄佔領的時間來分,應當屬於趙國的南部故土,不過,這塊地方處於魏、趙、韓三國交界地帶,一直以來歸屬都是沒有一個定數,誰強由誰佔領,在韓、魏相繼衰落之後。趙國作爲抵禦強秦的中流柢柱,中牟也就自然而然的歸屬於趙國名下。

在亂象之中。

李原勢力隨着韓信的北伐進入趙地,韓信軍從蒲阪渡北上之後,一路上經平陽等地,最後在中牟與楚軍對峙。

八月下旬。

北方慣有的寒潮第一次來襲,暮色中的秦軍營地,一片寂靜。唯有轅門口的火把,還在燃燒着光亮,照耀和指引着方向。

河北一帶的天氣漸漸轉涼,還穿着夏日短衫甲衣的秦軍少年將卒禁不住抱緊了身子,使勁的跺了幾次腳,以緩解夜裡寒冷浸入身體裡的寒氣。

甘六郎緊緊的將身體伏在馬上。背上被利箭射中帶出的傷口越來越痛,讓他的意識漸漸的模糊起來。

在韓信的提拔下,甘六郎的職務已經從屯將升爲軍侯,並且還是最爲重要的斥候兵軍侯,韓信對這個機靈果敢的年輕人也很是欣賞。在他身上。韓信看到的是自己的少年時代。

張耳入楚營的消息,秦軍斥候在一天之後才探知。這是異鄉他地作戰必須承受的一種煎熬,沒有熟悉的人指引,秦軍就算再強大,也不可能閉着眼睛去打仗。

“快,快帶我去見將軍。”甘六郎強睜開眼睛,看見轅門越來越大的那個閃動的“秦”字,終於不支斜斜的倒了下去。

巡邏的兵士一陣忙亂,取過火把仔細看去,有熟悉的士兵立時認出甘六郎的身份,連忙趕去向韓信稟報。

“張耳兵敗投楚,陳餘大軍南下!”韓信喃喃自語,神情漸漸嚴峻起來,現在他頜下的鬍鬚留了起來,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了不少。

甘六郎送回的這一軍情急報,讓韓信有一種身處迷霧之中,一時去無法找到出路的無助感覺,難道真的只能無功而返,帶着遺憾渡河南歸了,韓信來回的在帳中踱着步子,整個上午都在沉思不發一語。

麾下的將校,以年輕將卒居多。

甘六郎已經是其是最爲出色的一個了,其他人能夠給韓信提供大戰略方面可行建議的幾乎沒有,這並不是韓信這一支軍隊存在的問題,而是整支重建中的秦軍都在面臨的難題。

戰國紛亂起。

位於河北的趙國故地,同樣也是亂相紛紛,羣豪並起。在秦末風暴之中,趙地的反抗雖然不如楚地來得激烈,但卻勢頭猛烈,讓秦軍上下不敢小視。昔時,章邯在取得與項梁大戰的勝利後,之所以轉戰趙地,就是判斷趙地的反秦力量實力強大的緣故。

秦、趙出於同祖,相互交戰多年,趙人確實血性悍勇,讓秦人感到生懼。從一般推論,章邯的這一判斷沒有問題,但他卻忽略了一點,統領趙人反秦的,其實不是趙人,而是兩個魏國人:張耳和陳餘。

天下英雄。

能夠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張耳和陳餘是最爲出名的兩位。

曾經的刎頸之交,最後的下場是刀兵相向,相互殘殺,張耳還算是善終的,他在歷史上投奔了劉邦,最終藉着漢軍的力量,將老朋友陳餘送上了斷頭臺。

很遺憾,在整個秦末風雲爭霸的羣豪之中,有名有姓的趙國英豪卻是極少。

張耳、陳餘,都是大梁人,真正算起來,並不是趙國人,唯一有名字留下的只有一個趙王趙歇,只是趙歇的能力實在不足,被張、陳二人象傀儡一樣立來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死於戰亂之中。

除了趙歇之外,趙國名將的子孫中,倒有一個人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可惜,他的出身不太好。

李左車,趙國最後的名將李牧的子孫。這個最後投奔到韓信麾下的趙國名士由於效力的東家出現問題,所以終其一生,沒有得到什麼才能發揮的機會。

——。

當蝴蝶一次次扇動有力的翅膀,當秦軍在戰場上一次次的勝利,人的際遇和決定也在悄然的發生着改變。

由於河南一帶被秦軍佔領,被陳餘趕出封地常山的張耳沒有辦法帶着敗兵越過李原,去和劉邦匯合,真要是那樣的話,李原自然也不會客氣,張耳一直是劉邦的鐵桿同盟軍,能夠滅了他,也算剪掉了又神氣起來的老劉的羽翼。

與秦軍勢不兩位的張耳最終選擇了投奔楚軍,楚將鍾離昧引軍從滎陽北上之後,即駐軍於中牟。

楚營。

楚軍大將鍾離昧也沒有睡下。

常山王張耳的到來,讓鍾離昧在吃驚之餘,也開始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猶豫起來,幾天前,霸王項羽已經緊急派了項佗爲信使,命令鍾離昧迅速的從趙地脫身,率本部人馬迴轉彭城,協助楚軍主力徹底的清剿英布。

楚軍的內訌讓鍾離昧心生厭倦,英布雖然不是一直跟隨項羽的部將,但一起並肩作戰多年,交情總還是有的,現在,卻要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內訌。

щщщ●Tтkā n●¢ Ο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擊敗近四十萬秦軍,項羽的威望也達到了其人生的最頂點,同時,他的性格上的缺點也開始慢慢的暴露出來。

其實,暴露缺點的,不只是項羽一個,被尊稱爲亞父的居巢人范增也開始走下神壇,格局太小、眼界不闊是范增作爲一個謀士最大的問題。

由他一手策劃的分封制讓關東各地亂象紛紛,諸侯們對項羽紛紛心生怨言,根子就在范增的這一短視謀略上。

鍾離昧舉棋不定。

原本按照項羽、范增的設想,是要求鍾離昧一路向西打到蒲阪渡,威脅秦軍後路的,這一策略在韓信軍北上之後,鍾離昧即改變策略,由進攻改爲對峙,他的這一應變策略在楚軍內部形成了二種不同的觀點。

其一是以范增爲首的謀士、郎中認爲,鍾離昧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固步不前,心存猶豫,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而且,不能因爲與韓信有舊,就放棄自己作爲一個楚軍大將的操守和信念。

其二是以季布、周蘭等一大批楚軍中下級將校爲一方,這些與項羽、鍾離昧風裡來、雨裡去有着深厚感情的將士,對一直以來誇誇其談的范增厭惡不已,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鍾離昧審時度勢的決斷,怎麼也比范增一個老傢伙的臆想要強了許多。

這場爭執加劇了楚軍內部的分裂,在項羽的壓制下,在彭城被英布的軍隊包圍的關健當口,雙方都保持了相當的剋制,這次項佗明着是來慰軍,暗裡卻是帶着項羽的最後通諜來的,也是給了鍾離昧一個臺階。

項羽在信裡的意思很明白,同意回兵的一切都好,不同意的話,那麼,鍾離昧就和英布一樣,從楚軍序列中分離出去。

這讓鍾離昧感到很不是滋味。

霸王,已經不是那個在漳水畔,與將士同喝一盞酒,同吃一塊肉的楚軍驍將了,他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不能容人了。

也許是成爲諸侯領袖的那時變的吧!具體的時間,鍾離昧也是說不出來。

如果沒有張耳的到來和與韓信軍的對峙,鍾離昧最後的決定,可能還是會聽從項羽的命令,回到彭城,依舊成爲項羽的一員部將。

但現在,鍾離昧卻不想這麼做了。

趙地千里,正是英豪角逐的戰場,獨立領軍作戰的淋漓暢快,讓鍾離昧感受到了解除束縛之後的自由與無羈,這纔是他心裡想要的。

第121章 背水一戰(五)第11章 莫須有第287章 斷敵右臂第2章 項羽殺來第443章 罷黜李政第474章 同盟者漢尼拔第100章 陳倉之戰(四)第513章 教訓將二代第497章 海戰新武器第420章 項莊的陰謀第140章 封狼居胥第3章 生死一線第508章 四千勇士第182章 虎牢關大戰(七)第50章 連環計第156章 贖人割地第467章 希臘文明的餘輝第83章 人質脅迫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257章 李左車第150章 甘六郎第366章 流星墜落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321章 神鬼魃魈第151章 信任第303章 雨中惡戰第518章 以身赴死第356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78章 俘卒生死第301章 開疆拓土第357章 陷阱重重第474章 同盟者漢尼拔第380章 此仇不共戴天第220章 邊騎南下第161章 辛追第372章 鬼戎白羊第334章 三軍用命第508章 四千勇士第493章 美人心計第327章 黑火藥第358章 真正底牌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346章 季布被疑第315章 逼退匈奴第445章 雄心壯志第490章 一戰聞名天下知第124章 背水一戰(八)第48章 陳平來投第502章 大秦VS羅馬大海戰(一)第303章 雨中惡戰第467章 希臘文明的餘輝第429章 巴蜀奇兵第391章 兩腳羊第426章 絕處逢生第22章 花木蘭第396章 河套大戰(一)第519章 佔領印度第525章 羅馬軍事化改革第134章 炮灰部隊第397章 河套大戰(二)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177章 虎牢關大戰(二)第442章 第一次西征第443章 罷黜李政第501章 熱血從未止熄第478章 凱旋歸國第219章 半渡第95章 再見劉邦第471章 國之利刃第103章 李斯低頭第198章 鬥智鬥勇第183章 一團亂麻第394章 天雷第123章 背水一戰(七)第26章 白馬之戰(二)第114章 斷尾求生第323章 河東鹽池第171章 猜忌重重第408章 相位之爭第276章 蕭何投秦?第389章 捕狼圈套第251章 勝利宣言第348章 釜底抽薪第29章 白馬之戰(五)第506章 印度阿三的窺伺第221章 虞姬第429章 巴蜀奇兵第197章 反擊號角第490章 一戰聞名天下知第304章 不分勝負第111章 豐收季第236章 圍點阻援第346章 季布被疑第362章 項羽之死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271章 劉邦絕望了第243章 大決戰(三)第17章 鬼城大梁第500章 大秦的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