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反戈一擊

十二月歲寒年末的關中,如同一鍋亂燉的沸湯,讓人既忍不住想去嚐嚐,又生怕被燙着了舌頭。

章邯接到龍且告急之後,火速的從陳倉一線撤退,不過,他的行軍路線卻不是指向扶風,而是位於大後方的秦舊都——咸陽。

成王敗寇。

章邯決定奮起一搏了。

這一年,他受夠了楚人的白眼,受夠了秦人投來鄙夷的目光,這對於一個曾經讓萬千秦軍將士仰視的大將軍來說,是不堪回首的一年。

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場大範圍的急促降溫伴着嚴寒突襲而來,在惡劣天氣下,駱甲的騎軍一部在武功縣小華山與章邯軍遭遇,章邯以章平率一部兵士側擊騎軍,主力沿着渭水而下,終衝破李原的圍追堵截,跳出了秦軍的包圍圈,至此,在扶風被圍的龍且完全陷入到了秦軍的重圍之中。

總攻扶風的戰事受天氣影響,遲延了二日開始。

在大捷的激勵下,一萬秦軍步卒在李原的親自指揮下,以排山蹈海的氣勢,攜帶着衝車、巨木還有簡易的雲梯開始了登城之戰。

秦軍出戰,主將李原騎馬駐足。

前方如潮拍岸般進攻的秦軍前鋒,遠遠的就能看到,大隊的秦軍已經越過弓箭手遠程射擊的距離,向着城牆腳下挺進,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兇悍的秦軍步卒順着木棍綁結的雲梯爬了上去,隨後,撕殺聲中淹沒於城垣之上,再無聲息。

一隊秦卒推動裝有木輪的戰車,將車上的巨木對準城門,然後,一下又一下的撞擊着緊閉的城門。

這是一場標準的古代城池攻堅城。

沒有取巧,沒有詭計,更沒有什麼兩軍對壘,將領單挑之類的評話故事。或者龍且倒是有意單挑一下,只不過,他現在連城門都無法開啓。

“傳令:西門、南門、北門三面圍攻,東門一帶,就交給駱校尉的騎兵部隊?”李原淡淡喝令道。

“遵將軍令!”駱甲領令上馬,帶着麾下騎軍揚起一片塵土,消失於荒野之上。

“接下來,西門的正面進攻任務,就交給韓校尉了?”李原取過一枚虎符,對初任秦軍校尉的韓信說道。

“諾!”韓信大聲應道。他的神情既激動又有些不安,這次機會來得如此的快,又如此的突然,讓他有一種身在夢裡的感覺。

圍師必闕。

留下東門,給城內的楚軍一個可以逃命的假象,從而削弱守卒的意志,這在孫子兵法中有着明晰的記載,李原這一番依樣畫葫蘆使將出來,卻令韓信對李原的能力更加的欽佩。

孫武的時代,距離秦末並不遙遠,在這個紙張還沒有發明,只依靠竹簡、帛錦來書寫的矇昧時代,一部兵書往往需要幾大筐的竹簡才能完整的記錄下來,這竹簡兵書是如此的費事又麻煩,值此春秋戰國大亂之際,能夠流傳下來併爲人所熟知,難度可想而知。

能夠看到兵書的人,就已經是幸運的人,而能夠將兵書中的謀略運用到實際中,則更是幸運中的幸運。

韓信,現在正有幸的成爲那個幸運的男人。

他的未來無可限量。

——。

扶風城內。

楚軍大將龍且在絕望的殺了數名親衛之後,瞪着通紅的一對巨眼、提着一把大劍,親自守衛在城垣第一線。

眺望城外,如黑色怒潮般的秦軍行列,龍且在憤怒章邯背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命運捉弄人的無奈。

兩年之前,在關東的小城雍丘,項羽、劉邦的楚軍圍困了李由的秦軍部隊,當時的龍且,是楚軍中的先鋒大將,而當時的李原,則是城中守軍中的一個小軍侯。

攻守易勢。

一種末路王侯的悲愴涌上龍且這個粗豪漢子的心頭,讓他倏然有些後悔接受駐守關中命令起來,原來黥布的選擇是對的,在關中這個火藥桶上,要想全身而退,實在是太難了。

“楊武,給本將軍擂鼓!”龍且厲聲大喝。

“大楚,大楚,殺無敵!”在一聲聲急促的鼓點催促下,龍且奔走於西門城垣,寬大的身軀吸引了數名秦軍弓手的注意。

“噗!”

一枝箭矢斜斜的從半空中落下,紮在龍且的甲衣上,帶起一片血花。

“秦狗,來呀,再來呀,你龍爺爺不怕——!”龍且大叫着,右手一下握緊箭桿,用力一拔,即將三角棱刺的箭頭給拔了出來。

“大楚,大楚!”龍且的悍勇,終於激盪起楚軍將士拼命的勇氣,在戰也是死,不戰也是死的悲壯結局面前,這些曾經的反秦勇士們,消磨多時的那股子銳氣又重新回來了,唯一可惜的是,這氣勢來得太晚了。

韓信緊皺着眉頭,接手步軍之後的第一戰,就是面對老東家,曾經的上司,讓他有一種身份交錯的恍惚感。

在戰場的這一刻,彷彿他還在楚軍紅色的軍陣中,面對的是秦軍的一片黑暗之色;而現在,他要面對的,卻是那一抹曾經讓他驕傲的紅。

“一切都過去了,面前的楚軍,也不再是記憶中的那支反抗暴政的義師了。”韓信心頭,涌動起陣陣的傷感。

不管怎樣,他也曾經是對面楚軍中的一員。

“命令前軍步卒,分三路架雲梯同時進攻;弩兵、弓兵部隊,急速十連射,進行壓制,重甲步兵,繼續巨木撞門,不破不休——。”韓信聲音響亮清晰,聽在各軍都尉、軍侯耳中,有一種不容質疑的震憾力。

“諾!”

“諾!”

“諾!”

秦軍各兵種帶隊都尉、軍侯依令而行,良好的服從性讓韓信的命令在第一時間得到貫徹執行,這讓韓信感到由衷的高興。

這種情況,如果換到楚軍之中的話,韓信的話莫說只講一遍,就是再說了四、五遍,也不可能讓楚軍士卒屈從,這便是嚴格軍律下的秦軍與出身草莽、信奉個人武勇的楚軍之間的本質區別。

從更深一層意義上分析,這代表了兩種建軍的思想,前者能夠訓練出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鐵血之師,能夠擁有一大批忠於將令的中低級軍官,但卻很難涌現出才幹出色的將領,而後者的情況,則正好與之相反。

第490章 一戰聞名天下知第334章 三軍用命第38章 謀士陳平第496章 **弩發明第191章 匈奴來襲第171章 猜忌重重第314章 包抄後路第68章 雙重壓迫第416章 渡江戰役第9章 名聲初起第397章 河套大戰(二)第328章 天火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447章 西方文明史第506章 印度阿三的窺伺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191章 匈奴來襲第263章 有喜了第343章 英雄的舞臺第475章 地中海爭霸戰第133章 威武之師第413章 南征在即第105章 不計前嫌第91章 驚天大變第130章 邊軍危局第515章 達羅大火第107章 韓信獻計第190章 文明的碰撞第5章 沛公驚惶第370章 星辰大海第161章 辛追第364章 多多益善第104章 火上加薪第318章 四大名士第406章 冒頓之死第127章 韓信歸秦第9章 名聲初起第194章 李仲翔第243章 大決戰(三)第458章 羅馬共和國第442章 第一次西征第21章 大神“月關”第411章 項莊復楚第484章 海盜艦隊第49章 計中計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28章 白馬之戰(四)第465章 西伯利亞的新主人第180章 虎牢關大戰(五)第25章 白馬之戰(一)第1章 危城雍丘第173章 請君入谷第324章 資本投資第37章 叔與嫂第413章 南征在即第89章 閻樂之苦第224章 邊軍之魂第209章 巴人內訌第430章 衝鋒號角第515章 達羅大火第329章 呂澤的下場第155章 獅子大開口第353章 江東子弟第42章 滎陽之變(二)第406章 冒頓之死第377章 齋桑泊大戰(三)第304章 不分勝負第476章 偷情人妻第170章 種瓜侯爺第336章 抓捕呂雉第329章 呂澤的下場第360章 時不利兮騅已逝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56章 少年李原第415章 唯我彭大將軍第222章 合縱第256章 斬草除根第387章 追殺大月氏第467章 希臘文明的餘輝第297章 勝利會師第136章 老對手第174章 天下揚名第328章 天火第483章 馮唐未老第260章 亡命北逃第510章 印度人的內耗第340章 呂雉殞命第213章 真真假假第181章 虎牢關大戰(六)第76章 青年近衛軍第345章 虞姬失寵第91章 驚天大變第351章 楚無道共誅之第90章 胡亥之死第290章 三十六使第229章 商賈心向第502章 大秦VS羅馬大海戰(一)第473章 埃及豔后第311章 聯軍主帥第336章 抓捕呂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