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爾虞我詐

慶元,位於浙江省西南,北接劍川、景寧,東、南兩面與福建壽寧、松溪、政和相交;不但氣候溫潤宜人,而且水路通達素有‘水流兩省達三江’之說;再加上集溪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與一身的地形地貌,是以歷來都被人們視作了極爲難得的風水寶地所在.....此時辰時未過,城內新建的海道漕運萬戶府門前便已開始熱鬧了起來。

然而與門前車水馬龍迎來送往的喧鬧情形相比,作爲這座府邸主人的方國珍卻不但毫無喜色;反而在落落寡歡之中還透出了一種無比憂心的焦慮之色。是嗬!自打當年率衆舉事以來,數年苦心經營不但屢受朝廷重用;而且還得到了各路義軍認可,擁有了自己的割據之所。

這其中,雖然遊走於朝廷、義軍之間頗爲艱難;但靠着八面玲瓏的行事,倒也左右逢源富貴無憂。然而自從與朱元璋結交後,雖然此人多有仁義之舉;但其寬厚謙和之中卻總是能使人感到一種咄咄逼人的人君之威!是以,那日得知朱元璋已攻佔了諸暨後,眼見其兵鋒正盛勢不可擋;方國珍這才主動獻出了城池,以早作打算明哲保身。

卻不料!朱元璋不但一概推卻,既是連當做人質的方關也給予厚賜一併送歸!這朱元璋究竟是何等樣人?到底是打得什麼主意?......‘無論如何,要想長久富貴;反正我是哪一方都不會得罪,但誰也休想讓我將寶完全押在他的身上!’越想越覺不安,末了想起了此前所商議的對策後,方國珍一聲暗呼發出,這才恢復了先前神色。

‘稟主公:應天方面使者夏煜已至,現正在前方奉茶......’‘什麼?-------既是連譽滿天下的江南名儒,竟也成爲了朱元璋的跑腿之人!派此人前來,定然有大事發生!’思忖中,直至聽到了有人進來稟報,方國珍這才從自得之中驚醒快步返回了前廳。

朱元璋此次果然是氣派不小!不但將一代博學大儒充當信使,而且加封方國珍爲福建省平章事;同時還將兩位胞弟方國瑛、方國珉也晉升爲參知政事與樞密院僉事,共同協助其兄......‘概而言之,按我家主公之意,便是要大帥總管節制一方!’少時一番寒暄說罷,再告知了來意後,夏煜當即便又特意補充道。

‘啊--------朱元璋竟將福建也納入了治下?看來此人果然是極有野心!’一番話聽完,暗暗心驚之下,方國珍當時便不由開始盤算了起來。‘這朱元璋雖然氣魄不小,但目前福建情形尚不知曉;我當然不能開罪朝廷,先失掉富貴引來征剿!可眼下若不答應此人,若是一旦將其激怒......’越想越覺心驚肉跳,遂當場便接受了平章印信及誥命;至於就任,只推說年老暫時無法成行。

‘可主公翹首以待久矣!足下若再推辭......’見方國珍始終無法確定到任之期,夏煜本想多說幾句;但看其連連賠笑之狀,卻也只能先自返回應天覆命了。‘方國珍這老狐狸!明明正值壯年,卻敢推說年老搪塞?’聞報了此行結果後,忿然之下;當時便又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箋,再派夏煜前往了慶元而去。這封毫不客氣的信箋大意爲:開始我以爲你是識時務的豪傑,這才命你專制一方。但你卻居心叵測,想探聽我的虛實便派你的兒子前來,想推卻所封官爵則自稱年老有病;歷來聰明者可轉敗爲功,賢能者可因禍得福!你好好想想吧......品味着信中內容,朱元璋這才心情漸漸平復,安心等待起了慶元方面回覆。

第一百零六章 紛亂重重第二十一章 乞討之道第二十章 同病相憐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灰復燃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零八章 應天見聞第一百零二章 城下問計第一章 悽慘家境第二十四章 受人所託第十七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五十一章 主帥風采第五章 英雄稟性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明昭彰第二百零五章 暗潮洶涌第二百三十章 文治武功第二百四十八章 慘淡收場第七章 偷師學藝第一百四十二章 挺進八閩第四十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相徑庭:第六十八章 龍蛇混雜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二十九章 分封諸王第五十九章 得隴望蜀第一百四十八章 先制淮東第二百一十四章 將星更迭第一百九十八章 齊頭並進第二百一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零三章 再添良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順天應人第一百零七章 遠攻近交第九十章 招賢納士第二百二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章                                                                                寺院棲身第一百零四章 進佔江西第六十一章 躊躇滿志第四十六章 遭人算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次北伐第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三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一百九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萬千第三十章 帥府當差第八十三章 渣滓泛起第九十二章 仕途坎坷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萬千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前夜第九十三章 狼子野心第九十八章 以耕備戰第九十章 招賢納士第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五十六章 謀定而動第五十三章 天從人願第一百一十六章 悍將勇猛第二百五十六章 謀定而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逼人第二百零四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二十九章 分封諸王第三十章 帥府當差第三十六章 衣錦返鄉第八十七章 無風起浪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江失陷第一百二十二章 人心離散第三十七章 牛刀小試第一百二十三章 仁者無敵第九十五章 龍灣大捷第一百四十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江失陷第六十二章 得隴望蜀第一百二十章 故人來投第一百一十五章 好戲開鑼第一百三十五章 孺子投誠第四十六章 遭人算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娶親第三十六章 衣錦返鄉第六章 初識高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六章 箇中緣由第二百五十章 整飭內政第一百九十一章 挺進八閩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五章 軍令統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敗走沈兒峪第一百三十八章 兼容幷蓄第一百五十九章 家門不幸第六十五章 軍令統一第二十章 同病相憐第一百四十七章 圖謀東吳第一百三十二章 再戰武昌第九十八章 以耕備戰第二百零四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八章 利器出鞘第一百四十章 收服嶺南第二百四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八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帝崩殂第一百零五章 物極必反第八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五十六章 臨機應變第四十五章 初擔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