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賀逢聖

丁雲毅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朱國弼東拉西扯了一會,然後說道:“我有一套小玩意,想請總鎮評價一下。”

說着,讓下人拿上了一套用木盤託着,用布遮擋着的東西,放下,然後道:“請總鎮看看罷。”

他緩緩揭開了布,丁雲毅和張溥同時看去,一看眼睛都直了。這是套用玉石和黃金、白銀製作而成的帝都北京、留都南京、中都鳳陽三座城池模型。

儘管是微型模型,但製作精良,看這樣子,只怕光是耗材價格便不下三四十萬上下。更加難得的是,這三座城池的模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雕刻的栩栩如生,徒然使得價格又能翻上一番。

丁雲毅和張溥看得讚歎不已。他們好東西也都見過,可像這樣的,卻是平生頭遭所見。

“總鎮,西銘先生,這套小小玩意如何?”朱國弼無不得意地問道。

“好!”丁雲毅認認真真誇了一句:“我去過的地方也很多了,但像如此精美華貴的,我卻真的是第一次所見。”

朱國弼聽了大有感慨:“當年我祖父封侯,我父總督京營,家中還算寬裕,從我祖父到我父親,用了兩代人的時間,遍尋名師巧匠,用了六十年的時間那,這才製成了這套東西。”

六十年的時間弄成了這麼個雖然價值連城,但說穿了這是個擺設的東西?這些人腦子裡都在想什麼呢?丁雲毅心中大是不以爲然。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朱國弼嘆息一聲:“眼下朱國弼無官無權,家裡放着這麼一套東西,總是不太保險的,或者會給我帶來什麼災禍。我聽說丁總鎮到了南京,仰慕總鎮爲人。便託西銘先生求見到了總鎮。總鎮爲我大明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朱國弼心中感動,無以爲報。願以這套小小玩意相贈。”

丁雲毅心中頓時一片雪亮,當時便知道這人和錢謙益一樣,是來賄賂自己這個武烈伯了。

也不點破。只是裝模作樣地道:“這哪裡可以,此乃朱大人的傳家之寶,丁某絕不敢收,還請朱大人收好了。”

“難道總鎮看不起我這個布衣嗎?”朱國弼頓了頓足,顯得非常傷心的樣子:“我朱國弼雖然只有被奪了爵位,但到底還是朱姓子孫,總鎮爲我大明守衛疆土,浴血奮戰,聽說每戰必先。每戰必傷,難道我要盡這麼一份小小心意也不可以嗎?”

“如此說,我倒不好再推辭了。”丁雲毅微微一笑。收了下了禮物。隨口便道:“朱大人有何事要我幫忙,請說吧。”

朱國弼本來就在那想着如何把這話說出來。卻不曾料到這位總鎮居然如此直接,如此開門見山,在那訕訕一笑:“朱國弼被奪了爵位,削爲庶民,原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的。不過我心中一直想要戴罪立功,重新報效朝廷,朝中也有一些人爲我活動,只是,只是卻欠缺個說話有分量,得到皇上信任的大臣牽頭上書......”

這話一出,再明白不過了。

丁雲毅淡淡笑道:“原來就是爲了這事,那也好辦得很,只是我心裡有個想法,丁某遠在臺灣,如何知道朝廷裡的那些事情,又是一個武將,若是由我上書,只怕反會引起皇上疑心......”

朱國弼一聽大失所望。

他這次聽說丁雲毅到南京了,當時就活動起了心思,但丁雲毅貴爲武烈伯,自己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此刻在他眼裡什麼都不是,若想請他幫忙,非得出一份重禮纔可。朱國弼想來想卻終於把心思動到了這個傳家之寶身上。

和日後的前途比起來,這份傳家之寶便也算不上什麼了,一咬牙,便拿了出來用來賄賂丁雲毅,誰想到卻聽到這麼句話,眼看復出又已無望。

丁雲毅朝他看了眼,緩緩地道:“我當然是不行的了,不過我倒想到了一個人,或者可以幫忙,朱大人可認得南京的國子監祭酒賀逢聖賀大人?”

“聽說過,聽說過。”朱國弼急忙道:“那是朝廷新任的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去年入閣的,今年奉旨回南京辦差,聽說後日便要走了。朱國弼幾次想要求見,但都被擋了駕,可嘆不能識得賀宗伯之面。”

“我認得。”丁雲毅淡淡笑道。

他一到南京,參加秦淮河花魁大會那天,見到那位國子監祭酒李典若的時候,便想起了賀逢聖,一問之下正在南京,便起了去拜訪的心思。

本來在丁雲毅心目中,朱國弼這樣的未來的漢奸之事,和他一點關係也都沒有的,可是他送來了這樣的無價之寶,放着不要實在可惜,再加上丁雲毅心中盤算,讓他復官將來還可以派到用場,對於自己來說利大於弊。左右盤算,便決定幫他這一個幫。

而且丁雲毅心裡還有一個念頭,他依稀好像記得朱國弼很快就要被朝廷重新給啓用了,把他派在南京當個沒有權的閒官,既然如此,對自己來說不過是個順水人情,又能黑下這麼個好東西,朱國弼還得感激自己,這事何樂而不爲?

一聽到丁雲毅這話,朱國弼頓時大喜,丁雲毅不慌不忙地道:“朱大人既然一心要爲朝廷效力,丁某總是竭盡全力幫大人這個忙也就是了。我下午就去拜見賀宗伯,等到賀宗伯回京之後,多則半年,少則三月,必有消息。”

朱國弼眼看着丁雲毅拍着胸脯應承下來,感激莫名,再三道謝:“丁總鎮如此待我,朱國弼銘記於心,將來必定還有報答!”

你知道將來還要報答我就好,丁雲毅心中想道。

等朱國弼再三道謝離開,丁雲毅朝那無價之寶努了努嘴:“西銘先生,臺灣災民的生活,可就又算有了着落了。”

張溥是個讀書人,心中又欽佩丁雲毅的爲人。只知道丁雲毅做的事必然都是對的。哪裡會想到他是存心在黑這套無價之寶?聽了這話,大是感慨:“項文爲了那些災民,當真是動足了心思。和你相比,我實在是慚愧啊。”

他這是以己之心度他人只腹。他就堅定了一個想法,以丁雲毅這樣的人。是斷然不會做出什麼欺騙自己的事情來的。

想反,他倒覺得自己和丁雲毅一比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收了人家的東西就得爲人家做事,要不然將來誰還相信你?這一點上丁雲毅是斷然不會弄偏的。

來到賀逢聖在南京住處求見,原本不見客的賀逢聖一聽說是大戰信陽的丁雲毅到了,居然親自迎了出來。

他兩人是老相識了,血戰潁州時候,丁雲毅還多虧了他救了自己一命,因此心中對其十分感激,說話也客氣得多。

賀逢聖爲官清廉。丁雲毅也不敢給他帶什麼禮物,字帶了一本南京新出的“三行詩集”給他,不想賀逢聖看到了卻大是高興。直說這本詩集比什麼都好。

他小心翼翼放下詩集:“項文。我和張西銘也談過你,聽說了你在臺灣的事情。好,好啊。不瞞你說,在信陽時候,我雖然敬重你的勇猛,但心裡認爲你不過是個武人罷了,但誰想到你對讀書人居然如此厚待。只要普天下的讀書人都受到了尊敬,那麼我大明的強盛也便指日可待。我和西銘時常感慨,若我大明多些你這樣的人就好了。”

結識張溥的好處開始顯現了,丁雲毅的名聲已經逐漸在士子之中傳來。丁雲毅聽了謙遜了幾句。

賀逢聖接着道:“我又聽說你在中原剿滅了巨寇李自成和張獻忠,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你爲我大明立下了赫赫功勞啊。這次你來南京我也知道,正奇怪你爲何不來見我,不想你今日卻來了。”

丁雲毅笑着道:“聽說賀宗伯除了公事外閉門不見客,不敢吃這閉門羹,可想着若是知道賀宗伯在南京都不見,實在有失禮儀,因此硬着頭皮便來了。”

賀逢聖聽了“呵呵”笑道:“我不見客原是對旁人而言,與你丁項文,那是大有不同。更何況,你現在貴爲武烈伯,你上門我哪裡敢不見?”

兩人開了幾句玩笑,賀逢聖問了一下中原和臺灣的情況,頻頻點頭:“中原既然定了,那朝廷必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臺灣,福建海疆便要靠你們了,斷然不可有任何閃失。”

“是,雲毅謹記宗伯教誨。”丁雲毅恭恭敬敬地道。

在那閒聊了會,丁雲毅慢慢的把話轉到了今天來的正事上:“宗伯,有件事不能瞞你,我上午才見到了朱國弼。”

“哦,他啊。”賀逢聖一點都不覺得意外:“我到了南京之後,他也幾次來求見我,我爲了避嫌,因此沒有見他。他來見你,無非也就是爲了復出的事情吧?”

丁雲毅點了點頭:“宗伯以爲此事該當如何?”

賀逢聖略一沉吟:“他是皇親,歷代對朝廷都是忠心耿耿的,他父親總督京營,他自己也總督過京營,也算得上是朝廷重臣,只是後來溫體仁把持朝政,朱國弼上書彈劾,結果得罪了溫體仁乃至被罷官削爵......”

說到這,聲音放低了一些:“我也無妨告訴你,溫體仁倒閣,周延儒上臺後,皇上有重新啓用他的意思,只可惜,周延儒卻一直反對,朝中便有想爲他說話的,也都因爲周延儒的權勢而不敢言那。”

“宗伯。”丁雲毅正色道:“周延儒外面忠厚,內心奸詐,和溫體仁其實是一路人,我朝廷用此人做內閣首輔,實在堪憂。但他目前權勢大,又得聖上信任,急切間無法扳倒,何不用朱國弼之事,來動搖他的權威,爾後徐徐圖之?宗伯以爲如何?”

這事重大,賀逢聖沉吟在那,一時沒有作答。

丁雲毅忽然聲音擡高:“宗伯與熊廷弼有隙,尚能爲其上書陳冤,難道今日還不能爲一個皇親上本嗎?”

賀逢聖自幼家貧,但他好學上進,爲諸生時,與熊廷弼齊名,同受知於督學熊尚文。有人問二位學子的優劣,督學評價說:“岸幘陵轢,推陷廓清,賀不如熊;他日柱天維地,休休有容,熊不如賀。”說賀逢聖如夏瑚、商璉,而熊廷弼如干將、莫邪。後熊廷弼考中湖廣鄉試解元,而賀逢聖卻落了榜。熊尚文在爲熊廷弼慶賀之時,說賀逢聖此次雖未考中,將來必大貴。六年後,即萬曆三十一年,賀逢聖湖廣鄉試中舉,但多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家中貧困,父母年事已高。賀逢聖只得帶一僕人到應城教書,而將妻子危氏留在家中侍奉父母。

萬曆四十四年,賀逢聖終於榮登鼎甲,授翰林編修。天啓年間,升洗馬。當時,熊廷弼早已受到朝廷重用,經略遼東。後兵敗獲罪,同鄉爲官的一些同仁準備爲熊廷弼鳴冤,知道賀逢聖與熊廷弼在家鄉時頗不合,怕賀逢聖從中阻攔。賀逢聖歷聲作色道:“此乃國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立刻,起草上章,淋漓感慨,可惜已無法挽回。

他和熊廷弼之間是有矛盾的,可一旦牽扯到國家大事,他卻絲毫不計個人得失。

這時一聽丁雲毅的話,賀逢聖猛然驚醒:“若非項文提醒,幾乎誤了大事。周延儒權大,想做第二個溫體仁,我便拼卻了這副殘軀,也要爲朝廷做些事情。項文說的有理,便藉着朱國弼的事情來做探路之石,我這次回到京城之後,立刻便給聖上上本!”

賀逢聖慨然應允,丁雲毅放下了心:“宗伯一片丹心,雲毅敬佩,他日若有用得着雲毅的地方,宗伯儘管開言便是。”

“我唯一的希望,便是讓你爲我大明盡心盡力的守好海防,旦夕不可懈怠。”賀逢聖認真地道:“中原初定,朝廷又要用兵遼東,我大明千萬不可再出任何亂子了。”

丁雲毅心中一聲嘆息,這大明無法收拾的大亂子,眼下才不過剛剛開始而已。

第433章 乾脆利落第90章 最近犯太監第211章 送別第326章 耗子第323章 賀逢聖第83章 戰艦歸來第335章 兄弟第418章 張肯堂?第74章 和荷蘭人的貿易第386章 王直第421章 泉州變化第160章 大開眼界第134章 海盜中的變化第20章 光明正大?第553章 武烈王——丁雲毅!第367章 劍聖第153章 決心已定,決不更改!第478章 航行第296章 張溥第571章 燃燒中的盛京(下)第114章 “兵變”第466章 黃宗羲第25章 紅夷第576章 山海關第67章 鄭芝龍的判斷第211章 送別第365章 惑敵第121章 澎湖變化第133章 海盜大會?第408章 命案第535章 體面的退位吧!!第189章 泉州幫?澎湖幫?第484章 血戰鹽霸第75章 綁架第216章 分兵第438章 料羅灣大海戰(中)第526章 伊達家的命運第582章 南京第8章 初到澎湖第499章 愈加之罪,何患無詞!!第431章 長恨歌第125章 戰便戰,死便死第261章 生擒高迎祥第161章 第一屆海盜大會第495章 皇宮小太監(中)第531章 火焰中的京都(上)第450章 朝議第183章 人才第504章 借銀第243章 騎兵第332章 錦衣衛——洪調元!第57章 戚家軍第260章 小土第579章 奪取山海關!第494章 皇宮小太監(上)第52章 唐定王第14章 澎湖十六英?第64章 維京人的方式!!第546章 皇太極之死(下)第555章 佔領濟南第381章 決戰宮本武藏!!第307章 五路援軍第523章 廣島一百二十九“烈士”第548章 生是大明臣,死是大明鬼!第78章 終於開始賺錢了第70章 交鋒第528章 一刀光寒日本!第429章 大戰松山(上)第471章 漢人和滿人的矛盾第579章 奪取山海關!第431章 長恨歌第221章 第四日:分兵!第313章 拼死突賊!!!第149章 情報第399章 經濟和文化侵略第280章 爲臺灣,戰!第38章 打造新船第321章 媚香樓裡丁雲毅第259章 探子第154章 提親第453章 慘勝第392章 殖民史第535章 體面的退位吧!!第55章 錢那,錢那!第243章 騎兵第361章 果然就在這裡第481章 私生女?第80章 渾水摸魚第267章 一門忠義第292章 得子第471章 漢人和滿人的矛盾第142章 新任泉州知府第557章 火器對決!!第535章 體面的退位吧!!第552章 殺出京城第231章 鄧牧之的算盤第249章 新的同盟第232章 寶馬奔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