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得抓緊時間開掛啊!

“太行山......固關......”

朱慈烺舉着蠟燭,在永春閣二樓的書房內看着新掛起來的地圖。這是一幅山西加上北直隸的形勢圖。兩個巨大的箭頭,從北京和太原延伸而出,將要在太行山中部的險要固關相撞了。

已經有了幾個月身孕的吳三妹也舉着個蠟燭,笑吟吟站在朱慈烺身後,似乎是想替他多照點亮。

永春閣二樓這裡,是朱慈烺在大功坊內的一處臥房。如果這天公務繁忙,睡得遲了,便不去內院,而是把選侍吳三妹叫來侍寢。沒錯,朱慈烺現在只和吳三妹睡,寧香玉和費珍娥這兩個選侍,到現在還是有名無實。

之所以這樣,一來是朱慈烺真挺喜歡這個傻白甜的大丫頭;二來也是政治上的需要——他的長子最好由吳三妹來生!

半晌之後,朱慈烺放下了手中的蠟燭,拍拍手道:“李自成的局面看上去不錯!雖然不足以擊敗韃子,但是堅守固關打持久戰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已經是冬天了,應該不大適合攻城的,看來李自成總能拖到明年春天的。”

“千歲爺,聽您的話兒,李自成還是會打敗?”吳三妹生在將門,自幼耳聞目睹,對於軍事當然有所瞭解的。在她看來,李自成佔據險要,兵力又多,怎麼都該立於不敗。

朱慈烺淡淡一笑,年輕的面孔上露出一絲無奈地苦笑:三妹啊,三妹,你是不知道韃子現在是開掛的!

李自成盤子表面上看着挺穩,但遇上開掛的韃子還是會大敗虧輸的。

等他一失敗,就該輪到大明瞭......所以大明朝也得抓緊時間開掛啊!

“許還有一年時間吧,”朱慈烺吐了口氣,“應該是能幹成不少事情的......”

在進入南京後,朱慈烺領導下的大明朝廷又在醞釀新一輪的改革了。這次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大明朝廷的行政效率,加強了六部尚書和閣臣的權力。朱慈烺準備正式取消六科給事中,將六部變成了尚書負責制。

通過這次改革,六部的職責也將會更加明確。

吏部主管文官人事,不僅管升降、考覈、任免。凡是和文官人事有關,都是吏部的事兒。凡是在朝廷各部院任職的文吏的人事,也統歸吏部管轄。

當然了,吏部管人事並不等於全權掌握人事任免權限,而是主要根據朱慈烺的令旨或是各級主官的行文辦事兒。

禮部則會變成了專門主管教育和教化的部門,各級官學和科舉取士禮部都管得着。另外,僧錄司、道錄司也被歸入了禮部,順帶着基督教、天方教等少數派宗教的事務也都由禮部管轄。

除了這些,朱慈烺還下令禮部籌建“同文館”和“書文館”,前者是翻譯機構,主管培養通事,翻譯各國書籍典章。

而後者是個管出版的衙門——明末的書籍出版管理太過鬆弛,幾乎沒有誰在管,徹底的言論自由!

倒不是朱慈烺反對言論自由,而是目前正處戰時。戰時哪兒能有那麼多的自由?該嚴管的,必須得嚴格管制!該拉攏的,當然也得拉攏。

兵部現在還是個清閒衙門,許多職權都被大元帥府侵佔。不過朱慈烺也在醞釀一場大改,準備將兵部變成一個主管軍政的衙門,將大元帥府的軍政司劃入兵部。

戶部的改革正在醞釀當中。改革將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戶部倉庫的管理——最重要的庫銀(包括制錢)管理,將會改由鹽商銀行、海商銀行負責!戶部只管賬目和收支,不直接管理現金。

二是錢幣發行——明朝初年發行過“寶鈔”,也就是紙幣,不過並不成功。後來又發行過制錢和小錢,不過同樣搞得不好。所以現在明朝的通貨很亂,白銀、制錢、小錢混用。上街買賣時還得帶着剪開白銀的剪子,稱量的小稱和用來融化白銀的工具!整個一煉金術士......

而朱慈烺這個“金融專家”當然不能容許通貨如此混亂,必須得大加整理。發行便於流通的錢幣!

另外,明朝的金銀兌價和國際市場脫節——這是因爲在明朝,黃金的貨幣屬性不足。因此也有鑄造金幣用於大額支付,以提升金價的需求。

三是戶部的稅收也必須大幅度的改進,特別是必須取消士大夫免納商稅(關稅)的特權——這可是改革的深水區!但是不涉及又不行,否則朱大太子領導下的朝廷就會入不敷出,早晚會步了他老爹崇禎皇帝的後塵。

而在稅收改革的同時,花錢的改革也在進行當中——在朱慈烺看來,明朝不僅是收錢的效率低下,花錢的效率同樣很低!

提升花錢效率的第一步,則是大幅削減宗祿的支出,同時增加各級官吏實際的俸祿所得,並且取消“折色”和實物俸祿,一律改發白銀。同時再研究設立職田——就是將清屯查田所得到的土地中的一部分充做職田發放給文武官員,以便讓他們獲得一筆可觀的田租收入。

雖然加俸未必能制止貪污腐敗,但是之前那種在本來就低的俸祿水平上再加各種折色的做法,很有一點黑心老闆剋扣工資的意思。對於老家在東南,可以通過詭寄和免稅優待獲利的官員倒是無所謂,可是對於跟着朱慈烺南下的“官僚無產階級”就不行了。

朱大太子可不會讓自己人吃虧!

至於削減宗祿的支出,在某種程度上是託了李自成、張獻忠的福。現在明朝絕大部分的宗藩所在之地,都被這兩位打破。朱家的宗室子弟,要麼死去,要麼失聯。僥倖逃亡到南京的宗室人數本就不多,而藩王、郡王的死亡、失蹤比例更高!即便跑到南京,也是“失藩”的王爺,根據祖制就有罪過。

朱慈烺能在南京賞他們一座王府,給個代降的王爵,再給點打了折的俸祿,他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而在削減宗祿支出的同時,朱慈烺還決定中止“宗禁”和“永世皇族”這兩項給大明財政造成極大負擔的制度。

而作爲一個重要的花錢部門,工部的改革同樣刻不容緩。明朝工部管轄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個清吏司及營繕所、文思院、皮作局、鞍髻局、寶源局、顏料局、軍器局、節慎庫、織染所、雜造局、竹木局、柴炭局等。

這套配置在明初的時候是不錯的,畢竟明初時期工商業經過多年戰亂和蒙古人的摧殘,元氣沒有恢復。所以“匠戶”上番服役加上官營手工業的方法是合適的。

而到了現在,匠戶制早就名存實亡。在江南這種工商業非常繁榮的地方,情況更加突出。沒有了匠戶,官營手工業也就沒了廉價勞動力,再加上文官缺乏管理手工業的能力,所以工部下轄的官營工場效率極低——那些炸膛槍、炸膛炮就是他們生產的!

這個情況必須加以改變!

而改革工部的思路,當然就是別無選擇的市場化——朱慈烺現在既沒有能夠管理手工業的官員,也沒有多少手藝嫺熟的匠戶,根本就不可能全面振興官營手工業。雖然有一些天津追隨而來的“義從匠戶”,但是這些的手藝並不怎麼樣,明軍使用的那些炸膛槍不就是他們的傑作?而且他們是“義從”,是有功勞的,工部還得發他們一份高薪!

依靠他們,工部最多也就設立一個火銃工場,一個甲冑工場,一個刀盾工場,一個鑄炮場和一個弓箭工場。這些工場使用的原材料還得采購,而且產量也根本不可能滿足需求——這個時代用簡陋的鑽牀加工一根槍管需要二十天到一個月,生產一張優質的複合弓需要幾個月也許更久!而在南京這裡,短期內能夠投入使用的鑽牀也就一二百臺。能夠僱傭到的造銃良匠就更少了,畢竟江南本就造不出多少能用的火銃,也就沒什麼匠人了。而手藝活也沒辦法開金手指,所以在工場開設的初期,產量不高是肯定的,而且良品率肯定也很低。

所以大規模的武器供應,還得依靠市場,特別是吸引佛山的鐵匠北上創業來解決。

至於刑部,倒是暫時不必大改,雖然明朝刑律、刑部不合理的地方不少,但畢竟不是當務之急。

而這一大堆的改革項目,都是要得罪人的......雖然朱大太子不怕得罪人,但也不能總當惡人啊!

第132章 朝政必須改革第2237章 好兄弟,一人一個胡姬第160章 天雨路滑,安全第一(月票,月票)第439章 太勇敢了(第一更,求月票)第1611章 不對啊,世界都變了!第393章 孔子保佑,刀槍不入 三第1288章 朱與鄭與沈共江南第2227章 好,又輪到大阪了!第254章 分田分地紮根 上第1804章 陝西的活路在哪裡?第697章 大明包圍網第五十八章 父皇別跑,兒臣孝順第1233章 美利堅王第1633章 我是光桿皇帝第1044章 怎麼有點像革命啊!(求訂閱)第1929章 崇禎的議稅,潘朵拉的魔盒第925章 什麼?大明有財政危機?(求訂閱)第2089章 大分贓啦!第778章 不要三臣啦!第351章 我們都是改革家第2019章 你們這麼打仗,朱元璋知道嗎?第333章 咱們爲什麼那麼慘?第五十一章 李自成已經歇夠了(推薦票)第1347章 生子當如李繼成第1663章 毛文龍要發了!第三十四章 朱純臣都哭了(大羅羅哭求推薦)第980章 什麼?順治還活着?(求訂閱)第234章 藩爵第303章 宣傳戰第四十四章 怎麼誰都比朕有錢呢?(求收藏,求推薦)第1510章瘋王、傻王和戰爭之王第171章 洪承疇,危險啊! (拜求訂閱)第313章 畫了個圈圈第1581章 你們辦喪事吧,我們要打仗!第274章 爲何而戰?第402章 放馬過來吧!第765章 東莪死了,朕要再娶一個第1268章 如何成爲忠烈 二第2130章 大清國又要完啦——老兵不死!第1759章 拿朕的黑名單來!第258章 坑死李自成第806章 誰是蒙古人?第2058章 闖王朱由檢第912章 新的開始,新的麻煩(求訂閱)第2096章 即便是太祖高皇帝再世,也得好好教育!第875章 什麼?大清沒了!二十二(求訂閱)第1600章 天盟五大流氓第1350章 託福試(求訂閱)第2233章 父皇太敗家,兒臣太孝順第1856章 他們實在太壞了!第904章 金多多,你想得太美了!(求訂閱)第1862章 朱由檢過年第2064章 大清,又見大清!第1904章 擡朕的黑鍋來!第532章 爹爹,額爺他崩了第1549章 我們一起瓜分世界吧!(求月票)第1160章 加利福尼亞王第四十七章 朱老虎搶親 上第1818章 秦王沒了第1387章 永遠的攪屎棍(求訂閱)第251章 什麼?閹黨都打入東林內部了?第七十九章 忠奸難辨啊!(推薦票紛紛來)第1967章 約你出來打黑炮(求月票,求訂閱)第671章 大順不怕!第八十六章 敵在天津衛 四(求收藏,求推薦)第1586章 你們爲誰而戰?第1640章 借爾首級一用第1435章 綁票入洞房!第1199章復活,帖木兒帝國!(求訂閱)第1032章 格格駕到(求訂閱)第 688章 大明和西班牙必有一戰?第1546章 東西羅馬,以明爲師第1454章 準格爾王國的權利法案第761章 選舉第1853章 你們不交稅,那朕就只好去要飯了第1857章 拆了錦衣衛第1388章 真正的土豪(求訂閱)第1665章 不能納款、不可和親!第1164章 好地方不多,要抓緊啊!第408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199章 朱三太子的好姻緣第1888章 三歲兒巧用錦囊計,崇禎帝廣招要飯兵第1660章 東林之軍,遼西之困第1459章 全面戰爭之國王跑了第887章 新九邊重鎮(求訂閱)第648章 又遇強敵第1292章 吳三桂之死!第2076章 韃子加鬼子等於無敵?第1034章 皇額娘吉祥 (求訂閱)第1356章 大順洋務第1204章 現在開始做大帝(求訂閱)第1552章 好人亨利第347章 我的東林黨第1605章 崇禎走好第429章 韃子的智商上線了第312章 洋將石瑞恩第796章 吳三桂,平西去第845章 拿什麼拯救你?順治皇帝第276章 多爾袞,你別得意第1993章 荷蘭奸商,小心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