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皇親

丁雲毅在日本勢如破竹,而遠在京城的崇禎皇帝卻根本不知道這些事情,他還在依舊爲他的亂局而苦惱着。

崇禎認爲一切的問題來源便來自於兩個字——銀子!

命李國瑞獻出二十萬兩銀子的嚴旨下了以後,崇禎一方面等待着李國瑞如何向他屈服,一方面命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和錦衣衛使吳孟明派人察聽京城臣民對這件事有何議論,隨時報進宮中。爲着“天變可畏”和各地災情嚴重,崇禎在兩天前就打算齋戒修省,只是想來想去,籌餉事沒有一點眉目,他沒法丟下不管,去靜心過齋居生活。如今爲着李國瑞的問題深怕祖宗震怒,很覺煩悶,才只好下定決心修省,希望感動上蒼。於是他從昨晚起就開始素食,通身沐浴,今早傳免上朝,並吩咐一個御前太監去傳諭內閣和文武百官:他從今天起去省愆居靜坐修省三日,除非有緊急軍國大事,一概不許奏聞。吩咐畢,他在宮女們的服侍下匆匆地換上青色純絹素服,先到奉先殿向列祖列宗的神主上香祈禱,又到奉先別殿奉先別殿——奉先殿的配殿。向他的母親孝純太后的神主禱告,然後乘輦往省愆居去。

省愆居在文華殿後邊,用木料架起屋基,離地三尺,四面通透懸空,象徵着隔離塵世。在天啓朝,省愆居不曾啓用過,欄杆和木階積滿灰塵,檐前和窗上掛着蜘蛛網,木板地上散滿了蝙蝠糞。屋前甬道旁生滿荒草。到了崇禎登極,重新啓用,經常收拾得乾乾淨淨。今天他走進省愆居向玉皇神主叩畢頭,坐下以後,本來要閉目默想,對神明省察自己的過錯,卻不料心亂如麻。忽而想着這個問題,忽而想着那個問題。

中午,崇禎用的是最簡單的素膳。雖然御膳房的太監們掌握着祖宗相傳的成套經驗。瞞上不瞞下,把一些冬菇、口蘑、嫩筍、猴頭、豆腐、麪筋、蘿蔔和白菜之類清素材料用雞湯、鴨湯、上等醬油、名貴作料,妙手烹調。味道鮮美異常,素中有葷,但是因爲崇禎心中煩悶,吃到嘴裡竟同嚼着泥土一般。他隨便動動筷子,就不再吃,只把一碗冰糖銀耳湯喝了一半。太監小心地撤去素膳,用盤子捧上一盅茶。因爲是在齋戒期間,用的茶盅也不能有彩繪,而是用的建窯貢品,純素到底。潤白如玉,比北宋定窯更好。崇禎吃了一口茶,呆呆地望着茶盅出神。茶色嫩黃輕綠,浮着似有似無的輕煙。輕煙慢慢散開,從裡邊現出來李國瑞的可厭的幻影和孝定太后坐在蓮花寶座上的遺容。他的心一動。眼睛一眨,幻象登時消失。

他不能不關心軍餉問題,特別是關心李國瑞的問題,不可能靜心省察自己的過錯。越是想着這些事,他越是不能在省愆居枯坐下去,決定將三天的齋戒修省改爲一天。而對這一天也巴不得立刻紅日西墜,快回乾清宮去處理要務。

由於常常睡眠不足,他禁不住在椅子上矇矓入睡。他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夢,都與軍餉有關。後來夢見成千上萬的官軍圍着楊嗣昌的轅門鼓譟索餉。他看見楊嗣昌倉皇走出,百般撫慰,官兵鼓譟更兇,眼看就要釀成大禍,忽然楊嗣昌奔進宮來,到他的面前伏地叩頭,懇求火速籌措軍餉,而鼓譟聲好像已經衝進皇城,逼近紫禁城外。他一驚而醒,出了一身冷汗。他隔着窗子望望太陽,不過申末酉初,覺得白日悠悠,這一天竟是特別的長!

一個近侍太監用銀盆端來大半盆溫水,跪在他的面前,另一個太監將一塊素色貢緞蓋在他的腿上,然後替崇禎將袖子捲起。像這樣事情,平日都是宮女服侍,今日因爲齋戒修省,宮女們不能跟隨前來,只好全由太監來做。儘管這些近侍太監都是十七八歲的青年,面貌姣好,服飾華美,動作輕盈,崇禎仍不免覺得他們笨手笨腳,伺候得不能如意。他無可奈何,俯下身子洗了臉,輕輕地嘆息一聲。他究竟是爲着太監們伺候得不如意而嘆氣,還是爲着國事不遂心而嘆氣,沒人知道。當盥洗的銀盆和蓋在腿上的素緞拿走以後,另一個小太監走來,在面前跪下,雙手將一個永樂年間果園廠制的嵌着螺鈿折枝梅花的黑漆托盤舉起來。崇禎從托盤上取下茶杯,漱了口,仍舊放回盤中。回頭向另一個大太監問:

“王德化在什麼地方?”

“啓奏皇爺,王德化剛纔來到文華殿前邊值房中等候問話,因皇爺修省事大,不敢貿然前來,奴婢也不敢啓奏。”

這神秘的小木屋只供皇帝修省,不能談論國事。崇禎想了會兒,決定破例在修省中離開一時,去文華殿問一問王德化,然後回來繼續修省。他向玉皇的神主叩了三個頭,便走出木屋了。

崇禎一到了文華後殿,向龍椅上一坐,便吩咐一個小答應將王德化喚到面前,焦急地問:

“昨天第二次傳旨之後,李國瑞可有回奏麼?”

王德化躬身回答:“啓奏皇爺,李國瑞尚無回奏。”

“可惡!他家裡有何動靜?”

“午飯後曹化淳進宮來,因知皇爺正在修省,不敢驚駕,又出宮了。據化淳對奴婢言講:自前日第一次傳旨之後,李國瑞本人雖然待罪府中,不敢出頭露面,卻暗中同他的親信門客、心腹家人,不斷密議,也不斷派人暗中找幾家來往素密的皇親、勳舊,密商辦法。”

“商議什麼辦法?”

“無非是如何請大家向皇爺求情。但是皇親、勳舊們將如何進宮求情,尚不清楚,橫豎不過是替他向皇爺訴苦,大家也順便替自己訴苦。”

“哼哼。我向誰訴苦呵!都是哪幾家皇親同李家來往最密?”

王德化明知道同李家關係最密的是皇后的父親周奎,但是他決不說出。他並不是害怕素來不問朝政的皇后,更不是害怕周奎將來會對他如何報復,而是害怕皇上本人變卦。倘若在這件大事上他全心全意站在皇帝一邊,將來皇上一旦變卦,後悔起來,他就會禍事臨頭。所以他籠統地回奏說:

“李國瑞是九蓮娘娘的侄孫。世襲侯爵,在當今戚畹中根基最深,爵位最高。家家皇親都同李府上來往較密,不止一家兩家。”

崇禎又問:“京師臣民可知道這件事麼?”

“啓奏皇爺,世界上沒有不漏風的牆。京師臣民都已經哄傳開了。”

“臣民們有何議論?”

“據曹化淳向奴婢說,東廠和錦衣衛兩衙門的打探事件的番子聽到滿城臣民都在紛紛議論,稱頌陛下英明神聖,這件事做得極是。大家都說,這些年國家困難,臣民盡力出糧出餉,替皇上分了不少憂,他們這些深受國恩的皇親國戚們早該報效了。如今皇上英明果斷,叫他們爲國出點錢,合情合理。大快人心。”

“還有什麼議論?”

王德化知道皇親中還有種種議論,但他不敢讓崇禎知道,回答說沒有別的議論了。崇禎叫他退出,又吩咐一個太監到內閣去將薛國觀叫來。內閣在午門內左邊,文華殿正南不遠。所以薛國觀很快就被叫來了。崇禎望着跪在地上的首輔問:

“朕昨日已二次嚴諭李國瑞爲國輸餉,爲臣民做個榜樣。看來李國瑞有意恃寵頑抗,大拂朕意。據先生看來,下一步將如何辦好?在朝縉紳中有何看法?”

在這件案子上,薛國觀是站在在朝的縉紳一邊。兩三天來,他接觸到朝中同僚很多。不管是南方的或北方的,儘管平日利害不同,門戶之見很深,惟獨在這件事情上心中都同情皇帝的苦衷,贊成向戚畹開刀。他們希望皇上從戚畹和勳臣中籌到數百萬銀子以濟軍餉,使剿賊軍事能夠順利進行,不必再向他們要錢;倘若萬一皇親和勳臣們用力抵抗,使皇上的這著棋歸於失敗,皇上也不好專向他們藉助了。薛國觀自然不肯將在朝縉紳的想法向崇禎說出,擡頭奏道:

“在朝縉紳都知道當前國庫如洗,皇上此舉實出於萬不得已。但事關戚畹,外臣不便說話,所以在朝中避免談論。以臣看來,這一炮必須打響,下一步棋纔好走。望陛下果斷行事,不必多問臣工。”

崇禎點點頭,又問了兩件別的事,便叫薛國觀退出去了。現在知道了京師臣民都對他衷心支持,稱頌他的英明,使他增加了決心:如果李國瑞膽敢頑抗,就給以嚴厲處治。他擔心幾家較有面子的皇親會出來替李家講情,破壞他的捐餉大計。他越想越不放心,更沒有心情回到木屋中繼續獨坐修省,便悶悶地踱出文華門,甩甩袍袖,乘輦回乾清宮去。

他剛剛換了衣服,坐在乾清宮大殿東暖閣的御案前邊,王德化把李國瑞的一封奏疏同一疊別的文書捧送到他的面前。他原以爲二次傳旨之後,李國瑞儘管暗中有所活動,但無論如何不能不感到惶恐,上表謝罪。只要李國瑞上表謝罪,肯拿出十萬兩銀子作個倡導,他不惟不再深究,還打算傳旨嘉勉。萬沒想到,李國瑞在密本中不但對他訴苦,還擡出來孝定太后相對抗,要他看在孝定的情分上放寬限期,好使他向各家親戚挪借三萬兩銀子報效國家。崇禎看畢這封密奏,向王德化問道:

“這是才送來的?”

“是的,皇爺。”

“你看了麼?”

“奴婢看過。”

崇禎將腳一跺:“哼,三萬兩,他倒說得出口!”

“是的,虧他說得出口。”

“朕倒要瞧瞧他胳膊能扭過大腿!”

這一件不愉快的事使崇禎連晚膳也吃不下。所好的是今日因爲齋戒修省,晚膳只有十來樣素菜,進膳的時候免掉了照例奏樂,耳邊十分清靜,他還能勉強地吃一點。剛剛用過晚膳,近侍太監奏稱新樂侯劉文炳和幾位皇親入宮求見,現在東華門內候旨。崇禎想着他們一定是爲替李國瑞求情而來,問道:

“還有哪幾家皇親同來?”

“還有駙馬都尉鞏永固,老皇親張國紀,老駙馬冉興讓。”

崇禎想道,倒是皇后的父親周奎知趣,沒有同他們一起進宮。他本來不打算見他們,但又想張國紀和冉興讓都是年高輩尊的皇親,很少進宮,不妨聽聽他們說些什麼。於是他沉吟片刻,吩咐說:

“叫他們在文華殿等候!”

武清侯的事件給在京戚畹中的震動很大,他們感到恐慌,也憤憤不平。有爵位的功臣之家,即所謂“勳舊”,也害怕起來。他們明白,皇上首先向戚畹藉助,下一步就輪到他們。再者,戚畹和勳舊多結爲親戚,一家有難,八方牽連。所以那些在京城的公、侯、伯世爵對戚畹都表示同情,暗中支持,希望武清侯府用各種辦法硬抗到底。皇親們經過緊張的暗中串連,幾番密商,推舉出四個人進宮來替李家求情。其中班輩最高的是萬曆皇帝的女婿、駙馬都尉冉興讓,已經六十多歲,鬚髮如銀。其次比較輩尊年長的是懿安皇后懿安皇后——天啓的皇后張氏,崇禎的嫂子。的父親、太康伯張國紀。他一向小心謹慎,不問外事,也不敢多交遊。這次因爲一則有兔死狐悲之感,二則李國瑞家中人苦苦哀求,周奎又竭力慫恿,不得不一反往日習慣,硬着頭皮進宮。大家都知道崇禎的脾氣暴躁,疑心很重,所以四個人在文華殿等候時候,心中七上八下,情緒緊張。

崇禎來到文華後殿,坐在寶座上了。四位皇親首先在文華門的甬路旁跪着接駕,隨即來到文華後殿向皇帝行了一跪三叩頭禮。崇禎賜坐,板着臉孔問他們進宮何事。他們進宮前本來推定老駙馬冉興讓先說話,他一看皇上的臉色嚴峻,臨時不敢做聲了。新樂侯劉文炳是崇禎的舅家表哥,本來是一個敢說話的人,但是他的亡妹是李國瑞的兒媳,因爲有這層親戚關係,也不便首先開口。駙馬都尉鞏永固是崇禎的妹夫,在這幾個人中年紀最小,只有二十五歲,秉性比較爽直,平日很受崇禎寵愛。看見大家互相觀望,都不敢開口,他忍不住起立奏道:

“臣等進宮來不爲別事,懇陛下看在孝定太后的情分上,對李國瑞......”

崇禎截斷他的話說:“李國瑞的事,朕自有主張,卿等不用多言。”

第429章 大戰松山(上)第177章 要求第367章 劍聖第442章 孤單的船(上)第435章 料羅灣,料羅灣!第471章 漢人和滿人的矛盾第427章 不講道理的丁雲毅第331章 大丈夫說不放就不放!第292章 得子第207章 打破封鎖,出海!第466章 黃宗羲第104章 兩個姐夫第253章 連環計(下)第560章 虎賁衛——關寧軍!第441章 松山大戰中的吳三桂(下)第283章 聯合艦隊第231章 鄧牧之的算盤第4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223章 李定國第242章 史偉德少校團第143章 朝廷裡的爭鬥第100章 陳圓圓第37章 斬殺鬼王丸第397章 征服者——丁雲毅!第588章 張獻忠的覆滅第133章 海盜大會?第117章 三年之約第250章 關寧鐵騎,出擊!第504章 借銀第550章 大明忠烈第139章 提前安排第259章 探子第519章 皇親第269章 “刁頭”丁雲毅第526章 伊達家的命運第567章 奪取盛京(上)第492章 血染——阿穆爾!第532章 火焰中的京都(下)第502章 馬尼拉的投降第159章 備戰第216章 分兵第134章 海盜中的變化第186章 千算萬算,算漏一着第350章 總督第142章 新任泉州知府第52章 唐定王第413章 出使朝鮮第318章 花魁大會第466章 黃宗羲第148章 傳教士和傳教士的矛盾第6章 “龍牙”第305章 永浩第526章 伊達家的命運第399章 經濟和文化侵略第557章 火器對決!!第212章 “嘲諷”第114章 “兵變”第121章 澎湖變化第478章 航行第339章 丁總鎮的一家人第56章 搶!第531章 奪取扎幌第393章 母女第240章 戰艦發展、旱災!第274章 無價之寶第579章 奪取山海關!第574章 怒斬鰲拜第124章 海盜劉香第284章 出征第444章 瘟疫第53章 論勢第24章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第98章 桃花塢裡陳圓圓第422章 廈門第454章 生擒鄭森(上)第222章 第五日:單騎衝敵第271章 妻妾第281章 多方反應第207章 打破封鎖,出海!第432章 松山陷落第58章 戚家刀法第358章 “饒了小女子吧”第243章 騎兵第578章 山海關,山海關!第379章 薩摩藩大捷!第115章 婚事?第491章 丁雲毅想知道的事情第10章 大有可爲??第256章 黃覺新第113章 吳三桂來了第394章 浴血賈莊第198章 “大明私掠許可證”第363章 我會——血洗鶴丸城!第100章 陳圓圓第542章 內閣會議第499章 愈加之罪,何患無詞!!第452章 狹路相逢第346章 賴合恩第436章 必勝決心第242章 史偉德少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