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中興之主??

丁雲毅拓展呂宋,崇禎內憂外患,而這個時候流寇首領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也終於再度露出了猙獰的爪牙。

對於當時明王朝所面臨的空前危機,在朝臣中卻有很多人比較清楚,有些人深爲國事擔憂。受全面危機的壓力最大的是崇禎皇帝。現在他正在爲克服這一可怕的危機而拼命掙扎,不過有時他還在幻想做一個“中興之主”,口頭上也時常這麼說。儘管他不敢想,更不肯說有亡國可能,但這種深藏在心中的無限憂慮和時常泛起的悲觀情緒使他更變得剛愎任性,心狠手辣,決不允許任何朝臣批評和阻礙他的行事。

在紫禁城內,文武百官排班站定以後,有一個太監走出皇極門,手中拿一把黃絲靜鞭,鞭身一丈三尺,梢長三尺,闊有三寸,用蠟漬過,安着一尺長的朱漆木柄,上刻龍頭,塗以金漆。他走至丹墀一角站定,揮起靜鞭在空中盤旋幾下,用力一抽。鞭聲清脆,響徹雲霄。連着揮響三次,太監收起靜鞭,走下丹墀站定。於是,午門內寂靜無聲,儀仗森森,氣象肅穆。

過了片刻,內官傳呼“駕到!”

崇禎頭戴翼善冠,身穿圓領繡龍黃羅袍,面帶憂容,在一大羣服飾華美的太監們的簇擁中乘輦出來。由翰林、中書、科、道各四人組成的導駕官員,從皇極門導駕而出,步步後退,將龍輦導向御座。文武百官躬身低頭,不敢仰視。崇禎下了輦。升人御座,這御座在當時俗稱金臺。在他的面前是一張有黃緞繡龍圍嶂的御案。離御案三尺遠有一道朱漆小欄杆,以防某一個官員正跪在地上奏事時突然撲近御座行刺。當崇須坐下以後,有三個太監,一人擎着黃緞傘蓋,兩人擎着兩把黃羅扇,從東西兩邊陛下上來。站在崇禎背後。他們將黃傘蓋擎在御座上邊,那兩把黃羅扇交叉着擎在他的身後,警惕地保衛着他的安全。如果看見哪一個臣工在御案前奏事時妄想行刺。兩個執黃羅扇的太監只須手一動,一道鐵線圈會自動落下,從扇柄上露出利刃。原來還有九個錦衣力士手執五把傘蓋和四把團扇。立在御座背後和左右。後來因爲皇帝對錦衣力士也不放心,叫他們都立在丹陛下邊。在“金臺”背後和左右侍立的,如今只有最親信的各種執事太監了。

儀表堂堂、聲音洪亮的鴻腫寺官高唱:“人班行禮!”隨即文武百官面向金臺,依照鴻臚寺官的唱贊,有節奏地行了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然後分班侍立。一位糾儀御史跪下奏道:

“今有戶部主事張志發,平身起立時將笏落地,事屬失儀,合當拿問。請旨!”

崇禎因昨夜幾乎通宵未眠,精神疲倦。只低聲說了一兩句話,羣臣都未聽清。一位容貌豐秀、身穿圓領紅羅朝服。藍色鸚鵡補子,腰束鑲金帶,專管上朝傳宣的隨堂太監,從御座旁向前走出幾步。像女人的聲音一般,朗朗傳旨:

“皇上口諭:姑念他事出無心,不必拿問;着即罰俸三月,以示薄懲。謝恩!”

崇禎手足浮動,似乎十分焦急,心不在焉地看見一位年約六十多歲的老臣從班中踉蹌走出。匍匐跪下,顫聲奏道:“微臣朝班失儀,罪該萬死。蒙陛下天恩浩蕩,不加嚴罰,使微臣生死難報,敬謹叩謝皇恩!”然後他流着淚,顫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崇禎仍然心不在焉,臉上除原來的憂鬱神色外,沒有別的表情。

當張志發謝恩站起來的時候,崇禎的眼光正在向左邊文臣班中掃去。他沒有看見首輔薛國觀,明白他是因爲受了彈劾,“注籍”在家。又一位鴻臚寺官跪到面前,向他啓奏今日在午門外謝恩和叩辭的文武官員姓名和人數,同時一個隨侍太監將一張紅紙名單展開,放在御案上。他僅僅向名單掃了一眼,又向午門外望了一下。因爲距離午門遠,他只看見左右兩邊門洞外都跪伏着人。

鴻臚寺官隨即起身,退了幾步,面向午門高呼:“午門外謝恩叩辭官員行禮!”

當午門外的文武官員們正在依照另一個鴻臚寺官的唱贊,遙遙地向他行五拜三叩頭禮時,他又向午門外望一眼,跟着擡起頭來,望了望午門的城頭和高樓。暗雲低沉,雷聲不住。他忽然又重複了經常在心頭和夢中泛起的渺茫希望:要是楊嗣昌能夠成功,將張獻忠和李自成拿獲解京,他率領太子和諸皇子登上午門“受俘”,該有多好!

又是照例地五府、六部等衙門官跪奏例行公事,崇禎都不大在意。他正要向羣臣宣佈對薛國觀的處罰,忽然聽見從遠處隱隱約約地傳過來嘈雜的人聲,這在承天門附近是極其稀有的現象。他猜到定是那畿輔和山東來的“無知愚民”想要見到自己不肯離去,不禁皺皺眉頭,心中怒恨,想道:“他們竟敢抗旨,仍在京師逗留!”

但是他沒有忘記要臣民們看他是“堯、舜之君”,所以他忍着心中怒氣,將戶部尚書和傳郎們叫到面前,帶着悲天憫人的神色,慢慢說道:

“朕一向愛百姓猶如赤子。有些州、縣災情實在太重的,你們斟酌情形,錢糧是否應該減免,詳議奏聞。”隨着一陣南風,東長安門的隱約人聲繼續傳來。他忍不住問:“這外邊的人聲可是上書的百姓麼?”

跪在地上的戶部尚書李待問擡頭奏道:“是山東和畿輔的百姓父老,因災情慘重,徵派不止,來京城籲懇天恩,豁免徵派,火速賑濟。”

崇禎又一次將眉頭皺起,沉默片刻,對站在身旁的一個太監說:“你去口傳聖旨:百姓們所奏的,朕已知道了。朕深知百姓疾苦。決不許地方官再事徵派。至於賑濟的事,已有旨着各有司衙門從速料理,不得遲誤。叫百姓們速回原籍,不許逗留京師,滋生事端,致幹法紀,辜負朕天覆地載之恩。”

他隨即叫五府、九卿、科、道官來到面前。霎時間。被叫的朝臣們在御案前的小欄杆外跪了一片,連輕聲的咳嗽也沒有。他的臉色格外冷峻,充滿怒氣。眉宇間殺氣騰騰。衆文武官深知他喜怒無常,都把頭低下去,等候着不測風雲。有些膽小的朝臣。不禁小腿肚輕輕打戰。天色已經大亮,烏雲比黎明前那一陣更濃,更低,壓着五鳳樓脊。天邊響着沉悶的雷聲。他向天上望望,又向羣臣掃了一眼,說:

“朕叫你們會議薛國觀應如何處分,昨日看你們議後所奏,頗從輕議,顯系姑息。薛國觀身任首輔,不能輔朕振刷朝政。燮理陰陽,佐朕中興,反而營私貪賄,成何話說!本應拿問,交三法司從嚴議罪;姑念他其他惡跡尚不顯著。着即將他削籍了事,不許他逗留京師。你們以後做事,決不要學他的樣兒!”

衆文武叩頭起去,退回朝班。有些朝臣本來有不少重要事要當面陳奏,因見皇上如此震怒,便一聲不響了。冷場片刻。崇禎正要退朝,忽然遠處的人聲更嘈雜了,而且還夾雜着哭聲。他大爲生氣,眼睛一瞪,說:

“錦衣衛使在哪裡?”

錦衣衛使吳孟明立刻從武臣班中走出,跪到他的面前。他先向羣臣們感慨地說:

“朕自登極以來,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總是以堯、舜之心爲心,務使仁德被於四海。只因國事機隉,朕宵衣旰食,總想使天下早見太平,百姓們早登徵席。今日賦稅科派較重,實非得已。不想百姓們只看眼前一時之苦,不能替朕的萬世江山着想。”他轉向吳孟明說:“你去瞧瞧,好生曉諭百姓,不得吵鬧。倘若仍敢故違,統統拿了!”

那些使皇帝生氣的一千多百姓代表從天不明就“伏闕上書,跪懇天恩”,跪過長安右門又跪長安左門,得不到一位大臣的憐憫,收下他們的奏本送到皇帝面前。他們只能望見外金水橋和橋前華表,連承天門也不能完全望見。上朝時,他們聽見了隱約的靜鞭三響,隨後就一切寂靜。好像紫禁城是一個極深的海,而他們遠遠地隔在海外。長安門、承天門、端門和午門,每道門是一道隔斷海岸的大山,使人望而生畏,無法越過。人們的腿跪得麻木,膝蓋疼痛。有些人只好坐下,但多數人仍在跪着。

有的人想着家鄉慘狀,呼天無門,在絕望中默默流淚。過路人愈聚愈多,在他們的背後圍了幾百人,有的完全是看熱鬧,有的深抱同情,不斷地竊竊私語。幾次因守衛長安左門的錦衣旗校要驅散衆人,發生爭吵。突然,一個太監走出,用尖聲高叫:“有旨!”

所有坐着的趕快跪下,連那些看熱鬧的人們因躲避不及,也慌忙跟着跪下。太監口傳了“聖旨”以後,然後轉身便走。百姓們有的跪在後邊,心中驚慌,並未聽清“聖旨”內容,只聽清“欽此”便完了。

但多數人是聽清了的,等太監一走,不禁失聲痛哭。

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頭子登時心一橫,忽地跳起,搶過來奏本自己捧着向長安左門追去,大聲呼求:

“公公!公公!請公公可憐小民……太監沒有回頭,揚長而去。突然一隻手抓住他的胸前衣服,猛力一推,將他推出五尺以外,仰面倒在地上,昏了過去。有幾個人撲上前去救他,有的人去拾取地上奏本。錦衣旗校害怕百姓們沖人長安左門,揚起棍子和刀劍將衆人向後驅趕。站在遠處觀看的京城市民平日看慣錦衣旗校們隨便行兇打人和抓人,一面亂叫着“打人了!打人了!”一面四散奔逃,使得東長安街上登時大亂,商店紛紛關門。恰巧巡城御史帶着兵馬司的一隊兵丁來到,將驚慌失措、悲憤絕望的上書百姓們驅趕到正陽門外。

錦衣衛使吳孟明走出東長安門時,“伏闕上書”的百姓已經被驅散了,地上留下了幾隻破鞋和撕碎的奏本。他命令一位錦衣衛指揮同知率領錦衣旗校會同五城兵馬司務須將來京上書的山東、畿輔百姓驅逐出內外兩城。

當吳孟明走下皇極門丹墀時候,崇禎正要退朝,忽然從文臣班中走出來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臣,到御案前的硃紅欄杆外跪下。崇禎一看是前日上疏反對加徵練餉和攻擊楊嗣昌的黃道周,立刻動起火來。不等這位老臣張口,他神色嚴厲地問:

“你的奏本朕已看過,另有何事要奏?”

黃道周伏地說:“微臣求皇上停徵練餉,嚴懲楊嗣昌以謝天下。布寬仁之政,收拾已潰之人心。”

崇禎因爲生氣,手腳更加浮動,說:“朕因爲虜、寇猖撅,兵、炯俱缺,故去年不得已用輔臣楊嗣昌之議,增加練晌。朕何嘗不愛民如子?何嘗不深知百姓疾苦?然不徵練餉即無法更練新兵,不更練新兵即無法內剿流寇,外御東虜,不得已採納楊嗣昌之議,暫苦吾民一時。爾等做大臣的,處此國家困難之日,不務實效,徒事攻汗,深負朕意。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師,沐雨櫛風,頗着辛勞。原來在房縣一帶的九股流賊,已經紛紛請降;獻賊自瑪瑙山敗後,也成了釜底游魚,與羅汝才被困於鄂西川東一帶,不得逃逸。李自成仍被圍困在商洛山中,不日即可就殲。倘朝廷內外不和,動輒掣肘,必將使剿賊大事,功虧一簣。你前日疏中說楊嗣昌建議加徵練餉是流毒天下,如此肆意攻汗,豈是爲國家着想?”他轉向羣臣,接着說:“朕切望文武臣工,不論在朝在外,都能和衷共濟,萬不要各立門戶,徒事攻汗。”

崇禎滿以爲他的這些話可以使黃道周不再與他廷爭,也使別的朝臣不敢跟着說話。但是黃道周既沒有被說服,也沒有被他壓服。黃道周的性格非常倔強,又自幼熟讀儒家的經史書籍,只想着做個忠臣,學古代那些敢言直諫之士,把“文死諫,武死戰”的話當做了爲臣的金科玉律,很喜歡蘇武的詩句“居官死職戰死綏”。更重要的一點,他出身寒門,又常被貶斥,接近地主階級的下層。

朝廷實行了“一條鞭”的聚斂辦法,將丁役錢和一切苛捐雜派都並人田賦徵收。大地主多爲豪紳之家,既享有免役權,也能借官府和肯吏舞弊,將部分田賦負擔轉嫁到無權無勢的中小地主身上。這一階層和有少量土地的農民,既是官府敲剝聚斂的對象,也是大戶進行土地兼井的對象,加上戰亂和天災,隨時都有境況淪落,甚至傾家破產和死亡流離的可能。

這一階層加上有少量土地的農民,在人數上僅次於佃農和僱農,所以他們的動向會影響明朝的存亡。崇禎皇帝將豪紳大戶看成國家的支柱,而黃道周卻將中小地主加上有少量土地的農民看成國家的支柱。

他所說的“小民”,就是指的這兩個階層的人,都是直接擔負着加徵田賦之苦。RQ

第139章 提前安排第588章 張獻忠的覆滅第242章 史偉德少校團第25章 紅夷第538章 京都平叛第222章 第五日:單騎衝敵第546章 皇太極之死(下)第82章 成年禮第283章 聯合艦隊第88章 是福是禍?第462章 我決定要繼續納妾!第496章 皇宮小太監(下)第72章 洪調元的身世第56章 搶!第265章 馬屁精第527章 等!第563章 李自成之死(下)第431章 長恨歌第72章 洪調元的身世第470章 終於得到了陳圓圓第223章 李定國第583章 江北四鎮第560章 虎賁衛——關寧軍!第425章 大敗第6章 “龍牙”第455章 生擒鄭森(下)第388章 最後安排第283章 聯合艦隊第132章 投誠可能第328章 血在燒!第96章 後金第133章 海盜大會?第75章 綁架第219章 第二日:銳騎衝敵第415章 謀反?第12章 秦解元第50章 大明局勢第315章 總兵官第520章 生意第487章 仁牙國大屠殺第200章 合二爲一第78章 終於開始賺錢了第397章 征服者——丁雲毅!第226章 潁州城破第246章 饑民第329章 原來是他第265章 馬屁精第12章 秦解元第219章 第二日:銳騎衝敵第112章 葉原先第502章 馬尼拉的投降第558章 京城外的決戰第29章 珠寶第184章 臺灣——光復!!!第54章 海賊投軍第227章 突圍!第291章 大海之王第200章 合二爲一第28章 鬼王丸第450章 朝議第415章 謀反?第381章 決戰宮本武藏!!第463章 你的脾氣太急了些第498章 一句話的收買人心第553章 武烈王——丁雲毅!第127章 海戰第197章 平亂!第468章 驚人的婚宴(上)第390章 抵抗者——殺無赦!第516章 德川家光和天皇的反應!第245章 金刀衛第80章 渾水摸魚第43章 募兵第559章 丁雲毅——吳三桂!第226章 潁州城破第420章 火燒!第144章 拜別第342章 甲必丹第140章 遏制住丁雲毅第519章 皇親第134章 海盜中的變化第265章 馬屁精第560章 虎賁衛——關寧軍!第13章 ,應也得應,不應也得應!第55章 錢那,錢那!第262章 雙喜臨門第9章 “漁民”丁雲毅第17章 海盜來了第451章 他不是忠臣,是權臣!第62章 弟兄們,跟我衝!第319章 畫舫美人第231章 鄧牧之的算盤第573章 滿清夢碎(下)第368章 武大郎的後人第353章 第一塊殖民地(上)第545章 皇太極之死(上)第35章 東時先生第63章 登船!第315章 總兵官第489章 最後的希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