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募兵

蕭易風、陳冬七人被抽調出去武裝押送之後,丁雲毅的人手一下緊缺起來。

本來就十五個當兵的,眼下走了一半,萬一再來一批海盜,怎麼辦?

丁雲毅尋思着先在澎湖島上招募上一批兵丁,補充軍營,加以訓練,爾後可以大用。找到洪調元說出心裡想法,一貫謹慎小心的洪調元不由得面露難色:

“三弟,未經允許,私自募兵,那是形同謀反的大罪,我看還是先向上面彙報一下,次後再做決定。”

早料到洪調元會這麼說了,丁雲毅道:“大哥,等上面應允下來,只怕再快也得半年時間,等不得。再說大哥手下本來就有那麼多的定員,不過是今天跑一個,明天跑一個跑光了而已。眼下我等招募兵壯,不過是補充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眼看洪調元還是躊躇,丁雲毅又道:“如果大哥真的擔心,可以一邊向上面請示,一邊讓秦雲出面,只以私人名義招募壯丁,護送海商出海。如此一來,大哥便沒有什麼干係了。”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洪調元心中大寬。

讓秦雲出面,那是私人的事情,和他洪把總半分關係也都沒有了。

隨即又皺起眉頭:“三弟,這招募人手,一要兵器,二要餉銀,這兩樣可是當務之急。”

這是一個實際的問題,尤其是在餉銀方面,軍餉問題始終都在困擾着大明朝,一直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明朝最早用的是世兵制、軍屯制。而當軍戶的生活低於全國百姓的生活水平,軍隊和地方的反差,使得軍戶不安起來,騷動起來。他們想擺脫沉重的徭役,唯一的辦法就是脫離軍隊。而軍官爲了發財,侵佔軍屯,役使士卒耕種,使衛所軍糧餉供應不足;軍官剋剝軍卒,使他們更加困苦;軍官貪圖賄賂,放縱士卒逃亡;軍戶逃亡不予追報。因爲這樣逃走那名軍戶月糧自然就落入軍官的口袋中,因此衛所軍缺額越來越嚴重。正統三年,逃亡軍戶竟達一百六十三萬人之衆。

於是便有了“募兵制”的改革。

募兵有挑選的餘地,完全有條件選擇青壯年。募兵的薪餉比衛所軍高出一倍甚至幾倍,管理得好,可使士兵安心服役,軍隊比較穩定。募兵沒有衛所軍攜帶的家屬拖累,更適合於東征西戍,機動作戰。募兵來自百姓,兵雖豐富,缺額可以隨時募補,保持軍隊滿員;不需要可以隨時裁減,節省軍費。

募兵制比世兵制更有利於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但實行募兵制能否建立一支精銳的部隊關鍵在於募兵之人和領兵之人。嘉靖年間,在東南沿海譚綸和戚繼光都親自募兵,募後嚴加訓練,所以都成了精兵,尤以戚繼光的“戚家軍”更爲有名。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募兵制的軍餉問題,這也是軍隊能否穩定的關鍵所在。

募兵作爲自願參軍的職業軍人,沒有軍戶那樣享有免稅政策等等,參軍總之就是爲了軍餉,爲了維持生計,而且爲了對優秀的青壯年有足夠的吸引力,募兵的糧餉較衛所軍高出一倍左右。

嘉靖年間,戚繼光在南方的募兵是一日三分銀,月爲九錢,而隆慶,萬曆時戚繼光在北方募的南兵月餉達到了一兩五錢。自土木之變後至嘉靖前期,募兵費用大增。成化八年,西北義勇募集的費用爲“人給銀3兩,布2匹,月米2石”,折銀約5兩。弘治年間募兵,“人給銀5兩。”比正統初募兵給布2匹高出數倍。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僅九邊募兵銀就高達五十九萬兩。

次後軍餉水漲船高,各地軍餉不一,有三兩的,有五兩的,加在一起,到了崇禎年間便成爲了朝廷一項沉重不堪的負擔。

如果要在澎湖募兵,鑑於澎湖的苦寒,以及丁雲毅在當地的聲望,費用略少不少,但也絕不能低於月餉二兩。

而且這二兩的水平還不能一直如此,等到經濟情況好轉,勢必還要加餉。

按照現在水平,招募一百個兵,光是餉銀每月就得二百兩,這還沒有算上士兵的吃喝拉撒的開銷,和兵器、服裝等等補充。

想到這,丁雲毅的頭就有些大了。

除去被蔡九洲帶走製造新船、置辦武器的,用來修築風櫃城的,分發給澎湖百姓的,賄賂福建官員的,以及留做備用、以防不時之需的,自己手頭可用的還剩下三百五十兩的銀子。勉強能夠招募一百名士兵,維持一個月的。

一個月以後呢?憑福建發下的那點軍餉嗎?扔到海里連個水花也都沒有。

不想了,不想了。

丁雲毅連連搖頭,不管怎麼說,先把人拉起來再說。有了人,再去想武器,去想其它的。

想到這,丁雲毅對洪調元說道:“大哥,這些事情我來解決,咱們只管先把人手召集起來再說,走一步看一步。”

洪調元點了點頭,隨即嘆息一聲:“三弟,你爲人膽大心細,是個做大事的料,但有的時候膽子未免實在太大了些。你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巡檢,我也不過是個小小的把總,在這裡說話還能管用,可要出了澎湖,沒人拿正眼瞧咱們。老哥比你多活幾年,聽老哥的一句勸,凡事三思而後行,千萬不可莽撞啊。”

丁雲毅知道洪調元是好心,他半生謹慎小心,這個時候忽然多了這麼一個膽大包天的三弟,未免日日提心吊膽的了。

可這大明的亂世已經來了,自己在澎湖看似紅夷、海盜環繞,但其實比起中原來倒是太平安生得多。

如果不趁着這個機會發展一些資本,等將來後悔都晚了。

自己若是有鄭芝龍那富可敵國的財力,什麼麻煩都解決了。可惜的是非但自己沒有,就算問鄭芝龍去借銀子人家也未必肯了。

難那,難那。丁雲毅心中嘆息一聲。

沒有人幫自己,現在全靠自己一個人撐着,天知道未來還有什麼事情在等着自己。

一個小小澎湖,現在幾乎成了自己全部的希望了。

第80章 渾水摸魚第94章 濟爾哈朗第562章 李自成之死(上)第578章 山海關,山海關!第334章 常平村裡的小夫妻第25章 紅夷第588章 張獻忠的覆滅第531章 火焰中的京都(上)第265章 馬屁精第301章 崇禎皇帝的疑心第257章 皇太極和范文程第368章 武大郎的後人第3章 丁巡檢第203章 “荒淫”的丁雲毅第412章 殺人滅口第35章 東時先生第117章 三年之約第421章 泉州變化第587章 南京風雲(下)第553章 武烈王——丁雲毅!第277章 海盜王——丁雲毅!第320章 二十萬兩第516章 德川家光和天皇的反應!第84章 虎賁衛第446章 鄭芝龍之死(下)第512章 奪取巖國第468章 驚人的婚宴(上)第280章 爲臺灣,戰!第28章 鬼王丸第380章 挑戰書第239章 臺灣發展第569章 燃燒中的盛京(上)第87章 聖旨?!第573章 滿清夢碎(下)第549章 南遷?第436章 必勝決心第413章 出使朝鮮第559章 丁雲毅——吳三桂!第341章 火炮和戰船第315章 總兵官第515章 澳門“司閣菲”號第166章 岳飛和戚繼光第9章 “漁民”丁雲毅第531章 火焰中的京都(上)第218章 第一日:箭如雨下第282章 臺灣總是咱們的臺灣第96章 後金第394章 浴血賈莊第253章 連環計(下)第432章 松山陷落第94章 濟爾哈朗第491章 丁雲毅想知道的事情第30章 段三兒第217章 潁州布兵第452章 狹路相逢第468章 驚人的婚宴(上)第423章 血戰鄭家軍第12章 秦解元第383章 薩摩藩的財政問題第122章 戰事即將到來第62章 弟兄們,跟我衝!第572章 滿清夢碎(上)第103章 一笑傾城,再笑傾國第287章 海戰大捷第505章 中興之主??第415章 謀反?第532章 火焰中的京都(下)第217章 潁州布兵第116章 軍餉第323章 賀逢聖第555章 佔領濟南第415章 謀反?第205章 武勇忠烈虎賁衛第175章 開——城門!!第189章 泉州幫?澎湖幫?第17章 海盜來了第320章 二十萬兩第200章 合二爲一第458章 拜訪第288章 海戰之後第75章 綁架第295章 護身符第544章 勸降第517章 赤石山攻防戰第189章 泉州幫?澎湖幫?第301章 崇禎皇帝的疑心第478章 航行第486章 大擊潰第258章 法國來的槍械師第124章 海盜劉香第212章 “嘲諷”第388章 最後安排第587章 南京風雲(下)第63章 登船!第151章 “特洛伊木馬”第469章 驚人的婚宴(下)第168章 銅像第1章 丁雲毅的故事第544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