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八字治國方略

皇太極見范文程一直沒吱聲,便問道:“文程先生以爲如何?”

范文程正在反覆品味,見皇上有問,答道:“臣深受震撼,這首詞氣勢磅礴,構思奇特,狀物寫情,獨具特『色』。臣眼前彷彿出現一個場景:漫天大雪之中,一頂天立地的英雄,一身戎裝,一壺酒,一匹馬,正仰天高歌,真個須臾一醉,看取碧空寥落。”

叫幾個大學士這麼一講,人們對這首詞的理解更爲深透,濟爾哈朗懇請道:“臣請宸妃娘娘再唱一遍如何?”

宸妃正意猶未盡,便又一撥絃,唱了起來。幾個大學士開始跟着唱,然後是更多的人唱,待宸妃再唱一遍時,已是數十人在合唱。

唱罷,皇太極感慨不已:“北地之堅強,絕勝江南之柔弱,此評語十分得當。吾北地絕非荒蠻不化,金詞便可壓倒江南。在此之前,朕只是讀金史,今天,宸妃讓朕認識了金的詩詞。內弘文院要儘快將金詩詞整理出來,刊行國中,要金詞一在手,清風滿天下。”?? 強明407

隨後,滿清僞帝皇太極率兩萬精兵,征討札薩克汗,至舊遼河時,科爾沁部、喀喇沁部、巴林部等陸續隨徵,至喀爾佔時,已是四萬大軍,札薩克汗聞訊,倉皇逃遁。

在喀爾佔,皇太極設宴款待蒙古各部,席間,皇太極笑道:“札薩克汗既有反叛的膽量,就應有迎戰的勇氣。爲何效林丹汗,作喪家之犬?”

蒙古各親王道:“札薩克汗八成是昏了頭。又想學林丹汗稱雄草原。”

皇太極鄙視地一笑:“林丹汗畢竟是天潢貴胄,小小札薩克汗。他也配?”

時漠北另兩位可汗在側,皇太極話裡有話地道:“煩勞二位可汗告知札薩克汗,朕給他留條活路,不再追剿了,朕不忍見林丹汗第二。爾等要勸他趁早打消稱霸一方的念頭,不要玩火。玩火者必自焚。別說他一個小小的札薩克汗,當年的林丹汗如何?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朕要他儘快去盛京謝罪,否則。朕誓滅之。”

漠北二位可汗沒有想到皇太極會下如此大的決心,冒着嚴寒,千里迢迢,親自征伐,看來博格達汗是絕對不能容忍札克薩汗的分裂:“請博格達汗放心,臣等一定將聖諭傳於札薩克汗,並要當面斥責之,使之早日幡然悔悟。”

皇太極從喀爾佔班師,一路上,或行獵於漠北草原。或宣諭於漠北各城堡。蒙古民衆,已好多年沒見到如此浩『蕩』雄武之師了,無不爭相叩拜。

出征時,正是天丁震怒掀翻銀海的冰天雪地,回到盛京已是百鳥齊鳴百花吐豔的春末夏初。看看盛京城已遙遙在望,皇太極的心思一下子從軍旅中轉到了後宮。兩個多月了,不知兩位愛妃和兩個皇兒怎麼樣了。想到這,他雙腳一磕鐙,向城內飛奔而去。

哲哲得知皇上今日凱旋。早已率衆妃子迎於翔鳳樓前,皇太極用目光掃了一下,怎麼沒見到宸妃?一瞬間,一個不祥的感覺掠過心頭:“宸妃呢?怎麼不見宸妃?”

哲哲未語淚先流:“宸妃病了。”

“什麼病?厲害嗎?御醫怎麼說?”

哲哲道:“皇上,皇八子他......”

“皇八子怎麼了?”

“皇上,皇八子他......他。”哲哲說不下去,放聲大哭起來。

懿靖大貴妃說道:“皇八子,患了天花,他去了。”

皇太極聽罷如睛天霹靂,震得他目瞪口呆,險些歪倒,侍衛急忙上前攙扶。他踉踉蹌蹌地推開了關雎宮門,就在開門的一瞬間,那久違了的馨香便籠罩了他。

宸妃見是皇上,掙扎着要從炕上爬起。皇太極上前一把將其摟住,宸妃淚如泉涌:“皇上,皇兒他就這麼走了。”

“海蘭珠,不要難過,你還年輕,還可以再生嘛。”

“不,皇上,不,皇兒......”?? 強明407

皇太極看炕上擺的都是皇兒的東西,哈拉巴、玉麒麟、長命鎖、小手鐲,樑上懸着的是搖車。皇太極心中一酸,淚水也流了下來:“海蘭珠,你是個知書達禮的人,要看得開些,人死不能復生,你不能過於哀痛,哭壞了身子叫朕怎麼辦?”

是夜,皇太極歇息在關雎宮,牀幃之間對海蘭珠百般撫慰,極盡愛撫,直到半夜,海蘭珠纔算止住了哭泣。

第二天,皇太極對哲哲和莊妃道:“皇八子早殤,是無可奈何的事,宸妃多愁善感,朕看她已被喪子之痛擊垮了。你們不能跟着悲傷,要好生勸慰宸妃纔是。”

初夏時分,楊柳綻綠,盛京城內,一片欣欣向榮。『操』勞了一天的滿清皇帝皇太極登翔鳳樓,正憑欄遠眺。細膩的晚風帶着微微的暖意輕輕拂面,拂去了一天的疲倦和煩燥。晚霞在天邊翻騰着,用它那無比絢麗的燦爛,迎接着夕陽的迴歸。

自從改元稱帝以來,大清國皇帝的鴻運簡直是如日中天。平定朝鮮,攻克皮島、漠北稱臣、舊部來貢、喜得貴子,其中雖然宸妃喪子,但對多妻多子的皇太極來說並不太在意,宸妃經哲哲和莊妃的勸說,心情似乎漸漸好了起來,皇太極此刻的心情無比輕鬆和暢快。

放眼向西望去,通往燕京產城的大道似乎已經變成了通途,身後左右再無絲毫障礙,他彷彿覺得只要輕輕一揚鞭,便能躍進燕京產城,只要雙臂稍稍一攬,就能將天下攬入懷中。他得意的一笑:“難怪人們說,登高則生江山之志,該是到奪取明國江山的時候了。”

侍衛走近身旁小聲道:“皇上。從中原返回來的探子求見。”

皇太極點了點頭:“朕正思中原事,便來了中原人。傳衆各位王爺、貝勒、三院的大學士們到清寧宮。”

兩位從中原返回的探子,一個叫張吉泰。一個叫顧佔,二人此刻正在清寧宮外等着接見。皇太極看人已到齊,對衛士道:“傳他們進來吧。”

二人進來後,叩拜了皇上和衆位,皇太極急切地問道:“近來中原情況怎麼樣?”

張吉泰急忙道:“非常不好,明國兵部尚書楊嗣昌。搞了個十面張網剿賊方略,調陝西巡撫孫傳庭、五省總督洪承疇、熊文燦等,從十個方面圍剿農民軍,又莫名其妙出了個武烈伯丁雲毅。殺人如麻,勢不可擋,結果李自成部被打得七零八落,有的說李自成已戰死,有的說隱藏在商洛山中,但生未見人,死未見屍,據說他們現在還剩下一千多人。”

又再次聽到了“丁雲毅”這三個字,皇太極皺起了眉頭:“張獻忠呢?”

“張獻忠狡詐得很,據說他備了一份厚禮。送給了熊文燦,願意接受招撫。崇禎正無力再戰,便答應了熊文燦所奏。接着綽號叫曹『操』的羅汝才,闖埸天的劉國能等相繼也接受了招安。”

皇太極問道:“這麼說,農民軍真的要被剿滅了?”

“現在僅剩下老回回、革裡眼、左金玉等幾小股農民軍在活動,但都處在四面包圍之中,如此下去,怕是遲早得被剿滅。”

“文程無生,你看農民軍將來的命運會如何?”

“皇上。臣以爲張獻忠不過是詐降,以他的勢力,不可能再屈居崇禎之下,況且,他明白得很,現在崇禎是騰不出手來,崇禎殺大臣從來不眨眼,一旦緩過勁來,對他們這些個綠林大盜,絕不會放過,輕者凌遲,重者滅門,不可能有好下場。至於李自成,中原早就有‘十八子,坐龍庭’的讖語。這些讖語肯定出自李自成的謀士之口,他們這是在造勢,其志在取明而代之。在衆多農民軍中,臣以爲屬李自成野心最大。崇禎若是能拿出糧食,讓百姓們哪怕是吃個半飽,也許農民軍從此真的會被鎮壓下去。可崇禎能做到這一點嗎?他做不到。既然做不到,農民只有造反。餓死是死,造反被捉住了,也是個死,萬一造反成功,還許能混出個前程。所以,農民軍不過是暫時受挫,用不多久,還會重新再起。”

皇太極沉思良久:“文程先生看得透徹,關鍵是崇禎不管飯。朕說過,農民軍不能垮,這羣烏合之衆,是助朕殘明的一支重要力量。阿濟格前年徵明,助了農民軍一臂之力,看來助得還不夠,我們對明國的打擊還不狠。朕決定從現在開始,八字治國方略:殘明、聯蒙、優漢、易俗,要改爲:滅明、聯蒙、優漢、易俗,要發動一次更大規模的徵明。”

衆人聽後無不感奮,一些漢官更是十分高興,紛紛道:總算盼到這一天了。多爾袞當即站起:“皇上,臣願出征。”

皇太極慎重地道:“這次徵明不同往常,朕要求你們要深入到中原腹地,要過黃河,要爲將來進入中原作戰做準備,要將這次徵明作爲進入中原的一次預演,爾等有沒有這個膽量?”

多爾袞大聲道:“皇上,難道我堂堂大清鐵騎還不如那些手執耒耜的農夫?別說是過黃河,就是過長江又何懼哉?”

皇太極笑道:“先帝有五大臣,朕今天有五虎上將。”?? 強明407

代善急忙道“臣願聞其詳。”

“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武英郡王阿濟格、饒餘貝勒阿巴泰、多羅貝勒嶽託,就是朕的五虎上將。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趕舊人,禮親王,你我可以歇肩矣。”

代善笑道:“豪格之勇之智在嶽託之上,五虎上將應有豪格。”

“朕戲言耳,五虎上將並非封號,乃《三國志演義》中說書人的杜撰罷了。”他收斂笑容:“多爾袞。”

“臣弟在。”

“朕命你爲奉命大將軍,貝勒豪格、阿巴泰佐之,率兵五萬,統右翼軍。”

多爾袞高聲應道:“臣弟遵旨。”

“多羅貝勒嶽 。”

“臣在。”

“朕命你爲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率兵五萬,安平貝勒佐之。”

“臣遵命。”

“左右兩翼大軍仍繞道蒙古,先踐京畿,後入中原。兩路大軍會合後,聽睿親王全權調遣。”

五位將領一齊出班應道:“是 !”

照理說接完了旨就應退回原位,但他們誰也沒動,仍繼續站在殿中。爲什麼?因爲他們知道,皇上肯定還要叮囑一番軍紀。

果然,就聽皇太極道:“爾等深入腹地,目的是要探明中原一帶明軍的佈防和實力,同時也是要將我大清的影響推到黃河以南去。爾等還算知趣,知道朕還有話要說,你們不要嫌朕絮叨,軍紀的事朕是不能不講的。爾等首次縱深中原腹地,給中原百姓一個什麼印象至關重要,凡主動歸降者,可勸他們到我國來,朕雖不能給他們錦衣玉食,但最起碼能填飽肚子,不願來的也不要勉強。對頑抗者,殺無赦。你們記住了,朕的確不想看到第二個阿敏。”

“臣等記住了。” 幾個人這才退下。

“爾等出發後,朕亦將率師徵明,這次徵明和前年又不一樣,前年主要是側應武英郡王阿濟格,這次要寸土必爭,步步推進,要逐漸掃清山海關前所有障礙,隨時準備入關。”

范文程道:“皇上,將來進了中原,需要大批官員,現在看文職人員還是太缺。今年是皇上登基的第三年,三年一次大比,又恰逢龍虎,臣請開科取士。”

皇太極道:“上次開科是天聰八年,算這次是第三次了。文程先生提得好,文治武功,不可偏廢。開科一事,就由文程先生和希福爲主考官,會同禮部實施。大比之期,仍定在九月初一。這次開科,朕不勉強,各旗的漢人阿哈由爾等作主,願意讓他們應考的,朕以二阿哈補償,不願讓他們應考的,你們自己留用,要是留不住,跑到別的旗去了,別的旗可以收留。先帝反覆跟朕講過,治國需要文人,朕近來讀史,宋之殿試中的一件往事,頗發人深省:宋仁宗時有個舉人叫張元,幾次參加殿試都被黜落,氣得他投奔了西夏,成爲元昊的軍師,幫助西夏攻宋,宋因此損失極大。現在,我大清國文職太缺,只要是讀過些書的人,都可留用,都讓他們有事可作,不能讓他們跑到明國去,其中優績者,當委以重任。”

英額爾岱奏道:“皇上,奴才現在爲戶部承政,戶部的事繁雜得很,現在又兼管着朝鮮國的往來,實在是有些忙不過來。”

大臣們有說歸內秘書院的,有說歸禮部的,有說可以繼續由戶部管,多配幾個人手就是了。

皇太極最後道:“朝鮮事務之繁雜,絕不少於蒙古,戶部管着的確是不倫不類,朕看就將原來的蒙古衙門改爲理藩院,將朝鮮事務一併納入其中。”

第494章 皇宮小太監(上)第145章 去臺灣第551章 壯烈殉國!!第522章 大戰寧遠(下)第313章 拼死突賊!!!第177章 要求第403章 奇案(上)第571章 燃燒中的盛京(下)第4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167章 報捷書第79章 劉香使者第308章 夜襲張獻忠第288章 海戰之後第443章 孤單的船(下)第527章 等!第117章 三年之約第76章 海盜侯葉大海第453章 慘勝第102章 贖身第525章 田澤殺戮戰場(下)第210章 意想不到的事第219章 第二日:銳騎衝敵第181章 白旗第503章 餉啊!第507章 三路出兵之計第24章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第246章 饑民第54章 海賊投軍第408章 命案第529章 武田鐵騎第278章 神聖東方條約第329章 原來是他第251章 多鐸第510章 恐怖之王!!第157章 試探第416章 福臨降生第363章 我會——血洗鶴丸城!第256章 黃覺新第420章 火燒!第253章 連環計(下)第231章 鄧牧之的算盤第369章 腥風血雨,正好辦事!第427章 不講道理的丁雲毅第259章 探子第141章 造船坊第584章 佈置南京第359章 鶴丸城第482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319章 畫舫美人第470章 終於得到了陳圓圓第565章 大戰一片石(下)第506章 馬尼拉的巨大災難第492章 血染——阿穆爾!第54章 海賊投軍第32章 聯手第132章 投誠可能第475章 “天使”號第16章 操練第274章 無價之寶第215章 衝突敵陣,唯我虎賁!!!第273章 讀書第39章 人手問題第146章 郭爺?第585章 拉攏第587章 南京風雲(下)第336章 武烈伯要殺第414章 “能劇”第509章 白銀帝國第434章 流寇再起第339章 丁總鎮的一家人第427章 不講道理的丁雲毅第123章 戰前準備第292章 得子第542章 內閣會議第287章 海戰大捷第310章 李自成第559章 丁雲毅——吳三桂!第535章 體面的退位吧!!第585章 拉攏第122章 戰事即將到來第517章 赤石山攻防戰第324章 今日之他已非昔日之他第315章 總兵官第46章 傳教士第212章 “嘲諷”第499章 愈加之罪,何患無詞!!第86章 武田寶藏第352章 “丟盔棄甲”的虎賁衛將士第209章 “協議”第461章 你這些不過都是藉口第438章 料羅灣大海戰(中)第100章 陳圓圓第107章 海患(上)第209章 “協議”第295章 護身符第358章 “饒了小女子吧”第251章 多鐸第444章 瘟疫第455章 生擒鄭森(下)第419章 要反就真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