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西夏、遼國常年襲擾大宋邊境,朝廷連年征戰,百姓民不聊生。爲了解救黎民百姓,玉皇大帝有意讓赤腳大仙下界做一世皇帝,讓他勵精圖治,造福天下。可是赤腳大仙在天庭享慣了清福,在天上想做什麼都可以用法術解決,到凡間成了沒法力的凡人,一定是千難萬難,所以極不情願。玉帝無奈,只好答應將文曲星與武曲星也派下凡間去輔佐他,赤腳大仙這才投胎轉世成了大宋朝仁宗皇帝。
宋仁宗一出生就哭鬧不止,意思是讓文、武二星也趕快下凡,玉帝被宋仁宗鬧得心煩,就命令文曲、武曲二位星君火速投胎。神仙投胎可不是從天上往下一跳就行了,下凡之前都需要到北斗星君那裡去領一張畫冊,畫冊上是轉世之後的身材樣貌。有道是北斗主生南鬥主死,北斗星君當時正在和南鬥星君處理公務,沒想到催的這麼急,急急忙忙地翻出了二人的畫冊。武曲星是武將,性子急,見玉帝催得緊,看都沒看就抓了一張畫冊去投胎了,萬萬沒想到他拿的那張是文人相貌。所以武曲星轉世的大英雄狄青雖然武藝高強卻長得眉清目秀,不似百戰沙場的大將軍,反倒像一個文弱書生。
再說文曲星君,武曲星把那張文人畫冊拿走了,只給他留了一張武將畫冊,畫冊上那人四方大臉漆黑如墨,都不用做動作表情,看着就十分兇惡。但是現在也只剩下這一張了,文曲星也只好拿着武將畫冊去投胎了。
狄青出身貧寒,在狄青九歲時,家鄉發洪水,被波浪衝走,幸被峨眉山的王禪老祖所救。自此狄青就拜了王禪老祖爲師,學習兵機武藝。七年之後,狄青已是文武雙全,又逢西夏伐宋,王禪老祖就讓他下山建功立業了。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入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精通騎馬射擊。早期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爲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着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尹洙任經略判官時,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見,尹洙與他談論軍事,很欣賞他,便推薦他給經略使韓琦、范仲淹,並說:“這是良將之材。”二人一見狄青,便認爲是個奇才,對他厚禮相待。范仲淹教他讀《左氏春秋》,對他說:“將帥不知古今歷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從此改變志趣,讀起書來,終於精通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積功升任西上閣門副使,後又晉升爲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又加升爲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戰功,想要召見他並向他詢問軍國大計,遇上西夏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畫出軍事地圖送上來。西夏李元昊稱臣降服後,狄青調任真定路副都總管,歷任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升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升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狄青在軍隊中奮鬥,十多年後才顯貴起來,當時臉上還留有黑疤。仁宗曾勸狄青敷藥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臉說:“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後以彰化軍節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樞密副使。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又命孫沔、餘靖爲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但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報告請戰,第二天入見仁宗時,他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爲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爲他送行。當時儂智高回師重新佔據邕州,狄青聯合孫沔、餘靖的部隊進駐賓州。
在此之前,蔣偕、張忠都因輕敵而戰敗陣亡,官軍聲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將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而聽從他的統一指揮。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說:“號令不一,是部隊失敗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陳曙,並召來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孫沔、餘靖相視驚愕,而衆將領則嚇得兩腿顫慄。後來軍隊停止前進,休整十天。偵察的人回報,以爲宋軍不會很快進擊。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軍隊人馬,一晝夜就過了崑崙關,從歸仁鋪出來佈陣。叛軍失去了險要陣地後,都出來迎戰。前鋒孫節與叛賊在山下搏鬥而死,叛軍士氣極高,孫沔等人嚇得臉色都變了。狄青手舉白旗指揮騎兵,從左右兩翼衝出,出於叛軍意料之外。大敗叛軍,追擊了五十里,斬了數千首級,儂智高同黨黃師宓、儂建中、儂智中以及僞官僚吏屬被殺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賊五百多人,儂智高在夜間縱火燒城後逃走。黎明時,狄青嚴管着部隊開進了邕州城,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雜畜數千,又招集曾被叛軍俘虜脅迫的老壯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撫之後釋放、遣散。將黃師宓等人的頭掛在邕州城下示衆,又斂集叛軍屍體在城北角建築京觀。當時叛軍屍體中有個穿金色龍袍的,部下衆人說是儂智高已死,要向朝廷報告。狄青說:“怎知這不是一個騙局呢?我寧可說儂智高失蹤,也不敢欺騙朝廷來貪求戰功。”當初,狄青到邕州時,正遇上這裡毒瘴瀰漫,有人說是叛軍在江水上游放毒,將士飲水而死者很多,狄青非常憂慮。一夕,有一股泉水從寨下涌出,取來一喝,味道甘美,部隊靠此才渡過了難關。後復任樞密副使,升爲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師後,仁宗嘉獎他的功績,任命他爲樞密使,並賞賜給他一套在京師敦教坊的宅第,還特優先給他的兒子們加官進級。起初,狄青已率部南下後,仁宗常爲他擔憂說:“狄青有威武的名聲,叛軍應會害怕他的到來。擔任左右傳令的人,非狄青的親信者不可,雖然是飲食起居的時候,都應該防備突然襲擊的發動。”於是派使者飛馳前線訓戒。等獲悉狄青已打敗叛軍,仁宗對宰相說:“快快議定恩賞,慢了便起不到獎勉的作用了。”起初,李朝請求出兵幫助朝廷討伐儂智高,餘靖說他們可信,便在邕州、欽州準備了萬人的糧草等待他們。仁宗還下詔用三萬緡錢賞賜給交趾國做軍費,並許諾平定叛亂後再有厚賞。狄青到此後,傳令餘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並立即上奏說:“李德政(李佛瑪)聲稱將率步兵五萬、騎兵一千趕來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蠻夷來消滅內寇,對我無利。憑一個儂智高就能橫行、蹂躪兩廣,使朝廷無力討伐,如果再向蠻夷借兵,那蠻夷貪得無厭,不仁不義,進而發動戰亂,又怎麼抵禦他們呢?請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意見被採納。叛軍被平定後,人們都佩服他有遠略。
狄青任樞密使四年,每當他出現時,士卒總會指着他互相誇獎。諫官多次對狄青發難,稱其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便保全其聲譽,仁宗均未答覆。嘉祐元年(1056年),京師發大水,狄青避水將家搬到相國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朝廷便免去狄青樞密使之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離京出判陳州。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瘡。三月,抑鬱而終。仁宗在禁苑中爲他舉哀,追贈中書令,賜諡“武襄”。仁宗後爲其神道碑額題名爲“旌忠元勳”。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給近世將帥排名次,認爲狄青從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爲人深沉而有謀略,又能謹小慎微,保全名聲,有始有終,對狄青頗爲感慨和思念,下令取來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並親爲他御製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禮節來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