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

時間過很快,一歇歇就到大年三十。

和老底子的上海人一樣,王家阿婆爲了這一年一桌的年夜飯,今年更是費盡了心思!

上海人對年夜飯很講究,“做人家”的同時,也好面子。因此,準備一頓年夜飯通常會提前幾個星期。

從進入臘月就開始張羅,雞、鴨、魚、肉、南貨、北貨、果品、糕點、糖果、瓜子,樣樣力求辦理齊全。年夜飯菜餚,煎、炒、炸、燴,樣樣都有,色、香、味、形,都達完美。

王家阿婆和大姐好幾次還老清老早就去小菜場排隊,可就是這樣,雞、鴨、魚、肉未必能買到自己稱心的原料。

每次回來,大姐總是笑話說那個在小菜場裡斬肉的老師傅,逢年過節,小金庫真是“麼克麼克”(洋涇浜上海話,意思同“much”)。

整個臘月全家歡樂融融,氣氛溫馨。

講起來上海,給人的印象就是生活精緻講究。就算是過去條件簡陋的時代,人們的日子過得簡單卻也絕不敷衍,每年春節的一餐年夜飯就是老上海講究的體現。

上海人自家吃年夜飯,有一樣東西不會少,就是這個“圓臺面”。

千萬不要小看這張圓桌,當年可不是家家都有自備的,而且,它的尺寸大小,都能顯示出這家人的“立升”——請得起多大的排場。

過去,上海的餐飲業沒有現在這樣發達,那時的上海人也節儉,輕易不上餐館,逢啥喜慶,至親朋友要歡聚一下,都是自家和鄰里一起相幫燒。

可以講,一張圓臺面,是各家主婦大比手藝的一個大平臺。逢年過節,家中一張圓臺面,更滿載着親情溫馨。不論你離家有多遠,有多久,家中那張圓臺面上,永遠爲你留着一副碗筷,一個座位。

大圓桌王建東家裡沒有,還是隔壁的老林主動借給他們家使用的。

那麼,在上海人的這張圓臺面上,老上海的年夜飯都有啥講究,有哪些菜是一定少不了的呢?

首先是標配冷盤。

其一是四喜烤麩。

烤麩是將小麥粉,水洗成麪筋後發酵蒸煮而成,這種看上去有着無數蜂窩孔的食材,常被人誤以爲是“豆製品”。

烤麩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醬紅香醇,鮮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夾一筷入口,烤麩的毛孔全部打開,甜鹹鮮的醬汁涌出,正是烤麩最感動味蕾的瞬間。

上海人過年講究極多,菜名需討口彩,所謂“烤麩”即是“靠夫”,寓意家裡的男丁,來年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種說法,認爲它源於最早的名字“四鮮烤麩”,上海話“鮮”和“喜”音同,而這個喜字又更能討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麩”之稱。

二是蛋餃。

蛋餃是上海人過年必吃的,年夜飯最後一大鍋的湯裡必有蛋餃,取它長得像元寶的好彩頭。吃上一口蛋餃,味道鮮美又吉祥。

做蛋餃是個細心的活兒,還特別有儀式感。

再王建東印象中,小辰光每到大年夜的下午,爹爹、姆媽就會搬個凳子,坐在煤球竈前,用一個可能一年只用這麼一次的鐵勺子來攤蛋皮。

除了肉餡,一旁肯定還有熬好的豬油渣,王建東當時的“工作”就是負責拿塊豬油渣,先在鐵勺內抹一下,不必每次都抹,但要抹均勻,每個角落都要吃到油——如果他們攤壞了一張蛋皮,那就會是他的獎勵。

當然了,在姆媽、爹爹不怎麼注意的時候,王建東也沒有少偷吃蛋皮和豬油渣。

最後是蔥油海蜇皮和皮蛋。

蔥油海蜇皮和皮蛋,這兩樣也都是上海人年夜飯檯面上必備的菜。

海蜇皮的價佃比海蜇頭便宜,這道菜又實惠又扎臺型:買回的海蜇皮先泡2天,去除明礬,再切絲浸在冷開水中;最後將蘿蔔刨絲,加一點點細鹽,稍微醃下,擰去水分,再用熱油淋在上面,冷卻後和海蜇皮絲拌在一起即可。

而闔家團圓之際,吃點小老酒總免不了的,這時就少不了皮蛋,蘸點醬油,過過老酒,最好再來點油爆花生米,一頓年夜飯,即便沒啥大魚大肉,也能有滋有味。

這些還僅是基本的幾樣冷菜。至於大菜,王建東家裡也有基本不可或缺的大致幾樣:

一是紅燒肉。

上海紅燒肉是有回憶的上海味道,家裡過年的時候桌上肯定會有那麼一道紅燒肉,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作爲傳統本幫菜,上海紅燒肉最大的特點就是濃油、赤醬、口感甜,但是入口不會很膩。它的上色主要靠醬油,而不是北方的熬糖。但是哪怕是醬油也有放糖熬的步驟,糖的品種和比例是很重要的。紅燒肉要好吃,必須是豬五花,這樣吃起來纔有軟硬層次。

紅燒肉少不得要配點別的東西,自己家燒,往往再加一些滷蛋、圓慄、茨菰、百葉結等。

二是本幫薰魚。

對於上海人來說,薰魚絕對是上海本幫菜的代表之一,除夕夜怎麼能少了薰魚呢,而且還有年年有餘的寓意,簡直就是過年必備。

上海人習慣用青魚中段來做薰魚,去頭去尾,片成一公分厚的薄片,入滾油炸透,至金黃出鍋,放入調好的醬油中浸幾秒,待味道吃進魚肉中即可撈出,口味兼具鮮、甜、香、濃、脆。

三是油爆蝦。

油爆蝦是一道最典型的上海菜,也是上海菜的代表菜之一,又叫油爆河蝦。

顏色紅潤髮亮,味道鹹甜可口。因爲蝦殼上有一節一節的輪廓,所以它也有着節節高升,吉祥討喜的寓意,所以過年時,桌子上一定會有一道油爆蝦的。

當然,作爲“江北人”的後代,王建東家裡通常會在除夕前就開始做很大個頭的“揚州獅子頭”。和一般上海人的做法不同,不僅模子結棍,裡面還有花樣經,而且一做就是好幾十個,初一到初七都可以紅燒、清蒸、燉湯慢慢吃,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

第245章 崇福道院第166章 夜航船第334章 “巴拉巴拉”東渡第22章 凍豬頭第157章 熱天第246章 三林老街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62章 小炮筒子第38章 誤會第243章 宣講會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209章 最後一樁第188章 試樁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144章 真是這樣?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57章 輕舞飛揚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219章 我跟着你?第214章 聯防隊員第197章 看“西洋鏡”的交警第320章 不要總心很累第337章 罪過的啊第14章 野趣第299章 羅山立交紀念章第283章 “ 微縮版的山東”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2章 坐柴油船第65章 讀書重要第53章 粢飯豆漿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74章 雨中的黃魚車第324章 隱隱生疼第54章 能思想的葦草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319章 落寞第73章 “巨龍車”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250章 包產到戶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327章 王家年夜飯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138章 夜晚的黃浦江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63章 星期日工程師第118章 第一號工程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21章 乘風涼第213章 捉蟋蟀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243章 宣講會第78章 碗對碗第273章 大餅油條第178章 十六鋪第161章 老胡的兩個感慨第303章 有一說一第35章 抓蟛蜞第177章 挑大樑的機會第15章 爛泥渡路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179章 準備登船第365章 老同學見面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55章 困難於斯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360章 囑咐第189張 出師不利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57章 輕舞飛揚第276章 心裡很不爽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253章 謝路得辭職第87章 一分銅鈿的艱辛第186章 衆怒第228章 瑪瑙螺第182章 包餃子(元旦快樂)第278章 比特區還特第154章 細節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76章 鮮活的大橋第136章 要有所準備第315章 觸目驚心第260章 上海人讀書有多“瘋狂”?第151章 因材施教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206章 “挖地道”第77章 菜滷蛋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48章 荷葉田田第57章 輕舞飛揚第73章 “巨龍車”第280章 沼氣技術第234章 工人俱樂部溜冰場第349章 墊矮凳腳第164章 校長相請第119章 晨練第129章 柴爿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