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聯防隊員

兩人摸黑往前走。深夜的莊稼地裡,除開各種蟲聲,看上去格外安寧。

走了一陣,還是一無所獲。“四眼”停下來,說:“我們休息一會兒好了。”

兩人尋了一個有草的地方坐下來。小毛拿起水壺喝水。

等小毛喝完,“四眼”接過去“咣噹咣噹”灌了好幾口,然後從書包裡拿出來竹筒,整理今晚上的收穫。

“四眼”邊介紹說,我們現在這裡的三林,還有郊區的楓涇、七寶,南匯和崇明等地都出蟋蟀,也都是上海出了名的鬥蟀主產地。這幾個地方的蟋蟀具有個頭足、牙齒大、性格兇猛好鬥的特點,在上海玩蟲人的眼中,這些地方的蟋蟀一直是他們的最愛。

他說:“曉得伐,運道好的話,一條高級別蟋蟀,在那些愛蟲人士的追捧下,甚至可以賣到上千上萬元,價格堪比黃金貴。”

小毛笑笑,說:“你晚上來這裡抓蟋蟀,不也是想碰碰運氣能發大財的嗎?“

“四眼”不以爲意,繼續說:“不過,捉蟋蟀一般從立秋到白露,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所以每年立秋後現在的這個季節,當地的很多農民,甚至還有市區的人便放下手頭的活兒,悄然開始來這裡捉蟋蟀。”

事實上,每到夏末秋初,喜歡玩蟲的上海人,或買一隻“叫哥哥”掛於堂上,雖居鬧市,卻彷彿身在瓜棚豆架之下;或置“唧鈴子”於枕下,鳴聲如樂,催人入夢。

懂經的人知道,蟋蟀被稱爲“秋蟲”,所以立秋前的蟋蟀相當於早產兒,沒“足月”,戰鬥力不強。這時候買點蟋蟀放在盆裡只是爲了表示自己有蟋蟀了,隨便玩玩過過癮而已。

行話裡,這就叫做“壓盆底”。

養蟋蟀和養魚、養鳥一樣,是中國民間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往小裡說,是閒情逸致,往大里講,也蘊涵了許多中國的傳統哲學與文人理想。

但是很多的玩蟲人更喜歡養蟋蟀,鬥蟋蟀。

蟋蟀相鬥,時間雖很短,但激烈,刺激,猶如人之拳擊。因此不論老幼,皆大喜歡。

所以講,玩蟋蟀的人裡也分類,少數算玩家,大部分屬於賭徒,兩者間沒有明確分界,玩家往往也參賭,賭徒中多的是愛蟲之人,否則玩麻將牌九,賭得更加直接,所以玩蟋蟀的人,多數是玩性賭性皆而有之。

“四眼”想了想,說:“但是,抓蟋蟀卻是個很辛苦的活。披星戴月,蚊叮蟲咬不說,還會常常會碰到蛇、蜈蚣等有毒的蟲子,弄不好還要被咬一口。”

小毛接話,呵呵一笑說:“捉蟋蟀能堅持多年下來的,全都是真愛。”

“許多上品蟋蟀,都是撞大運得來的,所謂天命使然,有人抓蟲,就有蟲選人之說。”“四眼跟着笑笑,說,

“我抓蟋蟀的要訣,總結起來便是,聽天命,辨地貌,看植物,觀土型,等天氣,天時地利到齊整,好蛐蛐才能入手。”

首先要看地形。

上海郊區有種水稻的習慣。爲了保護水土,好多地方是套種,三年水田,三年旱田。三年水田時,就別想抓蟋蟀。第一年旱田,也沒什麼機會,要養上一年時間。所以一塊田,整整六年裡纔有兩年的時間有機會。

他說,青菜捲心菜的菜田不選。農藥打得勤快,田間雜草也少,蟋蟀沒了藏身之處。花生田不選,土質疏鬆,就算有蟋蟀,底子也潮嫩,難得上品好蟲。

毛豆,辣椒,茄子,豇豆這幾種田不錯。毛豆田的蟋蟀,在八月左右,多數藏在毛豆根部附近,尤其大風大雨過後,毛豆傾倒在地,蟋蟀必定躲在葉片之下,只要用手輕輕扶起,眼明手快必定能有收穫。

辣椒田也相差不多,植物根部附近多見,將整株辣椒扯住,連根提起,初時不可太用力,以防蟋蟀亂跳,只要根部鬆動,又不是泥土橫飛,蟋蟀會慢慢爬出來,這時候下手最妥當。

茄子田比較麻煩,茄子根系入土很深,想拔出並非易事,要用鏟子將周邊泥土撬空,最好能打草驚蛇,蟋蟀自行出來。如果不行的話,也能費盡力氣,將植物連根拔出。

豇豆田因爲有支架,地面有塑料薄膜,先把邊緣的幾根竹竿拔出,或者乾脆折斷,然後飛起一腳,整片豇豆架,便會隨之倒地。

此時先不用急,先撕開塑料薄膜,看看土層,如果是溼潤平坦的,就不用往下了,蟋蟀怕溼,這種溼土留不住蟲子。如果是乾的,而且是有大大小小的泥巴顆粒,如此甚好,將薄膜一層層捲起,觀察土層是否有蟲咬過的痕跡。蟋蟀挖洞時,會將碎土堆在洞口,作爲掩護物,所以找到虛土,便成功找到了蟲洞。

另外,夜裡逮蛐蛐,關鍵有兩點,一是是腳步輕,耳朵準,眼睛活。燈光最重要。一旦發現蟋蟀,燈光定要追緊,在強光直射下,蛐蛐會站定不動,這時候正好下手。

“四眼”說道:“鐵皮的三節電筒,再大也就不太方便了。有時想騰出手,就必需用牙咬着電筒,太大太沉的,嘴巴叼不住。”

小毛一邊吃帶來的饅頭,邊笑話道:“看來作了不少功課的。我說,你要是把這些勁頭放在學習上,功課應該沒有學不好的道理。”

歇一會兒,“四眼”說道:“其實我們晚上在這邊捉蟋蟀,我們根本不用害怕的。你可能不知道,這一片寬闊的田地裡應該還有其他捉蟋蟀的人,曉得伐?”

“哪裡還有人?”小毛站住往四周看看,一副不相信的樣子。

“四眼”笑笑,然後站直身體,把手放在嘴脣上做成一個喇叭狀,昂起起頭猛地高呼:“嗚嗚……”

過一會兒,偌大的農地裡,除了蟲鳴,沒有任何反應。

小毛被他的舉動嚇了一跳,譏笑道:“咋咋呼呼的,不要自己嚇自己好吧?”

話音剛落,突然間從小路的兩端有各有一道強光射過來。

小毛暗叫一聲:“不好。有聯防隊員埋伏,我們趕快逃!”

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15章 爛泥渡路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163章 華師大“后街”第39章 囁嚅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170章 幽蘭報知己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第244章 再賣棒冰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54章 能思想的葦草第217章 你怎麼看?第1章 陸家嘴小巷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34章 蘆葦根第16章 剃頭攤第259章 排隊買“好書”第288章 全運會火炬接力第291章 腔調第255章 珍惜眼前人第286章 外婆家的葡萄架第227章 這麼多豬肉?第73章 “巨龍車”第313章 過了這個村第169章 蕙心蘭質第346章 惻隱第116章 “三轉一響”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159章 痛苦來哉第308章 分組尋找第64章 擔心第281章 市郊經濟作物第89章 專業人才稀缺第134章 動員大會第264章 “狠”第309章 查電話第214章 聯防隊員第13章 度假的傳統第24章 造舟爲樑,不顯其光第268章 報社浦東辦事處第248章 國營飯店第50章 頭疼的事第81章 苦日子何時纔是個頭?第251章 丈量田土第302章 沒有結果第118章 第一號工程第119章 晨練第31章 琢磨第34章 蘆葦根第355章 門當戶對第216章 下海潮第327章 王家年夜飯第91章 忍俊不禁第119章 晨練第35章 抓蟛蜞第48章 荷葉田田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148章 開誠佈公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30章 橋何名歟?第247章 浦東成陸第283章 “ 微縮版的山東”第17章 公共廁所第351章 深以爲然第176章 浦東的眼睛第2章 坐柴油船第298章 巨浪潮頭第265章 “ 西服熱”第185章 晚餐第352章 三個囑咐第178章 十六鋪第125章 某種關連第143章 洋辣子第145章 採馬蘭頭第35章 抓蟛蜞第206章 “挖地道”第270章 八百壯士第103章 意外第321章 遭罪的“四眼”第83章 城市良心第184章 “原湯化原食”第174章 政策桎梏第58章 爆米花第99章 冬天汰浴第51章 老何第122章 優化第171章 金榜題名第231章 陸家嘴的規劃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334章 “巴拉巴拉”東渡第332章 紅包第363章 門當戶對第328章 種植蘑菇?第75章 大橋合龍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113章 清晨的黃浦江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326章 小紹興白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