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王埭莊

周圍都是王家的墳頭。爺爺奶奶的墳頭燒完,然後小毛他們挨個給旁邊的墳頭燒紙。

雖然說香、酒、果品都沒有了,但是半圈還是要劃的。燒紙似乎是個無形的規矩,也是教育後代不忘祖恩、牢記勤儉持家、忠厚處世的優良家風的一種方式。

“墳上燒紙,是對先人的一種緬懷。”每燒一個墳,王國良都會和小毛他們仨大致講講這是誰的墳頭,以及他生前的一些故事。

大伯說:“要是以前過年辰光燒紙,家族中的男丁都得參加,除非老弱病殘。無論你走到那裡,只要回家都得要上墳。誰不到場,都會說他今年怎麼怎麼了的。”

“以前,你們爺爺目不識丁,大字不認識幾個,但記憶力超人。從小跟着你們爺爺奶奶回老家上墳燒紙,爺爺總要在燒紙前要講明每個墳裡都是誰,還要講一遍先人的故事。”

王國良說:“你們爺爺把先人們的故事講的繪聲繪色,如臨其境,很吸引人,所以我們都願意聽。這個時候,我就能記住了先人的名字和他們勤儉持家,忠厚處世的故事。”

小毛這時候聽了父親的講解才知道,自己的老家,最早是在山東省臨沂,大約是清代末年,由於老家地處湖區,連年發大水,十五世祖遷居於此地,至今一百餘年。

王國良笑了笑,又說:“只是那時候還小,並不在意這些故事,所以也記不得多少,只是跟着大人們後面磕頭,能在燒完紙後分得供品吃。”

小毛他們仨忍不住笑出聲來。

“現在我成了接班人,我也把這些記憶中的故事,給不知道的你們這些晚輩們講講。雖然這些故事的先人們我們從沒見過,但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先人們忠厚傳家,勤儉本份的傳統美德。”

王國良說:“當然了,也希望你們也像我們當年一樣默默的聽着,記在心裡,以後再一代一代去傳承。”

就這樣,小毛他們一邊聽着故事,一邊給先人燒紙,還要不時燃放鞭炮,最後所有人一起給每位先人磕頭。

伯母說:“雖然講,如今爺爺奶奶都已離開了你們。現在到墳上燒紙,給你們介紹先人的名字和他們的故事,讓你們這些後人知其先人是誰。血脈相連的親情更要代代相承。”

大人們說得條條是道,小毛一邊聽着,但這時候的心思,卻在心想默默的想着:趕哪天自己工作有錢了,一定要抽出時間帶着父親給爺爺立一塊真正的石碑吧!

小毛想了想,說道:“阿爹,你和我們講講爺爺奶奶他們的一些故事吧?”

大伯笑道:“會講的,不過不是現在,地方不對,好伐?”

全部墳上完,姨婆婆說道:“國賢國良,你們家家風管得好的。”

正準備回家,姨婆婆卻又說道:“你們注意看看自己的身上,有沒有無意粘到身上的樹枝,紙錢片等等東西。”

伯母也跟着吩咐:“如果有的話,就要打掃下去。我們這裡有個習俗,就是拿了去世者的東西,他們會不高興,會來索回的。不能帶走墳墓上的一草一木,把屬於去世者的東西,都留下。”

檢查完,一行人往回走。

這裡是一片高崗起伏的地帶,但對於周邊來說地勢還是很低的,被視爲泄洪區。皮岔河和蟒蛇河在這裡附近交匯,這方圓幾十裡的地帶如同被兩個胳膊套住,更如同漂在兩道河口的葫蘆,因此該地又俗稱“葫蘆套”。

姨婆婆所在的村莊叫做王埭莊。顧名思義,自然王姓是這裡的大姓。

因此,在村裡,村落家族文化,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留。而且村民們並沒有感到不適,也沒有影響到了村民們生活改善的跡象。

九曲十八彎的王埭莊,格外安靜,綠意蔥蘢。到處生長着層層疊疊綠色的葦海,似綠色的地毯。

這一抹抹養眼的綠色,撫慰着人的心情。

這些盛產的蘆葦是大自然饋贈給當地人的最好禮物,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都有編制葦製品的傳統習慣。

編織葦箔,已經成爲村裡的一種常態性的“文化”。

這裡很多的家庭,幾乎每家都從事着織葦箔這種副業。葦箔加工也成爲村民們主要的經濟來源。

葦箔是以蘆葦爲原料織就的簾子,可以蓋屋頂、鋪牀或當門簾、窗簾用,百年也不爛的建築材料。

從每年的冬天開始,家家戶戶收完蘆葦後,就開始手工編織葦泊。

在家支個架子,織一捆箔從這頭跑到那頭。手頭快的,一天內能織上兩三捆。等到趕集的時候,用板車馱着去賣。主要銷往蓋瓦房的地區,河南、山東等地用的不少。

但是,與這一帶所有的村莊一樣,王埭莊被臺前屋後的楊、槐、楝等樹所遮擋,卻頗有邊緣化的味道。

它如同一塊高地被閒置在一旁,離中心太遠而孤立無助。當隔一條溝的旁邊村莊通上電時,當石子路可以修到村部時,王埭莊還在煤油燈下度過每一個夜晚。

村民們下田去幹活,叫做“下湖”。田地在村的四周,以種麥與花生爲主。

溝渠縱橫,皆是細草所伏的小道,沒有可通達行車的大道,因此出行極不方便,如果是遇到連陰天氣,泥濘難行,多數人家守在屋內無聊觀望,他們生活得閉塞而悠閒。

也許,對於多數人來說,一個村莊就是一個世界,也就是一生。

村東頭是一家小店,堂屋三間,前屋三間。巷口的土牆上用石灰水寫上大大的“小店”兩字。

這時候政策雖然開始放寬,但物質依舊有限,店裡的貨主要是醬醋油鹽酒煙糖。

小店可以反映一個村的經濟水平,也是村裡熱鬧的所在之一。

店旁邊便是村莊北出口,與前一排的幾戶人家錯開而形成一個很大的巷落。植有幾株楊樹,樹冠如傘,夏天來了西山太陽也曬不到,故涼風習習,是村上人納涼的好去處。

第98章 這也能聽出來?第75章 大橋合龍第202張 鬥地主第44章 採菱第146章 學習第144章 真是這樣?第115章 哭嫁歌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88章 誰沒有規矩?第115章 哭嫁歌第296章 能看到希望了的第38章 誤會第275章 軸線大道樣板段闢建第56章 小花爸媽第120章 金字招牌第127章 淵源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149章 大幕拉開第132章 “內部談話”第38章 誤會第185章 晚餐第11章 高強螺栓第142章 若有所思第353章 四眼相對第257章 小花從東北迴來第75章 大橋合龍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191章 終於功成第203章 上海丈母孃第200章 乖乖隆地洞第59章 陽陽第167章 老小孩第97章 “褲衩經濟”第239章 主敬涵養第150章 曬書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119章 晨練第181章 糖糖(新年快樂)第335章 冬日的鄉下第252章 “了不得呀!”第241章 元旦致辭第179章 準備登船第152章 良苦用心第90章 要來何用?第157章 熱天第82章 會有好日子的第15章 爛泥渡路第118章 第一號工程第336章 “農村三霸”之首第135章 深以爲憾第23章 名額第109章 宿舍火鍋第254章 參股題外第154章 細節第211章 梨子的滋味第348章 做個好人第71章 鋼宗鑊子第115章 哭嫁歌第301章 “ 迪多”第68章 “ 粉絲廠長”第153章 控制爆破第124章 宿舍火鍋第324章 隱隱生疼第55章 困難於斯第168章 第一次第94章 要好好着讀書第267章 承前啓後之年第301章 “ 迪多”第147章 醬爆鱔糊第82章 會有好日子的第266章 從地下到地上第229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118章 第一號工程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第323章 “搛起來吃掉”第356章 賣蘭花的老太太第31章 琢磨第322章 傷腦筋的養豬場第274章 陸家嘴的形成第325章 過年的講究第121章 糊紙盒第196章 “咯噔”第51章 老何第39章 囁嚅第205章 打牌的體會第317章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第306章 再學習第256章 高橋鬆餅第228章 瑪瑙螺第17章 公共廁所第91章 忍俊不禁第43章 菱角第316章 “四眼”找到第99章 冬天汰浴第192章 拜祭先祖第83章 城市良心第242章 阻力第293章 臨江中學學生第221章 花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