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想到王翦自污以安自己。
爲帝者最忌憚手握重兵的武將。
於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事一再發生。
這趙匡胤倒是找到了一條解決辦法。
以後只要沒有哪個皇帝發瘋逼迫武將,武將應不至於再起反心。
“唉……一小小的將門之子竟有這等權術。”
“他父親是怎麼教育的呢?”
……
大漢。
“贖買之術。”
劉邦捋着鬍鬚,若有所思。
以豐厚財富、高官貴爵作爲交換,然後換取大將手中的兵權。
而大將只要願意交權,朝廷就慰撫賞賜以頤養天年,福廕子孫。
不過……
削奪武將兵權這個事還是要有個度。
不可過分倚重放縱讓武將託大,又不可過度削奪。
但是……
“以柔術治國,這人不容小覷啊。”
“……他父親是怎麼教育的呢?”
迎門而進的劉盈正好碰到這句話。
頓時紅了眼眶。
“阿父……阿母……”
“劉邦!”
“嘖……”
……
大唐。
李世民望着天幕嘆息道:
“自安史之亂,藩鎮宦官成亡國之基。”
“大唐在內亂之中分崩離析。”
“到黃巢之亂後的五十多年時間裡,天下帝王之家換了八個姓,混戰不停,百姓流離失所。”
“其因無非是藩鎮權力太大,皇帝沒有絕對的兵權,致使君弱臣強。”
“但自周世宗強幹弱枝斷藩鎮之基,宋太祖以錢財土地收買藩鎮之權。”
“恩威並施,兵權已納入皇帝之手。”
“這天下的動亂之源終於能去除了。”
“不容易啊……”
……
天幕上。
一羣火柴人待在一個簡筆畫的小房子裡。
房子上寫着『侍衛親軍司』
然後一個戴着冠冕的火柴人過來一指。
這一羣火柴人走出了小房子。
隨後小房子裂開變成兩座小房子。
『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
畫面拉遠,還有一座一房子映入眼簾。
『殿前司』
三座小房子並肩而立。
火柴人皇帝叉腰大笑。
四個字從嘴裡笑出。
『禁軍三衙』
……
【宿將雖離開,藩鎮雖輪值。但禁軍仍然存在。】
【爲了防止禁軍將領兵權過重,宋太祖對禁軍與軍制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
大宋。
趙匡胤黑着臉看着天幕。
朕這麼威武的一人爲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出現在天上!
真是稚兒之心!
一旁的趙匡義微微後仰,暗自呲個大牙在那裡樂!十分開心。
……
【周世宗建立禁軍時,軍內有兩大系統。】
【殿前司與侍衛親軍司。】
【宋太祖即位後,殿前都點檢一職已不設。】
【杯酒釋兵權後,殿前副點檢一職也取消。】
【只剩下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虞侯。】
【而侍衛親軍司的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也被撤銷。】
【侍衛司被分爲侍衛馬軍司與侍衛步軍司。】
【禁軍三衙體制開始形成。】
【而每有出征,則由總理兵政,掌管全國兵籍、武官選授、軍隊調發以及兵符頒降的樞密院臨戰命帥。】
【而所任命的主帥也不從三衙將領中而出。】
【這樣一來,握兵之權、調兵之權、統兵之權相分離。】
【三衙鼎立,互相牽制,改變了由禁軍將領一人統率各軍的體制。】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了一眼,隨即低頭繼續研究手裡的種苗。
一旁的劉啓看着跟綠芽大眼瞪小眼的劉恆,探頭詢問道:
“阿父,這把兵權一分爲三,各有職守,相互制約,不是挺好嗎?以後不會再有藩鎮之禍了。”
劉恆敷衍的點點頭,繼續琢磨着手裡這東西應該在哪裡種。資料裡說紅薯這東西耐旱怕澇。
那就應該選擇陽光充足、通風、排水良好的……
“阿父!”
思緒被打斷,劉恆平靜的看向劉啓。
“你想抄農書嗎。”
劉啓一噎,委委屈屈道:
“我就想知道,這個適不適合我們用。”
劉恆用手量了一下種苗的高度,嘴裡淡淡道:
“不適合。”
“可以確定,宋朝不會成爲繼五代以後的第六個由將領發動兵變推翻統治的朝堂。”
“但利弊共生的,三衙統制,政出多門。”
劉恆一邊拿起筆記錄種苗生長數據,一邊平淡道:
“朕雖不知兵,但也知道各自爲政、動輒掣肘、缺乏協調、難以統籌等弊病是兵家大忌。”
“李隆基錯失潼關不就因此嗎。”
說道李隆基那劉啓一下子就明悟了!
“那這制度是削弱了宋朝軍力啊!”
“他這軍制怎麼這麼改啊!他還沒一統天下呢!”
劉恆放下筆,雙手合攏袖,看着劉啓問道:
“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皇帝與武將之間的猜忌已經不可挽回了。”
“你覺得讓天下在動盪不安中徘徊和未來兵力可能孱弱,這兩個情況哪個會更好點呢?”
劉啓悶悶不樂道:
“哪個都不好。”
劉恆點點頭表示認同。
“確實,但他有的選嗎。”
“他沒有。”
“這條路不是最正確的,但是最適合的。”
“朕還知道,他剝奪大將兵權、加強禁軍、削弱藩鎮、加強集權、削弱武將後。”
“皇親貴戚會取而代之、逐漸崛起。”
“啓兒,當皇帝從來都不容易。”
“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選擇最正確的路。”
拍了拍已經呆傻的小腦袋,劉恆溫和道:
“我們只能選當下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否則,秦始皇與隋煬帝,就是前車之鑑。”
……
【公元965年,宋太祖命全國挑選驍勇善戰的士兵登記造冊送至京城,補充禁軍缺額。】
【以選拔的強悍士兵作爲兵樣,分送各地照樣募兵。】
【規定禁軍每隔半年、二三年,變動駐地,爲更戍法。】
【但將領不隨之同行,以“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爲更戍法的目的。】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手裡拿着《申子》,打量了一下天幕上的所言,想透了趙匡胤的想法。
一旁正在磨墨的徐婕妤好奇道:
“陛下在笑什麼?”
李治一愣。
“朕笑了嗎?”
徐婕妤嘴角兩側浮起酒窩,憨笑道:
“陛下笑了!”
李治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笑容綻放道:
“朕是在想啊。自古以來選兵選將都要用強人能人。”
“而這趙匡胤會不會反其道而行之,選些庸才呢?”
徐婕妤歪着頭想了想。
“不能吧,他又不像蠢人。”
拍了拍書卷,李治笑着點頭道:
“對,你說得對,他又不是蠢人。”
隨後繼續低頭看書不再理會想要說些什麼的妃子。
庸才,有時意味着忠心耿耿,容易擺佈。
對皇權的威脅最小。
以德才庸碌、憨厚忠直者任之將領。
同時讓將帥之位時常空缺不授,或以低職武將代領。
凡此種種,都能避免武將做強做大。
……
後唐·莊宗時期
李存勖皺着眉頭看着天幕。
軍隊不停更戍,將軍手下的士兵時常輪換,。
剛剛混熟又馬上改替另一撥人,這樣將領就很難專制其兵,形成自己的派系勢力。
對於士兵來說也是如此,反正沒多久就要調走又何來誓死效忠眼前這位臨時上司的決心?
這制度好嗎?
太好了!
現在的情況不就是軍隊名義上是朝廷的,但實際上卻是武將、節度使的!
一支又一支各自爲政的軍隊成爲某一位大將的私兵、親兵、家兵。
士兵們纔不聽命於朝廷、皇帝,只聽從他所歸屬的將軍。
這些問題完全解決了這些事情!
甚至解決的堪稱完美!
但問題是……
李存勖眉頭越皺越緊。
這樣也大大削弱了軍隊的上下一心。
將帥不瞭解士兵,士卒也不願效死。
如此一來,軍隊的作戰能力也必然下降。
這其中的取捨,又該如何呢?
……
大宋·真宗時期
流杯殿內。
一身蓮花紋青羅衫的趙恆從蟠龍玉盤內拿起一顆桃子,在褐色褶裙上擦了擦啃了一口。笑道:
“太祖皇帝之置將,以互相維製爲妙。”
“而其中以更戍法更爲巧妙!”
“一是使士兵均勞逸,知艱難,識戰鬥,習山川,不至驕惰。”
“二是使兵將分離,防止兩者形成根深蒂固的親黨結社。”
“至此,驕兵悍將犯上作亂的條件再也沒有了!”
“京師之兵,總於三帥!”
“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上下相維,不得專制,大宋無兵變也!”
其身邊,穿着一身球路紋齊胸羅裙,內搭着檀色素羅襦,外披一件天水碧紗羅披帛的劉娥看着鏡中自己。
左右打量了一下,從金匣內拿出一枚銀鎏金鳳簪戴在頭上。
又瞥了一眼身邊人,無奈搖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