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功課

其實那件春裝斗篷,是淑寧照着過年時的大紅連袖斗篷做的一件有些失敗的作品,二嫫此時說出來,佟氏也明白這是安慰的話,不過女兒的針線活做得不錯,這是事實。女紅也是一位淑女所必須掌握的本事之一,淑寧學女紅已經有兩三年了,繡個荷包縫個手帕什麼的,都還能見人,只是正正經經做件衣裳出來,恐怕就要貽笑大方。爲了讓女兒的女紅功夫更出色,佟氏決定,不再滿足於由家裡女僕進行授藝,她要請專業人士來親自教導!

佟氏請來了有名的針線上人楊嬸。楊嬸是劉婆子的侄女,年前曾跟着來過家裡接活。自她姑姑年紀大了,請她去的人家就多了起來,有好幾戶官宦人家都請她來教導女兒做女紅,因此接到佟氏邀請時,楊嬸並不惶恐。商量過後,她與佟氏說定,每五日來一次,教一種新活計,其餘時間就讓淑寧自己在家修習。每季的酬勞是五錢銀子和兩石白米。

這件事就這樣定了下來,只是劉婆子跟着上門來說話時,聽說八卦同好小桃出嫁了,十分惋惜,看她那樣子,還以爲她上門來就是爲了和小桃聊八卦呢,弄得楊嬸有些尷尬,沒在價錢上討價還價,就匆匆帶着姑姑走了,不過劉婆子出門時還扯着老伍頭問清楚小桃夫家的地址,看來是打算上門拜訪,繼續這一份友誼。

淑寧的日子變得更加忙碌起來。她奉了母命要學女紅,又丟不下喜歡的廚活,只好一起學了,一天學廚,一天學針線,日日都不得閒,連出門會朋友的時間都快沒有了。不過不論她有多忙,每日讀書寫字的功課都被她堅持了下來,尤其是寫大字。讀書要講究悟性,她也自認成不了李清照那種才女,但大字是隻要好好用心練,就能看到進步的,她不會放棄。

淑寧的用功,感染了哥哥端寧。他如今的功課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朋友同學當中已是數一數二了。兒女的出色讓張保很是滿意。因爲兒子快有十一歲了,他考慮着,是不是該讓兒子進學。

到了秋天的時候,有一件事促使張保做了決定。一直以來教授端寧的那位丁舉人,由一位親戚幫保,謀得了四川一處通判的缺,馬上就要上任了。他親自上門拜訪,言明無法再擔任端寧的老師,只好前來致歉。張保諒解他的苦衷,還送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賀他。不過這樣一來,他就必須爲兒子另找老師了。

丁舉人心中有愧,而且教導端寧多年,又是得意門生,還是很照顧的,於是就介紹了一位熟悉的趙舉人來。這位趙舉人年紀很大,鬍子都花白了,可才學極好,對於四書五經有很深的見解。他自己因爲種種原因,一直未能考中進士,但教出來的學生,十個裡倒有七八個考中的,因此在本地很有些名氣,只是他脾氣古怪,每年最多隻收五六個學生,多的給再多束脩也不收。這次因爲是好友丁舉人推薦,端寧自身資質也好,他才收下。張保很感激丁舉人幫的這個忙,兒子拜了個好師傅,以後的才學絕對差不到哪裡去。

不過趙先生只能教授端寧漢學,而滿蒙文字也是必修課目。原本一直是由張保充當兒女的老師,但最近他公事繁忙,停課已經有一頓時間了。考慮再三,張保鄭重請了府衙裡滿學教授的親弟韋倫先生來家中教授,每三天上一次課。趙先生則每兩天來一次。兩個孩子,端寧要上足一天,一共四個時辰,女兒淑寧也要上半天兩個時辰的課,張保嚴格要求子女,還會不定時抽查,一心要把兩個孩子都打造成才子才女。兩位先生都是爲人嚴謹的脾氣,又都學識淵博,見過一面後,甚是相敬相惜,聯手把兩個學生折磨得夠戧。

淑寧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小毛病。穿越過來以後,大概是因爲變成小孩子,所以記性好了很多,一般的詩詞背兩三遍就記下來了,不少書看過後印象也加深了不少,但一到背誦長篇名文時,就總是背得不夠流利,只能在比較好地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記住重要的句子,其他部分就要想一會兒才能記起來。她試驗過後,總結出一個規律:簡單或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文章,她都能記得,又長又難懂或用詞生僻的就只能記住一部分。這似乎是前世時就有的毛病,對於簡短有韻律的詩詞短文,她就比較有心去背,但一到長篇古文,她就心中急躁,偏偏越急就越背不好,又嫌背了沒有用處,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了,更加沒心思去記原句了。看來穿越來後換了身體,這種功利心性也帶了過來。在理解長篇古文這一點上,她比哥哥端寧強些,但談到背誦,她就差了許多,難道是因爲身體裡容納的是成年人的靈魂,心思不如小孩子簡單,太多雜念,以致影響了專注力?

不過不管怎樣,她又不用考學,背不出來就背不出來吧,能理解就不錯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練字上,成年人的靈魂雖然影響了她的記憶能力,卻加強了她的控制力,要論寫字的話,她已經有模有樣了,寫出的大字比前世時她的小學書法老師都要強。趙先生在這點上很滿意,已經建議她可以開始練習小楷。

端寧此時單論學問,已經是奉天城內官家少年中的佼佼者,但在他自己看來,卻覺得妹妹比自己強,很多文章,妹妹自己就能讀懂大概的意思,而他卻要聽先生講解後才能明白,心裡很是鬱悶。不過淑寧很快就發現哥哥的心結,坦言自己記性不如哥哥,雖然能明白一些文章句子的含義,但比起哥哥從先生那裡得到的細緻講評,她對基礎的把握就不如他紮實了,要說有哪方面真正表現得好一點的,大概就是寫字了吧。

端寧聽了以後,想了想,也覺得有理,頓時信心倍增,不但更加勤快地念書,連練字的時間也增加了足足一個時辰,誓要超過妹妹,重奪兄長的尊嚴!淑寧笑嘻嘻地不當一回事,他愛發奮就發奮去吧,如果真的有進步,當然也是好事,她纔不在乎這點虛名。

淑寧雖然不在乎,但佟氏卻頗有微詞。在她看來,端寧太過勤奮了,天天晚睡早起,要是累病了可怎麼辦?她認爲這一切都是因爲淑寧給兄長帶來壓力的緣故,就要她少花些時間讀書練字,多花點心思在女紅的練習上。

淑寧一直覺得文化學習與家政女紅之類的功課應該保持一定的平衡,自己做得一向很好,不需要作出改變,但母親的意思還是要尊重,於是她相應地減少了一半上課與背書的時間,但在練字這一方面就不肯讓步了。她對母親說:“橫豎女兒用不着考學,也不是當才女的料子,這些學問典故,只要知道就好,八股文章,就不需要去做了。但練字是修心養性的好法子。額娘不是常說多練字能讓人心平氣和嗎?您總是說女兒做事急躁,應該多練練字,陶冶心性,如今怎麼反叫女兒少練了呢?”佟氏覺得她說得也有道理,就不再阻止了。

倒是趙先生與韋寧先生兩位,知道這件事後有些惋惜,不過對於他們來說,淑寧不是重點培養對象,充其量只是個陪讀,也就丟開手不理了。

多了許多空閒時間,佟氏又明令要求把這些時間用在練習女紅上,淑寧只好想辦法讓練習變得有趣一點。比如楊嬸教了她裁剪衣裳,她就試着給自己做些新奇的款式。京裡送來的那件華美的衣裳,看着很像她以前看過的電視劇裡的漂亮戲服,她本是想着長大了以後抄襲一番的,被人佔了先機,她鬱悶了好幾天呢。不過橫豎都是抄,抄誰不是抄?雖然那位堂姐是古人,但在服裝上還是挺時尚的嘛。她就試着做些小蝴蝶結、小綢緞花之類的裝飾品,往試做的衣服上縫。佟氏起初看了有點不高興,覺得她何必學人家,但後來聽二嫫說“姑娘好歹是自個兒做的,比二姑娘只能叫別人做可強多了”,便也高興起來了。

淑寧天天搞服裝設計剪裁,玩得不亦樂乎。她還試着把那些小花小結連成琵琶襟樣式,做了一件長袍給母親,佟氏很高興地穿上了身,尺寸都還正常,難得的是兩袖子一樣長,前後擺也沒有不對襯。這可是大進步呢!佟氏很高興,找出了一個楠木雕花盒子,獎勵給了女兒。

盒子很漂亮,只是雕花只在四周,盒面並無裝飾,淑寧喜歡之餘,有點覺得單調了,想着找點什麼東西來裝飾一下盒面,或是繡花布,或是勾紗花邊。春杏翻箱倒櫃地幫她找,她也翻着針線籃子,看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上。

正找着,只聽得春杏問道:“姑娘,你看這個合不合適?”淑寧轉過頭去,看見她手上拿着兩枝假花,一枝嫩紅的海棠,一枝粉色的桃花,正是去年周茵蘭贈予的禮物。

一一四、孽緣一八四、初選一零六、分家(上)十八、金枝一零五、風聲二零四、開源(上)一五五、商議一八七、秀女一零五、風聲九十八、老太二零八、家務九十、春日一六七、提醒六十一、解釋一一八、山居一七四、梅思二零五、開源(下)一五三、隱憂二零七、依依三十七、良本二十四、新繡一九一、複選(下)一二八、祭禮一零七、分家(下)一九五、離宮一零七、分家(下)一四零、半年一九六、指婚二十三、功課二、東廂一二九、議婚二一零、衆怒六十九、家事五十二、風聲八、新年一零八、暗變九十一、花開七十一、元宵一六一、席間一七八、喜慶(上)一四七、微笑一零七、分家(下)一六四、分道三、富查七十三、桑基二十九、遊戲(下)一六七、提醒四、大事四十、試騎二零八、家務九十、春日三十三、其來二十五、師爺一九三、召見九十八、老太二十一、婚禮十九、女人十七、手套一四五、上香一九九、決意二一零、衆怒一三零、玫瑰一一三、閨秀九十一、花開五十二、風聲十一、疑史一九四、佟妃一九九、決意二十九、遊戲(下)三十二、突如七十五、端午六十二、兩人三十二、突如六十九、家事二十一、婚禮九十九、終局一零五、風聲一四八、紫語一七二、學禮一五五、商議六十六、新居九、疑慮一四零、半年九十二、驚聞一七七、思量六十二、兩人十三、閨爭六十六、新居一九一、複選(下)二零五、開源(下)一三零、玫瑰四十九、重逢七十四、糉子一二一、寒意一二一、寒意三十九、暗涌一三二、心結十八、金枝九十一、花開一五四、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