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心結

在淑寧向母親提出讓四阿哥在花園下榻的建議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正好前些日子有一個僕役家的小孩,在花園中游玩時不慎落水,雖然很快被救了上來,仍落了風寒,不久又有一個小廝在樹林裡被蜜蜂蟄傷,氏便藉機宣佈了新的家規:花園裡從臨淵閣左側的樹林邊開始,一直到東北角的凌波台山邊,這一條對角線以右可以任人進出,但左邊的樹林、枕霞閣與山林,除了各處執役人等,未經主人允許,一概不許踏足。而且,即使容許家人進出那半邊園子,太陽一下山,也要關門上鎖封園,不許人隨意進出。

枕霞閣那邊,已經收拾好了幾間房屋,天天都有專人負責打掃,隨時可以住人。但氏並沒有採納女兒說的,讓四阿哥一行從山上的小門進來的做法,那樣畢竟有些不夠體面。當初買下園子時,花園與宅院其實是分開的,後來砌了牆封住過道,變成內巷,兩頭還開了門。其中西邊的門,就是位於大路那一邊,只是有一個小樹林擋着,因此過路的人若非事先知道是不會發現裡頭有門的。氏已經通知了四阿哥,讓他們到時從這裡進來。

爲了穩妥起見,氏把馬三兒兩口子安排到過道旁的一處小跨院裡,整個院子除了他們夫妻二人,就只放些雜物。馬三兒也是知情人了,只要有人敲響那小門。他就會把人悄悄迎進來,送到枕霞閣去。這一路上安排地僕役,無一不是用了多年十分信得過的人。

淑寧心裡對母親這番安排知道得很清楚,便也開始小心。只要家中氣氛一有變化,她便會約束院裡的丫環不到園裡去,而且再三嚴令素馨不要隨意打探消息。就算打探到了,也不要隨便到處說去。

芳寧對這些事一概不知,只是安安靜靜地過着自己的日子,抄抄經,念念佛。不過換了環境,又沒有俗事纏身,她心情好了許多,有時候見了賢寧與小寶兩個。也會和他們說說笑笑。淑寧對此很是滿意,又讓她在閒暇時多與小劉氏交往。

小劉氏雖然名義上是他們家的妾,但在伯爵府時一向深居簡出,與府中諸人來往不多,更別說同樣深居簡出的芳寧了。對於芳寧來說,她差不多是半個陌生人,但幾次交談下來,芳寧發覺這位姨娘性情溫柔平和,極易相處,人又慈愛。便漸漸地有了親近之心。

如今地小劉氏,與當年相比已有了很大變化。她與兒子十分親近,兒子又知道上進,不論功課武藝,都學得很認真,身體也漸漸強壯起來。氏一家待她極好。從沒把她母子倆當成外人,她便自我定位爲氏的姐妹,不再像以前那樣總躲着張保,見了面也敢說笑幾句,表現得坦坦蕩蕩地,氏也很贊成。

小劉氏如今事事稱心如意,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掉過眼淚了,臉上也再沒有了過去的悲苦之色。她本是個溫柔可親的人。衆人自然喜歡與她相處。

淑寧安排芳寧與小劉氏結交,就是打算讓芳寧擁有新的朋友,而且小劉氏愛女紅,又喜歡嘮叨些育兒經。芳寧花時間與她相交,敲經唸佛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不過,因爲先前早已答應了要帶芳寧去禮佛,淑寧還是鄭重求了父親,安排家人馬車,五月十三那天送她們去雲居寺,參加伽藍菩薩聖誕的祝聖法會。

氏因要照管家務,無暇前去,便託了小劉氏帶她們,小寶與賢寧本是鬧着也要去玩的,可小劉氏擔心他們會搗蛋,不肯答應,端寧便哄兩個弟弟,只要他們乖乖完成功課,他便帶他們到外頭去騎馬,兩個孩子這才消停了。

雲居寺是附近一帶極負盛名地大寺院,佔地極大,其中天王殿後有一處大院落,就是此次法會舉行之所。而且在儀式之後,有寺內的高僧在釋迦殿前的院裡講經,許多信衆都去聽。淑寧一行也跟去了,張保事先打聽好情況,爲她們訂了一個小廂房,就像許多前來聽講經的富貴人家女眷一樣,隔着一門簾子聽外頭的僧人講解經文,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便用紙筆寫下,託外頭的小沙彌送上經壇,自有高僧當衆講解。

芳寧聽得極認真,還送出不少紙條,都一一得到了解釋,心裡只覺得豁然開朗。回家路上,她高興地對淑寧說,此行受益斐淺,早知道到這種大寺廟裡聽高僧講經,會有這麼多好處,她早就該來了。淑寧微笑着附和,心裡卻添了憂慮,這不知算不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四阿哥果然來了,他傍晚時到達,當時淑寧一家正準備吃晚飯。氏一接到消息,就帶着端寧到後頭去了,飯桌上只有張保帶着淑寧賢寧芳寧以及小劉氏母子在。雖然宅院裡並未像上次那樣禁止下人通行,日落後封園的措施又已經持續了一段時日,家裡人並沒有怎麼起疑,但氣氛還是多少有了些變化。芳寧似乎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微微有些不安,淑寧便談起今天法會的所見所聞,吸引了她地注意力。

晚上,淑寧還特地到芳寧院裡,拉着她去找小劉氏聊天,專門找她們喜歡的話題聊,直到一更過了才離開。第二天,氏知道女兒做的事後,淡淡一笑。

~~~~~~~~~~~=我是轉換場景的分割線~~~~~~~~~~~~

話說附近村裡原來的大地主餘家,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那個被關進死牢地兒子,終於定了秋後處決,任憑他父母如何求人都沒用了。可能是因爲過慣好日子。而餘家自從敗落以後,沒法再象以前那樣大手筆地賄賂獄卒,那個兒子染了重病,在判決下來後沒兩天,就病死在牢裡。

餘家地父母受到極大的打擊,雙雙病倒。家計落在年輕的女兒身上。往日他們爲救兒子欠下大筆銀兩,那些債主此時也紛紛找上門來逼他家還錢。餘家老父本來是打算把女兒許人換些銀兩,卻被女兒餘桐拒絕。餘桐那時已掌握家中大權,毅然請親友長輩出面,把家中大宅賣出,得來的銀錢還了債只有些許剩餘,她便在村中另賃了一座小院,帶着父母家人搬進去。憑着自己做些女紅針線,或是漿洗衣

是帶幾個蒙童掙錢。

她父母無法諒解女兒賣掉祖宅的行爲,但又臥病,只能靠她贍養,每日都責罵不絕。但村民們倒是對餘桐十分佩服,又見她針線活好,又識字,待人也和氣,便常常幫襯着些。那盧家小姐。本來也曾譏笑過餘桐,但見她這樣,倒收起嘲笑之心,時不時地分些活計給她做,讓她多賺些。因此餘桐雖然日子不太好過,倒也勉強能養活一家人。

餘家的事附近人家很快就傳遍了。淑寧家自然也不例外。氏在與家中女眷閒談時說起此事,對餘桐地心氣與決斷十分佩服,聽說她扎得一手好花,還擅長打絡子,便說要請她來家裡幫着打幾個。淑寧留意到芳寧眼光有些黯然,似乎隱隱有些悲傷。

事後淑寧私下問芳寧爲何難過,芳寧道:“我只是爲那餘小姐傷心,她爲家人做了那麼多。卻只換得責罵,我有些替她叫屈。”淑寧默然,難道說餘小姐得不到家人諒解地事,勾起了芳寧對自己與生母陳姨娘關係的心結?

過了兩天。淑寧稟明母親,請餘桐到家裡來教自己和芳寧打絡子,地點就在芷蘭院。餘桐教得極用心,連配色的訣竅也傳給了她們,什麼松花配桃紅,蔥綠配柳黃之類的,還教了好幾個花樣。淑寧學了很久,才學會了梅花與方勝兩款,而芳寧雖然只學會了一樣,卻打得挺漂亮。

那餘桐臨走時,芳寧特地另給了她五兩銀子,這本是她積下地月錢,但餘桐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芳寧吃驚地問她爲何不收,餘桐仍是帶了一絲羞怯怯地道:“只是教小姐們打幾個絡子,府上的管家已經付過報酬了,小姐的好意,小女子心領。”

芳寧沉默了一會兒,才道:“我知你家中不寬裕,只是想盡些心意。你多得些銀兩,回家也可少受些氣。”餘桐輕輕搖搖頭,道:“我只要憑自己本事能掙多少就掙多少,小姐還是收回這份好意吧。家裡人……不過是一時委屈,習慣了也就好了。”

芳寧收回錢袋,不說話,淑寧見狀便把餘桐今天打地絡子都揀出來,只留下兩三個作樣板,其餘都用一塊絲帕包起,塞到餘桐手中,見她吃驚,便道:“這本來就是餘小姐你做的,我們不敢多佔,只要留幾個做樣子就好,你就拿回去吧。”餘桐明白她的用意,正猶豫着,芳寧開口了:“難道你真的執意要拒絕我們的心意麼?都是差不多年紀的女孩兒,你何苦拒人於千里之外?”餘桐笑笑,便收下了。

她正要告辭離開,卻又被芳寧叫住了。芳寧咬了咬脣,才問道:“餘小姐,我想問你……你父母這般待你,甚至想拿你去換取財物,你可有過一絲怨恨?”餘桐愣了愣,微微笑着道:“他們生我養我,供我錦衣玉食,已是天大的恩情,雖然他們有過糊塗的念頭,但血濃於水,在我心裡,他們仍是我最敬最愛的父母親人。”

淑寧送餘桐出了院門,回頭看見芳寧仍在發呆,便推了她一把。芳寧恍若初醒般,對淑寧道:“三妹妹,我有件事要好好想一想,你先回去吧,明兒再來。”

第二天,淑寧再次見到芳寧時,發現她眉間的憂鬱散了大半,笑容也比之前更溫暖,便問她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開心地事,芳寧只是笑而不語。

也許是心境有了變化,也許是飲食營養豐富,也許是常在屋外走動,芳寧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人也胖了些。氏爲此感到很高興,叮囑她要繼續下去,不要再總是吃素食了,應該多吃肉多喝奶。

芳寧長年慣吃素菜,即便有肉,也是不多的,因此很是苦惱。淑寧偷笑,把羊奶端到她跟前。芳寧瞄了她一眼,苦着臉喝了下去,然後把另一碗羊奶端給淑寧,忍笑道:“現在輪到你了。”這回到淑寧苦起臉來。

最近被母親監督着喝羊奶,淑寧很是頭痛。她知道那對身體有益,不但能長高,還能增白,但那股羶味她無論如何也不能習慣。她隱約記得從前不知在哪看到過去除羊奶羶味的法子,似乎是用杏仁,她也不記得到底是穿前還是穿後看到的了,索性叫人去試。結果加了杏仁去煮的羊奶,羶味果然消了許多,已經能入口了。從此以後,她便不再把喝羊奶當成是苦刑了。

六月十九是觀音菩薩成道之日,雲居寺又有法會。因小劉氏有些中暑,不能跟去,淑寧與芳寧便多帶了幾個家人僕役。法會有些長了,姐妹倆只好留在寺中用齋飯。

一桌四位女客,與她們姐妹同桌地人裡,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婦人,打扮雖不華麗,但服飾乾淨整潔,行止文雅,讓人很有好感。而另一位三十來歲的婦人,似乎是商家女眷,雖然衣着華麗,吃飯時卻屢屢有失禮之處,不但咀嚼聲響亮,還時不時地咳幾聲,似乎想把喉嚨中的痰咳出來。那老婦頻頻皺眉,淑寧也看得有些心驚膽戰,不知她會不會把痰咳到桌上的飯菜裡。

芳寧淡淡地勸那婦人,若要吐痰,不妨吐到屋角的痰盂處。那婦人瞪了她一眼,看到周圍其他人都對她露出不滿之色,扯了扯嘴角,勉強起身走到屋角去了。老婦特意瞧了芳寧幾眼,芳寧只是淡笑。

飯後,淑寧打算到處走走,消消食,芳寧也欣然同意了。姐妹倆只帶了春燕,請了個小沙彌作嚮導,想去看看石塔。那小沙彌請示過執事僧人,便回答說只能在塔林外圍走走,淑寧應了。一行人便圍着幾座大小不一的石塔逛了一圈,又聽那小沙彌說些石塔的來歷典故,倒也不覺無聊。況且此處草木森森,比起外頭大殿要涼快許多。

逛完了這幾座石塔,正打算到別地地方走走,淑寧眼尖地發現前頭不遠的另一處塔林邊上,有一個挺眼熟的人站在那裡,正往另一個方向瞧。

那是曾有過一面之緣的林夕。

一二五、春閒三十一、冬日一六三、欣然九十七、後續六、起名一百二、午後一五三、隱憂一三零、玫瑰一一六、別院(上)四十四、婉寧一二七、美容一四四、盤算四十、試騎六十、四房一八七、秀女七十、做湯五十九、當頭二十五、師爺一一零、新侍一三二、心結二百一、入府五十九、當頭二十二、本事三十、肅府一三九、功成一八五、點心四十二、回京一六五、入仕一四零、半年六十三、預備一六八、良配九十五、抄經二十一、婚禮一三二、心結一八九、上意一百二、午後一八三、波折一八六、宮門一七七、思量六十四、遠行六十、四房一一三、閨秀一二二、社交四、大事一三零、玫瑰六、起名三十三、其來八十八、金鐘十三、閨爭一一四、孽緣一七九、正月八十四、團聚一六七、提醒五十八、家人一一五、忽悠九十八、老太六、起名九十、春日一三一、失蹤十八、金枝一五七、瑣事一一三、閨秀九十三、離粵四十五、不和一八九、上意一一三、閨秀一九三、召見十二、擺宴九十九、終局一六零、滿服九十三、離粵九十一、花開一五八、茉莉一一一、談心二百、小定三十七、良本三十、肅府一九一、複選(下)十三、閨爭六十七、千里十七、手套一百、水月一八七、秀女一八五、點心一零九、房產七十九、銀姐二零七、依依一一零、新侍一二五、春閒一一九、年關二零二、迴歸九十、春日一一二、無題四十四、婉寧一七零、上路一八八、暗流一七一、嬤嬤一零七、分家(下)二零五、開源(下)五十一、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