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順風順水(三)

“我覺得咱們詩社,到是不必拘泥於只寫詩。可以多開幾個編輯部。同時寫一些文章,或者傳奇之類的東西。”楊悅開門見山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文章?咱們是詩社,寫什麼文章?”富嘉謨感覺有點匪夷所思。

“文以載道。詩是一種文學形式,但文章更能傳播理論道學。我到是認爲我們除了寫詩文出‘詩刊’之外,還應出‘文刊’。”

“‘文以載道’我到是同意。不過現在咱們‘詩刊’都未發行,又要發‘文刊’,是否會顧此失彼。”裴炎點完頭又搖頭說道。

“出‘文刊’並不耽誤‘詩刊’的功夫。不過是多用些人而矣。”

“而矣?你覺得我還有幾個腦袋去編‘文刊’?”富嘉謨反對道。

“知道你很忙,我想過了,‘文刊’編輯部另外成立,由裴炎來當主編,再挑幾個人專門作‘文刊’的編輯。”

“不行不行,我們編輯部一共就那麼幾個人,你將裴炎這個主力抽走了,我怎麼辦?”富嘉謨氣惱地說道。

楊悅想了想“人才缺少”還真是個大問題。對於唐初的名詩人,現在自己認識的到是有幾個。駱賓王是一個,富嘉謨是一個,王勃還小,楊炯不知出生沒有,還有盧照鄰之流,誰知道在何方。

想到駱賓王,楊悅看了一眼裴炎,說道:“駱賓王不知願不願意加入我們詩社,他到是個人才。”

“公子雅量。他若知道公子如此看重他,應該十分感激。只可惜他已回山東去了。”裴炎對楊悅的胸襟到是十分佩服,但是駱賓王自從當日輸於長安公子,一直耿耿於懷,即便是在京城,也不見得真的接受楊悅的邀請。

“可以寫信問問他,如果願意來,詩刊副主編的位子給他留着。”

裴炎見楊悅如此誠肯,心中感動,點頭說道:“我試試吧。”

楊悅見大家對出“文刊”都不贊成,便向李愔看去。

李愔知道她意思,沉吟片刻,說道:“‘文刊’這個想法很好,只是目前的確人手不足。等《詩刊》發行成功,再成立‘文刊’編輯部,你看怎樣?”

李愔雖然說得委婉,用了商議的口氣,但意思也很明顯。楊悅見連李愔都不贊成,不由苦笑一下。看來自己的確有點太心急了。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勸服大家,只好點頭嘆息一聲,暫時作罷。

李愔見了,心中反而暗暗奇怪,不知道楊悅爲何如此着急着想要辦“文刊”,想要問她,但在衆人面前不好細問,便沒有出聲。

等到大家各自散去,只剩下他和尉遲洪道,才問楊悅原因。

楊悅心中想着要爲武照儘早出名,纔要儘快辦文刊,可是這種想法,怎能直接說出來。只好嘆息一聲。

想起古代原本沒有報紙之類,但是許多人照樣能夠名滿天下,甚至可達到是人皆知的地步。特別是三國、水滸裡面,一提起某人,便如人盡得知,如雷貫耳,便似有一張八卦抄報分發到各人手中一般,楊悅一直對此十分不解。

便問道:“天下名人都是如何被人得知?如三國時代臥龍、鳳雛的大名是怎麼傳於天下的?特別是臥龍先生,當年隱居在南陽,怎麼連‘隱居’都能揚名?莫非是假隱居,實則爲了估名釣譽?”

李愔搖頭道:“那到不見得。我朝選才取士用科舉考試製度。過去卻是察舉制度。自劉漢以來一直延用。地方官有舉賢的任務,每年必須向朝廷推薦兩名賢才,叫做舉孝廉或舉秀才。當地官員推舉賢才還必須對所舉薦的人負責,因而便是隱在山林裡的賢士也必然會被地方官察舉。”

關於歷代的選才制度,楊悅在歷史書中也學過,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秦國的軍功爵與闢田制、漢以來用察舉制,隋唐以來用科舉制。只是楊悅從未想到過察舉制度竟然是這樣一種十分有效的制度。

聽了李愔的介紹,楊悅恍然說道:“原來察舉制度還有這等成效。豈不是達到了山野無遺的地步。”

尉遲洪道卻不以爲然地說道:“也不見得。過去有句諺語‘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清素白濁如泥,高第良將卻如雞’,可見這個察舉制度不一定有效,欺世盜名之事也是常有的。”

《抱撲子》裡這句話,楊悅到也知道,原是歷史書上常用來諷刺古代制度的。想了想說道:“無論何種制度,起初原本是好的,但時間一長,難免會產生各種弊病。”

李愔點頭道:“說得不錯。察舉制度到了後漢,已被門閥世族操縱,輿論鄉里,因而纔會出現洪道說的那種情況。所以到了魏晉時,不得不進行改革,魏文帝採用何羣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就是要改革這種流弊。”

楊悅大奇,在她的歷史書中學的“九品中正制”弊端更大,怎會是爲了改革流弊?因而問道:“那‘九品中正制’不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罪魁禍首麼?怎麼還是察舉制的改進?”

李愔微微一笑言道:“當時察舉制度流弊太多,選出來的人大都是世家子弟。爲了改變這種現象,魏武帝曾下三道求賢令,要求‘唯纔是舉’,不論‘德行’、‘名節’、‘門弟’,打破‘以德爲用’的局面。到魏文帝時制度化,便是‘九品中正選官’,從九個方面來考評官員,以作爲對官員進補的依據。但是到了後期由於門閥的操縱,最終與‘唯纔是舉’南轅北轍。造成你所說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現象。”

曹操的求賢令,驚世駭俗,甚至直接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也要“勿有所遺”。這在歷史上十分有名。

後世三國氾濫,楊悅到是也聽說過。見李愔說到此,不由莞爾,說道:“曹操到也十分大膽。人無完人,原本不錯。但求賢如他這般不顧世人言論,不仁不孝之徒都敢用來治世,難怪世人稱其爲奸雄……”

“奸雄?”李愔有點驚奇地笑道,“這種說法到也新奇。十全十美之人本來難尋,自古以來真正能用人的無不明白這個道理,漢高祖不也用盜嫂之輩。”

楊悅搖頭笑道:“中國自來以‘德’治天下,用這些人不怕教壞世人?”

“量才而用而矣。”

楊悅對此到也沒什麼意見,想了想轉口問道:“我朝用的科舉制度與察舉制相比那個更好?”

“自然是科舉好。”

“爲什麼?”

“這還用說,如果察舉好,當今聖上爲什麼不用察舉制度,卻改了科舉。”尉遲洪道想也未想,便隨口答道。

楊悅不由大笑,這種說法道也簡單。

李愔也笑道:“隋以來的科舉制度,也是對察舉制度的一種改進。魏晉用的品評選官制度,被門閥把持,反而選不到真正有才學之士,所以到了隋朝,文帝以來開始恢復考試製度,不再以品評定級。”

“恢復考試製度?難道不是隋代纔有的科舉考試製度?”楊悅有點驚訝的問道。

“漢時由地方察舉的人才,也要通過中央的考試,纔會授官。我朝延用隋以來的科考制度,正是在察舉制度上的進一步改革。”李愔見楊悅對此不熟悉,便耐心的解釋道。

“原來如此。”楊悅恍然道。她學過歷史,也知道各代用的什麼制度,但從來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來他們之間還有這種傳承遞延的關係。今日可謂是受教非淺。

想了一下,又問道:“科舉的好處是什麼?”

“科舉考試人員,不再只是通過舉薦才能參加,學館裡的生徒都可以參加,所以無論寒門還是士子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便如你所說,在才能面前人人平等,正是要給天下士子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楊悅心中感慨:“難怪科舉一出,至今不衰。”天下無論貧寒都爭着讀書,想起歷史書上記載的李世民指着科考的讀書人說過的一句話:“天下士子盡入我觳中”。不由笑向李愔揶揄道:“這樣以來,天下讀書人豈不是都中了你們李家的計,爭着考試作官,反而沒了其他念想。”

李愔嘿嘿一笑道:“怎麼是中計。天下太平,豈不更好?”

“這到也是。這天下也不是你李家一家的天下,大家都有份。天下太平,大唐昌盛,人們纔有好日子過……”楊悅隨口感嘆道。

不過此話才說了半截,楊悅已發現二人神色大變,不止李愔,連尉遲洪道也驚得目瞪口呆。

李愔嚇了一跳,忙告誡道:“這裡沒有外人,只有洪道和我,你這些奇言怪論說說也便罷了,在他人面前千萬不要亂說。”

楊悅這纔想到自己隨口的一句感嘆,已是大逆不道。“天下爲公”這種思想,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的古代是大大要不得的。

“其實我的意思只不過是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即是大唐的臣民,便有責任讓大唐更加昌盛。”楊悅趕忙往回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得好。”目瞪口呆的尉遲洪道聽了這話,卻也立時心胸大開,豪氣萬丈,勾起他心中的少年狂妄,一拍腦門大聲喝彩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就應該做點驚天動地的大事。”

楊悅到是沒注意到自己不留神,提前把梁啓超的名言先說了出來。見到尉遲洪道少年豪情,一時激動,拍手讚道:“洪道說得對。既然來到這個世上,不能白來一遭,我等就應該爲人類的發展做出點貢獻纔是。”

“人類的發展做貢獻?”尉遲洪道一怔,他本來已被楊悅的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動得要命,沒想到楊悅又說出這句話來,一句“人類的發展”反而讓他一時不知所云。

李愔默默地望向楊悅,仔細打量着她,對她的想法即好奇又震驚。

楊悅見已說到這兒,便也不想再往回圓場,直接順着自己的想法說下去:“人類從遠古的時代,發展到現在,經歷過漫長的時間。從有歷史記載開始,我們知道的有上古的神話,神農氏嘗百草,有巢氏造房屋,倉頡造文字…..再到大禹治水……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再到隋,再到我大唐。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從無到有,各代的精英,或者教會大家一些東西,或者確保人民生活安定,或者有發明創造……使人類物質越來越豐富,生活越來越美好,道德越來越完善……這就是一個不斷髮展進化的過程。比如人類最初沒有文字,後來造出了文字,最初只會用陶製的東西,後來學會了用青銅器,再後來學會了治鐵,造鐵製工具…….物品也越造越精美。因而從整個宏觀上來說,人類其實是在不斷進步,不斷髮展。而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有無數先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們便是要效仿這些先賢,爲人類的進一步發展,作出點貢獻來。”

楊悅一口氣說完,看向二人,心想:反正你們兩個聽得懂就聽,聽不懂就當沒說。

見到二人比剛纔還吃驚地瞪着自己,尉遲洪道一雙牛眼幾乎將眼珠子瞪出來,李愔還好,反而是將一雙鳳眼低垂,眯着眼盯向自己。顯然二人已被她煽暈,不由微微一笑:“怎麼?聽傻了麼?”

“你都是怎麼想出來的?”半晌,尉遲洪道纔回過神來,點着頭,激動地地說道,“你說的對,人類原來一直在不斷髮展着,我怎麼從來沒想過?”

想了想又說道:“我們要爲人類的發展作出點貢獻纔是。可是,我們應該怎麼做?”

李愔沒有說話,但內心的震驚比尉遲洪道還要深。他重新上下打量着楊悅,象是從來沒有認識過她一樣,感到楊悅的每一個動作都十分的新奇。眼前這個女人的想法跟一般女人不一樣,太不一樣。不只女人,簡直是跟一般人不一樣。他可能想過要建功立業,或者更多……但她的想法顯然站在了一個更高的地方,象在俯視着大地,俯視着人類,俯視着歷史這個長河……他完全被她這種俯身而視的角度震驚了……

“現在?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先把‘文刊’編輯部建起來。”楊悅嘿嘿一笑,說道。把兩個被她帶着神遊到太虛的人拉回到了現實中來。

尉遲洪道不作多想,已點頭說道:“好,馬上就建。我支持!”

李愔望着楊悅卻無聲地笑了。她明明急着建“文刊”一定有其他目的,卻帶着你去一個前所來有的高度轉了一圈回來,又拉你進入到她的計劃中。看上去象是在開玩笑,卻又是半認真。明明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繫,她卻在談笑之間聯到一起……

“怎麼樣,你支持不?”楊悅見李愔不說話,張着大眼睛笑迷迷地望向他。

“我怎麼會拒絕。”李愔從心低裡暗歎一聲,雖然明明知道楊悅剛纔所說的一切與她急着要建“文刊”沒有什麼聯繫。可是她的思緒,不,是她的眼神,讓他拒絕不了。他已別無選擇!

李愔心頭如被重錘擂過,轟得一聲被擊碎,坐直身子,緊緊握住她的手,沉聲說道:“好。無論什麼原因,我都支持你。”

展顏一笑,如朵朵花開,吹進李愔的心底。此時,他的心裡如眼中一般,只剩下一朵勝開的笑靨……

“不行,這太冒險。”一個嚴厲的聲音反對道。

“不過,我願意冒點險。”

“爲什麼?”

一陣沉默。

“你應該知道,現在不過只是詩社,詩社還沒有站穩腳跟,不能急於求成。如果寫文章,會引起更大的注意。”

“我知道你說的對。”

“那你爲什麼還要心急?”

“我,只是不想讓她失望……”

“我看你是迷了心竅。爲了不讓她失望?這也叫理由?!”那個聲音顯然已十分生氣。

“江夏叔,或許沒你說的那麼嚴重。”

“你——”江夏王氣惱的拂袖走了出去,丟下一句,“莫要學齊王,女人只是女人……”

還是教坊的綠水雅室。李愔獨自一人坐在那兒,望着江夏王走出去的背影,有點發呆……

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305章 國恤第286章 父女情義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376章 續貂第169章 長街孤影第22章 畫鵝點睛第93章 人道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123章 祭孔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3章 鵝鵝鵝(上)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5章 推背之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6章 長安公子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110章 宮中潛伏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349章 連環3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344章 動機2第191章 突襲第127章 驚變第173章 靈臺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130章 懸疑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122章 英雄第370章 決戰瓜洲5第185章 龍華大會(8)第241章 出口(下下)第176章 靈臺不遠第303章 尷尬之極第150章 大雲無想(上)第353章 兇手第152章 橫街第80章 拜師(五)第16章 長安公子第223章 出獵(下)第24章 鵝鵝鵝(下)第303章 尷尬之極第91章 “內訌”第170章 藥方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167章 彌勒下世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189章 牧場望遠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216章 拜月(3)第126章 問難(2)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351章 連環5第281章 鬥法(3)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354章 兇手2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58章 訪客(2)第259章 傾城(2)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76章 拜師(一)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257章 大隋皇帝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3章 古裝女子第317章 進退不得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77章 拜師(二)第359章 揚州煙花第121章 混蛋,歸來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237章 無路可尋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5章 推背之第154章 抓賊(2)第30章 “八卦”何來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354章 兇手2第260章 傾城(3)第274章 山神廟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154章 抓賊(2)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365章 平叛5第260章 傾城(3)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26章 伊本紅妝第7章 長安閒逛(上)第116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129章 情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