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伐謀(3)

“若本公主當真聰慧,應該早已猜到殿下是何人才是。”楊悅不由苦笑道,?“看來民間將本公主說成妖孽並非空穴來風,乃是出自濮王。”

親王向來不可擅離封地,李泰被李世民貶道均州,更是一步都不曾踏出均州。楊悅被逐出朝堂,李泰卻巴巴來三原請楊悅幫忙。這一貶一尊之間,只怕不無關聯。

李泰知楊悅聰慧,一眼便看透事實,也不隱瞞,一揖到底,謝道:“一時權宜之計,還望公主海涵。他日定會還公主清白。”

“他日?”楊悅心中不由再次苦笑,知道李泰所言他日不過是,若她肯與他聯手,助他奪得皇位,自然會還她清白。否則,卻又另當別論了。

沉吟片刻,楊悅突然擡頭直視李泰,道:“濮王爲何認定本公主定會幫你?!”

李泰沉吟片刻,迎着楊悅的目光,從容言道:“若平心而論,公主以爲本王與九郎誰更適合皇位?”

“若論才學聰慧,恐怕陛下不及濮王!”楊悅沉吟片刻,幽幽說道。

李泰心中不由一喜,然而聽到楊悅一直稱自己“濮王”,皺頭卻又不由微皺。

如今他雖被封爲濮王,一向卻更喜歡人家稱他魏王。只因自從十八歲被父皇李世民封爲魏王以來,是他最得意之時。那個時候李世民對他的寵愛冠於諸王之上,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太子李承乾。開支用度一切都比及太子。加上太子私下玩男寵胡作非爲,被李世民得知後,越來越不喜。甚至曾私下裡答應立他爲皇嗣。然而……

然而,楊悅並未停下,接着說道:“然而,若論當今天下形勢,陛下即已擁有四海,反比濮王更加合適。”

李泰面上笑容未落,不由僵住。怔了片刻,卻又笑道:“公主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論人,令人歎服。九郎如此待公主,公主卻以德報怨,不加微詞,當真難得。”

楊悅微微一笑,道:“濮王過譽了。陛下與我有朋友之義,他雖無情,我卻不能無義。更況事實如此,非我一言可以偏頗。”

“然而,本王並不認同公主所說。”李泰頓了頓,卻又不緊不慢地道,“本王聞說公主向來不以嫡長而論,以爲有德者居天下才是正統,對父皇蒞位視朝極爲讚歎,只因父皇乃是千古難得的英明之主。公主能明此中道理,奈何今日反不能爲天下選擇明主?”

“雖然如此,然而當今陛下也不見得不是明主。前些年先皇令陛下獨斷朝政,並非不是存了考察之意,先皇即未改變心意,自然是認爲陛下有能力作這個皇拉。更況陛下雖然有些感情用事,然而也並非不能明斷是非之人。”楊悅微微搖首,言道。

“公主只知其一,卻忘記其二。”李泰也搖頭道,“先皇在時,九郎雖視朝,卻終有先皇餘威震懾,朝臣自然不敢狂妄。如今九郎性情羸弱,不免爲朝臣所欺。便如公主之事,九郎雖有迴護之心,卻無迴護之力。如今朝政決於外戚之手;四夷窺伺,洞獠反叛,突厥生變;內宮卻又亂成一團。如此外憂內患,怎稱得上英明之主?”

平心而論,李泰所言到是事實,令人難以辯駁。

楊悅思索片刻,才說道:“陛下繼位以來。四夷雖有挑釁,然而洞獠反叛非今朝纔有,貞觀盛世也有四夷之患。今四夷雖不安,然邊有大將。我聞說陛下已派右戲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爲弓月道行軍總管,往討阿史那;又令趙孝祖爲郎州道總管討蠻。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能算是陛下之不明。至於長孫太尉雖是外戚,朝政多決於他手。然而長孫太尉受先皇顧命之託,所決朝政一向未有過失。如今又主修律令,頒佈天下,實則多有建樹,與國有功。至於內宮爭寵,向來只要有女人的地方便會有這個問題,並非陛下一人頭痛之事。天下男兒只怕皆有此困,到也不能算是什麼大過。如今大唐國祚不過三十幾年,宜穩患亂。只要宇內諸王相安,兄弟齊心,則四海鹹服。否則…….在下實在不願看到前隋大業之禍。願濮王以家國爲先,三思而行。”

楊悅語出誠肯,到是真心想勸阻李泰罷手。李泰聽了也不由動容。暗歎楊悅口才極佳。難怪向以辯才著稱。

“公主心懷天下,令泰歎服。”李泰喟然嘆道,“公主所言極是。然而伊尹、霍光雖賢,終是欺主權臣。王莽未篡之時也未尚不十分謙恭。如今主弱臣強,前朝可鑑,太尉掌朝日久,難保不生貳心。

當年太子不賢,先皇本意屬本王,已暗許改立泰爲皇儲。若非長孫太尉陰教九郎在先皇面前詆譭,泰如今早已是天下之主。太尉也是泰的舅父,卻偏向九郎,不過正是因爲九郎性情柔弱,更易控制而矣。”?李泰也不示弱,侃侃而談,“至於公主所慮,泰不以爲然。所謂‘上兵伐謀’,泰雖有代天下之心,卻無亂天下之意。所以想請公主聯手,人心所向,只要義旗一舉,朝事唾手可得。公主所患之亂必不會發生。”

李泰言語謙卑,連本王二字都不敢在楊悅自稱。只以名字自謙,不可謂不是謙恭之極。

然而楊悅終是搖頭說道:“話雖如此,然而宮廷流血只怕在所難免。先皇當年不可謂是以最小的犧牲擁有天下,然而玄武門前誅殺兄弟,向來引爲撼事。難道濮王比之先皇當年準備還要充分?憑何能言必有把握。若稍有不慎,便是天下大亂,一發而不可收拾。此等千古罪人這行,還請濮王三思。”

……

兩個到是棋逢對手,說了半天,卻是說也說服不了誰。

楊悅不由有些不耐煩起來,看看唐晷已是正子時分,打了一哈欠,起身恭行一禮道:“這些日子蒙濮王見愛,結爲酒友,託以腹心。然親王不能擅離封地,若被朝廷得知,只怕會有殺身之禍。今日與濮王別過,還請濮王速速歸去,楊悅只當從未見過濮王便是。”

說完轉身欲走。忽聽院中微有響動,似是金革之聲,心下不由一震:有埋伏?!

然而,轉念一想,卻又釋然。李泰雖貌狀恭敬請自己幫忙,然而卻是將“陰謀”已向自己說出。如今自己不答就與他聯手,只怕他不會放過自己。

想到此不由心下苦笑。正在暗思計謀。卻聽李泰在身後叫道:“公主且稍等。”

楊悅緩緩轉身,注視李泰片刻,已知不能倖免,不由微微冷笑道:“難道濮王信不過在下,要強行留下本公主不成?”?說完連自己也覺可笑,縱然她保證不會說出,然茲事體大,李泰又如何能夠相信。便是換了自己,也定會殺之滅口。

“公主誤會。”李泰卻眼光一閃,搖頭說道,“實不相瞞,如今朝中已有二分之一朝臣投向本王。”

“二分之一?!”楊悅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失聲驚道。

李泰見到不由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本王若無把握自然不會拿大唐國運作兒戲。雖然如此,本王還是想請公主相助一臂之力。正如公主所想一樣,本王想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天下。公主若肯助本王得到天下士林支持。想來比之父皇當年更勝幾分。”

李泰之意其實很是明顯,二分之一實在是個驚人數字。縱是沒有隋國公主,也是大勢已成。用上隋國公主不過是錦上添花。總算李泰還給楊悅幾分面子,耐心解釋。

楊悅早已驚呆,若果如李泰所言,只怕李治果真帝位不保。一時怔在當場,說不出話來。

“識實務者爲俊傑,還請公主三思。”楊悅正在出神,卻聽院中樹蔭裡閃出一人,向楊悅行禮說道。

“韋待價?!”楊悅不由一怔,驚道,“你,你怎麼在這兒?我知道了,難怪你早已知道我被人稱作妖孽,原來你也投了濮王名下。”

“不瞞公主,在下當年便支持魏王爲嗣,魏王英明聰慧,定然如先皇一般,乃是千古明君。如今待價已帶洛陽天下書社衆士子一齊投到魏王幕府,還請公主見諒。”韋待價恭身一揖到底,抱歉說道。

“你!”楊悅心下大怒,然而到了此時,卻也已無可奈何,知道多說無益。沉吟片刻,回顧李泰剛要出言說話,卻聽院中又有一個聲音傳來:“魏王何須如此跟她廢話。只要捉了她,還怕她不聽從魏王安排?!”

聲音熟悉,卻原來是房二房遺愛,他在院中等了許久,見楊悅始終不肯答應,早已不耐,因而出言說道。

李泰不由暗暗皺眉。去看楊悅,見楊悅眉頭微揚,不但不懼反而哈哈大笑道:“本公主雖然有心與魏王聯手,然而卻不屑與君同伍,因而還要考慮考慮。”

李泰不由一呆,心下卻又大喜,知道楊悅口風終於鬆動。但見房遺愛被楊悅激得大怒,已躥到院中手一揮要命人來捉楊悅。當下忙喝住他,道:“遺愛不得無禮,快快退下。”回顧楊悅,深施一禮,道:“謝公主成全。”

楊悅卻笑了笑道:“你先別謝我。我還要聽聽魏王會給我什麼條件,若不稱在下心意,只怕也愛莫能助。”

李泰聽楊悅改稱自己爲魏王,心下不由一喜。更加佩服楊悅心思敏捷,竟能察覺自己心意。不由向楊悅注視片刻,說道:“若公主肯與本王聯手,事成之後,中宮之位非公主莫屬。”

楊悅不由一怔,瞅了李泰半晌,突然嫣然一笑,撇嘴說道:“魏王莫不是騙人。我聽說魏王妃琴詩書畫無一不精,乃是絕佳女子。魏王向與魏王妃伉儷情深,這許多年除了王妃,連滕妾都不曾有一個。這會子定是拿話來哄楊悅開心,待事成之後,只怕便要封魏王妃爲後。到時候楊悅便是後悔也已來不急。”

李泰一直見楊悅言談大度,不讓鬚眉。猛然見她女兒笑靨,明眸一閃,星輝灑落,似笑非笑似喜非喜望向自己,宛如嬉戲世間的仙子一般,不由爲之一呆,饒是已過而立之年,心下也不由砰然一跳。

又聽她言語之中,已大有爭分吃醋之意,心中更是大快。以爲楊悅早已對自己心折。這些日子他與楊悅談古論今,正是要引楊悅對自己心悅誠服。聽了楊悅所說,不由喜出望外,去拉楊悅柔荑纖手,低聲笑道:“好個驚鴻仙子。本王今日立誓,若他日不兌現諾言,必讓本王死無葬身之地,你可滿意了?”

古人重諾,更重誓言。楊悅聽了,不由莞爾一笑。眨眨眼,卻轉身面向牆下一處樹叢,突然拍手大笑道:“龍比格你可聽清楚了。魏王的中宮之位也會給了本公主,你永遠贏不過本公主,莫再癡心妄想!”

第239章 出口(中)第315章 爭寵(2)第154章 抓賊(2)第89章 義鬥(下)第363章 平叛3第176章 靈臺不遠第16章 長安公子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358章 下江南2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304章 訴衷情第156章 抓賊(4)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369章 決戰瓜洲4第338章 壽宴第87章 英雄相惜第69章 順風順水(二)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135章 身世傳奇第140章 疑問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338章 燭影第282章 天師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320章 妖孽第153章 抓賊第182章 龍華大會(5)第271章 梅花巾第39章 高陽尋仇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260章 傾城(3)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199章 千葉公主(2)第154章 抓賊(2)第335章 懷壁其罪1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150章 大雲無想(上)第332章 禍兮,福兮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200章 千葉公主(3)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89章 義鬥(下)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164章 涅盤(上)第358章 下江南2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245章 遼城望月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174章 青龍第55章 白衣美人第241章 出口(下下)第343章 動機第53章 蜀王府的“饅頭”(上)第203章 出口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263章 兩難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323章 伐謀(2)第216章 拜月(3)第15章 吳王李恪第343章 動機第353章 兇手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228章 洛陽宮第290章 無情第125章 問難第24章 鵝鵝鵝(下)第15章 吳王李恪第168章 飛白書第32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2第153章 抓賊第228章 洛陽宮第333章 白天與黑夜第152章 橫街第234章 靈臺方寸山第83章 英雄救美(下)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197章 怪洞第183章 龍華大會(6)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351章 連環5第236章 出征第349章 連環3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321章 妖孽(2)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310章 陳家有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