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傾城(2)

“公主勿憂”

楊悅看着手中的字條,苦笑不得。若一個人一箭射來,差點射穿你的太陽穴,卻給了你這樣一個字條,這個人的可信度有多大?

楊甲到底是何須人也?

他是楊萬春的禁衛,卻又將中原彌勒教的“鎮教之寶”交給自己。他到底是趙王楊杲的人還是楊萬春的人?

月色漸好,楊悅坐在“安雅小築”庭院中的花架子下,一直盯着手腕上的“梅花金鍊”發呆。

……

“她答應親自宣讀詔書?”安市城的“宮殿”內,楊萬春一臉欣喜的說道。

楊芳兒站在他的書案之側,看一眼父親驚喜的擡頭時,額頭上的皺紋便清晰的顯現出來。

楊芳兒點了點頭,有點憐惜地看了看燭影下的父親,遲疑片刻,突又說道:“女兒總覺的她答應的有點太痛快,該不會有詐吧。”

“哦?有什麼蹊蹺?”楊萬春有點驚愕地看着女兒。

“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憑直覺感到應該不是這樣。”楊芳兒若有所思地道。

“直覺?”楊萬春笑了,“我兒這些日子定是累壞了,怎變得疑神疑鬼起來。此地乃是安市城,她不跟我們合作又能如何,難道不怕死麼?”

楊芳兒也不由笑了笑,沉思片刻,突然問道:“父親,楊甲此人真的可信麼?”

“他雖然來安市時間不長,卻是個十分難得的人才。”楊萬春點頭笑道,“你不會連他也懷疑吧。”

楊芳兒笑道:“不是不信,只是總覺得他來得十分突然。父親在安市一向不被中原人所知,他怎會慕名來遼東投奔父親?”

“這個我兒儘管放心。做大事者怎可不信任人?”楊萬春揮了揮手搖頭說道,自有一種大家氣度。

然而,話雖如此,楊萬春看了看女兒滿是狐疑的臉,笑了笑又道:“他的低細我已查得十分清楚。他的祖父乃是高祖皇帝(隋文帝廟號高祖)的親弟弟衛昭王楊爽。太祖(楊堅的父親被尊爲太祖)去逝的早,衛昭王自幼由高祖皇后獨孤氏撫養,對高祖最是忠心。”

“他即是皇室宗親,爲何不向父親明說?”楊芳兒奇道。

“這也難怪。他的父親楊集原本嗣位衛昭王,後來卻因‘謀逆’罪名,被世祖皇帝貶爲庶民。想來是因此之故纔不肯說出出身。”楊萬春沉吟一下說道。

“哦?”楊芳兒訝道,“如此說來,他豈不是會十分記恨世祖皇帝?會不會對我隋室子孫懷恨在心?”

“不會。世祖皇帝雖然與他有隙,但高祖皇帝對其祖有恩。吾父王乃是高祖皇帝之子。即使他心中有恨,也不會恨到我等頭上。”楊萬春笑道。

“原來如此。”楊芳兒長出一口氣。暗道:楊甲今日一箭果然並非無意。楊悅乃是世祖之後,所以楊甲纔會故意傷她,只是這個楊悅還大有用處,否則……嘿嘿

楊芳兒想到此不由莞爾,心想只要過了明日便好。

楊芳兒出了一會兒神,突然又向楊萬春問道:“彌勒教與楊悅關係非同一般,當真會倒向父親麼?”

“楊悅只是因爲是我大隋公主纔會受彌勒教的推崇,爲父登基之後,彌勒教自然會倒向爲大隋皇帝。”楊萬春到是十分自信。

“這次彌勒教都派了誰來?聽說彌勒教的西天王對她十分忠心,只怕不會背叛她。”楊芳兒皺了皺眉,又道。

“西天王自投靠李世民以來,向被中原彌勒教視爲逆賊,他對楊悅忠心,豈不越是對她不利?”楊萬春呵呵笑道,“不過我兒還是放寬心,這次中原彌勒教派的是東天王來。西域彌勒教西天聖母派了座前弟子前來觀禮……”

二人正說間,忽聽衛士在門外傳報:“將軍,城下有信報來。”

楊萬春讓衛士進來,卻見衛士手中只是捧着一支箭,那箭極爲普通,書信卻在哪裡?

楊萬春微微一笑,在箭羽處伸手一摸,但見一張紙條敷在箭羽處。

“好好好”楊萬春看完書信,已是禁不住嘿嘿大笑,連聲叫好起來。

“怎麼?”楊芳兒見父親欣喜,有些好奇地問道。

“果然不出所料,唐營裡已炸開了鍋。”楊萬春笑着將手中的書信遞給女兒。

“那個人的話真的可信麼?”楊芳兒看完書信,卻微微皺眉說道。

“應該可信。上次他提供楊悅的藏身地點,不是準確無誤麼?”楊萬春樂觀地笑道,“這次即便是釣不到大魚,至少也會釣來小魚。”

“小魚?”楊芳兒微微錯愕,似是沒明白父親的意思。

“聽說不只大唐天子喜歡她,連他的兒子也十分喜歡她。”楊萬春呵呵大笑道,“據說這個蜀王是爲了她才被貶到軍中,這些日子更是正在四處打探她的消息……”

“蜀王?”楊芳兒聽了,不知怎麼頓了頓,心頭劃過一個人影,一個白袍小將跨馬衝下山鋒的背影。

“我兒在長安呆了些時日,難道沒聽說過此事兒?”楊萬春笑問道。

“是。她與蜀王的確走得很近,連天下書社都是她二人一起合作成立的……”楊芳兒突然有點興趣索然,幽幽說道。

“這次跟我們合作的那位親王,我兒感覺如何?”楊萬春突然盯着女兒,笑了笑說道。

“他,還好吧。”楊芳兒不知爲何心下嘆了一口氣,說道。

燭火昏暗,不及月光明亮,楊萬春只顧高興,到是沒有看到女兒臉上的落寞,只聽到女兒說好,心情也隨之大好。哈哈笑着說道:“這我也就放心了。雖然是聯姻,但也不能委屈了我兒……”

笑了片刻,突又想起一事,沉吟一下問道:“只是將來萬一……”

楊萬春沒有說下去。

楊芳兒卻已明白父親的意思,笑了笑說道:“若真到了那一天,女兒也定然會向着父親。”

楊萬春笑着點點頭,招手讓女兒過來,撫着女兒的長髮,長嘆一聲,安慰道:“這不過是權宜之計。若李世民死在安市城下,便不用女兒嫁給他。當真讓女兒嫁得那麼遠,爲父如何捨得。”

楊芳兒偎在父親懷中,眼中有些潤溼。知道父親所說不錯,三個月前她母親去逝後,父親只剩下自己一個親人,纔會將自己從長安調回……

“即使不嫁,可蕭皇后那兒……”楊芳兒哽咽說道。

“蕭皇后那兒我兒不必再去了,你侍候她三年,才換回她的認可。這些年,你母親不知有多想念你,到死都在念着你……”楊萬春眼中也有些溼潤。

一時間,房中傷感之意大起。父女二人相互依偎,許久才平靜。

楊芳兒告別父親向書房外走去,將近門口,回頭看了一眼父親,輕聲說道:“父親早些歇息吧,明日便是大典,定會十分忙碌。父親莫要太過勞累了。”

“好。”楊萬春笑了笑。望着女兒走出書房,心頭一陣溫暖:還是女兒好啊,知冷知暖,最是貼心。

然而,“芳兒若是個男子就更好了。”楊萬春突又自言自語地道。

想到女兒很快便有可能再次離開自己,楊萬春嘆息一聲,竟然靜不下心來,站起身到院中踱步。

月光很好,十分明亮。楊萬春的心情也漸漸明亮起來。

女兒雖好,兒子纔是傳宗接代的人。可惜自從兒子於半年前突然去逝,他的妻子也因悲傷過度,隨之而逝,女兒便成了他唯一的親人。

上天似乎在開隋楊氏的玩笑。楊家男嗣消失殆盡,這唯一留存的血脈,卻只有一個女兒。

不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楊萬春拍一拍自己結實的胸膛,暗道:等忙過大典之事,要儘快納後選妃,生個兒子,也好後繼有人。將來恢復中原,江山在握,怎能沒有兒子……

楊萬春想着想着,嘴角隱隱地翻起笑意。

……

楊悅並不知道那個“賣”給自己梅花手鍊的人,原來是隋皇室宗親,其中還有許多源淵。猜度半晌,沒想明白此人到底是何用意。

不知他到底讓自己“勿憂”什麼。

第二日,丙午,天未大亮。楊悅已被一陣號角聲吵醒。早有人來爲她更衣。

“登基大典”之日,楊悅以隋國公主身份做爲宣詔嘉賓,原來的男裝白袍自然不合用。送來的是一身紅色公主禮服,到也極爲合身,衣服上描金繡鳳,十分繁雜,非一日之功可成。

想來定是爲楊芳兒準備的禮服。楊悅原比楊芳兒高出幾公分,好在古人衣服寬大,穿上去到也合身。

人家連公主服都讓給她了,楊悅沒有反對理由,欣然配合。穿戴齊整,在“宮人”的引領下跨出“安雅小築”,往“宮殿”去。

楊萬春的“宮殿”便是以前安市城的府衙,現在改名叫做了“大興宮”。與長安城的“大興宮”一個名字。長安城與“大興宮”原是隋文帝修造,楊萬春將這裡叫做“大興宮”到也不是爲了模仿大唐,乃是追宗溯源之意。

連安市城也差點改做“長安城”。終因有人認爲,終有一日會打回長安,這裡改了長安之名,將來與長安城豈不重名。因而改做“安京”。

楊悅一路步行,沒多久便進了“皇宮”。雖然在長安之時,楊悅經常步行,此時卻不由心下暗笑。

這裡的“大興宮”實在是太小了。前後三院,加上左右廂房,也不過千八百平米。

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廊前階下,殿前屋後到處都是人。

衛士、宮人自不用說。一路走來到是看到不少穿緋着紫的高極官員。楊悅久在大唐朝庭裡混,對官服制度十分熟悉。

楊萬春恢復大隋,各項制度都依照隋時所設。然而唐代官制與隋代一脈相承,楊悅從官服上識得這些人中三師、三公、尚書令、待中、中書令、鴻臚、司農、太尉、上柱國、大將軍……等等,文武百官一應俱全。

“皇宮”太小,哪裡放得下這些個人。楊悅到時,前來朝賀的人員已擠不過來撞不過去。

不知是誰聰明,乾脆建議將大典搬到校場去辦。

校場到也不遠,便在“皇宮”前面。與長安城中的承天門橫街相類,當然是濃縮版的。

校場上也放不下這許多人,乾脆站在長長的“城牆”上。文左武右,兩排縱隊,順着牛吃捲心菜一樣的城牆彎彎繞繞地排下去,到也十分壯觀。

最前排排到校場上的非紅即紫,都在三品之上,五品能排到第四道城牆處,及至最外層的城牆上,也站在不少八九品的官員。純不帶品的兵衛幾乎看不到。

安市城統共不過三四萬人,文武大臣加上各自的夫人等,全城幾乎所有人都晉位升級,皆成爲帶品官員。所有的人都喜氣洋洋、笑得合不籠口。

好一片歡樂海洋。楊悅被請到“皇宮”大門前臨時搭起的樓臺上,向下望去,心下大樂。

臺上正中是楊萬春。其下左右分開,是觀禮的嘉賓之位。

楊悅坐在左邊首位。其下是中原彌勒教的“東天王”。

楊悅與他雖見過一次面,但那是在龍華大會上,東天王站在靈臺頂端,面上繪了彩妝,看不清面目。及到聽人介紹才知坐在自己身邊的人便是“東天王”,到也是個精幹漢子。

想起龍華大會之時,東天王對自己十分照顧,楊悅友好地向其點頭示意,沒想到“東天王”卻冷臉一面,看也不去看他。

楊悅不由訕訕,去看對面。對面的首席位上還沒有人來。

首位之下是西天聖母的使者,是被楊悅稱做黑衣怪人的“阿難弟子”。不過這次“阿難弟子”卻非黑衣,一襲白衣將全身罩住,頭上不僅裹了白巾,還戴了大沿帽子,連雙眼都藏了起來。楊悅向她點頭示意,卻如霧中看花,根本不知道對方如何反應。

日上三杆,衆人已站了些時候。大典卻遲遲不開始。

楊悅請問吉時可到,回答卻是模棱兩可。仔細問了才知是嘉賓還未到齊。

望着對面空空的位子,楊悅不由心下納悶,不知是何人要來。竟然讓楊萬春如此耐心待等。

正在等得不耐之時,卻聽禮唱聲傳來:“大唐天子使者蜀王殿下到——”

“李愔?”楊悅吃了一驚,霍然跳起身來。

怎麼可能會有大唐使者來觀“大隋皇帝”的“登基大典”?楊悅大爲詫異。

然而,定睛看去,但見紫衣玉帶,一個俊朗清逸的面孔鏗鏘而來,不及向楊萬春行禮,先已含笑一直盯向楊悅,不是李愔還會是誰?

楊悅心下暗急。今日之事,自己抱了必死之心。李愔此來,豈不是……

突然,楊悅心中大叫一聲“不好”

原來自己落入了楊萬春的圈套。

楊萬春定是怕自己暗中搗鬼,因而故意去“請”大唐天子派人來觀禮。李愔知道自己被楊萬春“劫持”,豈有不來之理?

然而,他來了,自己若宣佈楊萬春並非隋皇室血脈,豈不是連李愔也一起葬送在此?

楊悅頭上不由涔涔汗下。看一眼李愔帶來的兩隊禁衛,雖是近百名彪漢,然而在這此也不過是羊入狼口,多添幾條人命。想來便是這百名護衛也定是經過百般討價還價才帶了來。

楊悅心下已是大恨。

楊萬春分明是反過來又拿“李愔”在要脅自己

怒目楊萬春,果見楊萬春嘿嘿一笑,臉上眼中盡是得意。

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94章 誰在吃人?吃了誰?第222章 出獵(上)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324章 伐謀(3)第143章 蒼巖第187章 不死小強第201章 金印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194章 月牙河(2)第13章 青梅竹馬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179章 龍華大會(2)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188章 白齊齊格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258章 傾城第302 醉後真言第55章 白衣美人第228章 洛陽宮第39章 高陽尋仇第230章 洛陽宮(3)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3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13章 大做文章(2)第202章 斷崖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268章 山賊第278章 密謀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169章 長街孤影第324章 伐謀(3)第179章 龍華大會(2)第39章 高陽尋仇第340章 怪癖第139章 謎團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124章 祭孔(2)第98章 謠言漸起第271章 梅花巾第139章 謎團第91章 “內訌”第358章 下江南2第310章 陳家有女(3)第335章 懷壁其罪1第274章 山神廟第323章 伐謀(2)第80章 拜師(五)第21章 法師玄奘第291章 多情第223章 出獵(下)第123章 祭孔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230章 洛陽宮(3)第202章 斷崖第52章 簫聲咽(下)第80章 拜師(五)第268章 山賊第78章 拜師(三)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309章 陳家有女(2)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262章 傾城(5)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50章 灞柳風雪第82章 英雄救美(上)第267章 小白臉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351章 連環5第360章 雷塘迷霧第353章 兇手第5章 推背之第208章 兄弟第277章 祭酒第170章 藥方第7章 長安閒逛(上)第209章 摩教第366章 平叛5第227章 又見雪人(2)第356章 出征第97章 中毒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262章 傾城(5)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284章 焚經第12章 皇宮大內第156章 抓賊(4)第129章 情與禮第271章 梅花巾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341章 一羣八卦男1第257章 大隋皇帝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