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場景之下,大秦帝國又朝着前面邁進了一步,正式進入了始皇帝二十九年。
朝廷休息了幾天之後,各大府衙也在新的一年裡抖擻着精神打開了府門,朝廷這一個龐大大物,經過短暫的歇息之後,迅速運轉起來。
初四大朝會上,朝廷定下了皇帝出巡的時間和隨行官員。從皇帝欽定的名字裡可以發現,這一次隨行的官員之中,大抵是朝中首要大臣和要害府衙的幹吏。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皇帝這一次的巡狩目的,主要的放在視察民間疾苦方面,以便朝廷做出適當的政策調整。
毫無例外,作爲御史府的御史中丞,陳勝理所當然的在這名單裡面。不過他伴行的理由,則是巡查各地監御史是否盡忠職守,勘察帝國吏治功效等等。
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陪伴皇帝巡遊天下,是天大的榮幸。但也是莫大的痛苦。一路的顛簸流離,舟車勞頓。春寒夏暑,秋雨冬雪,都是折磨人的事情。這些矜貴慣了的高官貴胄,其實心裡並不特別熱衷像皇帝那般到處奔波。他們也是想不明白,爲何皇帝不在宮中享福安樂便可,天下自有能吏治理,何需年年出巡,自討苦吃?
當然,朝中自然不乏真知灼見之士,對於皇帝的做法深以爲然。皇帝巡狩天下,自然是向天下彰顯秦國威儀,秦皇武威,以此震懾山東六國那些蠢蠢欲動的復辟勢力。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官員,對皇帝大咧咧走出皇宮,走出咸陽城,心裡都有着極大的擔心。十幾年前,刺客都能跑到咸陽宮行刺皇帝(荊軻),走到外面去,危險只會更大。這些精明而精忠報主的官員,無不強調皇帝的安危至上。於是皇帝的護衛,雖然幾經削減,也還維持在五千之數這個數目之上。而且包括了三百名禁衛。除此之外,還有隨行王公大臣們所帶來的護衛等等,護衛至少在萬人以上。
陳勝也不例外,從黑狐營裡挑了五十人出來,一部分放在自己的名下,另一部分則劃入了王離的名下。他很清楚自己黑狐營的戰鬥力,即使比起禁衛也毫不遜色,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黑狐營的的狐狸們說不定能夠發揮更好的作戰能力。
不過讓陳勝頭疼的是,皇帝交給了他一個差事。兼任公主贏丹彤的授業先生。這個任命讓陳勝有些瞠目結舌。他可很是清楚,任何一個王子公主的學習,都有專門的皇室教育機構負責的,自己哪有這個資格教導公主殿下?
但皇帝下達的是命令,而不是和他商量,所以他也只能接下旨意。只是不明白皇帝爲何要把他放到火堆上烤。他可是清楚,一旦接受這個任命,那等於對整個咸陽學宮的老學究們示威啊!誰不知道,皇室的成員,都是經由咸陽學宮裡面的大師們教導,裡面門道多着呢。只有德高望重,博學多識的老博士們,纔有資格擔任學官,陳勝算那棵蔥,既非戰國名士,又非學宮博士,更不聽聞其精通何種學說,哪有資格當公主的老師?今天是公主,明天那麼那便是名正言順的皇子了?這明擺着是和學宮裡面所以希望攀上皇子公主線的博士儒生們搶人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即有不少博士儒生上書表示反對。但皇帝一心已經撲到了出巡的事宜上去,這類奏章,他連看都懶得看,直接扔了回去。丹彤胡鬧就算了,這些博士儒生們發什麼愣,竟然在這種事情上較勁,當真是混賬之極。
莫名其妙被彈劾,陳勝很是憋屈,而且非常無奈:他總不能像教王離那般,教這個贏丹彤吧?想到王離那兩個教官的殘酷,陳勝便打了個冷顫。果真如此的話,估計皇帝會把自己砍了也說不定。
陳勝無由來多了一個煩惱。
正月十七。驛馬動,利出行。大利東方。
這是奉常在太廟佔得的結果。於是這一天,便是皇帝巡狩天下的出發日子。但從後來的實際發生的事情來看,奉常佔算出來的日子,並不算特變的吉利。
早春的咸陽,積雪尚未消融。但渭河旁邊的垂柳,卻已經悄然抽出了肉芽,雖然還沒徹底長出來,但那蘊含的生機,卻是肉眼可見的。
經過一陣隆重而繁雜的禮儀之後,皇帝才登上輦車,在重重大軍的拱衛之下,朝着函谷關的方向挺進。
文臣乘車,武官騎馬。陳勝沾了文官系統的光,分配到了一輛甚是寬闊的馬車,裡面可輕鬆容納四五人。而且陳勝還驚訝發現,自己的位置,竟然還離皇帝的車架不算太遠。不過即使是他,也不清楚,皇帝究竟在前面那一行七輛奢華馬車之中的那一輛裡。
不過車隊前進了不久之後,內侍方根便來到陳勝的馬車,對陳勝說道:“中丞大人,陛下口諭。”
陳勝自然不敢怠慢皇帝的旨意,哪怕是口諭也不敢。正襟危坐,靜候方根口傳聖諭。
“陳勝,朕一路東行,旅途甚無趣,知你善於編織故事,沿途便給朕編幾個話本,聊以解悶。”方根模仿着皇帝的語氣,甚是微妙微翹。
陳勝卻傻了眼。編織故事的天賦他是沒有多少的,但是剽竊後人著說,那還挺在行。如之前的《武王伐紂演義》一般,便是如此出來的。往後也因爲政治宣傳需要,親自操刀,編寫了幾本抹黑六國君主的一些小冊子。但往後便少寫故事和剽竊抄書了。
但皇帝的臉不能不給啊!陳勝只能滿口答應,心裡卻是喊苦,該抄哪一本名著給皇帝老爺消遣這旅途時光呢?陳勝大是苦惱。三國架空?水滸聚義?西遊求佛,紅樓一夢?還是那香豔俱全的金瓶梅?想到這些,陳勝便搖頭否決,這些小說,固然精彩,但卻有着無法解釋的歷史背景,陳勝可沒耐心修改。這還不算,這些書裡面,大抵都有些犯禁的地方,陳勝可不敢寫,但也不願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