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就是這樣,很多事情,本該順利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卻往往會另闢蹊徑,出人意外。
有時候,在你還沒有來得及轉玩兒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變了。
蓬州縣的教育在老學究任之問宏觀指導下,在韓玉冰局長行家裡手的親自領導下,在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朱友康親自督促實施下,搞得風生水起,熱火朝天。
外地教育系統前來參觀學習的絡繹不絕,教育形勢一片大好,而這些參觀學習者,都要事先約好,才能安排。
這一年第二學期即將進行抽測考試的時候,老學究任之問突然調回新州師範專科學校任校長去了。
原來被安排在蓬州縣政協當副主席的萬龍平,再次回到教育戰線上,成了主管教育文化衛生的副縣長。
朱友康的班主任老師陳竹,則調到教育局擔任副局長,主管教學管理工作。
令人巧合的是,朱友康在竭盡全力,爭取把目標教學改革,推向一個嶄新階段,把全縣抽測推向全縣統測的關鍵時期,由萬縣長參加指導,教育局班子集體研究,就蓬州教育系統校長進行了一次大調整,並增添了新的成員。
經教育局局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朱友康在衆多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爲蓬州縣石腦中學校長——主持全面工作。
對於朱友康來說,這一任命來得有些太突然,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儘管他按照張美珠的想法,跟韓玉冰局長打了招呼,說自己不去宣傳部上班,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學校去做管理工作。
但是,目前全縣正在進行目標教學改革的關鍵階段,不可能這麼快來研究和安排。
然而,現實擺在眼前,已成定局。
朱友康只好接受任命,馬上走馬上任。
張美珠認爲,朱友康既然當了校長,就應該有校長的樣子。
在大多數人都還沒有購買摩托的時候,張美珠竟然花了6000多塊錢,給朱友康買了一輛嶄新的巴陵摩托車。
這個時候正趕上三九嚴寒的冬季,每天去石腦中學上班,路途又遠,騎着摩托車那可是夠冷的。
張美珠又爲朱友康購買了一副皮手套和一個精緻結實的藍色頭盔。
他們夫妻還利用禮拜天時間,又跑到新州市皮革加工廠,花了500多塊錢,爲朱友康購買了一套羊皮上衣和皮褲。
張美珠的想法是對的,蓬州縣城距離石腦中學將近100裡地,沒有好的交通工具,沒有好的禦寒衣服是絕對不行的。
張美珠的另一個目的也非常清楚,畢竟希望友康既幹好工作,又能多回家看看,所以,買了摩托車就方便多了。
爲了聯繫更加便捷,他們又千方百計通過熟人,花了近2000塊錢,在家裡安裝了一部電話。
一下子花了這麼多錢,讓朱友康夫婦確實有些捨不得。不過既然領導做了安排,也就只好順其自然了。
朱友康和張美珠商量着,他們準備利用這些錢,先在縣城購買一塊地皮,將來也好蓋房子。這個願望只能等到以後了。
自從韓玉冰走進教育局當了局長之後,石腦中學的張雪峰校長,就接替了韓玉冰成爲蓬州二中校長。
而石腦中學一把手校長的位子一直是空的。
這次校長大調整,朱友康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成爲石腦中學的校長。
朱友康在這所學校裡幹過三年多,中間還在師範學校進行了一年的外語培訓班學習。
他深知這所學校的水很深——儘管人員不多,就十幾個人,而且是單軌制初中。
以前剛分配到這裡的時候,就想一下子把學校裡的傳統陋習改變掉,後來儘管進行了各種努力,做了一些工作,教師風氣也有所好轉,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沒有改變它的性質。
要想徹底扭轉這種狀況,就要採取一些非常手段和非常措施。
他一個人默默地思索,靜靜地斟酌,把這所學校的問題,歸結爲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死水一潭是沒有出路的。
這裡18位教師,3位臨時職工,總共21位教職工。
這裡本村的一位副校長是最有資格,資歷最老,人脈最好,在教師中間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朱友康到來之前,張雪峰校長調走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他一直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
朱友康瞭解到,石腦村共有教職工12人。
這位副校長是其中之一,而這12位教職工當中,除了本村一位食堂管理員和兩位做飯師傅以外,剩下的8位本村教師,都是他的學生,教齡也比較長。
他可以在這所學校裡,呼風喚雨,興風作浪。
而其他6位教師都是從平原分配到山區教學的新人。
這樣的一潭死水,要朱友康來主導學校發展談何容易。他的一句話在當下要比朱友康十句話都會管用。
針對這一情況,朱友康沉着冷靜,應對前行。
他的對策就是,儘早儘快把這位副校長調整到其它單位,或者請求局長,採取提前離崗的辦法,排除其在單位的干擾和影響。
朱友康認爲這是當務之急。
只要拿掉這個舉足輕重人物,剩下的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第二,就是擴大招生規模,把一潭渾水分流、攪混、拆散。
那麼怎麼做纔是最好最快的捷徑呢?他的想法是分兩步走。
第一步,向上請纓。多分配教師新人,或者從石腦校區借調新老師到這裡任教,衝散原有的小圈子、小團伙。
這樣一來,新鮮血液的到來,就破壞了原有的固有人員之間的關係。
第二步,就地拆散。與石腦校區聯繫,爭取石腦校區的支持,利用石腦村小學的兩個閒置教室,明年擴招一個班初一新生。
把原來本村教師穿插到石腦小學中去,讓他們既在一個單位工作,而又不在一個地點上班,從空間上隔斷他們的傳統關係。
這兩個步驟,說穿了就是把原來一個非常粗壯有力擰在一起的多股繩子,拆散成爲軟弱無力的單股繩子。
那樣做下來,朱友康管理領導起來,纔會得心應手,輕鬆有力。
第三,他的另一種大手筆計劃,也許更會令人稱奇。
那就是盡一切可能,把學校搬家到蓬州縣城,這可能嗎?這種想法曾經在他大腦閃現,隨即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來到這所學校,令他滿意的地方也有不少。
一個是老地方,輕車熟路,熟悉學校情況比較快,人員關係,心中有數。
第二個是,不用與當地羣衆慪氣,再建學校圍牆了。
這裡的圍牆在張雪峰校長手裡,得到了根本解決。再也不用擔心小牛犢跑到宿舍,社員們去地裡幹活從校園裡穿來穿去。
還有一個就是,這裡的BQ廟已經修復完畢,院落已經鋪成地磚,住宿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宿舍,不再佔用BQ廟房。
至於學校管理和教學管理方面,他覺得早已胸有成竹,不在話下。
他思考了這些工作之後,思想上一下子放鬆下來。
他沒有急於到教師中間,而是,先期翻閱了張雪峰校長,原來的工作計劃和教師成績,以及學校管理的各項制度措施。
心中有數之後,才與原來班子人員見了面,聽取了每個人的工作彙報。
在這些人當中,他在尋找可以助力的合適人選。
會議結束之後,本村那位副校長要跟朱友康到學校隨處走走看看。
他們剛走到院子裡,朱友康就看到,一個有着明星模樣,老闆氣質的女人,帶着一副墨鏡,在男秘書陪同下,正在向他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