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爲人知的捻軍名將

清朝中期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反清的結社組織,稱爲捻黨,捻黨的發源地在淮北的肥水和渦河流域,“捻”是淮北的方言,是組、羣的意思。全文字無彈窗小說網其成員主要爲貧苦的百姓和手工業者。19世紀中期的時候受到太平天國的影響,捻黨舉行了反清的起義。就這樣成爲了捻軍,是我國清代北方一支重要的農民軍,它的發展曾影響到18個省,堅持鬥爭了18年,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國運動和北方的其他農民起義,給予腐朽的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捻軍從1855年,張樂行稱“大漢盟主”,建立黃、白、藍、黑、紅五旗制度開始走上正軌,到1864年賴文光被推爲首領,從兵制與兵法方面日趨成熟,直到1868年8月,最後一支捻軍被清廷剿滅,這期間捻軍中也涌現過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但是因爲同時期太平天國運動的巨大影響,使人們對捻軍起義,清史上這次其實同樣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的關注與瞭解的深度遠遠不夠,而捻軍中的一些名將更是鮮爲人知。因爲曾計劃創作捻軍通俗演義的緣故,使我對這段歷史中的事件與人物有所涉獵,故而寫成此文。

賴文光:廣西人,軍事家。祖籍廣東嘉應州今廣東梅縣。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轉戰桂、湘、鄂等省。1852年,任文職。1856年,天京事變後奉命在江西征兵。次年回朝,保衛天京。1858年,進軍江北、戰於鄂、皖。1860年參與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以功封傑天義。進佔江蘇江浦等地。1861年隨陳玉成西征。安慶失守後,曾向陳玉成提出聯合捻軍,恢復安徽的策略,可惜未被採納。不久被封爲遵王。1862年,遠征西北,進入河南、陝西,聞廬州告急返回。再次進入陝西、取漢中。1864年,回救天京,抵湖北東部,天京已經失陷。轉戰於河南、湖北、安徽。連續不斷地擊敗僧格林沁,被捻軍推爲首領,1865年1月,再擊敗僧格林沁,調動僧格林沁奔馳于山東與蘇北之間,5月,在山東高樓寨殲滅了僧格林沁的馬隊。他領軍至皖北、山東。1866年,斬提督樑洪勝,連續擊敗清軍。9月,在河南開封擊敗曾國藩的防線,導致曾國藩被解職。許州分兵,賴文光統帥東捻軍。1867年,在羅家集消滅名將提督郭松林的湘軍;在楊家河殲滅張樹珊的淮軍;擊潰了劉銘傳的淮軍;但被鮑超擊敗,未能入川,與西捻軍會師的計劃落空。北走河南,再入湖北,殲滅彭鋶橘的湘軍。8月爲突破運河防線,苦戰不利,被困於四河之間。11月,與清軍大戰於江蘇贛榆,任化邦被叛徒所殺,受挫。12月,在山東壽光於清軍決戰,損失三萬人。賴文光率兩千騎兵,衝過六塘河南下,1868年1月5日,揚州瓦窯鋪兵潰,傷重被俘,獄中寫下賴文光自述。10日,一代名將賴文光就義於揚州。

張宗禹:後期捻軍中的著名領導人,安徽亳州雉河鎮附近張大莊人,別號“小閻王”,太平天國曾封他爲樑王,初爲黃旗青年的將領。其部軍紀肅嚴,作戰勇猛。1860年,率部三萬出蘇北敵後,克淮陰。1860年與任柱和太平軍配合作戰。1864年,天國滅亡後,與賴文光、任柱合併,推賴文光爲首領。改變了作戰方式,以騎兵爲主體的流動作戰,1865年在山東高樓寨殲滅了僧格林沁的馬隊,取得大勝。1866年,許州分兵,張宗禹統帥西捻軍。以6萬之衆在西安殲滅陝西巡撫劉蓉的湘軍,擊斃蕭德揚等多名清將。在陝北所向披靡。年底,爲解救東捻軍踏冰渡黃河,進入山西,威逼北京,企圖調開包圍東捻軍的清軍主力,1868年,前鋒突進到京郊的盧溝橋。各路清軍北上“勤王”,張宗禹率軍南下,搶渡運河,進入直隸、山東,被左宗棠、李鴻章聯合圍困,突圍不成。8月16日,所部被清軍消滅,張宗禹投水不知所蹤。

任化邦:捻軍中三巨頭之一,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幼年父母雙亡,1851年,隨叔父起義,1857年,隨張樂行南征,爲藍旗將領,1859年,其叔父戰死,藍旗部衆皆歸其統領,從此獨擋一面。1863年,捻軍失敗後,他率餘部活動在湖、河南等地,並捕殺了苗沛林的侄子苗天慶,而聲威大震。1864年,天國失敗後,他與張宗禹共推遵王賴文光爲捻軍首領。1866年,許州分兵,他分在東捻軍。次年,他在伊隆河戰役中,與賴文光擊潰了劉銘傳的淮軍。東捻軍後又分爲南北兩隊,他是北隊的首領。6月,在山東被李鴻章的長牆戰術困在四條河之間,突圍不出,11月與清軍大戰於江蘇贛榆,被叛徒所殺。

龔得樹:捻軍白旗總目,安徽雉河鎮龔吉寺人,出身貧苦,粗通文墨,是張樂行的軍師,足智多謀,軍中尊稱爲“龔先生”。1856年,龔得樹指揮部隊在宿州臨渙夜劫清營,大敗河北鎮總兵崇安。他力主捻軍與太平軍聯合,所率領的白旗“梟猛耐戰”多次配合李秀成、陳玉成作戰。1861年,第2次隨陳玉成西征,3月14日在湖北羅田中炮陣亡。

王冠三:河南夏邑三官集王樓人,武秀才出身,1854年,曾跟隨太平軍北伐援軍曾立昌北征,路過河南,他與其弟王藩、宋喜元結捻起義,樹立黑旗。1855年,王冠三參加雉河鎮會議,以黑旗總頭領兼先鋒,成爲五大旗之外的另一支捻軍,1856年,隨張樂行南征,在三尖河戰役中,大戰清軍,曾兩次突圍而出。可惜不久王冠三就戰死在亳州。

牛宏升:又名牛絡紅, 安徽雉河集附近曹市集人,曾參與初期捻軍起義,失敗後與張宗禹、任化邦等率部出走。牛宏升與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聯合作戰,成爲後期捻軍的一支勁旅。1864年,他以軍功被太平天國封爲荊王。1866年捻軍在河南許州分兵時,他分在東捻軍,與賴文光等轉戰華中,清廷曾拘捕其母,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1867年11月,牛宏升在山東日照境內陣亡。

李蘊泰:又名李允,安徽宿州西陽集人,初期爲藍旗首領。1857年,隨張樂行出征淮南。守臨淮,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他率部與張宗禹聯合作戰,被封爲魏王。1866年,他分在東捻軍,與賴文光流動作戰。1868年,東捻軍覆滅時,他率數百人搶渡運河逃拖,投降天國叛徒李昭壽,旋被安徽巡撫所殺。

本文系彭志文原創,版權所有

揭秘北洋軍痛失好局的“外蒙行動”說唐十八條好漢三國鼎立CAI教案(省二等獎)第三帝國的最後一位騎士近期內中國根本不會對臺動武俄格衝突對於中國軍隊參考價值不大是什麼在困繞着三國武將的排名?淺談教育創新的認識lt;東漢演義傳gt;中的三傑被虐殺在戰俘營中的百萬德國戰俘青島閱兵所透視出的中國海軍發展思路自掘墳墓的“海上之盟”研究反潛作戰應是中國海軍最重要的科目二戰中最令人佩服的五大名將我國古代的七大“庸帥”我們正在失去臺灣大明篇#183;歷代名將譜兩宋元#183歷代名將譜龐勳起義:一場官逼民反的浩劫航母空間已被大大壓縮,未來是空天戰時代《三國演義》中的一百零八顆星宿將臺灣幫派改造成解放的地下軍俄格衝突對於中國軍隊參考價值不大談狄青的“跨國婚姻”青島閱兵所透視出的中國海軍發展思路淺談教育創新的認識“裝甲梅耶”——一個神話的真相美軍在臺灣登陸怎麼辦?(八) 血戰波內裡政經智庫屬於重複建設應成立專業軍事智庫lt;李自成〉塑造的闖將的武功近期內中國根本不會對臺動武三國諸侯勢力武功排行榜(三) 必敗的進攻(七)粉碎逆襲(十一)撤退中國亟需加強在西藏的防空力量被虐殺在戰俘營中的百萬德國戰俘爲西楚而戰的忠臣良將們從斬張任看西蜀用人淺談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歷史教學(已發表)明之殤:悲情英雄李定國小傳中越就南沙海權的爭執必然會有一戰美軍在臺灣登陸怎麼辦?解放臺灣最經濟的另類打法(九) 最後的進攻新星號事件不該影響中俄聯盟的長期戰略正說李商隱的初戀歷代名將譜總名單大隋篇#183;歷代名將譜(二) 反對派二戰德軍的空戰王牌(簡明版)生子當如曹子恆!走下神壇的“閃電伯爵”(已發表)(七)粉碎逆襲三國諸侯勢力武功排行榜抗冰搶險預演總動員佳節攻臺可獲速勝《三國演義》中的七大猛將(十) 轉入防禦(十二) 夢斷烏克蘭北宋四大奸臣之楊戩到底是何許人?(三) 必敗的進攻三國鼎立CAI教案(省二等獎)我國古代的七大“庸帥”登陸英國的首選指揮官:恩斯特.佈施元帥俄格衝突對於中國軍隊參考價值不大近期內中國根本不會對臺動武曇花一現的“少共國際師”大明篇#183;歷代名將譜亞丁灣護航行動已逐漸成爲“雞肋”!(八) 血戰波內裡龐勳起義:一場官逼民反的浩劫近期內中國根本不會對臺動武面對新戰國時代,中國不應學齊國!東吳武將武功排行榜大秦篇·歷代名將譜解放臺灣最經濟的另類打法俄格衝突對於中國軍隊參考價值不大第三帝國將帥譜(修正版)“火燒坦克”養兵千日——反思北洋艦隊的覆滅重裝甲王牌興衰錄(已發表)西藏騷亂凸顯我方策略的缺失亟不足好人未必有好報淺談教育創新的認識大秦篇·歷代名將譜應在現行指揮鏈條外探索信息戰指揮新模式歷代演義中的五大猛將解放臺灣最經濟的另類打法(三) 必敗的進攻三國鼎立CAI教案(省二等獎)lt;東漢演義傳gt;中的三傑我們正在失去臺灣中國需要擊沉航母的更隱蔽手段中國亟需加強在西藏的防空力量忽視氣象武器研究未來必遭他國暗算大秦篇·歷代名將譜說唐十八條好漢青島閱兵所透視出的中國海軍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