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歷史中的角色

無名小島之上,王珝侍立玄皇道主身後,島外是衆多神魔妖靈、人神混血的存在,他們正目光灼灼地看着王珝將自家傳承凝成一根水色玄光吞吐不定的黑藍色玉簡,恭恭敬敬地呈交給玄皇道主。

玄皇道主接過玉簡,默然片刻,方纔出言道:“此法不錯,放眼十方無量世界之中也算一流,只是根基不全,難以被他人習練。”

見在場聽講衆人臉上露出疑惑神色,道主笑道:“你等跟腳各異,先天便具備大能爲,不同凡俗。但如此一來,對自家所得傳承掌握便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曾有從弱小之時一步一步走上來的經歷,是以根基不穩,未來難以攀越高峰。”

不待其他神魔混血出言,王珝當即叩拜道:“還請老師垂憐賜教。”

玄皇道主點點頭,臉上露出讚許之色:“既然如此,我便傳你一篇法門,依據此法,你自可演化此功根基。”

說完不見其人動作,一枚清新淺綠的種子自然浮現在玄皇道主身前,其外表覆蓋着一層氤氳,內裡藏着無數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的光芒,讓人一眼看到就下意識浮現“道生一”的念頭。

截天總綱真意傳承......王珝眼神一凜,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卻是賭對了。

在衆多聽講神魔隱隱間要把自己拱成出頭鳥的時候,王珝就暗自揣測自己是否替代了歷史中某一位神魔的存在,並打算以此決定隨後動作。

而當玄皇道主出言讓自己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時,王珝更是靈機一動,把他最初繼承的,從法身之境開始的那部《陽侯秘要》呈了上去。

王珝如今所修行的功法,雖然依舊名爲《陽侯秘要》,但跟他最初在東海劍宗藏經閣所得的那本《陽侯秘要》已經大不相同了。

王珝版本的《陽侯秘要》,以陰陽之變爲根本法理,囊括天地水三元之道,納清濁動靜生死爲一體。比之陽侯版本的《陽侯秘要》來說,雖然略顯稚嫩,多有不足,但在立意上卻已經與其站在了同一水準線上,是爲王珝本身量身定做的功法。

不過王珝既然要以那位被他取代了的神魔的身份行事,他便不能交出自己的功法,只能請玄皇道主評鑑原始版本的《陽侯秘要》。

如果王珝所料不錯,這便是東海劍宗記載中的“開派祖師玄皇道主無意中偶得《陽侯秘要》......”一事的具體經過。

過去未來,光陰千古,縱然九州界已被王珝掌控,但在面對彼岸烙印之時,王珝還是選擇了扮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沒有造次。

若是隨性而爲,造成歷史改變,縱然難以對王珝造成威脅,但被歲月長河的歷史修正之力遣返後世卻是一定的。

在王珝的注視下,玄皇道主將那枚清新淺綠的種子擱置在了蔚藍近黑的玉簡之上,看着其融入其中,而後將玉簡遞還王珝,道:

“此法門甚爲高深,世間多數功法皆能被其統納,你按此法門所言行事,當能夯實自身道基。”

見王珝恭敬接過,玄皇道主頓了頓,又道:“不過我之所學與此法亦有差異,你得授此法,便不爲我門中弟子,只當派外別傳,如此你可願意?”

王珝垂手道:“蒙老師不棄,得傳*****自不敢再奢望其他。”

“善,既然如此,你便在我身邊隨侍。”玄皇道主又看向其他神魔,問詢道,“爾等可願入我門中,爲我弟子?”

衆多神魔見王珝得了好處,又豔羨道主威能,縱然心中仍有警惕,也都紛紛答應下來,唯有寥寥幾人出言告辭,自請離去。

道主放那幾個有眼不識泰山的神魔離開,待他們離去後便接着道:“既然如此,今日我便立下山門。爾等在東海聽講,貧道以劍法稱雄,這山門之名,便喚作東海劍宗吧!日後每逢月圓之日便在此開壇講法,凡有緣者皆可來聽。”

此言一出,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似乎天地也爲玄皇道主在此駐足傳法而感到歡欣,有點點黑白、玄黃等諸色光點從虛空中生出,圍繞在道主身邊載沉載浮,如螢火飛舞。

行教化天下之事,是爲道德;玄皇道主在本方世界傳承大法,開啓由凡化仙之路,給芸芸衆生以超脫之道,則有功德加身。

徒衆三千分左右,後隨成姓盡精英。

天花亂墜無窮妙,地擁金蓮長瑞禎。

度盡衆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

......

看着玄皇道主身邊圍繞了衆多道德、功德之氣,王珝有些眼熱,但他最終還是收斂了念頭,準備尋個空隙去體悟截天總綱真意傳承,和後世自己、真武惡念所掌握的文字版本做個對比。

九州界是疑似南華的存在刻印母本世界而來,算是母本世界分裂出的宙光碎片。

而傳說諸界唯一,哪怕有宙光碎片分離,也不會再多出一位傳說。如此一來,作爲至少也是傳說級事物的截天總綱真意便只會存在於那方母本世界,最多在九州界留下文字圖案形式的秘籍。

當年王珝不曾察覺其中問題,後來納九州入身後方纔發現,此界中諸多宗派,不管是崑崙派、樓觀道、東海劍宗這玄門三宗,還是法門寺、少林寺、懸空寺、白馬寺這佛門四派,抑或是五姓七望這修行世家,白蓮羅教這邪魔左道,以及北胡南蠻等外族傳承,所傳承的神功秘籍最多便是法身一級,唯獨王珝少時修行的原始版本《陽侯秘要》,不在限制之內。

所以王珝若想一觀截天總綱真意,便只能抓住這個時機,不然就要等他被遣返後世,再去那方母本世界尋覓了。

正當王珝準備出言告退,下去體悟功法時,玄皇道主卻喚住了他。

隨着道主出言,王珝心中一動,耳邊似乎有虛幻流水聲響起,法身隱隱間感應到了微弱的排斥與修正之力。

此事在歷史上無有發生,只是牽涉不大,再加上九州界本質不能與真實界相提並論,所以我目前活動尚未造成阻礙......王珝心中明悟,將遭遇歷史排斥與修正之力的感覺牢牢銘記下來,這是一種的難得的體驗,對於自己日後回溯時光有很大幫助。

王珝身形不動,輕而易舉地擋下了不算強的收束之力,看向了玄皇道主。

只見玄皇道主面容模糊,不復先前年輕道人形象,而是再度變得幽幽暗暗,混沌莫名,回返了那位象徵着末劫象徵着終局的古老天尊。

“靈寶天尊注意到我了......”王珝心中惴惴,一時間不知該作何反應。

不待他出言,面前的古老彼岸身上漫出了祥光,變得模糊難辨,唯獨一雙分明的眸子注視着王珝,淡漠地道:

“小處可易,大節不改。”

王珝若有所悟,拱手稱是。

天尊輕輕點頭,接着道:“若閒來無事,可往本界一行。”

不待王珝回話,天尊已經閉上了眼,王珝只覺一直安穩無波的九州界時光長河忽地掀起了波濤,向着自己拍擊而下,將自己遣返回了後世。

他的意識瞬間被排斥出了這段歷史之中,眼中最後一幅畫面是一位在玄皇道主身邊侍立的水屬神魔,白髮紅眸,隱顯玄鯨之相,面容與王珝相似。

波光粼粼,不可更改,王珝視線略微模糊,再清晰起來時已然發現自身回到了吳岳廟後的山崖之上,面前是層層疊疊的碧綠山林,剛纔所見,彷彿只是一場迷夢。

他吐了口氣,定下心細細思考方纔天尊所言。

“小處可易,大節不改......天尊之意是我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但不能插手孟奇的大體命運?”王珝若有所思。

他從來沒想着自己關於《一世之尊》的記憶能在彼岸面前遮掩過去,除非有另外的彼岸暗中相助。

而目前明確對王珝下注的彼岸者只得道德天尊一位,三清又向來一體,不管這三位古老彼岸之間曾經有何爭鬥,但在天庭之戰後,祂們應該都知曉了彼此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微妙關係。

所以在道德天尊不出手干涉的前提下,靈寶天尊大概率是知道《一世之尊》劇情的,這一點也在其人話語中表露了出來。

不提三清對《一世之尊》這本書及其作者的看法。很明顯的一點是,《一世之尊》中是三清最終超脫而去,證得道果,成爲最終的贏家。

也就是說,《一世之尊》的劇情便是最符合三清心中期望的那種未來可能,三清自然會推動其化作現實,不會輕易更改。

所以靈寶天尊纔會出言暗示王珝,示意他可以藉助這個機會聚攏氣運,搜尋機緣,修成傳說、造化,甚至證得彼岸也算王珝本事。只要他不干涉孟奇承接三清因果,助力三清超脫,那麼一切都好說。

呼......王珝吐了口氣,將此事壓在心底,正想就此離去,卻聽見背後有響動傳來。

他回首看去,看見李清歌站在不遠處,直直地看着自己。

“師妹有事尋我?”王珝挑了挑眉。

“我相信師兄你先前所言了。”李清歌走到近前,垂眸看着王珝。

“師妹不是不信嗎?”王珝略一回神,想起了先前與李清歌談論的話語,於是面上含笑,出言打趣道。

李清歌仔細看了王珝一會,旋即轉開眸子,淡淡道:“我觀師兄面上神光湛然,如當空皓月,毫無塵埃牽絆,一副神完氣足之相,便知師兄所言不虛。”

王珝含笑點頭,這是因爲他在回溯九州時光的過程中,見證了自己一路行來的點點滴滴,打磨了心靈,堅定了意志,將“明鏡臺”上本就不多的“塵埃”盡數拂拭而去,方有如此收穫。

不客氣地說,王珝現在的狀態也可稱一句身如琉璃,內外明澈了,不過不能長久,還得日日修持纔是。

想到此處,王珝感嘆道:“雖然六祖所作佛偈比之神秀而言要高出一籌,但對我等俗人來說,還是後者更易修持啊。”

李清歌聞言,若有所悟。

王珝思慮了一會,擡頭看向李清歌,面上露出感懷之意,道:“師妹,我靜極思動,卻是打算下山入世一遊,師妹可願與我同去?”

李清歌不動聲色道:“師兄打算往哪裡去?”

王珝笑道:“目標就定在象山吧,我對象山先生之言一向感興趣,如今心有所悟,須得上山拜訪、論道一番。不過此事不急,我等且行且遊,慢慢前去,見歷一番世間冷暖再說。”

“便依師兄所言。”

王珝滿意點頭,撫掌道:“此身枯坐山中十餘載,如今偶有所得,知曉世間萬物莫不以心爲本,唯有知行合一,致心中良知於世間事事物物者,方能悟得自身天命之性,知曉何爲吾心之本體自然明明覺者。”

李清歌聽完王珝所說,思考一陣後方道:“師兄所言,與象山先生之說似是而非,隱有繼往開來,別出機杼之意。”

王珝笑道:“此乃心學。所謂‘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便是此論了。”

他拍拍手,長身而起,對李清歌笑道:“師妹若是無事,我等這便出發吧。”

李清歌點點頭,走在王珝身側,和他一同沿着山道向山外行去,隱隱間有話語聲隨風傳來:

“師妹,你說我是化名王伯安好,還是假託湛若水之名好?”①

“隨師兄心意便是。”

“呵,這心學非我所立,似是天授而成,總不好強安上自家名頭,還是假借仙人之名來得心安。”

“師兄能傷勢痊癒,彌補本源,與這心學有關?”

“師妹可要一觀此中真意?”

“......好。”

......

真實界,文安城外,茅廬小院。

王珝心念超拔,從九州界中回神,喃喃道:“機會已經給師妹了,能否在九州絕地天通,天地元氣枯竭之前把握到虛實之妙,進而就此超脫,端看師妹自家努力了。”

他搖搖頭,將此事放下,轉而看向了身側清池,盤算起另一件事來:

“天尊有言,若我無事,可往本界一行。按我猜想來看,天尊所言‘本界’便是九州的母本世界。怎地,那方世界中還有什麼機緣嗎?或者說天尊要借我之手謀劃些什麼?”

心中思量一會,王珝一拍腦門,一道玄光從身中迸出,化作一頭寸許來長的微型玄鯨,被水浪託舉着,向着池中衝去。

隨着王珝動作,池面上一處粼粼波光飛速擴大,轉眼間便成爲了一方虛空門戶,放任玄鯨躍入其中。

“爲保險起見,還是先以化身一探再說。如此一來,便是事有不諧,我也能從容退去。”

第三百三十二章 潮汐坊市,靈海道人第二百六十章 瘟鬼行疫006.任務第三百三十三章 履足中土,策劃奇遇153.傳授功法,天外飛仙184.晉級與異變216.各方態勢117.金黿之事,好事成雙020.迴歸077.癸元覆海,突破法師035.多事之地第三百零九章 未來計劃,再開洞天151.解化天河,殺劫開啓148.救出人質,放逐太虛070.開戰161.神名陵陽,傳播信仰207.血海羅剎的遭遇第二百六十七章 見帝206.兔起鶻落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古宇宙229.吳山之見011.二上少林寺048.討論第二百六十六章 玄天法會256.南天雲海,雲霄天城019.一波三折149.魔人補天,碧落之君045.餘波,仙府開啓189.魔法學校096.自來熟的天狐少年011.二上少林寺第二百六十九章 原定的命運第三百零三章 滅絕神針,天魔黑手197.不該出現在這個世界的存在(4k)015.強敵,暫退097.治旱準備第三百一十一章 化玄遊仙,王珝轉世125.南疆見聞,僞造天魂127.衆生爲棋,大能落子251.禍福197.不該出現在這個世界的存在(4k)176.歸九州247.樓成:突然發現自家師父是精神病患者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148.救出人質,放逐太虛第三百三十章 太玄講道,命運化身第二百六十三章 九重天遺址166.淫祀之分,神道司事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一體041.大能傳承,天一真水009.一至少林寺064.探查第二百七十九章 日記中所蘊含的246.改易天命065.孟迪的理由099.佈陣043.不速之客,任務完成第二百七十二章 杜蘭·葉·唐恩040.劍中隱秘132.試探之戰,握手言和212.入蘭柯,謀神掌(4k)177.故鄉安處爲我身第三百一十八章 洛氏安瀾,青靈彭鬆044.支線任務完成247.此書結了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一體208.玄正洲事,永生谷中079.道號靜川,煉製秘寶050.處理隱患128.本來面目,靈海帝君136.玄門反應,心知肚明164.與龍交易,散仙考量065.孟迪的理由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尊手中的最古宇宙065.孟迪的理由124.功成九轉,意在魔門182.妙用無窮的大道之樹152.記名弟子,雲霄客卿第三百四十二章 心照不宣,拉人入夥第二百九十六章 元神合道,正統超脫第二百七十九章 日記中所蘊含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尸歸位,三寶俱全136.玄門反應,心知肚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璇隱秘,後世變遷188.等待與檢查第二百七十二章 杜蘭·葉·唐恩079.道號靜川,煉製秘寶144.靈微謀算,斬屍機緣082.象山先生,中古諸聖005.除妖,驚變104.收藏破千加更第二百八十八章 四月陰雲178.穿越者與重生者042.開始行動220.如今魚海025.法門弟子158.琉璃天珠,選址島礁第二百六十八章 水仙刀126.槐安後手,萬象真經144.靈微謀算,斬屍機緣144.靈微謀算,斬屍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