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力賽的陣容

“唉,失策了,該讓蘇祖也上的。”

黎剎田徑體育場,亞錦賽的各個單項比賽已經進行到第三天上午。

餘立偉看着剛剛結束的男子200米決賽,右手握成拳,狠狠地擊打在左手的手掌心上,一幅頗爲懊悔的模樣。

在餘立偉身後,李志忠看着剛出爐的男子200米決賽,搖了搖頭,“蘇祖上的話,恐怕結果跟現在也差不多。跑200米的話,蘇祖和他們還是有些差距的。”

田徑賽場上剛剛結束的是男子200米的決賽,楊光宗以20秒82的成績取得了第三名,第四名是另一位中國短跑運動員何軍,跑了21秒10。

冠軍是來自科威特的選手法烏齊,在決賽中的成績是20秒70。亞軍則是沙特的選手阿爾·比西以20秒73的成績獲得。

做爲蘇祖的主管教練,李志忠對於蘇祖的認識還是很清晰的,他在全錦賽裡跑贏了楊光宗,但那次的成績也不過是20秒91。但在200米上,已經是蘇祖個人的歷史最好成績,和亞錦賽裡的前三名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這200米金牌旁落他人,就是不甘心吶。”餘立偉感嘆了一句,臉色依舊不是太好看。

“餘指導,李教練說的沒錯,蘇祖彎道技術和同個水平線的選手比起來,還是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真上場,估計我們可以包個三四五名,想拿金牌銀牌,還是差點機會。”

沈運保的主管教練,接力隊主教練袁郭華附和着說道,他是負責接力隊的訓練,有詳細研究過蘇祖跑一三棒的可能性,畢竟替補隊員,最好是哪一棒都能夠勝任。後面確實是發現蘇祖的彎道技術差了不少,在跑彎道的時候,蘇祖的加速很難達到最充分的狀態,還需要大量的訓練。

這方面跟訓練着重點有關係,李志忠在彎道技術上的訓練水平也並非一流,訓練計劃裡都還沒有把200米列進去,他強的是爆發力與核心力量的訓練,也沒有準備在這個階段就開始讓蘇祖兼項。

200米和400米,看着跑個彎道只是擺臂有所區別,但一二百米短跑運動員技術細節上都是有精心計算過的,要多少步完成加速,多少步跑完全程的,都有着細緻的方案。

像蘇祖一般在彎道進直道以後才能夠跑得最順暢,但這時已經是進入二百米的中後半程,前面的速度爆發期已經過了,有沒有加到最高速,能不能把速度保持住,在速度耐力上的要求就上來了。

“是我心急了,忍不住感慨一下。”餘立偉回過身,臉上強擠出幾絲笑容,“楊光宗和何軍也跑得不錯了,至少我們還拿了個銅牌。”

說着又轉頭朝李志忠道,“李教練,我覺得你回頭訓練計劃上可以把彎道技術提上日程,短跑選手嘛,一百米二百米都是能跑的,爲隊裡增加個穩妥些奪金點。”

這次的200米決賽,楊光宗跑出了20秒82的成績,在當前國內已經是最頂尖的水平了,放在亞洲看得過去。但在依舊不是他的最好狀態水平,可比賽就是比賽,人家運動員發揮得好,自己運動員沒達到最佳狀態。技不如人,餘立偉雖然不甘心,但也沒有辦法。

現在想着的,就是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像100米一樣,有兩個足夠強的選手多做一份保障。

“把彎道技術提升上去,在亞洲賽場蘇祖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他這方面有上升空間。”

李志忠還沒開口,一旁的袁郭華點着頭說道,“像那個誰……末續慎吾,我上次看過他的視頻分析,這個運動員很有特色,彎道技術也不算極致,但後半程很優秀,聽說400米也是45秒左右的水平。”

李志忠不經意地挑了下眉,看了餘立偉和袁郭華兩人一眼,思忖了一會,道“我的想法還是在暫時重心在百米吧。不過有機會跑二百米的話,可以多試試跑跑,以賽代練,賽後分析,做個後面幾年的計劃。”

“你還真上心了啊。”

餘立偉似乎情緒調整了過來,看李志忠說得認真,頓時笑了起來,“別太把我的話放在心上,我這,也就老毛病,心急了。你是主管教練,按着你的計劃來,我可指着蘇祖趕上伊東浩司呢。”

伊東浩司,日本最好的短跑運動員,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中奪得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 枚金牌,並以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10秒08的原亞洲百米紀錄。

是日本在末續慎吾出現前,實力最爲強勁的日本短跑運動員。進入九十年代後,中國男子短跑在亞洲的統治力瓦解,也差不多就是從伊東浩司這代日本運動員的崛起開始的。

對於餘立偉來說,伊東浩司,朝原宣治,末續慎吾這些日本運動員,都是他心心念念時刻想要超越的。

“對了,老袁,下午開始的接力賽你是怎麼看?”餘立偉想起了這次大賽的重頭戲,4X100的接力賽,開口問道。

“男子的4×100米,泰國日本是老對手了,不過我們的接力隊練了這麼久,各個隊員的默契和實力都不差,還是很有競爭金牌的希望。女子的4×100米的話實力稍弱些,看看有沒有機會拿獎牌吧。反而最讓我比較放心的是女子的4×400米,我們的女子400米運動員總體水平要比日泰的選手高出不少,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接力隊裡最穩的一塊金牌。”

袁郭華將當前接力隊的情況大概說了一下,因爲當前國內男子400米短跑幾乎沒有什麼好手,所以在男子的4×400米接力賽沒有選擇報名。短跑項目400米的運動員,要兼顧速度和耐力,有時候選材上,比一二百米的運動員還要難。

“蘇祖你是怎麼考慮的?還繼續做替補?”餘立偉不經意地看了李志忠一眼,轉頭和袁郭華繼續問道。

畢竟已經跑了一個全國紀錄,一個亞錦賽冠軍,短跑實力上毋庸置疑。如果是純粹新人,餘立偉也不多說這句,但蘇祖跟着接力隊同樣也訓練了好長一段時間,他的主管教練也在,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看法。

袁郭華抿嘴嘖了一聲,有些稀疏的眉毛也攪在了一起,神色有些糾結。

“原來男子4×100米,我定的選手是,沈運保第一棒,陳建第二棒,尹航朝第三棒,楊光宗第四棒,蘇祖和何軍替補。不過尹航朝狀態不行,我換成了何軍。餘指導,如果蘇祖要上場的話,這個棒次的順序就得重新調整一番。

蘇祖的速度跑有彎道的第一棒和第三棒肯定是不划算,這不是他的強項。第二棒雖然是直道,不過要接棒還要交棒,技術最好能成熟一些。最好的選擇就是蘇祖跑第四棒,他速度快,衝得快,能有一定優勢。我現在擔心的就是如果蘇祖上場了,除了第一棒的沈運保外,陳建和楊光宗的位置都要調整,增加了失誤的風險性。”

袁郭華也是仔細考慮過利弊,只是當初接力隊訓練制定計劃和棒次安排的時候,沒想到蘇祖的成績爆發得這麼快。

一個10秒20以內的百米運動員,比起一般的接力賽選手快出可能有0.2、0.3秒,這是巨大的優勢。但蘇祖一上場跑第四棒,何軍就要下來,楊光宗去跑第二棒,陳建要去跑第三棒,因爲只有第三棒陳建的速度加起來後,能夠最大可能的發揮蘇祖第四棒的速度。這種微小的調整可能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發揮。

兩種陣容,各有優劣,袁郭華一時也是沒法拿定主意。

“要不,我們先等預賽結束吧。”李志忠見袁郭華確實思慮了很久,是從整體出發考慮,站出來打了個圓場,“先看看接力賽的預賽成績,到時候再考慮要不要做出調整。”

幾人想想也只能如此,預賽先求穩。

第三百五十一章 百米決賽(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飛檢第三百八十三章 男子100米預賽第三百零六章 崛起的泰森-蓋伊第八十八章 採訪和尿檢第三百六十四章 發懵的消息第二百五十五章 世錦賽與全運會第一百八十八章 200米半決賽第二百四十一章 賽後採訪第三百七十五章 兄弟,好久不見!第八十三章 在路上第三十三章 練到吐第二百零七章 蘇之隊第十六章 舉重教練第六十章 泡麪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己的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也曾是冠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有人要進步第十四章 訓練第九十四章 新教練與課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發佈會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同場競技(上)第三十二章 莊教練第一百七十三章 半決賽前奏第二百章 鞋跑掉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200米收尾第六十六章 賽後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力賽前第六十九章 不糾結第二百一十二章 經紀人上門第一百零四章 抵達林茨第一百五十八章 差一點第三百五十二章 百米之王 【8000字大章】第九十四章 新教練與課程第三百七十九章 我等你很久了第一百零九章 老李和系統第九十七章 父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幕第二百四十八章 她的選擇(主線無關一章)第三百一十章 羅馬黃金聯賽(三戰鮑威爾)第九十五章 冬訓第三百八十四章 男子100米複賽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徑世界盃賽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三十三章 世錦賽前第一百五十一章 60米半決賽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站冠軍第三章 體育課第二百四十一章 賽後採訪第一百五十一章 60米半決賽第一百八十三章 與你同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刷新紀錄第三百八十八章 如果我在一場大賽中打敗了你第二百一十章 網球大咖第七十五章 第一次國家隊邀請第二百二十九章 男子短跑巔峰時代開啓第一百五十九章 緊張一幕第五十七章 核心力量第三百二十一章 國際田聯總決賽第七十九章 興趣和飯碗(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展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賽後第十七章 預賽加點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己的路第二百五十章 披紅旗者誰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徑世界盃賽第三百六十八章 2007最後一賽(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來規劃第九十三章 青訓基地第二百六十章 都柏林第三百二十二章 巔峰對決(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勞倫斯和奔馳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二百九十章 巔峰之始(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三百二十章 百萬大獎第二百五十四章 第三枚獎牌第二百九十一章 巔峰之始(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同場競技(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升國旗,奏國歌第二百三十四章 暴雨中開幕的世錦賽第三百七十三章 勞倫斯第一百二十八章 200米收尾第二百零八章 冬訓地點第八十九章 彎道落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陳建晉級第二百八十八章 2006第三百六十三章 賽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最後一場(大結局)第一百零五章 SUZU?第二百五十章 披紅旗者誰第六十一章 開幕式和消息第六十六章 賽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進去第三百二十二章 巔峰對決(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記者發佈會第三百六十一章 4×100接力大戰(上)第二十二章 跳高第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等待着……